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平;黄海波
目的 了解儿童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6年6月禹州市人民医院PICU病房收治脓毒症患儿204例,分析其累及器官的情况,随访终点事件(90 d死亡或难免死亡),行趋势χ2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1)204例脓毒症患儿共发生MODS者83例,发生率40.69%(95%.CI:33.89%~47.48%);不同年龄患儿的MODS发生率分别是:2 d至1个月68.75%(11/16),>1个月至1岁55.10%(27/49),>1~5岁39.62%(21/53),>5~12岁32.61%(15/46),>12~17岁22.50%(9/40),随着年龄的增大MODS的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2)累及器官的频次依次是肺61例(29.90%)、心52例(25.49%)、血液41例(20.10%)、神经36例(17.65%)、胃肠19例(9.31%)和肾12例(5.88%)。发生2个、3个、≥4个器官功能不全者分别为19例(22.89%)、46例(55.42%)和18例(21.69%)。(3)无MODS、2个、3个和≥4个器官功能不全患儿的90 d生存率分别是87.6%、63.2%、41.3%和11.1%,Log Rank(Mantel-Cox)检验,χ2=92.59,P=0.000。Cox比例风险回归校正了年龄、氧合指数等混杂因素的干扰后,MODS仍然是影响患儿预后的显著因素,MODS的HR=2.573,6.579,12699,P<0.05。结论 低龄儿童是脓毒症并发MODS的高危人群,易受累的靶器官是肺脏、心脏和血液。MODS独立影响患儿90 d生存率,早期监测和预防MODS,切断MODS恶性循环,可望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闫小红;刘淑霞;刘云;李宗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畅迪试剂脱敏疗法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和对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过敏性鼻炎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畅迪试剂脱敏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指标得分和EOS、EC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鼻灌洗液中EOS阳性率为75.93%(4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59%(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鼻灌洗液中EC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畅迪试剂脱敏疗法对提高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明显降低患儿EOS、ECP水平,减少患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次数,降低对患儿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毛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治疗对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轻、中度喘息性疾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肺功能[大用力呼气流量(PEF)、计算PEF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及免疫学指标[IgE与外周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EF、PE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E、EOS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治疗儿童哮喘疗效确切,能够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对改善患儿肺功能、免疫功能等指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赖华基;林世江;李永华;何高锋;饶慧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大量医学研究表明中医药对小儿哮喘有着确切的疗效.本文从中药内服、推拿疗法、穴位治疗、拔罐治疗、针灸治疗、耳穴埋丸等中医疗法将近几年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更多参考及方法.
作者:李玮;刘璐;孙丽平;丁利忠;王中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穴位按压防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生的HIV母婴阻断新生儿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出生后4 h内即开始足月儿配方奶喂养,并于第一次吃奶同时开始给予奈韦拉平口服混悬液抗病毒阻断治疗,每次1.5 mL,每日1次.根据新生儿的喂养耐受情况个体化调整奶量,期间常规监测血糖,如血糖偏低或经口喂养摄入能量不足者可联合静脉营养支持至经口喂养可满足其生长所需能量为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压.新生儿出生后24 h且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穴位按压,取穴: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及胃俞,依次按压以上穴位(足三里及天枢为双侧同时按压),每个穴位按压时间先从每次1 min开始,新生儿适应后,可逐渐延长至每次2 min,每日2次.两组患儿在研究期间均不使用促胃肠动力药.观察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每日奶量增加速度、完全经口喂养日龄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结果 观察组奶量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日龄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及奶量增加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压可有效防治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作者:马丙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5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退热、镇静、止吐、营养支持等药物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如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β-内啡肽以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结果比较等.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1%(73/77),显著高于对照组82.89%(6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β-内啡肽和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值与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先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较单纯药物对症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文静;方红军;王平;杨赛;冯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共治疗12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FMQ及WeeFIM评分依次是(74.66±14.83)分、(74.63±8.56)分、(58.36±8.56)分,均高于对照组(57.82±14.73)分、(70.54±9.84)分、(53.62±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冬芝;尚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新鲜冰冻血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临夏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早产儿162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住院患儿72例为对照组;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的住院患儿9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维持血糖、预防感染、促肺成熟、合理的喂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新鲜冰冻血浆静脉输注10~15 mL/kg,3~7次.观察其发生感染、脏器出血、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多器官功能衰竭情况及光疗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感染、脏器出血、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可减少脏器出血情况、感染、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的发生率.同时观察组患儿随访未见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孟宪涛;崔培聪;陈文才;马克伟;马宏斌;王国庆;张绍鹏;孟宪波;徐忠;喇春花;尹怀远;王晓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丁樱教授从事小儿肾脏病研究多年,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丰富,临证常谨守病因病机,善于辨证施治,以五子衍宗丸为基础加减,重视开窍醒神,注重综合调护.本文阐述了其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有较大的学术及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龙;丁樱;高敏;刘洋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4个周期,观察组采用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咳嗽、咳痰、病灶消失时间、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病灶消失时间、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3/25),显著低于对照组36.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也能抵消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性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文娴;何薇;罗光亮;张俊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应用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经气管插管内注入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住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6例,其中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48例采用传统给药方法,为传统组.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48例采用改良后的方法经气管插管内注入珂立苏,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患儿推药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出现药物反流和皮肤发绀情况及两组病例推药后2 h的血气结果、推药后12 h内、48 h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情况及机械通气、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用药过程中改良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出现面色发绀和药物反流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 h改良组PaO2、pH值高于传统组、PaCO2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改良组12 h、24 h呼吸困难症状消失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CPA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总吸氧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法经气管插管注入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儿的干扰少,能够减少或避免操作过程中患儿缺氧等不适症状,提高了药物疗效,而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的新生儿病房推广.
