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布为;王坚伟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的浓度变化并与临床常用反映肾功能改变的指标进行比较,探讨其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首次确诊为糖尿病患者82例,按24 h尿白蛋白定量程度分成3组,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分别观察血清cystatin C、血清肌酐(Scr)、尿cystatin C、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MG),99mTc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GFR等临床指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尿cystatin C浓度及其异常率的升高早于血清cystatin C.血清cystatin C与99mTc-GFR的相关性较Ccr-GFR与99mTc-GFR的相关性好(r=-0.88和r=0.84,P<0.01).尿cystatin C与NAG的相关性和尿cystatin C与α1-MG的相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89和r=0.90,P>0.05).血清cystatin C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大于Ccr-GFR的AUCROC(0.897±0.094和0.757±0.228,P<0.01);尿cystatin C的AUCROC大于NAG的AUCROC(P<0.05),与α1-MG的AUCR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cystatin C的似然比(LR)大于血清cystatin C的LR.结论 血清和尿cystatin C水平可较早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损伤,其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损伤早于肾小球功能的损伤.
作者:汪华林;黄元寿;谢辉;俞小敏;刘长波;肖长长;谭树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开发超声心动图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提高超声心动图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使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 更科学、合理和规范.方法 应用Macromedia Flash Professional为开发工具,以权威性专业协会组织新发布的诊断指南或建议为蓝本,设计出多功能和多用途的辅助诊断软件,并根据临床实践使用中的反馈信息对系统进行完善.结果 系统能够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步进行;简便快捷地完成对心脏构型超声测量值的标准化处理和分级判断;能够实现负荷和造影超声心动图、瓣膜病变以及室壁运动等各种定量评级和评分过程;出具规范化的文字报告并能以彩色示意图形式直观地显示评判结果 .系统内置的测量示意图和演示动画有助于超声心动图的临床教学.结论 超声心动图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能够使诊断结果 更科学、合理和规范;使诊断工作更省时、高效,可以用于临床、科研和教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青陵;朱向明;李国杰;李劲;刘表虎;张霞;孙茂盛;胡国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BNAi)是1998年Fire等[1]首次发现并命名的,是由双链RNA(dsRNA)分子在细胞内特异性诱导与之同源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导致基因沉默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RNAi主要的功能特点是其可以调节和关闭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各种高级生命活动.RNAi技术已经成为模式生物、基因功能、基因治疗等研究领域中有力的工具,本文仅就RNAi在慢性疼痛研究中的进展作-介绍.
作者:程智刚;潘冰冰;王云姣;于鹏;李靖贻;白念岳;郭曲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制作人工气管的相关组分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 皮肤致敏实验:雄性豚鼠分5组(n=8),纳米碳纤维组、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组、混合材料组、阳性对照组(甲醛)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材料浸渍液是否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热原实验:新西兰兔分4组(n=3),纳米碳纤维组、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组、混合材料组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材料浸渍液是否含有热原物质.以及通过溶血实验观察各组的材料浸渍液对兔血细胞溶血率的影响.结果 本实验涉及的生物材料致敏率均为0,与阴性对照组的皮肤致敏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材料组动物注射材料浸渍液后体温升高分别为(0.3±0.2)、(0.2±0.1)、(0.3±0.2)℃,均在0.6℃以下,且升高总数均在1.4℃以下.各组浸渍液溶血率分别为(0.130 1±0.000 4)%、(0.200 4±0.000 4)%、(0.150 2±0.000 4)%,均<5%.结论 人工气管的组分材料均符合生物相容性评价实验的安全标准,可为建立进一步动物实验模型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史宏灿;裴昶;徐洪;邓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type 71,EV71)属小RNA病毒科,1969年首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例死于脑炎的9月龄婴儿粪便中发现[1].其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EV71感染流行的报道.EV71感染的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婴幼儿为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包括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瘫痪和格林.巴利综合征[2-4].保加利亚(1975年)、马来西亚(1997年)和台湾地区(1998年)的疫情显示,EV71感染所致的HFMD病情凶险,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死因主要为脑干脑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因此,日益引起关注.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有关EV71所致神经损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丽萍;梁洁芳;叶铁真;陈福雄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逐渐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日间手术的不断增长,使麻醉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新型肌松药和镇痛剂等药物的联合应用,使得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意识状态常被掩盖以致难以被识别、判断并控制.因此,如何判断合适的麻醉深度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诞生了麻醉深度监测.
