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黄文娴;何薇;罗光亮;张俊绮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 千金苇茎汤, 麻杏石甘汤, 阿奇霉素, 儿童
摘要:目的 观察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4个周期,观察组采用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咳嗽、咳痰、病灶消失时间、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病灶消失时间、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3/25),显著低于对照组36.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也能抵消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性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原检测在鉴别小儿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意义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膜炎患儿80例,经临床与实验室确诊,细菌性脑膜炎38例,病毒性脑膜炎42例.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两组患儿的PCT水平,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脑脊液白细胞水平.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常规白细胞为(15.4±5.4)×109/L,血清CRP为(52.6±27.2)mg/L,脑脊液白细胞为(392.1±42.8)×106/L,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8.4±3.6)×109/L、(20.5±10.4)mg/L、(33.2±20.9)×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的血清PCT为(13.2±5.6)μg/L,脑脊液PCT为(0.9±0.4)μg/L,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0.7±0.3)μg/L、(0.2±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作为一种敏感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能够对早期患儿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进行鉴别,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俐;严海燕;宋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患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BPD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机械通气、吸氧治疗,观察组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肺功能.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吸氧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岁、2岁时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PS治疗BPD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王青利;郭少辉;李圆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与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介入治疗与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住院的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150例,依据治疗方案将接受介入治疗的50例患儿为观察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14/100),显著高于观察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开胸手术,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疗效理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刘剑;罗金文;王敬华;黄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信宜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88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38例,病毒性脑膜炎50例.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75例作为对照组.3组研究组对象均进行实验室检验,对比3组血清C反应蛋白、脑脊液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血清C反应蛋白、脑脊液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清C反应蛋白、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恢复期血清、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急性期,并且病毒性脑膜炎组恢复期血清、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化脓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C反应蛋白检测有利于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因血清标本比较容易获得,单独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重要生化检验指标.

    作者:李先平;黄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儿腹泻病血锌水平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病血锌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腹泻病患儿9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9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不同年龄段锌缺乏率,腹泻患儿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不同病情的血锌水平,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的血锌水平.结果 不同年龄段患儿与同龄健康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段之间血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之间血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腹泻患儿血锌水平为(56.71±12.11)μmol/L,低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67.99±14.5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腹泻患儿血锌水平为(57.88±13.46)μmol/L,低于轻型腹泻患儿(69.01±15.1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泻病患儿血锌水平低于同龄健康儿童,应常规进行血锌水平检测,其中年幼患儿、感染性、重型腹泻病及病程长的患儿是检测重点.

    作者:廖景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临床报道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即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症,是药疹中严重的一型[1].其特点是发病急,皮肤及黏膜受损严重,创面呈Ⅱ度烫伤样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引发继发性感染、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肺炎、内脏出血等,危及生命[2].喻闽凤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病案整理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陈立红;喻闽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应用不同方法经气管插管注入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应用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经气管插管内注入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住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6例,其中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48例采用传统给药方法,为传统组.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48例采用改良后的方法经气管插管内注入珂立苏,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患儿推药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出现药物反流和皮肤发绀情况及两组病例推药后2 h的血气结果、推药后12 h内、48 h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情况及机械通气、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用药过程中改良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出现面色发绀和药物反流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 h改良组PaO2、pH值高于传统组、PaCO2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改良组12 h、24 h呼吸困难症状消失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CPA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总吸氧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法经气管插管注入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儿的干扰少,能够减少或避免操作过程中患儿缺氧等不适症状,提高了药物疗效,而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的新生儿病房推广.

