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咏健;李美芝;王颖;乔杰;王蔼明
性激素在妇女一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生殖腺为主产生及分泌的性激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但遗憾的是卵巢的生殖内分泌功能与生命活动存在着时间差距,卵巢的功能期限约为30~40年,而妇女的平均寿命在发达国家已达74岁,这意味着妇女一生的1/3~1/2时间将处于性激素缺乏状态.因此正确认识及治疗性激素缺乏所致的相关疾病越显重要.
作者:梁晓燕;周灿权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当妇女因缺乏性激素出现或将发生健康问题时需要给予性激素以纠正或预防相关的健康问题,这种医疗措施称为性激素补充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从广义说,HRT可应用于有与性激素不足相关的任何情况,本文将从妇科内分泌的角度讨论正常妇女在卵巢功能衰退过程和衰退后即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的HRT.性激素主要有三类: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生理情况下雌、孕激素主要来自卵巢,而雄激素约有50%来自肾上腺和周围组织内前体转化,随年龄增长,自25岁开始,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即呈线性下降,而在绝经后早期,卵巢间质产生的活性高的雄激素--睾酮反而增多.因此卵巢功能的衰退主要影响雌、孕激素的产生,年龄增长的因素主要影响雄激素.为此本文主要涉及HRT中雌、孕激素的应用问题.
作者:林守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54岁,住院号49483.1999年3月3日因下腹胀痛,在下腹摸到一包块,向上长大迅速而入院,伴尿频,食欲下降,无发热,无腹痛.查体:右下腹触及一肿物,上达脐下一横指,表面光滑,活动较差,有压痛.妇科检查:盆腔触及一肿物,如孕5个月子宫大小,囊实性,略活动,有压痛.子宫触诊不清.B超示:子宫大小48mm×42mm×32mm,内膜厚8mm.于盆腔内可见一范围为191mm×145mm×101mm的混合性回声,有壁,其内以含液为主,内可见众多网络状分隔回声,分隔上部可见中度实性回声.双侧卵巢显示欠清晰.初步诊断:卵巢良性肿瘤.
作者:谢岚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学者们对其病因学进行研究,现已提出药物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围绝经期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和生育期妇女的术前准备.本文就其发病原因,目前常用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及副作用等加以综述.
作者:刘召芬;程红英;江森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956年Pincus等首先在临床应用人工合成甾体激素避孕,揭开了性激素在避孕中应用的序幕.我国自1963年起开始使用,以女用口服雌、孕激素的复合制剂避孕药应用广.此外,抗孕激素类药物在避孕中应用也已受到重视.
作者:吕时铭;江秀秀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临床内分泌代谢改变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学方法检测94例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泌乳素、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睾酮、雄烯二酮水平,82例同时行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实验.结果①70例PCOS患者子宫内膜为无排卵型,其中增殖期内膜45例,增殖症25例(单纯增生23例、不典型增生2例);24例为排卵型子宫内膜,其中13例分泌反应不佳,11例分泌反应良好.②无排卵型子宫内膜组与排卵型子宫内膜组比较,前者血清空腹及糖负荷后60min、120min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增高(P均<0.05).③子宫内膜增殖症患者与增殖期内膜患者比较,前者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增高(P<0.05),其中单纯增生患者糖负荷后60min、120min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增殖期内膜患者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PCOS患者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无排卵型子宫内膜的重要因素之一,增高的胰岛素对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也可能起促进作用.
