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

严炜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雾化吸入
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实用、患儿易接受、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等优点,适宜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活络通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广东药膳调查统计与分析

    随着养生知识的普及,药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从药膳类型、剂型、功效、销售途径、营销方式、定价等方面对广东省居民的药膳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更加合理地应用药膳提供参考.

    作者:范文昌;葛虹;车明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中度自闭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使用头穴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自闭量表评分(CARS)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接受不同的治疗后CAR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儿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结论: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治疗自闭症患儿,降低自闭量表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宇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新及整理,发现大部分活血化瘀中药均可在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抗凝、及血液流变学中起到一定作用,并可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瞿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拟加味泻浊方治疗肾性贫血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自拟加味泻浊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30例肾性贫血患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左旋卡尼丁进行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自拟加味泻浊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加味泻浊方对于治疗肾性贫血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方镇福;戴秀娟;林秀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掌跖脓疱病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脓疱性皮肤病,发病局限于掌跖,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红斑、鳞屑以及无菌性小脓疱.近年来,关于掌跖脓疱病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就掌跖脓疱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掌跖脓疱病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吕正涛;牟子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子探针法快速发现半边旗中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

    目的:快速发现半边旗中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为该类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乙醇钠为催化剂,将半边旗提取液与紫外分子探针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进行柱前衍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后,加入乙酸中和催化剂终止反应得反应液.将反应液与半边旗原提取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HPLC对比分析.发生加成反应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色谱峰面积将相应减小,并产生迈克尔加成产物的新色谱峰.综合保留时间、色谱峰形和DAD紫外光谱图确定原提取液和反应液HPLC图谱中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结果:从半边旗提取液HPLC图谱上鉴定出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8个,其中2个色谱峰化合物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速度较快,基本反应完全.根据半边旗化学成分及其DAD紫外光谱特征判断,这些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可能为对映贝壳杉烯二萜成分.结论:首次采用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分子探针法快速发现了半边旗中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

    作者:刘建群;高俊博;刘小红;舒积成;张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金钱草胶囊中黄芪党参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复方金钱草胶囊中黄芪党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和HPLC-ELSD法,以多糖和黄芪甲苷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结果:筛选得到的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加10倍药材量溶剂,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经优选的工艺提取率高,合理可行,为复方金钱草胶囊的质量控制l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慧;陈吉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听力级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力级别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听力级别的提高.

    作者:刘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药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与研究组(2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除接受医师、护士的治疗外,另接受临床药师制定的个体化干预措施,包括出院后每月1次的电话随访干预等.于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检验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包括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根据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患者的F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2/24),研究组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并指导用药能明显提高血糖达标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群英;丘敏;林亮君;黄岸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以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6例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其中奥美拉唑组33例,治疗药物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种药物联合;兰索拉唑组33例,治疗药物为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种药物联合,对比两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有效率、幽门螺杆菌阴性率及复发率.结果:兰索拉唑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明显较奥美拉唑组短,第1、4、7、28天腹痛消失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强,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优于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结论: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有明显疗效,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显效快且复发少,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苑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9水平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9(IL-19)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22例为急性发作期,20例为缓解期)为研究对象,并以23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的外周血IL-19水平,同时测定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外周血IL-19水平为(370.2±142.8)pg/mL,缓解期组为(403.9±160.6)pg/mL,均较对照组的(204.4±102.8)pg/mL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急性发作期组外周血IL-19水平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19水平与FEV10无明显相关性(r=0.25,P>0.05).结论:IL-19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有价值的临床标志,并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

    作者:李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川省名老中医龚教授临床诊疗拾穗

    四川省名老中医龚教授现为副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善于治疗各种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笔者向其求学临床经验的过程中,诊余拾贝,以古方、经方活用治疗奇病,有待中医界同仁共同探讨和挖掘,今有幸与同仁们分享,现举例如下.

    作者:贾火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综合治疗慢性腰腿痛69例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针灸综合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9例慢性腰腿痛患者,分为观察组(针灸综合治疗)69例和对照组(传统针灸治疗)7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综合治疗慢性腰腿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璧;蔡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运气学说对针灸临床的影响浅析

    运气学说的科学性在医学界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争议,几度面临批判甚至被取缔的局面,但仍然几度发展几度兴旺.纵观医史几千年,运气学说依然受到很多著名医家的推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逐渐摆脱西医原始理论的束缚,不再把人体简单地视为机器.人们逐渐把预防医学提到很高的地位,然而把预防疾病作为理论核心的运气学说却正面临着伪科学的指责.观如今高校教材引用讲解运气内容极少且片面.运气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形成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探索性讨论运气学说与针灸相结合来“治未病”的科学性.

    作者:唐宏智;李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院2012年2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ADR报告223例,分别从患者年龄、ADR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3例ADR报告涉及71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有32个品种,ADR 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0个品种,ADR 28例,占12.56%.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多(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7例),占总例数的16.59%.小于9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高(105例,占47.09%);其次为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29例,占13.01%).结论: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石素平;廖佑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柴胡汤治疗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常见肝脏疾病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由于肝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而且进展隐匿,容易被人忽视,应以积极预防为主.就国内近5年来小柴胡汤在肝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小柴胡汤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谭志勇;刘云云;朱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养阴润肺解毒方配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寇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银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显著疗效,且疗程较短.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正立;吴加亮;尹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