作者:于布为;王坚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筛选和确定Ⅱ型贲门腺癌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1例Ⅱ型贲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9/61),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6%(4/61),肺部并发症为14.8%(9/61),影响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口侧切除长度(P=0.0329)和淋巴结清扫等级(P=0.0156).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亦为口侧切除长度(P=0.0299)和淋巴结清扫等级(P=0.0411).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住院时间有关(P=0.0005).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发生有关联(P=0.0086).结论 随着口侧切除长度的增加和淋巴结清扫等级的提升,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应提高手术和术后管理的技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宗珩;刘健培;郑峰;黄勇;陈图锋;魏波;卫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大约50%~90%的患者有高血压,仅少数患者能将血压控制在满意的范围.虽然短暂的高血压无明显并发症,但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血压超过2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在肾移植患者中40%的死亡与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有关[1].有关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病机理、危害、干预措施等已有大量的研究资料.
作者:萧杏贤;张益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正常中老年人进行研究,检测与词语联想功能相关脑区的激活特点.方法 采用GE 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男12例,女11例)正常中老年人行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fMRI研究.采用SPM 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通过组分析获得平均脑激活图,观察脑激活区的部位和激活强度.结果 12例符合入组条件,激活脑区为运动前区(PMC)、双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及Broca镜像区)、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左侧顶后皮层、双侧岛叶、双侧扣带回前部、双侧基底节、左侧丘脑以及右侧小脑半球.全脑以左侧PMC激活强度大.激活强度左侧大于右侧的脑区为额下回后部、背侧PMC及SMA;右侧大于左侧的脑区为腹侧PMC、岛叶、扣带回前部、基底节.结论 中老年人参与运动性语言表达的脑区,由包括Broca区在内的多个脑区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且相关脑区存在偏侧化现象,以左侧大脑半球和右侧小脑半球激活为主.
作者:伊慧明;李威;张权;张翀;张云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表面磁性膜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对新西兰大白兔髂动脉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动物体内支架植入,采用定量冠脉造影、光学显微镜图像技术观察不同支架对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的影响.结果 与普通裸支架相比,表面磁性膜支架可以抑制支架植入后的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植入3月后应用表面磁性膜支架和普通裸支架的管腔面积分别为(2.78±0.40)mm2和(2.07±0.62)mm2,再狭窄率分别为3.3%和16.7%,且可能与磁场强度相关.结论 表面磁性膜支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胡涛;周景昱;易甫;李寰;周廉;介万奇;程何祥;王海昌;陶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心跳骤停(CA),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临床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66-01至2008-08)、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01至2008-08)、万方数据库(1994-01至2008-08),收集心肺复苏ROSC后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结果 进行荟萃(Meta)分析,比较ROSC后亚低温治疗和常温治疗的结果 .结果 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合并分析表明,与常温治疗组相比,院外CA ROSC后亚低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出院生存率[OR=2.29(95% CI,1.75~2.98),P<0.01]、改善出院时神经功能[OR=2.04(95% CI,1.55~2.67),P<0.01]和远期神经功能[OR=2.17(95% CI,1.44~3.27),P<0.01],但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肺复苏ROSC后亚低温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出院时和远期神经功能,提高出院生存率.
作者:胡春林;魏红艳;李玉杰;廖晓星;李欣;蔺际;詹红;荆小莉;熊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 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研究分为健康对照组(50例)、肿瘤组[48例,其中24例再行他莫昔芬(TAM)组治疗].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BMD.肿瘤组术后均进行辅助化疗,其中24例(TAM组)化疗后继续使用TAM行内分泌治疗.用DEXA测量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比较肿瘤组化疗前、后以及TAM组行内分泌治疗8个月后BMD变化.结果 肿瘤组化疗后腰椎部位BMD(0.87±0.15)g/cm2比化疗前(0.93±0.15)g/cm2明显降低(P<0.05);TAM组行内分泌治疗8个月后腰椎BMD(0.90±0.04)g/cm2和股骨颈(0.74±0.05)g/cm2等左髋部位的BMD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化疗可能导致绝经后乳腺癌患者BMD的下降,而TAM治疗能缓解化疗引起的BMD降低.