    作者:刘向荣;边藏艳;李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临床探究

    目的 探讨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方法,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不典型、迟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收集患儿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诊断明确者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商品名:罗氏芬)静脉注射,50 mg/(kg?次),每日2次,疗程3~4周.结果 患儿入院时发热60例,嗜睡、激惹39例,皮肤花斑41例,前囟饱满27例,前囟紧张27例,肌张力高32例,肌张力低19例,无惊厥、尖叫、拒奶、凝视、呼吸衰竭等症状;治疗后全部患儿发热、激惹、皮肤花斑等症状消失,前囟变平软,肌张力恢复正常,表现为症状缓解的状态.患儿经过罗氏芬治疗后,血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C反应蛋白浓度,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潘氏试验阳性率、血培养阳性率和脑脊液培养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MRI显示异常者11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增宽11例,脑积水8例,硬膜下积液1例,脑积水伴脑室管膜炎1例.后遗症发生率为18.3%(11/60).结论 发热、嗜睡、激惹是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早期表现;皮肤花斑、前囟饱满、紧张、肌张力改变为其重要体征,入院及时予脑脊液检查,可以及时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给予罗氏芬治疗可以及早控制病情,预防惊厥等严重脑水肿的发生,降低后遗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率.

    作者:冯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功能成像T2*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脑组织铁过载的评价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功能成像T2*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脑组织铁过载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长期高量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10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进行核磁共振成像T2*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根据血清铁蛋白水平将观察组分为两个亚组:轻度组(1.0~2.5 g/L)57例,重度组(>2.5 g/L)43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核磁共振功能成像T2*检查,比较两组脑组织不同部位T2*值.比较轻度组与重度组脑组织T2*及脑脊液铁代谢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脑组织不同部位T2*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脑组织不同部位T2*值从低到高依次为苍白球<红核<黑质<壳核<齿状核<尾状核<灰质<白质<小脑.重度组脑组织T2*值、转铁蛋白、亚铁转运膜蛋白1、血红素氧化酶1显著低于轻度组,铁蛋白、铜蓝蛋白、铁调素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铁蛋白、亚铁转运膜蛋白1、血红素氧化酶1与T2*值呈正相关(r=0.309、0.617、0.326,P<0.05),与铁蛋白、铜蓝蛋白、铁调素呈负相关(r=-0.512、-0.474、-0.639,P<0.05).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T2*技术有助于评价β-地中海贫血患儿脑组织铁过载及评估疾病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龙琦;陈光福;王舞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小儿内科收治住院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每次5 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日睡前服用,每次5 mg,连续服用2周.停药观察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哮喘持续时间及咳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明显.

    作者:王瑞丽;李磊;朱崇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对早产儿喂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雀巢蔼儿舒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对照组给予标准早产儿配方奶粉.两组患儿均采用每次奶量先自主吸吮喂养,余量经口胃管注饲,生后生命体征平稳者、轻度窒息者及Ⅰ~Ⅱ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生后24 h内开奶,有中重度窒息及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生后24~48 h开奶,奶量从15 mL/(kg?d)开始,按20~30 mL/(kg?d)速度增加奶量.喂养过程中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周之后改为等量标准早产儿配方奶.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两组完全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生后2周内体格发育情况,平均每天体质量增加速度,每周监测血糖,血清钾、钠、氯、钙和尿素氮、肌酐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气等用以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为11.1%(3/27),低于对照组38.5%(10/26),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每天体质量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生后14 d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可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早产儿早期营养状况,可作为暂时得不到母乳的早产儿的早期代乳品.

    作者:张玲;郭凤仙;梁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压氧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高压氧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5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退热、镇静、止吐、营养支持等药物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如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β-内啡肽以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结果比较等.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1%(73/77),显著高于对照组82.89%(6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β-内啡肽和髓鞘碱性蛋白的检测值与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先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较单纯药物对症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文静;方红军;王平;杨赛;冯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法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疗法对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恩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感染性休克患儿50例.随机分为液体复苏疗法组和传统扩容组各25例.入院后即进行生理盐水联合20%人血白蛋白复苏疗法和传统扩容疗法.比较两组初始1 h输入生理盐水量,初期复苏治疗目标(一期复苏成功率),ICU住院治疗时间、pH值、Na+、Cl-水平,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变化.结果 液体复苏疗法组ICU住院时间低于传统扩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液体复苏疗法组初始1 h输入生理盐水量高于传统扩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肺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疗法组死亡率为16.0%(4/25),低于传统扩容组48.0%(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疗法组一期复苏成功率为80.0%(20/25),高于传统扩容组52.0%(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疗法组患儿治疗后心率低于治疗前,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液体复苏疗法组患儿复苏24 h pH值、Na+浓度高于治疗前,Cl-浓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理盐水联合白蛋白对儿童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小娟;冯惠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辨治与中医脾的关系

