学术投稿

念珠菌感染与妊娠

尚涛;魏军

关键词:念珠菌感染, 免疫抑制性疾病, 生殖道, 女性人群, 条件致病菌, 口服避孕药, 白色念珠菌, 阴道内, 深部感染, 念珠菌病, 菌群失调, 妇科疾病, 无症状, 外阴部, 糖尿病, 抗生素, 复发性, 抵抗力, 妊娠, 人体
摘要: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在无症状的女性人群中,20%的女性阴道或外阴部位可分离到白色念珠菌,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1次生殖道念珠菌(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约半数的妇女感染过多次,约有5%的患者成为复发性或慢性生殖道念珠菌病[1].念珠菌是引起人体深部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仅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念珠菌达到相当数量时才致病.妊娠、口服避孕药、糖尿病、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与该病关系十分密切,阴道内环境的改变是引起念珠菌致病的先决条件之一.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腹膜间皮瘤误诊为卵巢癌3例分析

    例1.患者63岁,住院号148985.因腹胀伴少尿、消瘦2个月于1999年6月11日入院.查体:消瘦,贫血貌,腹膨隆,腹水征(+).妇科检查:宫体大小不清,其右上方可扪及一约10cm×10cm×8cm大包块.

    作者:柳林;刘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重度妊高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0例分析

    妊高征(PIH)系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因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各器官组织因缺血、缺氧而损伤,如不及时、准确的诊治,则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危及母儿生命.本研究对我院近5年住院分娩的30例重度PIH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发病时间、受累器官和数目与预后的关系,PIH患者住院监护治疗的意义,以便寻求更好的防治方法.

    作者:白桦;张丽君;周卫卫;葛明;郭家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妊娠

    链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根据其细胞壁C物质的不同分为A、B、C等18个族.在1933年,Lancefield报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能引起多种疾病.对GBS感染和妊娠之间关系的大量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GBS与围生期母儿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段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113例诊治分析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临床常见,其危害性较非孕期大,对母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现将我院13年来收治的113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如下.

    作者:许如秀;孙永;宋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妊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现迄今已20余年,其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01年底全世界HIV感染患者已达4000万,其中每年有150万HIV阳性妇女妊娠,大约有60万儿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IV,占儿童感染者的90%.据估计我国到1999年底,HIV感染人数累计达50万,目前存在向低危人群扩散的趋势.因此,对HIV妊娠妇女的监护治疗以及母婴传播阻断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作者:李小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超声筛查胎儿心血管异常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在胎儿时期准确诊断和监护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国内外超声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先天性心脏病活产婴儿的发病率约8/万[1],如能在产前尽早检出胎儿严重心脏畸形并终止妊娠,对于优生优育和降低围生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陶枫;吴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高征并发视网膜脱离6例临床分析

    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我院收治6例妊娠期视网膜脱离患者,我们对其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宁键;阳艳军;许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妊娠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梅毒的感染率也成倍增长,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数及先天梅毒(又叫胎传梅毒)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研究表明,上海、海南、广东地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32/万~53/万、62/万、74/万[1~4],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妊娠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危害性,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

    作者:谭布珍;黄维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23例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肺动脉高压(PH)妇女能否妊娠及妊娠的适宜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2年在我院诊治的23例合并有PH的孕妇,分析PH的分类,妊娠结局.结果 3例合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孕妇,2例在剖宫产术中死亡,1例在孕早期终止妊娠后存活.14例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致PH的孕妇,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者10例,1例早产,3例引产,无一例孕妇死亡.6例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致PH的孕妇,轻度PH孕妇3例,均妊娠至足月;重度PH孕妇3例,2例死亡,1例存活.结论 PPH患者应避免妊娠.风心病致PH的孕妇,依心功能、PH高低及血氧饱和度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对先心病致PH者,好在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妊娠;患Eisenmenger's综合征妇女禁止妊娠.

