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心;杨一民
目的:探讨化瘀开窍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1例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DS-R、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DS-R、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开窍方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精神障碍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现军;范海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白芨多糖对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在HepG2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5mg/mL、1.0mg/mL、1.5mg/mL的白芨多糖,观察细胞贴壁和形态的变化,采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于0、24h、48h对1.0mg/mL白芨多糖处理的细胞进行基因组电泳和caspase-3 RT-PCR检测,研究白芨多糖是否可以诱导HepG2凋亡.结果:1.0mg/mL以上浓度的白芨多糖对HepG2贴壁有抑制作用,0~1.5 mg/mL白芨多糖不抑制HepG2的分裂,1.0mg/mL的白芨多糖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结论:1.0mg/mL的白芨多糖具有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作用机理可能为抑制细胞贴壁和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刘铭轩;宋彤彤;叶翀;张洋;史玉恒;代建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从临床实际案例出发,总结张勤修教授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及常用方,并从病案中分析其基本辨证论治思想,以期推广川芎茶调散的应用范围,拓宽临床应用中药治疗鼻病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袁书贤;张慧敏;张勤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优选麻黄汤的煮散工艺.方法:以麻黄碱含量为评价指标,以粉碎度、提取时间、加水量为考察因素,采用L9(3 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麻黄汤的佳煮散工艺.结果:佳麻黄汤煮散工艺为:过40目筛,加12倍水,煎煮10min.结论:优选的麻黄汤煮散工艺稳定可行,适宜推广.
作者:崔健;叶信;梁昀;杨正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稀红通络提取液的精制工艺.方法:以奇任醇保留率、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水提醇沉法、超滤法和ZTC1+1-Ⅱ天然澄清剂吸附法在豨红通络提取液精制中的效果,并且采取单因素考察法,优选出佳除杂工艺条件.结果:ZTC1+1-Ⅱ天然澄清剂的澄清工艺优于水提醇沉法和超滤法.提取液加入5%的B组分ZTC1+1-Ⅱ天然澄清剂,置于50℃的水浴中,以150r/min的速度搅拌,纯化絮凝搅拌时间45min为佳精制工艺.结论: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可用于精制稀红通络提取液.
作者:丁桃红;孙萍;王宝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缺血性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于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国莹;马泉;裴正学;祁莉;陈浩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活血祛瘀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活血祛瘀类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常用于活血祛瘀的6种中药注射剂各抽取100份住院患者的病历,对其给药剂量、溶媒选择、溶媒用量、适应证等情况进行分析;每药均各抽取住院患者20例进行静脉滴注速度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临床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如超剂量及超浓度用药、溶媒选择错误、滴速过快等.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和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规定,合理用药,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郑绘;柯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论述了马鞭草科石梓属植物的化学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尤其关注它们之中的环烯醚萜苷类与木脂素类成分,以期为石梓属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作者:杨勇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小青龙方加减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小青龙方加减方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肺功能指标[大呼吸第1s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免疫细胞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4%,优于对照组的8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治疗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FN-y水平较治疗前增高,IL-4水平则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青龙方加减联合特异性免疫对提高小儿过敏性哮喘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飞飞;何晓娜;贾圆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通过张仲景六经辨证理论辨证脓毒症的发病过程、各阶段的治疗原则及代表方药,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作者:何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活络骨康丸联合中医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络骨康九联合中医干预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6个月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有所下降,术后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骨康丸联合中医干预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麻黄升麻汤为《伤寒论·厥阴病篇》之经典方,其中解表、温中、滋阴、清热四法俱全而显杂乱,后世争议颇多.愚以浅陋之资,认为该方专攻外有寒闭,相火上浮,火灼肺金,阴阳气不相顺接,中阳不足,津血不足,肝木不迭之证,并以六经气化、气机升降及表里一气论该方之用药原理.