    儿童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其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脾的关系密切.脾虚既是紫癜发生的内因,又是紫癜迁延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故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辨治不可仅从热邪着眼,而应注意到脾的影响,适时地从脾论治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占科;曾思瑶;朱卫娜;喻闽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畅迪试剂脱敏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畅迪试剂脱敏疗法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和对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过敏性鼻炎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畅迪试剂脱敏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指标得分和EOS、EC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鼻灌洗液中EOS阳性率为75.93%(4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59%(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鼻灌洗液中EC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畅迪试剂脱敏疗法对提高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明显降低患儿EOS、ECP水平,减少患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次数,降低对患儿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毛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儿童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6年6月禹州市人民医院PICU病房收治脓毒症患儿204例,分析其累及器官的情况,随访终点事件(90 d死亡或难免死亡),行趋势χ2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1)204例脓毒症患儿共发生MODS者83例,发生率40.69%(95%.CI:33.89%~47.48%);不同年龄患儿的MODS发生率分别是:2 d至1个月68.75%(11/16),>1个月至1岁55.10%(27/49),>1~5岁39.62%(21/53),>5~12岁32.61%(15/46),>12~17岁22.50%(9/40),随着年龄的增大MODS的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2)累及器官的频次依次是肺61例(29.90%)、心52例(25.49%)、血液41例(20.10%)、神经36例(17.65%)、胃肠19例(9.31%)和肾12例(5.88%)。发生2个、3个、≥4个器官功能不全者分别为19例(22.89%)、46例(55.42%)和18例(21.69%)。(3)无MODS、2个、3个和≥4个器官功能不全患儿的90 d生存率分别是87.6%、63.2%、41.3%和11.1%,Log Rank(Mantel-Cox)检验,χ2=92.59,P=0.000。Cox比例风险回归校正了年龄、氧合指数等混杂因素的干扰后,MODS仍然是影响患儿预后的显著因素,MODS的HR=2.573,6.579,12699,P<0.05。结论 低龄儿童是脓毒症并发MODS的高危人群,易受累的靶器官是肺脏、心脏和血液。MODS独立影响患儿90 d生存率,早期监测和预防MODS,切断MODS恶性循环,可望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闫小红;刘淑霞;刘云;李宗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穴位按压防治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按压防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生的HIV母婴阻断新生儿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出生后4 h内即开始足月儿配方奶喂养,并于第一次吃奶同时开始给予奈韦拉平口服混悬液抗病毒阻断治疗,每次1.5 mL,每日1次.根据新生儿的喂养耐受情况个体化调整奶量,期间常规监测血糖,如血糖偏低或经口喂养摄入能量不足者可联合静脉营养支持至经口喂养可满足其生长所需能量为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压.新生儿出生后24 h且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穴位按压,取穴: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及胃俞,依次按压以上穴位(足三里及天枢为双侧同时按压),每个穴位按压时间先从每次1 min开始,新生儿适应后,可逐渐延长至每次2 min,每日2次.两组患儿在研究期间均不使用促胃肠动力药.观察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每日奶量增加速度、完全经口喂养日龄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结果 观察组奶量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日龄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及奶量增加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压可有效防治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作者:马丙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共治疗12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价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FMQ及WeeFIM评分依次是(74.66±14.83)分、(74.63±8.56)分、(58.36±8.56)分,均高于对照组(57.82±14.73)分、(70.54±9.84)分、(53.62±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冬芝;尚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临床研究进展

    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大量医学研究表明中医药对小儿哮喘有着确切的疗效.本文从中药内服、推拿疗法、穴位治疗、拔罐治疗、针灸治疗、耳穴埋丸等中医疗法将近几年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更多参考及方法.

    作者:李玮;刘璐;孙丽平;丁利忠;王中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