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脱位晶状体疗效分析

彭鑫;张文一;王静;杨蓓

关键词:晶状体脱位,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粉碎术, 人工晶体
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粉碎术治疗脱位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晶状体脱位46例(46只眼).其中晶状体不全脱位28只眼中单纯超声乳化12只眼,前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5只眼,前玻璃体切除11只眼,均植入人工晶体;晶状体全脱位18只眼均采用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扃平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粉碎术,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12只眼.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脱位的晶状体根据程度选择单纯超声乳化或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粉碎、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晶状体眼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自然晶状体眼和4种不同材质人工晶状体眼的对比敏感度及波前像差,分析不同晶状体眼视觉质量的差别.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期间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57只眼)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ALCON SN60AT,ALCON MZ60BD,AMO SENSAR AR40e和Canon-Staar AQ-310NV.对照组为自然晶状体眼10例(15只眼).术后2个月回访病人,行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在夜及夜+周边眩光条件下(中频区),自然眼组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自然眼的球差明显低于SN60AT组或MZ60BD组或AQ-310NV组(P<0.05),自然眼的球差与SENSAR AR40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60AT组的彗差明显大于MZ60BD组、SENSAR AR40e组及AQ-310NV组(P<0.05).结论 自然眼的视觉质量明显优于人工晶状体眼.4组人工晶状体眼之间的视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宫贤惠;赵梅生;唐丽萍;赵丽虹;赫曼玲;张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2例(62只眼)进行次全视网膜光凝,对其中合并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的22只眼同时进行局部光凝.光凝后平均随访20个月,对光凝前、后的视力变化及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激光治疗后绝大多数病眼的视力得以维持或有所提高.合并黄斑水肿的22只眼中有21只眼(95.45%)视力得以维持或有所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在激光治疗后大部分病变表现稳定(87.10%),加重者仅为12.90%.结论 对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进行次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者同时进行局部光凝,可使大多数病眼的视力得以维持或提高,并具有稳定视网膜病变进展的作用.

    作者:金庆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弃瓣与非弃瓣LASEK治疗近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LASEK术中抛弃和非抛弃上皮瓣对治疗中高度近视效果的影响.方法 95例患者实施LASEK手术,术中随机去掉1只眼上皮瓣,为实验组,对侧眼保留上皮瓣作为对照组,根据上皮瓣的活性情况又分为两组,A组:活性瓣组50例,B组:失活瓣组45例:A组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5.25D±1.37D),角膜厚度为(477.5μm±13.6μm,B组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5.35D±1.36D)角膜厚度为(475.6μm±12.9μm.采用鹰视Allegrettowave 1009准分子激光机进行切削.术后随访6月,对术后不适症状、上皮愈合情况、haze程度、裸眼视力及屈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活性瓣组,去瓣和非去瓣组不适症状及上皮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失瓣组haz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去瓣组,6月时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失瓣组,实验组上皮愈合时间较短于对照组,眼部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haze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6m时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A、B两组比较,失活瓣较活性瓣组上皮愈合时间延长,眼部不适症状及haze发生率均较高,但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ASEK术中活性上皮瓣对促进上皮愈合及减少haze发生起积极作用,而失活上皮瓣对上皮愈合及减少haze发生无明显积极作用,故术中尽量保持上皮瓣活性,如发现上皮瓣失活,可去除上皮瓣.

    作者:王保君;周玉兰;彭坤;千素兰;郑朝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房气体介导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目的 探讨前房气体介导下可重复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41只眼)行此改良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角膜炎反复发作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22只眼、化学伤或热烧伤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12只眼、完成期圆锥角膜4只眼、累及深层基质的角膜营养不良2只眼及角膜变性1只眼.术后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眼角膜植片的转归、原眼表疾病的预后、角膜层间的透明度、新生血管的侵入、后弹力层破口的闭合、视力和眼内炎性反应的情况.结果 在41只患眼中,有31只眼完整的暴露了后弹力层,有6只眼的部分基质瘢痕与后弹力层不能完整分开;另4只眼在分离近中央部深层基质和后弹力层时,发生穿孔.术后有1只眼发生了严重的前房毒性反应.随访期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房气体介导下手法分次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安全有效.

