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晶体、玻璃体切割及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严重眼外伤

张峰伟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 玻璃体切割, 植入治疗, 现报告如下, 视网膜剥离, 外伤病人
摘要:我院自1997年10月~2001年10月对42例不伴有视网膜剥离的严重眼外伤病人进行晶体、玻璃体切割及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NF-kB与眼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一、概述1.NF-kB首先由Sen和Baltimore在1986年从B淋巴细胞核的抽提物中检测到,因为它可与免疫球蛋白的(Ig)k轻链基因增强子上一段10bP的核苷酸序列特异性结合,故称之为核因子kB(nuclearfactor- Kappa B, NF- kB)[2].

    作者:孙堂胜;徐国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晶体、玻璃体切割及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严重眼外伤

    我院自1997年10月~2001年10月对42例不伴有视网膜剥离的严重眼外伤病人进行晶体、玻璃体切割及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峰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类鼻疽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1例

    患者男40岁因左眼被气泵气流冲击后红、痛、视物不清14天就诊.4天前用气泵给汽车轮胎充气时,气泵接口松开,气流冲击左眼.当时自觉左眼异物感,自点氯霉素眼水.治疗3天,症状未减轻,且出现左眼红、痛、视物不清,到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眼球化脓,给予先锋霉素静脉注射,治疗9天,病情无明显改善.于2003年5月3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琴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516例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眼部血管瘤的临床及其病理学分类.方法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1958~2000年经本院确诊及手术治疗的516例眼部血管瘤标本进行HE和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37例(45.9%),静脉性血管瘤113例(21.9%),毛细血管瘤60例(11.6%),血管平滑肌瘤42例(8.1%),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0.2%),血管内皮瘤18例(3.5%),淋巴管血管瘤29例(5.6%),血管外皮瘤4例(0.8%),血管外皮肉瘤1例(0.2%),混合性血管瘤5例(1.0%),血管内皮肉瘤6例(1.2%).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为眼部常见的血管瘤.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其临床病理特点不同.

    作者:张平;冯官光;李永平;林健贤;郑健梁;郑湖铃;易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睑松弛症的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睑松弛症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分别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取上睑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随访6月~5年,30例患者的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明显改善,3例4眼残留部分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均得到满意矫正.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区皮下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崩解.结论睑松弛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作者:林明;罗敏;徐乃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脉络膜转移癌2例

    常见的脉络膜转移癌中,乳腺癌占居首位,约占60~70%;肺癌次之,约占10~15%.本文报告2例肺腺癌脉络膜转移,现报告如下.

    作者:佟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眼部带状疱疹病例分析

    眼部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并沿着其第1分支--眼支的分布而导致的眼部损害.眼部带状疱疹除眼睑皮肤损害外,还可引起结膜、角膜、色素膜等损害,严重者可侵犯到视神经、动眼神经,引起剧烈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甚至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我院为皮肤病专科医院,现将我科近年诊治眼部带状疱疹18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丽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治疗绿脓杆菌性眼内炎

    眼内炎是眼球穿通伤以及眼科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导致失明,特别是绿脓杆菌性眼内炎病情发展迅速,可在几小时内造成眼内组织的严重破坏.我院近期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成功治疗绿脓杆菌性眼内炎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王浩;盛晓杰;张柏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目的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2例(3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自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例(21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11例(11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三月,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佳矫正视力0.01~0.1共4眼,0.1~0.3共11眼,0.3~1.0共17眼,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2眼,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6眼,需Nd:YAG激光治疗,黄斑裂孔重新裂开1眼.结论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是目前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海峰;邢怡桥;杨安怀;艾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荧光血管造影后视网膜动脉阻塞1例

