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茂玉;罗培安
目的:观察明目蒺藜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泪液和明目蒺藜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试验值)、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以及综合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显著延长,Schirmer Ⅰ试验值显著增加,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8%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目蒺藜丸能增加泪膜稳定性,促进泪液分泌,减轻角结膜损伤,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晓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针灸及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DM合并症患者有7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针灸及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空腹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变化情况;比较两组DM合并症患者中医干预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2BG值、BM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FBG值、HbA1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DM并发症的疗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DM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减轻和控制体重,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辨证治疗肺阴亏虚型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肺阴亏虚型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沙参麦冬汤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枸橼酸喷托维林治疗,治疗1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前、治疗10天后观察外周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10天后EOS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沙参麦冬汤辨证治疗肺阴亏虚型咳嗽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机体炎性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宝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对此病的治疗已积累丰富经验,疗效肯定.整理和总结国家级名中医贺支支教授对尿路感染的诊疗经验,以飨同道.
作者:熊斯璐;彭璘;宋卫国;贺支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药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针药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文献,检索年限为1979年1月1日-2016年6月10日,采用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5篇,仅1篇提及副作用;针药结合的总有效率、AsAb转阴率均明显高于西药(P<0.01),但与中药相比总有效率、AsAb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药结合的妊娠率高于中药、西药(P<0.01,P<0.05).结论:现有的临床资料表明针药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优于西药,与中药相比可以明显提高妊娠率,但由于文献质量不高,导致其疗效及安全性尚无充分证据.
作者:王丽伟;胡秋兰;黄丽军;刘步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膝骨关节炎(KOA)又称膝退行性骨关节病,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变形、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膝骨关节炎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西药治疗该病效果不理想,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针灸治疗具有风险小、费用低、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等优势,治疗膝骨关节炎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近十年针灸治疗痛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临床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并为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建议.
作者:唐林涛;许明辉;林波;邝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养正消积胶囊联合GP方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G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正消积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MMP-9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骨髓抑制0级、工级、Ⅱ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获益率,降低血清MMP-9水平,在降低不良反应程度方面也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杨树利;张红蕊;高欣;徐志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慢性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再障煎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0天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60天后造血负调控因子指标水平.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60天后TNF-α、IL-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明显,可降低造血负调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藏医口服药治疗索隆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索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藏药十一味维命散、二十味豆蔻散、八味沉香散联合心理方案治疗.结果:经治疗,显效患者2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经典藏药配伍联合心理方案治疗索隆病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脑缺氧缺血导致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谷氨酸兴奋性中毒、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有关,至今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具有多有效成分、多作用靶点的特点.从分子与基因水平研究中药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会实现临床治疗新突破.
作者:姚路路;胡丽霞;潘荣斌;陈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龙血竭联合微波理疗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褥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于清创后给予庆大霉素湿敷,实验组患者清创后给予龙血竭粉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龙血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9~21天,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1~5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换药时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龙血竭联合微波理疗治疗褥疮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官美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离、鉴定榜嘎中生物碱成分,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醇提配合酸碱萃取法得到总生物碱,经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单体生物碱并鉴定其结构;采用HPLC对不同产地榜嘎进行共有成分分析,以共有成分作为参照,结合薄层色谱法对榜嘎药材进行鉴别;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方法对榜嘎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共有成分含量.结果:分离得到大麦芽碱、异叶乌头碱、塔拉乌头胺3个单体化合物;大麦芽碱为榜嘎药材共有成分,建立了以其为指标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12批榜嘎药材中大麦芽碱平均含量为0.026%;拟定榜嘎药材水分不得超过9.5%,总灰分不得超过1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9%.结论:以大麦芽碱为对照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藏药榜嘎的质量控制.
作者:姚林才;李光全;卿大双;王欣;覃瑶;舒抒;王思平;罗维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芪双叶颗粒治疗气阴两虚证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双叶颗粒,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甘油三酯数据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双叶颗粒治疗气阴两虚证IgA肾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口服逍遥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胆维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腰臀比、体重指数、肝功能、B超影像、血脂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测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作为一本中医入门著作《医学入门》已经开始将医史学、社会学、认识学、心理学、行为学、人类学、经济学和人才学这些医学人文学体系中的所有学科纳入初学者的学习内容中,其内容多来自《黄帝内经》,其中“广积阴骘”是明代文昌信仰发展的产物,而“真阴真阳”理论则是宋代道家内丹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对各家思想兼收并蓄更体现出明代医学对名家医学的巧妙处理.现代中医学,所处的时代特征与明代非常相似,即需要广泛汲取与应用各种与医学相关的思想与理论,又需要发展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来适应社会需求,所以深入研究明代的医学人文学对于中医人文学乃至中医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竹沥颗粒与鲜竹沥口服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4组并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造模各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鲜竹沥和竹沥颗粒进行灌胃干预,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并于光镜、电镜下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1);②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大鼠较模型组NO含量升高(P<0.05);③竹沥颗粒组大鼠与鲜竹沥组NO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④在光镜、电镜下,对照组大鼠无明显病理损害,模型组病理损害显著,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较模型组病理损害减轻,以竹沥颗粒组效果为明显.结论:鲜竹沥、竹沥颗粒均可提高大鼠血清中NO含量,改善其肺血管损伤程度,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芳;熊培政;冯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对早期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缺损程度及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3~24个月新发V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痴呆程度轻、中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芪参还五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脑复康胶囊制剂治疗.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行为能力量表(BBS)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智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行为能力,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apoA、apoB.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的MMSE、ADL、BBS评分明显改善,且升高患者血清HDL、LDL,降低LDL、apoB.结论:芪参还五胶囊可明显改善早期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缺损程度,并可纠正脂代谢紊乱.
作者:单永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加自制醋调吴茱萸粉末贴敷双侧心俞、内关两穴位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益气化瘀方加自制醋调吴茱萸粉末贴敷双侧内关、心俞两穴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4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黑蒙、气短、心悸、胸闷等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体征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加自制醋调吴茱萸粉末贴敷双侧内关、心俞两穴位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析针刺舌三针配合揿针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舌三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揿针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舌三针配合揿针治疗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具有临床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预后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茂玉;罗培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治疗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中医症状疼痛、身寒、四肢沉重、小便清长及大便稀溏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明显,可缓解疼痛及中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队;史丽璞;韩丹;郇稳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