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芝多糖治疗慢性肝病近期疗效与免疫学疗效观察

宋芳

关键词:云芝多糖, 慢性肝病, 近期疗效, 免疫学
摘要:目的:探讨云芝多糖治疗慢性肝病的近期临床效果与免疫学疗效.方法:选取48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干扰素肌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云芝多糖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云芝多糖肌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ALT值较使用干扰素肌注治疗的ALT值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观察组HBeAg阴转率为33.33%,HBV DNA阴转率为29.17%,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9.17%、20.83%.结论:云芝多糖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盆腔炎4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12个月的临床跟踪观察,因为盆腔炎造成的生殖器官的损失、粘连、子宫外孕等合并症减少了95.96%,之前利用西药进行治疗存在合并症的患者,在利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后,合并症及小腹胀痛、腰骶部位疼痛、腰痛等症状很快缓解、消失,患者盆腔炎得到了良好控制.结论:中药能有效治疗盆腔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功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仅采用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蛋白酶、肠道消化酶及胃肠激素的回归均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为蛋白酶(52.12±2.10)U/L、肠道消化酶(86.10±5.18)g/L、肠道激素(23.12±2.16) μmol/L,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2.13±2.17) U/L、(73.25±3.10)g/L、(19.12±1.14) 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慧荣;邓晓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银杏内酯的药理研究

    以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仔细梳理银杏内酯对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对中枢抑制性受体的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为推进银杏内酯的药物研究以及规模化开发和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廖嘉彦;胡二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晚期鼻咽癌适形放疗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疗效、晚期并发症的差异.方法:45例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患者(治疗组)采用多个共面或非共面野等中心三维适形治疗.47例常规放射治疗患者(对照组)采用面颈联合野等常规治疗.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肿瘤局控率(TCP)为88.8%(40/45),常规放疗组5年肿瘤局控率(TCP)为91.4%(43/47);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生存率71.1%(32/45);常规放疗组5年生存率74.4%(35/47),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晚期反应如涎腺功能、颞颌关节功能,后程三维造形放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造形放射治疗在保证局控率同时,可有效保护敏感器官,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明;袁克华;杨胜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及安全性探析

    中药注射剂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再加上一定的现代制药技术而研发出来的中药剂型,其药物临床效果较好、药物起效也比较快,在危重症、疑难重症患者中应用广泛.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其药物剂量安全问题、剂量控制问题也逐渐凸显.根据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经验,结合其用药安全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了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1例分析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为临床药师参与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1例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阐述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的要点.结果及结论: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可能与吉非替尼代谢产物及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有关,治疗上可通过减少吉非替尼用量或改用厄洛替尼来缓解肝损伤.

    作者:王江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结果:在Hp(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能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其生活质量及疗效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滕新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患者57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保心宁胶囊治疗,实验组给予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舌质、脉象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5%vs68.0%,P<0.05);实验组24例舌质淡红,20例脉象和缓,对照组11例舌质淡红,10例脉象和缓,实验组舌质及脉象改善情况更优(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利强;薛栩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对UUO大鼠肾脏TGF-β1和HGF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组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为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对照组、内服组,采用手术结扎单侧(左侧)输尿管大鼠模型(UUO大鼠),治疗后取肾脏组织,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和HGF的表达情况.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精神状况良好;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活动减少;内服组大鼠较模型组症状相对较轻.(2)肾脏病理改变.肉眼观:假手术组大鼠肾脏呈红褐色,为正常组织;模型组肾脏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大,表面皮质变薄,水肿明显;内服组和贝那普利对照组较模型组减轻.镜下观: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无局灶性纤维化,无肾小管扩张;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1肾间质可见棕褐色颜色改变;内服组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3)与模型组比较,内服组、贝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明显降低(P<0.01)、H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可降低TGF-β1在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升高HGF在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纤维化的损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作者:焦扬;高继宁;朱玲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疏肝健脾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5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57例ED患者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的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前后的IIEF-5评分均有明显提高.57例患者中,显效26例,占45.6%,有效22例,占38.6%,无效9例,占15.8%,总有效率为84.2%.结论:疏肝健脾法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闫安;何金军;孟永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脘腹痛病症诊治思想研究

    针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相关脘腹痛病症的释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等进行归纳总结,阐释脘腹痛的诊治思想.

    作者:王晓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外动脉灌注紫杉醇治疗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20例患者,应用紫杉醇行颈外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测量标准和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8例(40%),部分缓解(PR)7例(35%),无变化(NC)5例(25%),进展0例,总有效率(CR+PR)为75%;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20)、50%(10/20),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颈外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嵩;汪琛;刘运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60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以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12例.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氧饱和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诊疗思维的发掘、继承与发展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指导着中医诊疗的全过程,较长时间以来,临床就“症”医“症”的医师越来越多,临床思维单一,影响并制约了中医疗效的提高,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阐述五运六气在中医诊疗思维中的重大意义,并总结出“四辨”的诊疗模式.

    作者:贾新燕;易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针灸以及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中医推拿、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费用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9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肾炎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和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14例(35.0%)、22例(24.4%),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肾炎水肿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天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慢性前列腺炎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及中药灌肠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对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以及中药灌肠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以中药灌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P<0.05),但实验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会使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加,同时对精子活动率有影响;相比常规治疗,中药灌肠疗效更佳,患者精液质量有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文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华佗再造丸、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川芎嗪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随访,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值为(38.5±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90%)明显优于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三联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琚长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温胆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振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梗塞后遗症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脑活素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71±4.98),优于对照组的(16.92±54.68)(P<0.05).结论:中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胜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