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脾培元益智针法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

华小强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补脾培元益智针法, 小脑顶核电刺激,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探究补脾培元益智针法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VD患者,依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脾培元益智针法与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3周.统计两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48/53),高于对照组的73.58%(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纽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血管性痴呆患者补脾培元益智针法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多糖提取物TLC/UPLC杂糖组分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对黄芪多糖提取物中存在的杂糖和可能被人为添加的多种杂糖如葡萄糖、蔗糖、果糖、阿拉伯糖、鼠李糖、麦芽糖、乳糖进行鉴别;对黄芪多糖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小鼠脾指数影响实验方法进行黄芪多糖提取物杂糖鉴别和生物活性试验.结果:两种杂糖检查法实验结果明确,黄芪多糖提取物可显著提高ICR小鼠脾指数.结论:薄层色谱检查法简单易行,斑点显色清晰,系统耐用性较好;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可定性定量,两种方法相互辅助,可精准识别黄芪多糖提取物中的多种杂糖成分,并辅助验证了中药黄芪在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方面的生物活性.

    作者:陈明志;金晓飞;石继连;周逸群;罗怀浩;廖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藏药西藏棱子芹研究进展

    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西藏棱子芹的药味分类、品种考证、鉴别方法、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种植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西藏棱子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简述了西藏棱子芹中香豆素、黄酮及单萜、三萜类等多种化合物研究概况,并对其在理气活血、止痛、滋补健胃等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现代研究显示西藏棱子芹可用于月经不调、瘀滞腹痛及治疗肾炎、腰痛、消化不良等症,且能滋补健胃,具有较大的潜在开发价值.

    作者:何效平;王贤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77例使用注射用血塞通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多见,会导致多个系统器官出现症状,其中以皮肤和全身性损害的不良反应居多,多于注射前60min发生.结论: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复杂多样,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谨慎采用,合理用药.

    作者:郭源源;王鹏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甘肃党参多糖片段的制备与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研究

    目的:探究党参多糖片段对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方法:以超声辅助提取多塘,Sevage法脱蛋白、经过酸水解获得2个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片段CPPS1与CPPS2,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对CPPS1和CPPS2进行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研究.结果:在2种模拟胃液条件下,CPPS1和CPPS2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在高浓度下均弱于维生素C;CPPS1和CPPS2均在模拟胃液A条件下对亚硝胺合成阻断能力强于在模拟胃液B条件下的阻断能力,但弱于维生素C.结论:CPPS1和CPPS2清除亚硝酸盐、阻断亚硝胺合成效果良好.

    作者:谭强;黄相如;李光辉;马小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藏药蚤缀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藏药蚤缀中苜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以乙腈-0.1%磷酸(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0nm,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结果:蚤缀中苜蓿素检测含量线性范围为0.008~3.347μg,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RSD<3%,加样回收率为93.5%,RSD<3%.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易操作,可用于藏药蚤缀中苜蓿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查付琼;王德江;覃瑶;王欣;花雷;罗维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涂晋文教授论治中风病经验撷英

    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涂晋文教授从医50余载,在中风病机理论及治疗方面均有丰富经验,疗效显著.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涂晋文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独特经验,以供借鉴.

    作者:吴建萍;吴俊;丁砚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类风湿关节炎壮医药治疗研究概况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致残率、致畸率非常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壮医药内治、外治,以及内外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就壮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壮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黄兰;林基勇,;粱凤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医古籍中时间医学理论研究综述

    时间医学的概念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结合的产物.随着研究深入,基于中医古籍的中医时间学在人体生理、病理、养生等方面的显著作用正得到越来越广泛认可.对中医古籍中较为典型的时间医学运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谢程程;马跃荣;马程功;陈姝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肿意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肿意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侧KOA患者分别随机均分到A、B、C组(A组口服塞来昔布,B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C组局部外敷肿意膏),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及治疗后2周行Lequesne指数及不良反应评价,于治疗结束后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周,Lequesne指数C组得分低于A、B组,A组得分低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及治疗结束后2周,C组得分低于A、B组,B组得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统计:A组不良反应率达30%,B、C组不良反应率均为5%;总有效率统计: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C组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意膏外敷治疗KOA见效快,持续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沿江;周杰;雷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桂花种子多糖和多酚含量测定及体外清除自由基和亚硝基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桂花种子多糖、多酚含量及其多糖、多酚和水提残余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和亚硝基活性.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桂花种子中多糖、多酚含量和它们对DPPH、羟基、ABTS、O2=4种自由基和亚硝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桂花种子中的可溶性多糖和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别为4.32%、3.04%;其中桂花种子水提残余物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较强,其IC50为0.51g/L,桂花种子多糖对羟基和O2-自由基的抑制很强,其IC50分别为0.88g/L和0.41g/L;桂花种子多酚对ABTS自由基的抑制也较强,其IC50为1.18g/L,其对亚硝基的清除率达到27.8%.结论:桂花种子中多糖、多酚和水提残余物对4种自由基和亚硝基均具有一定清除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剂和亚硝基清除剂.

