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马细兰;邹芳招;马胤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 体外反搏,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与疗程、反搏起始时间、年龄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对241例脑血栓形成体外反搏与治疗者的疗效,应用秩和检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脑血栓体外反搏疗效与疗程、发病至体外反搏时间、年龄存在一定关系,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栓形成发病二周内,在脑水肿消退后进行2~3个疗程的体外反搏,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佳的疗效.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肝管狭窄综合征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本文介绍了Mirizzi综合征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初步经验,探讨了应用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可能性.方法在腹腔镜手术条件下,使用特殊设计的牵引器,将肝脏引向头端,显露胆囊,仔细解剖胆囊至适当部位,切开胆囊取出嵌顿的结石,完成Ⅰ型手术.对于Ⅱ型病人,则经过胆囊管残端及瘘管放入Folley管,进行胆总管造影,探明并处理结石,仔细关闭瘘管并在其远端另行放置T型管作暂时性外引流,放置引流管完成手术.结果本组17例病人在腹腔镜条件下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结果 Mirizzi综合征的Ⅰ型及Ⅱ型病人都可以在腹腔镜条件下完成手术,为扩大腹腔镜手术范围积累了经验.

    作者:叶建宇;麦克马洪;McMahon MJ;拉维Larvin M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妊娠晚期出血患者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妊娠晚期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54例妊娠晚期出血孕产妇的胎儿情况,全部病例均经产后证实.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0.4%.结论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是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超声是诊断二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协助查找出血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处理依据.

    作者:李慧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使用PCR-SSP方法检测HLA-DR抗原

    目的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建立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的DNA分型方法.方法合成29个特异性引物和1对阳性对照引物,组成20个PCR反应用于DR位点,建立一步法PCR-SSP.结果所有样本PCR-SSP基因分型获得成功,分型结果经标准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证实符合,特异性和重复性100%.结论 PCR-SSP检测HLA-DR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特异性高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陈盛强;徐霞;燕启江;邓维意;刘利东;陈柏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超显像肝内胆管壁回声增强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超显像肝内胆管壁回声增强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了206例患者的肝内胆管的超声改变.结果根据超声所见,并结合不良饮食习惯如生吃鱼虾、在外就餐机会多、卫生条件差等均是造成感染的原因,可提示肝吸虫的存在.结论腹部B超无痛、无创、简便易行,特别是在常规体检中,对于肝内胆管壁回声增强的病例进行筛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艳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尿激酶溶栓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7日溶栓疗法,于溶栓前、溶栓后第3~4d及第7~8d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除HCT外,溶栓后第3~4d及第7~8d血液流变学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溶栓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尿激酶7日溶栓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现象.

    作者:费建林;黄舜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火药烧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火药烧伤的临床特色及治疗.方法对136例火药烧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火药烧伤除有热力损伤外,还具有特殊的损伤作用,即吸入呼吸道和残留在创面上的硫磺、硝石类物质能吸收中毒和腐蚀创面,可加重伤情,易引起心、肾功能障碍,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而且创面愈合缓慢,致残严重.结论认为促进毒性物质排泄和重视残留于创面火药的处理在火药烧伤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游贵方;赵孟君;罗新中;阳纯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苯那普利辅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辅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疗效.方法将E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5mg/日,至明显进入多尿期停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各期越期率及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各期越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组血Gr平均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Cr平均恢复天数及尿蛋白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苯那普利作为治疗EHF辅助药物有减轻蛋白尿、降低血Cr、改善肾功能、提高越期率等作用,可改善预后.

    作者:陈红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蝰蛇咬伤的综合救治措施评价

    目的探讨提高蝰蛇咬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3例蝰蛇咬伤急诊救治措施的分析,验证综合救治措施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结果综合救治措施可减少轻型蝰蛇咬伤向危重型转化及降低危重型蝰蛇咬伤的死亡率.结论综合救治措施可提高蝰蛇咬伤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梁永源;梁子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和护理

    目的预防与减少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化疗质量.方法通过预防性地给予止吐剂、调整给药时间、指导食疗、护理松弛等防治与护理.结果 90%患者胃肠道症状轻微,不影响生活和进食,无需做特殊的处理;消除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结论控制患者恶心、呕吐的综合性措施是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必不可少的措施.

