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参芪软胶囊与颗粒剂治疗气虚证临床疗效观察

徐泽鹤;易佳佳

关键词:虚证, 脾气虚证, 复方参芪颗粒, 复方参芪软胶囊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参芪软胶囊与颗粒剂治疗气虚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气虚证患者成人59例,儿童53例,分别使用复方参芪软胶囊和颗粒治疗,观察其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和疗效,并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成人与儿童的胶囊组、颗粒组治疗后免疫指标、血清IgG分别平均减少了4.65g·L-1、4.43g·L-1,淋巴细胞转换率平均下降了5.68%、5.70%;两组证候积分平均减少了6.64分、6.28分;而两组制剂作用在不同人群的同一治疗时期,所获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随访出院3个月以内的儿童,两组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显效率分别为59.26% (16/27)、61.53%(17/26).结论:复方参芪制剂无论是胶囊型还是颗粒型,都能改善气虚所致的临床证候,提高免疫指标,尤其对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有较好疗效.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肥胖病及临床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肥胖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无毒副作用,可有效改善肥胖及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将针灸与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分析了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宝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前列地尔纳米乳冻干工艺研究

    目的:制备前列地尔冻干纳米乳剂,提高前列地尔纳米乳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前列地尔纳米乳,用冷冻干燥法将其冻干,以冻干乳剂的外观、粒径和复溶情况等优化纳米乳冻干保护剂及冻干工艺.结果:所制备的纳米乳剂冻干前平均粒径为(164.7±21.9)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66.采用10%的海藻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剂冻干复溶后粒径为(169.2±20.5)nm,PDI为0.069,并且冻干乳外观良好,复溶速度快,常温放置主药及杂质含量稳定.结论:该方法能能够显著提高前列地尔纳米乳剂的稳定性.

    作者:冉海东;孙宁云;张军东;李娟;廉云飞;房秋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梗塞后遗症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脑活素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71±4.98),优于对照组的(16.92±54.68)(P<0.05).结论:中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胜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反复发作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加解痉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蒲地蓝消炎胶囊),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蒲地蓝消炎胶囊配合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启明;高运金;杨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短波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超短波合并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VAS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VA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合并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云;王少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水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水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5例)采用传统气泡涡流浴法,治疗组(108例)运用气泡涡流浴法并加入葛根、红花等中药,观察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等级分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水疗法的基础上加入具有相关药理活性的中药,对提高水疗法的疗效有积极意义,可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华尧;蔡桂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疝气手术应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疝气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气管插入导管,实验组实施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T1时心率为(113.21±12.67)次/min,平均动脉压为(81.23±0.61)mmHg,对照组T1时心率为(136.25±0.58)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36.25±0.58) mmHg;实验组T3时心率为(127.36±0.53)次/min,平均动脉压为(89.4±7.53) mmHg,对照组T3时心率为(140.26±1.68)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03.36±8.74)mmHg,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T1、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2时心率为(112.26±10.32)次/min,平均动脉压为(82.64±7.51) mmHg,对照组在T2时心率为(142.38±9.58)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01.21±7.21)mmHg,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T2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儿童应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使患几心率、动脉压明显降低,安全稳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琉;樊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活灵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胃活灵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胃活灵片组各10只,采用夹尾刺激法建立FD大鼠模型,观察胃活灵片对FD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明显降低,胃活灵片能显著升高FD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及P物质、胃动素水平.结论:胃活灵片通过升高P物质、胃动素水平促进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能有效治疗FD.

    作者:彭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凉营清气汤治疗气营同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凉营清气汤治疗气营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气营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凉营清气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输液消炎、抗病毒以及其它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营清气汤治疗气营同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大军;彭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配合骨质增生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骨质增生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骨质增生治疗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骨质增生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外动脉灌注紫杉醇治疗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20例患者,应用紫杉醇行颈外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测量标准和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8例(40%),部分缓解(PR)7例(35%),无变化(NC)5例(25%),进展0例,总有效率(CR+PR)为75%;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20)、50%(10/20),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颈外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嵩;汪琛;刘运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晚期鼻咽癌适形放疗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疗效、晚期并发症的差异.方法:45例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患者(治疗组)采用多个共面或非共面野等中心三维适形治疗.47例常规放射治疗患者(对照组)采用面颈联合野等常规治疗.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肿瘤局控率(TCP)为88.8%(40/45),常规放疗组5年肿瘤局控率(TCP)为91.4%(43/47);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生存率71.1%(32/45);常规放疗组5年生存率74.4%(35/47),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晚期反应如涎腺功能、颞颌关节功能,后程三维造形放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造形放射治疗在保证局控率同时,可有效保护敏感器官,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明;袁克华;杨胜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测定前列宝颗粒中黄柏碱和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

    目的:建立前列宝颗粒中黄柏碱和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Eclipse XDB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3%三乙胺溶液(磷酸调pH至3.0)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84nm(黄柏碱)、331nm(王不留行黄酮苷),同时测定前列宝颗粒中黄柏碱及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结果:黄柏碱和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0%、100.30%,RSD分别为2.92%、1.9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前列宝颗粒中黄柏碱和王不留行黄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叶秀金;施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左归丸、右归丸汤剂对辐照后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左归丸汤剂和右归丸汤剂对辐照后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分析辐照后的骨髓抑制的肾虚类型,为临床优化选用补肾助阳法、滋阴补肾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左归丸、右归丸汤剂对辐照后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象、血清GM-CSF、EPO、TPO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的RBC含量明显升高(P<0.05),左归丸组的HGB显著增加(P<0.05),右归丸组的WBC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血清中的EPO、GM-CSF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TPO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两方在对EPO、GM-CSF的影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丸、右归丸汤剂对辐照后骨髓抑制小鼠的外周血象均有修复作用,并能有效调节血清中TPO、EPO、GM-CSF的表达,从而促进辐照后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右归丸在提升EPO、GM-CSF方面优于左归丸,两方在降低血清中异常升高的TPO水平方面均有显著作用,但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

    作者:姜涛;陈钢;夏丽娜;田奕;赵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生长期高良姜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生长期高良姜中总黄酮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高良姜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在414 nm处测定.结果:高良姜中的总黄酮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该方法可为确定高良姜的佳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林乐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茂名地区50家医院药学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茂名地区50家医院药学服务状况.方法:采取问卷法对茂名地区50家医院的药学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回收1 76份样本问卷(98.3%),其中78%的医院开展了单剂量药品调剂业务,56%的医院设置了药学信息咨询部门,12%的医院配备了专职临床药师,但多为1~2名.结论:茂名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内容、药学人员素质和医院管理等方面仍有待改进.

    作者:何展旺;赖飚;朱至明;潘日兴;何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华佗再造丸、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川芎嗪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随访,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值为(38.5±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90%)明显优于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三联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琚长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18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白癜风患者2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187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与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佳,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得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疏肝健脾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5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57例ED患者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的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前后的IIEF-5评分均有明显提高.57例患者中,显效26例,占45.6%,有效22例,占38.6%,无效9例,占15.8%,总有效率为84.2%.结论:疏肝健脾法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闫安;何金军;孟永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60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以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12例.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氧饱和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