    作者:王升匀;杨政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以起源和发展的视角对比中西医针刺的异同

    古人的针灸思路和操作手法是建立在临床实践基础上的经验医学,是当时特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下的产物.现代医学希望以先进技术来发展针灸医学,实现针灸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跨越,在这个过程中,将古典针灸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就显得极其重要.关键在于通过综述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起源,以及目前关于针灸的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进展,对比中西医针刺理论的异同,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来理解中医针灸治疗的本质.

    作者:马彦韬;黄强民;李丽辉;赵佳敏;刘庆广;刘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李应存运用敦煌医方小补心汤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

    李应存教授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实质为心肌缺血,是由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的一系列胸闷、心绞痛等症状,方用敦煌医方小补心汤随证化裁,温通心阳、宽胸散结兼以益气生血,古为今用,标本兼顾,临床收效颇佳.

    作者:刘玲;李应存;李鑫浩;周翌翔;杨佳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药QHF复方对乳腺癌裸鼠内分泌调节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QHF复方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的裸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他莫昔芬组(T)和QHF复方组(Q),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他莫昔芬和QHF复方水溶液灌胃.给药期间进行迷宫测试,给药3周后处死荷瘤裸鼠,取血清检测雌、孕激素水平,取肿瘤组织和子宫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①与M组和T组相比,Q组的瘤体质量降低(P<0.05),Q组走出迷宫所需时间缩短(P<0.05,P<0.01);②与M组相比:Q组肿瘤组织ER表达量增加、子宫组织ER表达量降低(P<0.05,P<0.01);③与M组和T组相比:Q组血清E2、Pg含量明显升高(P<0.05);④与M组和T组相比:Q组子宫湿重及子宫系数均降低(P<0.01,P<0.05;P<0.01).结论:QHF复方对乳腺癌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升高其血清中E2、Pg含量,能上调肿瘤组织ER表达、下调子宫组织ER表达、降低雌激素活性,并能改善荷瘤小鼠记忆力.

    作者:杨正库;付烊;毛流江;熊家静;肖杰;向洪娇;胡卫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壮药糖安胶囊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糖安胶囊灌胃SD大鼠引起的长期毒性反应,为确定无毒性反应剂量、设计临床安全使用剂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以9.36g/kg、18.72g/kg、37.5g/kg(药物生药量/体重)给药,1次/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在给药12周后,每组杀10只作检查,其余10只停药观察4周后作检查.观察记录体重、食量及粪便等8项一般状况指标;检测11项血液学指标、10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各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给药后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给药后的白细胞数显著升高,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给药后的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给药后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低、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给药后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但是均在正常范围内.在血液生化学检查中,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雌性大鼠给药后的葡萄糖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在正常范围内.其余各剂量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各剂量组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壮药银贝消渴胶囊给予SD大鼠连续灌胃12周,各项检测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无明显的蓄积性毒性反应,在该剂量条件下使用安全.

    作者:黄鑫;黎丽;吴其当;朱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近5年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05例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提取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明确因子对应的证候.结果:在提取出的8个公因子中,其中4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分别对应小儿厌食症脾阴不足、脾虚湿阻、脾胃湿热、肝脾不调4个证型.结论:因子分析能较好地对中医证候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静;冯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益气宣肺汤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宣肺汤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雾化吸入为基础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宣肺汤治疗,疗程均为10d.分别结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相关辅助检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VC(大肺活量)、FEV1(第1s用力呼气容积)及FEV1/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差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及FEV1/FVC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宣肺汤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李玉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艾灸命门诱发督脉红外辐射轨迹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后诱发的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命门穴进行艾灸,采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其沿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表现.结果:①艾灸命门30min后,可观察到部分受试者的背部整体温度提升;②艾灸命门穴的过程中,加热处皮温沿督脉线双向扩展,可观察到热量沿督脉循行方向向上延展的趋势较向下更为明显;③在艾灸的激发下,受试者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显现率有所提高,同时可使原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延长,且更加连续、清晰.结论:艾灸命门穴对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命门穴汇聚一身之阳,可通调人体之阳气.

    作者:黄炳祥;许金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钟小南先生《伤寒论便读》浅析

    钟小南先生医文并茂,医理通彻,经验丰富,疗效卓越,医名蜚声于汉沔荆沙.其所著《伤寒论便读》,文理畅然,易懂易学,有值得学习之处,也有尚需探讨之地,此书早已绝版,对其简单评议,学习其思想,以期有益于《伤寒论》的发展.

    作者:刘红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高纯度黄芩提取物制备方法研究

    目的:筛选黄芩提取物制备过程中除杂方法及变色关键工艺参数,制备高纯度黄芩提取物,为工厂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苷纯度与黄芩苷转移率为指标,比较了黄芩提取物纯化过程中4种除杂方法的效果与不同浓缩液浓度对黄芩提取物颜色的影响.结果:黄芩提取物纯化过程中佳除杂方法为硅藻土助滤除杂,同时浓缩液浓度变化是黄芩提取物颜色变化的关键原因.结论:黄芩提取物纯化过程佳除杂方法的建立以及过滤液浓度等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高纯度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作者:雷果平;王福;杨秋楠;杨眉;陈曼曦;赵薇;刘燕;陈仕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黄芪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病症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黄芪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炙甘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评价指标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黄芪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其他药物在临床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时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