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陈泽涛教授辨治老年汗证验案三则

谭媛;孟鑫;陈泽涛

关键词:老年汗证, 辨证施治, 验案
摘要:陈泽涛教授在老年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老年汗证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机总属气血阴阳失调,腠理不固.选取老年汗证代表性验案三则,采用补气活血、疏肝清热、滋补肝肾等方法,应用补阳还五汤、丹栀逍遥散、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服用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并联合糠浴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及糠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近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停药3个月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停药3个月后空腹血糖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疗效持久、安全,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贻军;胡曾凡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温针灸配合督灸治疗五更泻2例

    五更泻为一种慢性泄泻,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介绍温针灸配合督灸治疗五更泻,两者合用将艾灸、药物和经络腧穴、针刺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机体自身正气,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共奏温肾壮阳、健脾止泻之效,为培元治本之法.

    作者:王冬芝;张建英;董凤怡;赵晓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以脾为基枢的“益气清毒”法在哮病治疗中的作用浅析

    从哮病病因病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及以脾为基枢的“益气清毒”法的思想诠释,包括以脾为基(基础)枢(枢纽)的中医理论依据、“益气清毒”法的内涵及益气清毒法治疗哮病之所见等方面浅析以脾为基枢的“益气清毒”法在哮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闫雷雷;闫强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膈下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拓宽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0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主要症状总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症状总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标准方法之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洁;陈艺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浅析阳明三急下和少阴三急下的辨证关系

    在《伤寒论》中,下法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要方法,以下法为指导创制的三承气汤在临床上是常用方剂,为了更好地研究《伤寒论》中下法的应用,对阳明病篇和少阴病篇的三急下进行了分析,认为阳明三急下和少阴三急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急下”并非都是危证,而是提醒为医者当辨明病机,当下则下,不可延误病机.

    作者:古华勋;陶春晖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刺治疗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损伤验案一则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理论,采用透穴刺法,对1例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完全性损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针刺治疗后,患者上睑下垂症状消失,向前平视时右眼睑位置与左眼睑位置基本对称,复视完全消失.结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黄丽;叶国平;吴明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味常用中药,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从雷公藤中提取的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论述雷公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

    作者:姜海平;张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补气活血法对肛门狭窄合并直肠前突术所致便秘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法对传统手术治疗肛门狭窄合并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肛门狭窄合并直肠前突型便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传统手术后给予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便秘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第3个月、第6个月便秘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法对传统手术治疗肛门狭窄合并直肠前突导致的便秘有良好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雨;刘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蒙药嘎日迪-13味丸研究进展

    目的:归纳、总结蒙药嘎日迪-13味丸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些年嘎日迪-13味丸临床应用、药理、提取工艺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嘎日迪-13味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面瘫等疾病疗效显著,其具有脑组织缺血损伤保护、心肌缺血保护等药理作用.结论:蒙药嘎日迪-13味丸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桂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童安荣治疗多囊肾病临床经验总结

    多囊肾病(polycystic;kidney disease,PKD)是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呈现多数囊肿的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1].目前,世界上对于这一疑难疾病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童安荣主任医师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多囊肾的病位在肾,常延及肝脾,治疗以疏肝健脾补肾,并施以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法予以治疗.以一例多囊肾患者的治疗经验总结童安荣主任医师运用健脾补肾祛痰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用药心得.

    作者:冯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原络-络原大接经疗法临床应用解析

    在临床跟师学习过程中,作者有幸在王鹏琴主任医师那里接触到原络-络原大接经疗法.该法疗效显著,从理论基础、临床操作、临证应用、讨论四个部分解析该法,并着重通过临床病例对此疗法的应用进行论证.

    作者:姜瀛;王鹏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遗屎症经验

    张士卿教授认为小儿遗屎症以脾肾阳虚为本,虫积于内为标,治疗以温补脾肾、燥湿止泻、杀虫止痛为法,临床治疗选用四神丸与乌梅丸加减.介绍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遗屎症经典案例一则,以资验证.

    作者:杨新强;吴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灯盏乙素对大鼠肠道瑞舒伐他汀吸收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瑞舒伐他汀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以HPLC法测定瑞舒伐他汀的浓度,计算瑞舒伐他汀的肠道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考察灯盏乙素对瑞舒伐他汀在肠道吸收的影响.结果:灯盏乙素联用瑞舒伐他汀吸收速率常数、表观吸收系数与单用瑞舒伐他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给予灯盏乙素不会影响瑞舒伐他汀在肠道的吸收.

    作者:刘建明;郭永梅;杨宇秀;王佳;王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对肺结核患者疗效、毒副反应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对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痨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进行的治疗干预,增强肺结核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显著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舒然;葛海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人体舌质舌苔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人体舌质舌苔分离是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舌质舌苔的准确分离是后续舌体特征提取与识别的基础.对近年来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的舌体苔质分离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并针对现有基于数码相机拍摄彩色图像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提出借助光谱技术在信息量方面的优势,结合临床信息,探究更多舌体生理病理信息的光学表达参数,为中医临床舌诊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从而促进中医舌诊客观化的发展.

    作者:刘明;赵静;陆小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活血止痛散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散外洗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celecoxib)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celecoxib)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用药基础上联合活血止痛散外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散外洗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celecoxib)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方面更为明显,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祥强;甘东浩;赵建全;赵杰;邱红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流涎改善情况和血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儿流涎控制率由9.38%提高到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患儿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患儿流涎情况,促进血液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燕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鼻炎治疗研究进展及其芳香疗法开发

    鼻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慢性常见病、多发病.对近年来鼻炎的西药、中药等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芳香疗法治疗鼻炎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以期为芳香疗法在鼻炎治疗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姚远;陈楠楠;廖鲜艳;周艳;黄俊逸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分析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等收集2012-2017年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文献,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此病处方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7篇,选用中药135味.分析发现补阴药、补气药、清热凉血类中药使用频次高,以补阴药为主,占总频次的22.22%;补气药和清热凉血药使用较广泛,分别为16.97%和10.51%.分析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文献的用药特点和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吴青青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对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60)与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1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SOD、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姣姣;牛吉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