作者:刘向荣;边藏艳;李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患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BPD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机械通气、吸氧治疗,观察组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肺功能.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吸氧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岁、2岁时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PS治疗BPD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王青利;郭少辉;李圆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年龄对尿道下裂Duckett术后尿瘘发生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30日至2016年11月30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行尿道下裂Duckett术的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年龄段Duckett术后患儿尿道缺失长度及不同年龄段Duckett术后患儿尿瘘发生率.结果 不同年龄段Duckett术后患儿尿道缺失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患儿尿瘘发生率为41.67%(10/24),显著高于1~3岁4.55%(1/22)和>3~6岁4.5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年龄对尿道下裂Duckett术后尿瘘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越为明显.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患儿建立术后尿瘘治疗方案,从而降低尿道下裂Duckett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尹智峰;何军;郑为;雍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疗法对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恩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感染性休克患儿50例.随机分为液体复苏疗法组和传统扩容组各25例.入院后即进行生理盐水联合20%人血白蛋白复苏疗法和传统扩容疗法.比较两组初始1 h输入生理盐水量,初期复苏治疗目标(一期复苏成功率),ICU住院治疗时间、pH值、Na+、Cl-水平,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变化.结果 液体复苏疗法组ICU住院时间低于传统扩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液体复苏疗法组初始1 h输入生理盐水量高于传统扩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肺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疗法组死亡率为16.0%(4/25),低于传统扩容组48.0%(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疗法组一期复苏成功率为80.0%(20/25),高于传统扩容组52.0%(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疗法组患儿治疗后心率低于治疗前,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液体复苏疗法组患儿复苏24 h pH值、Na+浓度高于治疗前,Cl-浓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理盐水联合白蛋白对儿童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小娟;冯惠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雀巢蔼儿舒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对照组给予标准早产儿配方奶粉.两组患儿均采用每次奶量先自主吸吮喂养,余量经口胃管注饲,生后生命体征平稳者、轻度窒息者及Ⅰ~Ⅱ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生后24 h内开奶,有中重度窒息及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生后24~48 h开奶,奶量从15 mL/(kg?d)开始,按20~30 mL/(kg?d)速度增加奶量.喂养过程中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周之后改为等量标准早产儿配方奶.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两组完全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生后2周内体格发育情况,平均每天体质量增加速度,每周监测血糖,血清钾、钠、氯、钙和尿素氮、肌酐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气等用以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为11.1%(3/27),低于对照组38.5%(10/26),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每天体质量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生后14 d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可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早产儿早期营养状况,可作为暂时得不到母乳的早产儿的早期代乳品.
作者:张玲;郭凤仙;梁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即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症,是药疹中严重的一型[1].其特点是发病急,皮肤及黏膜受损严重,创面呈Ⅱ度烫伤样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引发继发性感染、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肺炎、内脏出血等,危及生命[2].喻闽凤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病案整理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陈立红;喻闽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膜炎患儿80例,经临床与实验室确诊,细菌性脑膜炎38例,病毒性脑膜炎42例.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两组患儿的PCT水平,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脑脊液白细胞水平.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常规白细胞为(15.4±5.4)×109/L,血清CRP为(52.6±27.2)mg/L,脑脊液白细胞为(392.1±42.8)×106/L,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8.4±3.6)×109/L、(20.5±10.4)mg/L、(33.2±20.9)×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的血清PCT为(13.2±5.6)μg/L,脑脊液PCT为(0.9±0.4)μg/L,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0.7±0.3)μg/L、(0.2±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作为一种敏感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能够对早期患儿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进行鉴别,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俐;严海燕;宋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介入治疗与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住院的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150例,依据治疗方案将接受介入治疗的50例患儿为观察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14/100),显著高于观察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开胸手术,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疗效理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刘剑;罗金文;王敬华;黄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及病房收治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150例,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0~28 d)、婴幼儿组(>28 d至3岁)和年长儿组(>3~14岁)各50例.分析其患病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感染部位.结果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新生儿主要以胃肠外营养因素、静脉置管因素和抗生素使用>7 d因素为主,婴幼儿主要以胃肠外营养因素和机械通气因素为主,年长儿主要以抗生素使用>7 d因素、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和肿瘤化疗因素为主,3组组间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新生儿中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菌,婴幼儿中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年长儿组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3组病原菌分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新生儿组以肺部多见(66%),婴幼儿组以肺部(46%)和肠道(40%)为主,年长儿组每种感染部位均有患儿,以肺部多见(68%),3组感染部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其临床表现为患儿的肺部感染、肠道感染为主,在对儿童进行侵袭真菌感染治疗中需要结合病原菌类型及感染因素对患儿进行治疗.
作者:谷芬;罗如平;姚婷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小儿内科收治住院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每次5 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日睡前服用,每次5 mg,连续服用2周.停药观察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哮喘持续时间及咳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明显.
作者:王瑞丽;李磊;朱崇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