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勇;杨志波
针灸治疗肥胖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无毒副作用,可有效改善肥胖及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将针灸与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分析了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宝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仅采用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蛋白酶、肠道消化酶及胃肠激素的回归均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为蛋白酶(52.12±2.10)U/L、肠道消化酶(86.10±5.18)g/L、肠道激素(23.12±2.16) μmol/L,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2.13±2.17) U/L、(73.25±3.10)g/L、(19.12±1.14) 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慧荣;邓晓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反复发作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加解痉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蒲地蓝消炎胶囊),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蒲地蓝消炎胶囊配合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启明;高运金;杨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药注射剂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再加上一定的现代制药技术而研发出来的中药剂型,其药物临床效果较好、药物起效也比较快,在危重症、疑难重症患者中应用广泛.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其药物剂量安全问题、剂量控制问题也逐渐凸显.根据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经验,结合其用药安全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了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指导着中医诊疗的全过程,较长时间以来,临床就“症”医“症”的医师越来越多,临床思维单一,影响并制约了中医疗效的提高,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阐述五运六气在中医诊疗思维中的重大意义,并总结出“四辨”的诊疗模式.
作者:贾新燕;易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参芪软胶囊与颗粒剂治疗气虚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气虚证患者成人59例,儿童53例,分别使用复方参芪软胶囊和颗粒治疗,观察其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和疗效,并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成人与儿童的胶囊组、颗粒组治疗后免疫指标、血清IgG分别平均减少了4.65g·L-1、4.43g·L-1,淋巴细胞转换率平均下降了5.68%、5.70%;两组证候积分平均减少了6.64分、6.28分;而两组制剂作用在不同人群的同一治疗时期,所获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随访出院3个月以内的儿童,两组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显效率分别为59.26% (16/27)、61.53%(17/26).结论:复方参芪制剂无论是胶囊型还是颗粒型,都能改善气虚所致的临床证候,提高免疫指标,尤其对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泽鹤;易佳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局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针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穴,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治愈率.结果与结论:局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董国娟;柳悦;金恩先;姜秀雪;郑旭;杨雨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温胆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振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金刚藤胶囊配伍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头曲松钠4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多西环素100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刚藤胶囊配伍康妇消炎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6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刚藤胶囊配伍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有协同作用,可内外兼治,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比单纯抗生素治疗更为有效、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筱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就当前灸法防治哮喘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哮喘的中医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谌凯;荣丽君;蒋政;乔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土壤中铬含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试样经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357.9 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铬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线性范围为0~20ng/mL,回收率为98%~102%,检出限为0.26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6%.结论:该试验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技术条件便于掌握,消解彻底,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作土壤中铬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乾;倪苓苓;祁星星;冯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为临床药师参与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1例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阐述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的要点.结果及结论: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可能与吉非替尼代谢产物及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有关,治疗上可通过减少吉非替尼用量或改用厄洛替尼来缓解肝损伤.
作者:王江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华佗再造丸、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川芎嗪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随访,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值为(38.5±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90%)明显优于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三联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琚长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针灸以及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中医推拿、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费用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东莨菪碱治疗,实验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34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35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0%,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永谊;梁小丽;黎巧明;刘娜;梁雪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制备前列地尔冻干纳米乳剂,提高前列地尔纳米乳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前列地尔纳米乳,用冷冻干燥法将其冻干,以冻干乳剂的外观、粒径和复溶情况等优化纳米乳冻干保护剂及冻干工艺.结果:所制备的纳米乳剂冻干前平均粒径为(164.7±21.9)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66.采用10%的海藻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剂冻干复溶后粒径为(169.2±20.5)nm,PDI为0.069,并且冻干乳外观良好,复溶速度快,常温放置主药及杂质含量稳定.结论:该方法能能够显著提高前列地尔纳米乳剂的稳定性.
作者:冉海东;孙宁云;张军东;李娟;廉云飞;房秋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相关脘腹痛病症的释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等进行归纳总结,阐释脘腹痛的诊治思想.
作者:王晓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在中华文化崛起的大背景下,结合当今中医的发展时势,关注中医兴衰之道,尤望管窥其存废之长缨,而明中医兴潜之得失.
作者:唐雪勇;杨志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确诊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常规放疗基础上给予多西他赛化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经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IL-8、sMICA、CR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好,优于单纯放疗.
作者:臧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介绍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方法: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对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具有快捷、实用、高效等特点.结论:掌握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海滨;李春日;张志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