作者:万颖;邹德环;朱旭生;余立群;李镜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238及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CI组)及14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外周血TNFα-238、TNFα-308基因多态性AA、AG、GG的基因型.结果 CI组TNFα-238 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66%、11.34%和0;对照组分别为95.74%、4.26%和0.CI组TNFα-238 G、TNFα-238 A基因频率分别为94.33%、5.67%;对照组分别为97.87%、2.13%.TNFα-238各种基因型频率在CI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I组TNFα-308 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7.32%、8.25%和14.43%;对照组分别为92.20%、5.67%和2.13%.CI组TNFα-308 G、TNFα-308 A基因频率分别为81.44%、18.56%;对照组分别为95.04%、4.96%.TNFα-308各种基因型频率在CI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NFα-238和TNFα-308基因多态性AA、AG、GG基因型与CI有关联.
作者:李少明;陈毅聪;陈盛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观察患者镇静状态的变化.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50例(ASA Ⅰ~Ⅱ),按不同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分为5组(n=10):Ⅰ组,1.5 mg/L;Ⅱ组,2.0 mg/L;Ⅲ组,2.5 mg/L;Ⅳ组,3.0 mg/L;Ⅴ组,3.5 mg/L.采用Datex-Ultima呼吸力学监测仪旁气流而罩法(FiO2:1.0)测定呼吸功能指标,同时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记录患者各观察指标的基础值(T0),及异丙酚TCI启动后1(T1)、3(T3)、5(T5)、7(T7)、10 min(T10)等时段的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BIS,并进行OAA/S评分.应用Probit法分析异丙酚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结果 与Ⅰ组相比,Ⅱ~Ⅴ组患者输注异丙酚后VT下降(P<0.05),呼吸抑制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RR增加(P<0.05);Ⅱ组1例、Ⅲ组2例、Ⅳ组8例,Ⅴ组10例患者VT下降达到呼吸抑制标准;其中Ⅳ组8例,Ⅴ组10例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所有患者SpO2维持在95%以上;BIS值及OA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出现呼吸抑制及呼吸暂停时BIS值分别为60.2±4.0、52.1±3.6,OAA/S评分均为0.异丙酚TCI时呼吸抑制的EC50为2.65 mg/L(95%可信区间:2.41~2.90 mg/L).结论 采用2.0~2.5 mg/L血浆浓度异丙酚TCI能产生适度的清醒镇静或催眠作用,且对患者的呼吸抑制程度较小.
作者:王喜连;佘守章;许学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IRU)基因型分型法,探讨其在河南省临床株分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河南省2000年结核病流行病调查中保存的菌株149株,对其进行MIRU分型.结果 MIRU分型方法 可将这些菌株分为50种基因型.12个MIRU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表明各位点有较大的区别,其中位点26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h=0.69),位点31、39、40显示了中等程度的多态性(h值分别为0.36、0.30、0.32).结论 MIRU基因分型技术重复性好、快速、简便、经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是一种有效实用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方法 .
作者:石瑞如;张国龙;刘新;鹿住佑子;前田伸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青春前期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的机械性原理.方法 8例替牙期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年龄7~9岁,平均(7.9±0.8)岁.患者均为手术适应证但拒绝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面罩前牵引、磨牙<牙合>垫、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结束后随访2年.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患者获得咬合、功能和面容的全面改善,结果 稳定.与矫治前相比,上颌骨逆时针旋转(5.3±1.7)°(P<0.01),长度增加并前移;下颌骨体顺时针旋转(2.6±0.5)°(P<0.01),升支长度增加;下切牙舌倾(5.7±0.4)°(P<0.01),而面部生长方向维持不变.结论 利用牙颌面矫形治疗的机械原理,可以引导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的生长,获得稳定和美观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跃;蔡斌;卢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