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19例病理形态分析

郭东辉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肉瘤病理形态
摘要:目的加深对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病理形态的认识。方法对1例间质结节、15例低度恶性及3例高度恶性间质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肉瘤组中4例以粘膜下肿物为主要表现,4例手术后复发。病理检查4例有宫外病灶,6例伴有性索样分化,7例有明显的平滑肌分化。结论低度恶性间质肉瘤是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主要表现形式,性索样分化与平滑肌分化在间质肿瘤中不少见。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前置胎盘的期待治疗

    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已有70多年的历史,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胎儿监护手段的进步,使期待疗法更增添了积极的因素。期待治疗和采用放宽剖宫产指征是处理前置胎盘,降低母儿病死率关键的两个要点[1]。

    作者:潘明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55例不同手术范围与术后卵巢功能关系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手术范围与术后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症状出现时间、程度及术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5例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其更年期症状与激素水平。结果切除卵巢组织越多,更年期症状出现的时间越早,频率越高,程度越重,且术后雌激素E2水平越低、结论因疾病需要作卵巢切除时要慎重,尽可能保留卵巢组织及其血供,保留卵巢组织越多越好,对手术后妇女的健康影响小。对于术后激素替代治疗,较为合适的时间是在术后6个月,其用量以激素水平维持在相当于有一侧卵巢的水平。

    作者:潘军;狄文;陈德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血浆总肾素及甾体激素水平对妊娠的影响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甾体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促卵泡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方案控制下超排卵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53例不孕患者,在注hCG日及取卵前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总肾素水平,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结果妊娠组注hCG日血浆总肾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E2、P显著低于后者(P<0.05,P<0.01)。妊娠组注hCG后36h血浆总肾素、E2水平均低于未妊娠组(P均<0.05),其余参数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注hCG日血高总肾素水平,注hCC 36h后低总肾素水平有助于妊娠。

    作者:陆秀娥;周馥贞;黄荷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宫腔镜双极汽化手术98例分析

    宫腔镜单极电凝、电切功能可使组织达到凝固、切割、止血的目的,从而完成较为复杂的宫腔内手术,如切除粘膜下子宫肌瘤、删除子宫内膜等,但仍存在意外电损伤等潜在危险。此外,因需用不含电解质的膨宫液,故易诱发水中毒[1]。据此,双极汽化功能同样达到单极目的,我院从1998年2月到1999年2月间,应用宫腔镜双极汽化(系统)进行宫腔内手术98例,效果满意。现初步总结如下。

    作者:施永鹏;冯缵冲;王敏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置胎盘与胎盘早期剥离的病因学研究

    前置胎盘与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并为妊娠中晚期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可严重威胁母儿的生命。对于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人们尚不完全清楚,但经过数十年来人们大量的研究,已初步确定了一些其相关的病因及发病因素。本文拟就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病因学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李荷莲;何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巨大胎儿相关因素及预后34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出生体重(NBW)≥4000g称为巨大胎儿,NBW≥4500g称为特大胎儿,属高危妊娠。近年来巨大胎儿发生率逐渐增高,巨大胎儿分娩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明显增加。现对我院住院分娩的340例巨大胎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刘思新;李美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口服避孕药致频发室性早搏2例

    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多为类早孕反应、对月经影响、色素沉着等致心律失常病例。我院内科门诊收治2例口服避孕药致室性早搏病例,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32岁,因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复方甲地孕酮片,半年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症状10余天来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发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及服用其它药物史。查体:T 36.5℃,P 72/min,R 19/min,BP 14/9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彩色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谱正常。考虑口服避孕药致室性早搏,嘱其停用,并口服心律平控制症状。4周后复诊,心悸、胸闷症状逐渐消失,以后未再服用避孕药,随访未再次发作。

    作者:原巧灵;祁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急救

    产科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死亡孕产妇中有近一半人死于产科出血,且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现就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急救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作者:王德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择期剖宫产对足月儿脐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对足月儿脐血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新生儿胃肠症状的关系。方法利用放免测定择期剖宫产足月儿与对照组急诊剖宫产组及正常产足儿组脐血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结果择期剖宫产足月儿胃肠症状明显,脐血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对新出生婴儿胃肠激素水平及胃肠症状影响显著,尽早母乳喂养有助于缓解症状。

    作者:夏志军;张淑兰;周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时环形间断缝合止血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环形间断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时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54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病例进行总结。结果用环形间断缝合方法止血的9例病人手术时间少于子宫切除组(P<0.05),出血及输血少于子宫切除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止血,保留子宫,且未发生术后合并症。结论环形间断缝合术是前置胎盘胎盘剥离面引起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之一。

    作者:张渺;金燕志;周子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前置胎盘与胎盘早期剥离的病因学研究

