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彦;胡二文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57例ED患者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的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前后的IIEF-5评分均有明显提高.57例患者中,显效26例,占45.6%,有效22例,占38.6%,无效9例,占15.8%,总有效率为84.2%.结论:疏肝健脾法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闫安;何金军;孟永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超短波合并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VAS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VA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合并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云;王少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前列宝颗粒中黄柏碱和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Eclipse XDB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3%三乙胺溶液(磷酸调pH至3.0)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84nm(黄柏碱)、331nm(王不留行黄酮苷),同时测定前列宝颗粒中黄柏碱及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结果:黄柏碱和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0%、100.30%,RSD分别为2.92%、1.9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前列宝颗粒中黄柏碱和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叶秀金;施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在中华文化崛起的大背景下,结合当今中医的发展时势,关注中医兴衰之道,尤望管窥其存废之长缨,而明中医兴潜之得失.
作者:唐雪勇;杨志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制备前列地尔冻干纳米乳剂,提高前列地尔纳米乳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前列地尔纳米乳,用冷冻干燥法将其冻干,以冻干乳剂的外观、粒径和复溶情况等优化纳米乳冻干保护剂及冻干工艺.结果:所制备的纳米乳剂冻干前平均粒径为(164.7±21.9)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66.采用10%的海藻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剂冻干复溶后粒径为(169.2±20.5)nm,PDI为0.069,并且冻干乳外观良好,复溶速度快,常温放置主药及杂质含量稳定.结论:该方法能能够显著提高前列地尔纳米乳剂的稳定性.
作者:冉海东;孙宁云;张军东;李娟;廉云飞;房秋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为临床药师参与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1例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阐述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的要点.结果及结论: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可能与吉非替尼代谢产物及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有关,治疗上可通过减少吉非替尼用量或改用厄洛替尼来缓解肝损伤.
作者:王江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单纯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5min,1周治疗6次,以2周为1疗程;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刺,1次/日,每次30min,1周治疗6次,以2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改良的Fugl Meyer上肢体综合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VAS、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作用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重返社会的时间,临床建议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林奕君;徐丽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以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仔细梳理银杏内酯对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对中枢抑制性受体的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为推进银杏内酯的药物研究以及规模化开发和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廖嘉彦;胡二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茶多酚EGCG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基因中有关成分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浓度为10-5M以及10-6M的茶多酚EGCG作用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3周后对比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与DMSO阴性对照,总结茶多酚EGCG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基因的相关影响.结果:DMSO对照组浓度低于10-5M的茶多酚EGCG<浓度为10-5M的茶多酚EGCG.结论:茶多酚EGCG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基因BMP-2的表达水平有促进作用.
作者:邓佑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云芝多糖治疗慢性肝病的近期临床效果与免疫学疗效.方法:选取48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干扰素肌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云芝多糖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云芝多糖肌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ALT值较使用干扰素肌注治疗的ALT值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观察组HBeAg阴转率为33.33%,HBV DNA阴转率为29.17%,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9.17%、20.83%.结论:云芝多糖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7.2% (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VAS评分、M-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组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为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对照组、内服组,采用手术结扎单侧(左侧)输尿管大鼠模型(UUO大鼠),治疗后取肾脏组织,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和HGF的表达情况.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精神状况良好;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活动减少;内服组大鼠较模型组症状相对较轻.(2)肾脏病理改变.肉眼观:假手术组大鼠肾脏呈红褐色,为正常组织;模型组肾脏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大,表面皮质变薄,水肿明显;内服组和贝那普利对照组较模型组减轻.镜下观: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无局灶性纤维化,无肾小管扩张;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1肾间质可见棕褐色颜色改变;内服组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3)与模型组比较,内服组、贝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明显降低(P<0.01)、H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可降低TGF-β1在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升高HGF在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纤维化的损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作者:焦扬;高继宁;朱玲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八珍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3例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配合中药八珍汤治疗.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4~30天,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4~20天,平均为12.23天.治愈26例(78.79%),好转6例(18.18%),未愈1例(3.03%).3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八珍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范清华;谢道远;罗伟初;林庆培;戴高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非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随访1~2年,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67%(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St-Michael评分、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住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相较于传统非手术治疗,其操作更简单,损伤更小,并发症更少,能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St-Michael评分,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生长期高良姜中总黄酮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高良姜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在414 nm处测定.结果:高良姜中的总黄酮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该方法可为确定高良姜的佳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林乐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刃针治疗手指外伤后期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指外伤患者术后可出现指间关节障碍、软组织粘连、关节囊挛缩等并发症,刃针治疗45例并跟踪随访.结果:患者感觉优32例,良9例,差4例,优良率为91.1%.结论:刃针治疗手指外伤后期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国彦;郑盛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相关脘腹痛病症的释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等进行归纳总结,阐释脘腹痛的诊治思想.
作者:王晓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灸治疗肥胖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无毒副作用,可有效改善肥胖及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将针灸与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分析了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宝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初步评价络瘀通胶囊治疗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进行双盲、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给予络瘀通胶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对照组给予益脑复健胶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结果:络瘀通胶囊治疗中风病的治疗总显效率为6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急性期与恢复中晚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络瘀通胶囊治疗中风病经络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的急性期和恢复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俊芳;张小妮;郭建强;王春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指导着中医诊疗的全过程,较长时间以来,临床就“症”医“症”的医师越来越多,临床思维单一,影响并制约了中医疗效的提高,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阐述五运六气在中医诊疗思维中的重大意义,并总结出“四辨”的诊疗模式.
作者:贾新燕;易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