    作者:韩凤珍;周沫;闻安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67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异同,探讨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993~2002年间手术治疗的2317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红色变性67例,占同期2317例子宫肌瘤患者的2.89%,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患者中21.85%发生红色变性,而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患者仅1.87%发生红色变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常见症状为月经改变,出现在29.85%的患者,20.90%的患者有腹痛症状,17.91%的患者肌瘤增大较快,16.42%有肌瘤压痛,14.93%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B超提示肌瘤个数妊娠组少于非妊娠组患者,大肌瘤妊娠组61.54%位于浆膜下,而非妊娠组82.92%位于肌壁间,妊娠组大肌瘤直径明显小于非妊娠组,两组分别为4.08cm和7.28c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97.01%的患者大肌瘤发生变性.行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术后复发率与是否合并妊娠无明显相关,而与肌瘤个数有关(P=0.024).结论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患者红色变性发生率、肌瘤大小和部位等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很大差异,考虑其红色变性发生机制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于海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丹参等药物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24例评价

    目的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VS)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1994~1998年我科应用丹参注射液、消炎痛栓、甲基睾丸素三药联合系统治疗24例输卵管结扎术后PVS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经宫肌盆腔静脉造影术.结果上述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对PVS有较好的疗效,本组治疗前盆腔静脉造影造影剂廓清时间为(96.00±34.60)s,治疗后为(25.71±9.76)s,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消炎痛栓、甲基睾丸素联合应用对PVS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PVS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徐春琳;吴瑞芳;王振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娠晚期合并肠系膜扭转肠坏死1例

    患者25岁,住院号054291.因停经34周,剧烈腹痛1h来院.停经40d出现早孕反应,停经4个月始自觉胎动,孕期顺利.来院当日无诱因自觉腹痛,呈持续性.1h前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但无阴道流血、流液,无发热.查体:T 36.5℃,P 120/min,BP 11/7kPa,被动体位,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隆,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作者:张松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念珠菌感染与妊娠

    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在无症状的女性人群中,20%的女性阴道或外阴部位可分离到白色念珠菌,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1次生殖道念珠菌(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约半数的妇女感染过多次,约有5%的患者成为复发性或慢性生殖道念珠菌病[1].念珠菌是引起人体深部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仅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念珠菌达到相当数量时才致病.妊娠、口服避孕药、糖尿病、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与该病关系十分密切,阴道内环境的改变是引起念珠菌致病的先决条件之一.

    作者:尚涛;魏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自发出血1例

    患者27岁,住院号300575.因停经8个月,左上腹及腰背部疼痛伴恶心、呕吐3h急诊入院.患者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前3h夜间睡眠时突发左上腹及左季肋部胀痛,疼痛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无下腹部阵痛及阴道流血、流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肝脾未触及.左上腹、左肋缘下及左背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左肾区叩击痛阳性.产科检查:宫底剑下3指,胎位LOA,胎心规律118/min,未及宫缩.B超提示:(1)左侧脾肾间混合性占位病变;(2)单胎头位,发育未见异常.入院后因胎儿窘迫急诊行剖宫产术娩1正常女婴.

    作者:王海琳;王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大豆异黄酮与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会出现一系列激素依赖性症状及疾患.如:潮热、出汗,甚至出现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危机身体健康,给生活质量带来明显的影响.长时间观察表明,应用雌激素补充治疗(ERT)上述疾病得到了改善,但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却有所增高.

    作者:申莉瑛;沈鸿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形态罕见的卵巢成熟性畸胎瘤2例

    例1.患者32岁,住院号486951.因腹部膨隆、腹胀3个月,尿频、尿急2个月,于2001年8月15日入院.查体:T 36.5℃,P 80/min,BP 16.0/9.3kPa,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可触及囊性肿物充满盆腹腔,肿物大小约38cm×30cm×30cm.妇科检查:可触及充满盆腹腔囊肿.

    作者:苏光;郭美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胎儿畸形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王谢桐;王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吻合口连续缝合在乙状结肠法阴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1997年6月至2001年6月,我们对乙状结肠法阴道成形术采用连续锁边缝合肠管吻合口及移植肠段与阴道穴外口吻合,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丹波;马晓欣;王明乾;韩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丙型庚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研究

    目的研究丙型、庚型肝炎病毒(HCV、HGV)母婴传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第三代ELISA法检测HCV-Ab、HGV-Ab,FQ-PCR方法检测HCV-RNA、HGV-RNA.结果 2052例普通孕妇检测抗HCV阳性22例,阳性率1.07%,其中16例HCV RNA阳性母亲所生16例婴儿有3例HCV RNA阳性,母婴传播率为18.75%.318例普通孕妇检测抗HGV阳性8例,阳性率2.52%,其中4例HGV RNA阳性母亲所生4例婴儿1例HGV RNA阳性.结论阴道分娩过程感染可能是HCV、HGV母婴传播主要途径,孕妇临产时ALT升高是孕妇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作者:姚展成;陈明纯;陈燕玲;张仁华;程红求;杨燕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