    前置胎盘与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并为妊娠中晚期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可严重威胁母儿的生命。对于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人们尚不完全清楚,但经过数十年来人们大量的研究,已初步确定了一些其相关的病因及发病因素。本文拟就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病因学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李荷莲;李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导乐陪伴分娩对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对796例导乐陪伴分娩和800例非导乐陪伴分娩的剖宫产原因、剖宫产率、难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均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宫缩乏力等。导乐陪伴分娩组的剖宫产率(24.37%)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38.25%)(P<0.01),前者因宫缩乏力剖宫产的比率显著低于后者,因胎儿窘迫剖宫产的比率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前者经阴道分娩的难产率(6.00%)显著低于后者(9.72%,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王萍;刘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无气腹腹壁全层悬吊法腹腔镜术在妇科临床应用的探讨

    近年来,妇科领域内已广泛应用侵袭小的腹腔镜技术,这是微创手术的一种,目前国内外开展腹腔镜手术暴露腹部术野的方法有充入二氧化碳的气腹法和腹壁悬吊的无气腹法。无气腹法与气腹法比较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操作性、经济性。无气腹法有腹壁皮下钢针悬吊法和腹壁全层悬吊法。本文应用腹壁全层悬吊法腹腔镜手术20余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冯虹;李秀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脐血管前置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产前出血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带状器官,一端连胎儿脐轮,另一端附着于胎盘的胎儿面,外面被灰白色、湿润的羊膜覆盖,内有三根血管: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脉在中央,其两旁是管腔较小、管壁较厚的脐动脉,血管周围充满基质华通氏胶(Whartons jelly)。脐带直径为1.0~2.5cm,平均长50cm。脐血管长于脐带本身,因而呈卷曲和逆时针方向螺旋扭转状。脐静脉血一是经静脉导管直接入胎儿下腔静脉,另一是入胎儿肝循环后经肝静脉入下腔静脉。静脉导管的启闭是由位于脐窝的、受迷走神经支配的括约肌控制。胎儿通过脐带血循环与母体经胎盘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的交换。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介入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以上,称为产后出血;分娩24小时后,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仍居首位。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重且持续时间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大部分的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挽救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不但意味着生殖功能的永久丧失,而且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自从1979年介入治疗成功地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后,这种情况得到彻底改善。下面详细阐述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

    作者:陈春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B超监测

    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两组各150例,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于术后7天、30天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观察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术后7天、30天子宫各径线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30天宫腔积液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30天子宫切口回声区域的纵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0天子宫切口A型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因子宫切口局部缝线少、异物反应小、吸收快,是有利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的手术方式。

    作者:隗伏冰;叶玲;罗笑卿;张卫;郭爱武;贺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妊娠晚期合并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误诊1例

    患者25岁,住院号9070。因停经8个多月,右上腹持续性疼痛4天,于1997年12月20日由我院内科转入产科。患者4天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5年,内科以妊娠8个多月,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收入院。经输液加抗生素并对症治疗4天,病情未见好转。B超检查示:右上腹部囊性占位病变,81.36mm×91.6mm大小,压迫胆总管并胆系扩张。诊断为:①右卵巢畸胎瘤;②妊娠36周,头位,脐带绕颈。

    作者:殷炳玲;郭金娥;吴红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残留卵巢综合征的B超介导疗效观察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妇科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患者共386例,术后3年内发生残留卵巢综合征(ROS)12例,发生率3.11%,其中11例采用B超介导经阴道穿刺治疗,术后辅以口服抑制卵巢功能药物,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卫红;陈若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妊娠期子宫破裂的识别与急救

    宫体部或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不同程度的裂伤称为子宫破裂(rupture of uterus)。国内报道发生率为1.4‰。国外报道为0.08‰。妊娠期子宫破裂一般较少见,国外文献统计共121例,国内文献报道不足20例,国外文献报道破裂早为孕4个半月,国内文献报道的早为孕16周。

    作者:李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20个妊娠周期中移植胚胎形态学分析

    目的为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临床中选择移植胚胎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行IVF-ET治疗并在取卵后第2天移植胚胎的120个妊娠周期共453个移植胚胎的资料。结果 120个治疗周期中单胎75例,双胎33例,3胎10例,4胎以及5胎各1例。4细胞期胚胎所占的比例从单胎的47.3%增至双胎的53.2%和3胎的72.5%,妊娠胎数随移植胚胎中≥4细胞期胚胎的增多而明显增加(X2=10.813,P<0.05)。结论形态学可以作为选择移植胚胎的参考指标之一,但如何在保证妊娠率的同时减少移植胚胎的数目而降低多胎妊娠率还需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徐艳文;庄广伦;周灿权;张敏芳;邓明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