作者:陈咏健;李美芝;王颖;乔杰;王蔼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应用性激素治疗子宫肌瘤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尚无定论的课题.虽然有些新的理论、新的药物出现,但治疗的局限性大,不能根治子宫肌瘤,因此不能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
作者:岳天孚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是卵巢肿瘤中较罕见的,来源于卵巢特异性间质.其发生率在卵巢肿瘤中低.我院近17年来发现此类肿瘤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甲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及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研究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甲孕酮对SKOV-3细胞MDR1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加阿霉素、甲孕酮联合阿霉素及异搏定联合阿霉素时,细胞内阿霉素浓度,采用裸鼠腹水瘤模型,研究甲孕酮辅助化疗对荷瘤裸鼠生存时间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甲孕酮对SKOV-3细胞MDR1mRNA的表达无影响;甲孕酮能显著增加细胞内阿霉素浓度,且增加幅度与异搏定相似;甲孕酮联合阿霉素可使裸鼠平均生存时间比其他治疗组延长,生存率也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孕酮不能调控SKOV-3细胞MDR1mRNA的表达,但能促使胞内阿霉素浓度增加,其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对荷瘤裸鼠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有一定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薛昀;尤宗兵;郭燕燕;段海鸥;廖秦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测定妊娠妇女血清及胎盘绒毛中胆固醇硫酸(cholesterol sulfate,CS)含量的变化,分析CS对凝血酶活性的影响,探讨CS在妊娠过程中的生理意义.方法利用薄层层析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测定30例妊娠妇女血清及21例胎盘绒毛组织中CS的含量,同时在体外测定CS对凝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妊娠妇女血清中CS含量从妊娠早期开始出现上升趋势,且随孕周增加而升高,与孕周呈正相关关系(r=0.69,P<0.01).CS含量在妊娠晚期达到高值,为非妊娠妇女血清中浓度的2.1倍(P<0.01).胎盘绒毛中CS含量也呈相同变化趋势.CS具有抑制凝血酶活性作用.结论胎盘绒毛中CS脱落至血中可能是妊娠妇女血中CS增高的原因之一,妊娠妇女血中CS增加对调解妊娠血液凝固状态具有生理意义.
作者:林蓓;欧阳玲;张淑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54岁,孕4产2,住院号C586069.因发现宫腔内占位病变而行宫腔镜检查术后,病理回报脂肪组织,于1999年1月22日急诊入院.1天前行宫腔镜检查,术前探宫腔深8.5cm,不平感,刮出黄白色组织物,术后探宫腔7.5cm.患者无不适,阴道少量出血.诊刮病理回报为脂肪组织.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997年9月绝经.既往宫内置环史10年.5年前B超发现宫腔内占位病变,直径2cm,1个月前复查宫腔内占位病变,直径4cm.妇科检查:子宫饱满,质中,轻压痛.为防止子宫穿孔,腹腔内组织嵌入宫腔,导致缺血、坏死,同时考虑宫腔内占位病变明确,决定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饱满,10.0cm×8.5cm×5.0cm大小,质软,外观无异常,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切开标本,子宫左侧壁见直径3cm×3cm突向宫腔的子宫肌瘤,切面为灰黄色、编织状,质细腻,宫腔内IUD上部嵌在子宫肌瘤中.术后病理回报(病理号575511):子宫平滑肌脂肪瘤、增殖期子宫内膜.
作者:马良坤;孙爱军;邓成艳;郁琦;段春梅;汤得民;何方方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20岁,因左侧外阴逐渐肿大2年,于1997年12月7日来我院就诊.2年前患者外阴皮肤变粗糙,表面有多个囊肿,左侧外阴逐渐肿大,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无破溃、渗液,皮肤感觉无明显改变,不影响正常生活.既往月经规律,无孕、产史.妇科检查:左侧大阴唇增大,大小约15cm×10cm×8cm,触之呈多囊感,质稍韧、无触痛,表皮增厚、硬化,可见散在大小不等囊泡,囊泡壁稍厚,基底宽,半透明状,不易挤破.右侧大阴唇增大,大小约7cm×3cm×3cm,质地及表皮改变同左侧.左腿根部及耻骨联合处皮肤增粗,表面散在多个类似囊泡.双侧小阴唇皮肤、阴道壁粘膜光滑,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取病变皮肤小块组织行病理检查,病理结果报告:真皮内有大量不规则形腔隙,内衬单层扁平内皮细胞,腔内有粉红色蛋白性液体、淋巴细胞及少数红细胞,扩张淋巴管上方表皮变薄.病理诊断(病理号:971011):淋巴管瘤.患者因经济困难放弃进一步治疗.