    作者:李峙;张还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广东佛山市电信职工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为了解广东佛山市电信局职工空腹血糖(FBG)水平及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方法受检者1084人FBG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FBG 男性4.77±0.66 mmol/L ,女性 4.70±0.68 mmol/L,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FBG随年龄而升高.DM患病率为1.11%(12/1084),IFG患病率为1.66%(18/1084),两者均随年龄而升高.结论 FBG筛查DM简单易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DM的筛查有利于DM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佑明;赵敏;李瑞芳;谭礼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极度升高的病因和死亡率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极度升高的病因和死亡率.方法对39例AST极度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AST极度升高常见原因为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急性低血压.死亡率高的为急性低血压.39例中AST/ALT>1组死亡率显著高于AST/ALT<1组.结论 AST极度升高是多因素的,AST/ALT比值对评估肝细胞坏死及估计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洪彦;周季英;钟亮伊;唐建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股骨干骨折并同侧髋关节脱位的检出

    1 病例资料 例1 男,22岁.车祸致股骨中段粉碎性闭合骨折行胫骨结节骨牵引,2周后行左股骨开放复位,AO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骨折不易复位,骨折远段只能在内旋内收位才能使骨折对合,即予顺势固定,并用12孔AO加压钢板将骨折端良好复位固定后,发现患肢呈屈曲、内旋状.

    作者:曾凡初;彭立;陈金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螺纹加压螺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双螺纹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均有不同类型的并存症.均行双螺纹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52例病人除1例住院期间死于呼吸衰竭,3例1年内死于其它疾病外,均随访2年以上,平均2.5年.2例术后3年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塌陷,需另行手术治疗.稳定型骨折优良率100%,不稳定型骨折优良率80%.结论应用双螺纹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少,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优良率高,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较安全的一种内固定方法.

    作者:张志;林淦松;李健;胡汉生;余升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甲状腺疾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甲状腺疾病中的病因鉴别意义.方法采用RIA法检测甲状腺疾病241例血清中TRAB.结果未经治疗或控制的Graves病66例,TRAB阳性率为62/66(93.9%),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得到控制60例,阳性率为19/60(31.6%),原发性甲减32例,TRAB阳性率为3/32(9.4%),非Graves病甲亢30例,单纯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10例,甲状腺癌4例,TRAB均为阴性.结论 TRAB检测对Graves甲亢病的病因鉴别诊断、病情缓解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潘思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成人肠套叠CT和MRI征象与诊断方法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CT和MRI表现与诊断的价值.方法总结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肠套叠的CT和MRI特征.结果 8例CT表现为结肠内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其中4例见肾型或双叶型影,3例见香肠样影,2例呈羽毛球样影;增强扫描肿块有明显强化.3例MRI检查发现结肠内偏心性或套环样肿块,其中1例可见羽毛球征.结论 CT对成人肠套叠具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发现潜在的病因;MRI可发现有价值征象.

    作者:刘林;乔巨峰;周世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晚期肝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时,做好基础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总结中晚期肝癌并发MOF病人的特点.结果患者出现MOF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感染.首发和多发衰竭器官是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同时出现2个或3个器官衰竭较多见,故病情复杂而危重,处理不当病死率较高.结论避免其诱发因素,及早发现MOF,加强护理并积极治疗是延长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长>26mm的39例(43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眼轴26~28mm 25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22只眼,占88%,眼轴长>28mm 18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4只眼,仅占22%.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角膜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可靠,手术并发症少.视力差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变,并随眼轴长增加而增加.

    作者:金敏;邓奋刚;邝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孕妇缺铁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缺铁状态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187名孕妇血液和产时脐血的5项铁参数进行跟踪,其中77名分为补铁组和对照组. 结果(1)随着孕周的增加, 孕妇的SI、TS、 SF下降, TIBC上升, Hb先下降后上升,t检验各项铁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2)孕妇缺铁越早, 其脐血Hb、SI、TS、 SF越低,TIBC越高,孕20~26W 与临产比较SI和SF均差异显著(p<0.05和p<0.01),脐血SI和SF与母血SF正相关(r=0.31 p<0.01和r=0.18 p<0.05);(3)补铁组脐血的Hb、SI、TS、 SF比对照组高,TIBC比对照组低,两组SI、SF差异显著(SI:p<0.05;SF:p<0.01).结论孕妇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新生儿铁贮备降低,必须进行补铁治疗.

    作者:何志毅;符玉亭;黄晓军;凌慧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RICU肺部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探讨

    目的为了了解RICU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我们收集了1993年8月~12月我所RICU患者的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149株, 测定其中10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的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49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0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3株,位于首位.药敏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氟哌酸、泰能、丁胺卡那的敏感率分别是91%、82%、82%.结论 RICU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对环丙氟哌酸的敏感率高.

    作者:刘晓青;袁锦屏;陈荣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载脂蛋白E基因的PCR快速分型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的PCR快速分型法.方法采用以PCR扩增为核心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分析方法,扩增其中含有112位和158位两个氨基酸位点之间的编码序列,产物为267bp apoE基因经扩增后,扩增产物经HhaI 内切酶消化后,然后进行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快速鉴定apoE的基因型.结果本法检测了85名健康人apoE 基因型,求出三个等位基因E2、E3、E4的频率分别为0.0824、0.8412、0.0764.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开展.

    作者:张婷;陈盛强;陈柏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