作者:范旦;周祖兵;陈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肾脏病日久易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渐渐破坏,系膜基质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全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小球硬化后至小球功能丧失,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马晓燕教授系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肾脏病研究工作30余年,熟读医书,精歧黄之术,仁心仁术,善用中西医结合思想治疗慢性肾脏疾病,且疗效突出.马师重视将中医辨证与西医病理学相结合,认为肾脏病日久形成的肾小球纤维化、硬化是浊痰瘀血热毒等结聚肾脏形成的微小癥积.因此马师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喜用且善用散结之品,贯穿本病医治的全过程,常效若桴鼓.
作者:张功;马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风药(羌活、川芎)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取SD雄性大鼠130只,分为F组(假手术)、G组(正常)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肾性高血压(RHR)大鼠模型,加灌附子汤及激惹方法,制备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A组(天麻钩藤饮十风药(羌活、川芎)组)、B组(天麻钩藤饮组)、C组(卡托普利组)、D组(羌活、川芎)、E组(模型组)五组,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收缩压(SB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评价其对RHR(肝阳上亢证)大鼠高血压的改善作用.结果:给药后,SBP:A组、B组、C组均较E组血压下降明显(P<0.05),A组比B、C组血压下降明显(P<0.05);ALD:A、B、C、D组均比E组数值低(P<0.05),A组比B、C、D组数值低(P<0.05);AngⅡ:A、B、C、D组水平较E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各组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十风药(羌活、川芎)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用天麻钩藤饮、卡托普利,后两者降压作用相当.其降压作用可能与降低ALD、AngⅡ有关.
作者:周燕;李正欢;廖慧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建立GC-MS同时测定波棱瓜子脂肪油中4种脂肪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0.25μm×0.25mm × 30m),MS检测器,程序升温,初温180℃,保持5min,以2℃/min升至200℃,然后以15℃/min升至260℃,保持24min.进样口温度280℃,分流比20∶1,流速1mL/min,载气为高纯度氦气,选样量1μL.结果:4种脂肪酸线性范围分别为30.45~174.00μg/mL、10.01~57.20μg/mL、216.44~1236.80μg/mL、25.76~147.20(相关系数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50%、98.82%、99.16%和97.57%,RSD分别为1.1%、1.8%、1.1%和1.4%.4种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n=3)分别为0.76~3.88mg/g、0.20~1.06mg/g、1.49~24.33mg/g、0.54~3.22mg/g.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专属,重复性好,适用于波棱瓜子脂肪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凌辉伦;刘美琳;张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以中药、汤、剂、饮、散、方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检索词,在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的主题词字段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后对所有研究进行合并统计量分析合成,评价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有效性.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试验组共291例患者,对照组共279例患者,均为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②对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合并=4.16,95%CI=52~6.87,P<0.00001,说明中药内服配合以抗生素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的常规治疗方案.结论: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文献数、样本含量较少,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结局评价标准均不统一,方法学描述不足等因素存在,可能使本研究结果产生偏倚,影响论证强度.
作者:韩丹;于洋;郭晓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此技术目前仍面临卵巢功能异常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差等问题,以致其临床妊娠率及成功分娩率并不理想,而中医药可从整体上对IVF-ET的治疗过程进行干预,帮助提高IVF-ET术后的临床妊娠率,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流产率,具有明显优势.对中医药在IVF-ET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梦;谢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瘀血理论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与应用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机理与经验.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表明,活血化瘀法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循证医学的思维出发,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
作者:乔银银;施卫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治疗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CI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黄芩苷组(50mg·kg1·d1)、甲氨蝶呤组(0.9 mg·kg-1·W-1),观察膝关节切片进行HE染色及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结果:与CIA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大鼠组关节破坏程度明显减轻,关节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芩苷能明显减少CIA大鼠关节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关节病理损伤.
作者:陈芳;邵峰;夏帅帅;刘沙;鲜瑶瑶;周俭;曾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临床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1例PSP患者采用针刺配合DMS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作者:倪晨斐;杨丹;魏昌秀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