    作者:毕燕龙;徐蔚;周祁;李厚硕;王震;李雯;荣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治疗体会

    例1 马×× 女 34岁 左眼视力下降3d入院.右眼视力1.0(戴镜),左眼0.1(戴镜),右眼压15mmHg,左眼23mmHg.左眼角膜后羊脂样KP,玻璃体内可见炎症细胞,左眼底呈现大量霜样血管,右眼上方周边部可见霜血管及大片点片状出血.FFA提示,左眼底大量动脉及静脉闭塞,右眼上方周边部可见小片状无灌注.诊断为急性视网膜坏死.

    作者:李国栋;袁援生;李燕;蔡斌;程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视网膜变坏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过程中视网膜变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空腹血糖>11.1 mmol/1或随机血糖>13mmol/l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达标进行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程度采用Wisconsin scale分级,DR加重2级及以上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变坏,分析比较视网膜变坏组和无视网膜变坏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强化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与无视网膜变坏组比较,视网膜变坏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化治疗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变坏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强化治疗前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强化治疗过程中发生视网膜变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与视网膜变坏呈正相关.

    作者:卢彦;于强;蓝育青;严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屈光状态的变化

    目的 探讨远视弱视儿童经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42例73只眼远视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红色闪光仪治疗,强迫弱视眼做精细工作,随访2~7年,对比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屈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均下降屈光度轻、中度远视与重度远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月数轻、中度弱视组间及轻、中、重度远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远压抑治疗后促进重度远视屈光度明显下降,弱视程度明显下降,弱视治疗疗效与初诊时的年龄、弱视程度、远视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张颖;张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Q值调整个性化在LASIK治疗中高度散光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Q值调整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CAT)治疗中高度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德国Wavelight公司的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系统,对36例(53只眼)中高度散光进行F-CAT手术治疗,术前等值柱镜度数-2.00~-6.00D,平均(-2.65±0.93)D.结果 术后12个月的平均裸眼视力为1.01±0.24,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48只眼(90.6%).术后散光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除2只眼因角膜厚度所限,分别残留-1.5D、-1.75D散光,其余患者术后1年复查散光度均<1 D,且一直较为稳定.术前Q值介于-0.05~-0.50,其中Q1值-0.29±0.10,Q2值0.33±0.12.目标Q值-0.15~-0.45,平均-0.29±0.09.术后12月角膜中央30度范围内Q值与术前球镜和柱镜之和相关性较强 .结论 F-CAT治疗中高度散光安全有效,视觉质量较好.

    作者:林文;易文殊;吴寒冰;蓝丹锋;林景明;童晨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45例(60只眼)先天性、外伤性、后发性白内障分别行不同术式的手术,对于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51只眼,随访30只眼,视力提高有25只眼.术中并发症为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后囊混浊,前房炎症反应等.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是处理儿童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儿童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特殊性,适时恰当的处理,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升强;李静敏;邵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对倍频视野计检查结果的影响

    目的 为了了解糖尿病是否导致青光眼倍频视野计(FDT)视野筛查中假阳性的因素;探讨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加重,FDT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名正常人和68例糖尿病患者(27例无明显视网膜病变、13例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21例中度NPDR、7例重度NPDR)进行FDT(C-20-5)检查,并进行对比,FDT计分方法采用4个象限计分.结果 糖尿病但眼底镜下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患者的FDT视野异常例数为5例(18.52%),正常人为3名(15.00%)(P<0.001);FDT计分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 糖尿病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患者的FDT视野缺损,发生率高于正常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FDT视野缺损也逐渐加重.糖尿病可能是导致青光眼FDT视野筛查中假阳性的因素.

    作者:赵蓉;吴玲玲;刘瑜玲;王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30例(30只眼)CRVO继发的严重黄斑水肿患者,患眼行IVTA 4mg/0.1ml,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 d、3 d、1周、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内炎性反应、晶体、眼底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ttomography,OCT)测定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 30只眼中,有22只眼(73%)视力提高,3只眼(10%)视力不变,2只眼(7%)继发性青光眼,2只眼(7%)并发性白内障,1只眼(3%)视网膜脱离.LogMAR视力治疗前为0.78±0.50,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为0.62±0.48,0.45±0.37,0.31±0.28.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治疗前为(589±132)μm,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为:(341±122)μm;(201±61)μm;(162±41)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只眼中有5只眼(17%)治疗后暂时性眼压轻度升高,经局部药物短期治疗后恢复正常;2只眼(7%)继发性青光眼,给与小梁切除术治疗;2只眼(7%)并发性白内障;1只眼(3%)视网膜脱离,给与激光光凝治疗.结论 IVTA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治疗CRVO继发的黄斑水肿,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

