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后出血的诊断程序

孙清

关键词:绝经后出血, 妇女疾病, 生活水平提高, 老年人疾病, 学界, 寿命延长, 老年人群, 患病率, 预防, 防治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群比例增大,老年人疾病也相对增多,同样绝经后妇女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防治绝经后妇女疾病,已引起全球医学界和预防医学界广泛关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介绍一种自制乳头吸出器

    我们自制一种使用简便、取材方便、安全有效的平坦凹陷乳头治疗器并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丽萍;梁玉双;田立君;孙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绝经后出血与子宫良性疾病

    绝经后出血是指自然闭经12个月以上发生的阴道出血,常被认为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一个危险信号,应引起老年妇女的警惕和医生的重视.

    作者:汤春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端粒端粒酶与妇科肿瘤

    端粒DNA缩短或丢失可导致细胞老化、死亡,而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加到染色体末端上,稳定端粒长度,使细胞永生(如癌细胞),本文就端粒、端粒酶与妇科肿瘤的关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韶杰;王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羊水过少51例分析

    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我院在1996~1999年对51例羊水过少的剖宫产病例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艺青;梁捍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46,XX真两性畸形基因分析1例

    真两性畸形的染色体核型常见为46,XX(58%),其发病机制与XXY受精卵的形成有关 [1].本文对1例46,XX真两性畸形进行SRY(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基因,sex-deter mining region of the Y)基因检则,试图从分子遗传水平探讨46,XX真两性畸形的发病机制.

    作者:刘炜培;姚干;张羽虹;张履明;谭家驹;曾溢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例

    患者38岁,孕3产1,住院号:97456.因停经41天,无痛性阴道流血4天,于1997年8月2 0日入院.未次月经1997年7月10日.患者门诊尿早早孕试验阳性,B超提示:子宫肌瘤合并葡萄胎.

    作者:肖梅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探讨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术式之一,子宫切除后常因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液供应或保留的卵巢发生扭曲、粘连,使卵巢血供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减退.

    作者:鲁海燕;张文华;巴福荣;李赛;陈颖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波照射促进腹部裂开切口愈合9例

    我院1998年8月至1999年3月对腹部切口裂开的9例病人采用MTC微波治疗仪照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莉华;马俊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绝经后子宫出血171例诊刮病理分析

    绝经后出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症状,据统计占老年妇科病主诉的80%以上.因其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为探寻出血的原因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本文对我院妇产科门诊17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的诊刮病理进行分析.

    作者:刘慧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我们将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欣;张绍杰;周新力;李琴;黄雪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第三讲:医学调查研究的概念和设计

    1 关于医学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医学科学研究根据其应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调查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作者:邵浩达;阮邦武;王益夫;张明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分析

    我院近2年诊治了3例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引起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晓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阔韧带巨大型平滑肌瘤误诊为包虫病1例

    患者47例,孕3产3,无流产史.住院号193.因全腹持续性胀满、不适3年,加重2个月 ,于1998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B超诊断:肝、腹腔多发性包虫.既往有与狗、牛、羊接触史.月经正常.

    作者:张淑玉;马文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尼尔雌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48例体会

    我们在取宫内节育器(IUD)前1周给妇女服尼尔雌醇,以期改善生殖器官条件,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汉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62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s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62例子宫肌瘤.先经皮肤作股动脉穿刺 ,将动脉导管插至对侧骼内动脉,血管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及肌瘤高度血管征象后,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并通过动脉导管注入真丝线段,阻断肌瘤血供.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血供丰富,由左右两侧子宫动脉同时供血者占95%,但以一侧为主要供血支.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完成后,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治疗后6~24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月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明显改善, 临床总有效率达97%.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新方法.更远期的效果尚待继续观察.

    作者:姜陵;笪坚;柯要军;谭伟;樊新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与妇科恶性肿瘤

    国内外报道,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病因中,妇科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近年来有逐渐下降趋势,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病因中妇科恶性肿瘤约占10%,绝经后出血中妇科恶性肿瘤约占25%[1],本文仅就老年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做一简述.

    作者:曹缵孙;张峻霄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绝经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

    1 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开始衰减,绝经后则更进一步衰退,雌激素分泌低下,内膜萎缩.此种萎缩的内膜一般呈单纯萎缩和囊性萎缩两种组织学形态.两种不同形态的萎缩内膜可能与绝经前的末次月经周期有无排卵有关.

    作者:刘伯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宫颈巨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

    患者36岁,住院号111813,因经期腹痛伴月经量增多3年余,下腹疼痛发现宫颈囊肿4天 ,于1996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年前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用妇康片治疗4个月,痛经症状减轻,但停药后症状复发.

    作者:董淑筠;伍晓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宫腔镜检查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14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为96.15%,子宫粘膜下肌瘤为85.71%,子宫内膜增殖症为60.94%,子宫内膜癌60%.结论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可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关铮;尚存莲;赵春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定义发生率及病因

    1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定义及发生率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定义与绝经的定义密切相关,只有明确绝经的定义,才能正确定义绝经后子宫出血.

    作者:李儒芝;林金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