作者:严卫红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妇科常见病之一.青春期功血以止血和调整周期为主,促使卵巢恢复功能和排卵.育龄期妇女以调整性腺轴功能为主,以利于正常黄体的形成和黄体及时萎缩.更年期妇女以止血后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内膜癌变,使平稳过渡至绝经期为原则.
作者:张淑兰;朱楠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手术、放疗、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经典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也在探索验证之中,但对某些肿瘤的性激素治疗,已有肯定的疗效.妇科肿瘤的发生与卵巢所产生的甾体激素及各种激素之间的平衡状况有关,同时妇科肿瘤本身也可具有内分泌活动,并可通过激素靶器官的特征对肿瘤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女性生殖道肿瘤的性激素治疗基础是肿瘤对性激素的依赖性即肿瘤细胞内含有功能完好的性激素受体.
作者:李汉萍;李诚信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绝经后妇女由于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尤其是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机体发生许多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潮热、出汗、烦燥、心悸、忧郁、失眠、尿频、头痛、骨痛等症状,不仅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还可能使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提前发生.为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促进健康,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绝经后妇女保健不可缺少的措施.
作者:孙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虽然性激素对胎儿发育和婴儿健康的影响并非经常发生,但某些罕见的不良影响确有报道.因此,无论孕前、孕期及分娩后妇女接触性激素均应持慎重态度,以防此类激素在产科临床上应用时产生不良后果.
作者:曹珍修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院在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应用电凝气化法重建卵巢,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巧;吴爱菊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子宫切除术后的妇女性方面的情况.方法问卷调查并分析197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妇女术后的性生活情况.结果 55.3%的妇女在术前为紧张心态,其中32.1%担心今后的性生活.认为子宫很重要者占39.1%.术前、术后每月性生活次数及性生活满意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47.7%的妇女在术后有一些性方面的问题,心理方面因素占46.8%,而仅有12.2%的妇女进行过咨询.73.1%的医生在术前对手术进行解释,但只有28.4%者提及性生活.99.0%的妇女愿意与医生探讨性方面的问题.结论子宫在妇女心中占重要地位,术前许多女性对手术呈焦虑心态,而担心今后的性生活,医生对此解释不够.子宫切除术对性生活本身无明显影响,但许多妇女在术后有各种性问题,其中近一半者为心理因素,几乎所有妇女渴望与医生进行性方面的交流.
作者:刘朝晖;张丽君;廖秦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引起一系列病症.EM是妇科常见病,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常引起不孕,在妇科剖腹手术中,EM约占5%~15%;在女性不孕中,EM约占30%~40%,且发病率近年明显增多[1].大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局部及全身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自身抗体产生,细胞因子含量及活性改变等,尤其是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及不孕具有重要作用、EM治疗方法多种,对EM引起不孕的治疗常感棘手,效果也不理想.我们自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对141例子宫内膜异位免疫不孕症病人,采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孕宝治疗,着重分析孕宝用以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为特征的EM免疫不孕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文静;刘福阳;张丽华;薛景贤;薛英辉;张翔;符文轩;韩玲;王羽竹;魏宝霞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功能性下丘脑闭经(FH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类闭经,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常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GnH)及卵巢激素低下,继之闭经.除影响生殖功能外,还可因长期缺乏雌激素(E2),出现骨密度下降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等严重后果.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FHA患者血中内源性阿片肽(EOP)和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生殖激素的相关性研究,国外鲜有报道,国内尚未见有关资料,本文旨在了解FHA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β-EP)和SS水平及β-EP和SS与FSH、LH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β-EP和SS在FH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为FHA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吕淑兰;曹缵孙;陈晓燕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