    作者:李宇军;车廷华;霍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

    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是Ⅰ、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视神经病变,约70%发生在Ⅰ型糖尿病病人.从该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标准,病程发展与预后,鉴别诊断,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争议焦点等方面予以叙述.关于本病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控制血糖,特别提出若有睡眠暂停现象和眼压升高表现,应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韦企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异体板层角巩膜移植治疗角膜皮样瘤一例

    患儿 女 4岁 出生后其父母发现右眼角膜两个黄白色肿物,针尖样大小,未诊治.其后肿物缓慢生长,因角膜肿物逐渐增大就诊于我院眼科.眼科检查:右眼:视力不配合,眼球运动无受限,颞上方角结膜交界处可见一黄白色椭圆形肿物,8mm×5mm大小,颞下方角膜交界处可见一黄白色半球形肿物,4mm×3mm大小,两肿物边界清晰,表面粗糙似皮肤,质韧,可见毛细血管,中央部少许毛发生长.诊断:先天性右眼多发角膜皮样瘤.

    作者:姜玉莹;李云;郝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中影响复位因素

    很多研究表明,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方面,单纯注气与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相比,对病人的视力预后没有显著性差异[1].

    作者:楚艳华;赵秉水;刘蓓;韩泉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带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探讨

    目的 探讨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屈光度精确的计算方法.方法 对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51例(51只眼)进行前瞻性研究.对于同一患者,收集其术前应用Orbscan-Ⅱ所测得的患眼5mm光学区角膜曲率值,并代入SRK/T公式计算得到的IOL屈光度为实验组;收集其术前用角膜曲率计测量的健眼角膜曲率值,并代入SRK/T公式计算所得到的IOL屈光度为对照组(术中按常规以此组结果植人IOL);收集其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的患眼屈光状态,并折算为等效球镜值,以植人的IOL屈光度+等效球镜值×1.25得到的IOL屈光度为标准组.比较各组间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IOL屈光度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与对照组IOL屈光度比较,两者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标准组IOL屈光度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应用Orbscan-Ⅱ测得的角膜曲率值计算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

    作者:郑广瑛;曾强;温成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伤性睫状体离断一例

    患者 女 47岁 于2007年2月26日被羽毛球击伤左眼2h住院.当时查视力手动/30cm,眼压12mmHg,前房积血Ⅲ度,仅上方1/3瞳孔可见,见闪(++),细胞(++).经双眼包扎,半卧位,止血,溶栓,激素治疗10 d,前房积血吸收,查裸眼视力0.1,-2.50DS×-1.75DC矫正视力0.6,眼压10mmHg,前房与对侧眼比较明显变浅,眼底未见异常.

    作者:孙宏忠;万生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的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近年来,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在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将荧光素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用于早期诊断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黄斑病变的诊断与分型等.毫无疑问,应用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技术能更透彻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能增加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安玮;郑根主;向金明;郑琦;王友芝;许燕红;林肯;辛泽梅;李友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皮样囊肿骨化一例

    彭× 女 33岁 患者自出生后家属即发现患者左眼眼眶部颞侧有一包块,逐渐增大,无红肿、热痛.近两年来,自觉包块增大,于2007年7月2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1.2.左眼眼眶部颞侧可见一包块,大小2.4cm×3.0cm,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活动度差,无压痛.双眼无眼突、眼球运动障碍,双眼前段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曹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双侧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一例

    王× 男 51岁 自童年时即双眼上睑轻度下垂,青年以后逐渐明显,近5~6年来出现双眼球运动受限,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眼睑下垂程度与疲劳无关.无复视、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既往健康,无其他病史.其母亦为双眼上睑下垂,20多年前已病故.家族中其他人未发现类似病征.

    作者:腾铁波;王亚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治疗的体会

    目的 探讨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内直肌断腱联合眼眶外侧缘带蒂骨膜固定眼球的手术方法治疗固定性内斜视.结果 术后随访3月至1年固定性内斜视得到矫正,眼位无回退.结论 利用患者自身骨膜行眶缘固定术,组织不会坏死,牵引作用确实,手术简便安全,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陈书扬;谢丽莲;朱俊东;武正清;李湘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