    本文报道1例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就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姜严明;窦宏亮;吴永强;孟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①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3.3%;②糖尿病、眼部合并症、劳累和早期过度用眼为发病主要影响因素;③本病对皮质类激素治疗敏感,只要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结论本病可能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术前严格掌握适应症;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晶体皮质;术后局部不可过早停药、监控糖尿病人血糖变化、早期避免劳累和过度用眼可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李越虹;郭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黄斑变性早期局部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sr degeneration,ARMD)早期患者眼底后极部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功能变化.方法在25例ARMD早期患者和16例正常老年人分别检测中央25°81个位点暗视敏感度和明视敏感度,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dectroretinography,mfERG)和视杆细胞mfERG.比较两组暗视、明视敏感度和N1波、P1波的振幅和潜伏期.暗视敏感度检测是暗适应后用蓝光刺激(W47b,450nm)、无背景光;明视敏感度检测用白光刺激、背景光31.4asb.视杆细胞mfERG是暗适应后用低强度(大亮度为0.85cd/m2)的蓝光刺激(W47b,450nm),慢刺激频率(3个空白帧).结果ARMD组暗视和明视敏感度比正常老年对照组降低,暗视敏感度降低更明显.暗视敏感度降低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少,在距中心凹2.5°~5°下降明显.ARMD组视杆细胞mfERG 1环N1和P1波振幅明显降低.结论ARMD早期视杆细胞功能下降,中心凹旁下降明显,进一步验证ARMD视杆细胞易感性假说.视杆细胞功能检测可作为ARMD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一个有用的检查手段.

    作者:陈长征;吴乐正;吴德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在直视显微镜下自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4月至2002年1月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黄斑部视网膜前膜56例5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56眼均一次成功,术后视力提高51眼,不变5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有效方法.由于手术较为复杂精细,如果对手术适应症选择不正确和手术操作不当,可引起不应有的术后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峰;王继群;徐锦堂;崔浩;苏颖;陈剑;刘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硅油长期充填眼部改变及取出原因和结果

    目的探讨长期硅油充填引起的眼部变化以及带来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3年间的18例患者的18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充填时间平均6.2年,对其眼部情况及终的硅油取出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经过5~10年的随访,视网膜完全复位17例(94.4%),部分复位1例(5.6%).并发症包括:角膜变性3例(16.7%),硅油乳化9例(50%),继发青光眼4例(22.2%),低眼压3例(16.7%),视乳头颜色变淡者6例(33.3%),黄斑视网膜前膜9例(50%),晶状体混浊2例(11.1%).硅油取出术后,经过6~32个月的随访,视网膜保持复位者16例(88.8%),部分脱离者1例(5.5%),全脱离者1例(5.5%).随访中视力均保持在取硅油以前的水平之上.正视力达到0.05以上的有12例,0.1以上者有7例,0.3以上的有4例.其中1例充填10年的病例术后视力达1.0.结论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硅油可以在眼内可长期充填,从而降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发生率.

    作者:张少冲;李松峰;刘恬;乔利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铅中毒性弱视6例分析

    铅中毒时可导致弱视[1],但日常工作中诊断儿童弱视一般极少考虑有慢性铅中毒的情况.本文报道我科近2年来所遇6例,报告如下.

    作者:计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术中不同粘弹剂(Viscoat和透明质酸钠)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比较两种粘弹性物质Viscoat和透明质酸钠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白内障49人68眼,其中透明质酸钠组25人34眼,Viscoat组24人34眼,两组患者无内眼病史、眼外伤及眼内手术史,无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采用超声乳化术摘出白内障同时植入折叠性人工晶体,术前术后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二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晶体核硬度及超声能量与时间的乘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质酸钠组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5%,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coat组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9%,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普性差异(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粘弹剂Viscoat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能力强于透明质酸钠.

    作者:赖宗白;闵寒毅;王造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康美健对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美健对Graves眼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98例Graves眼病患者口服康美健胶囊2~4片,每日三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98例病人中,其中显效者110例,有效者54例,总有效率达82.8%(164/198).同时发现,康美健对Graves眼病Ⅰ~Ⅱ级者效果更好,用药时间应在2个疗程以上.没有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康美健对Graves眼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蒋宁一;刘生;梁九根;卢献平;张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继发性眶黏液囊肿两种手术进路比较

    目的比较继发性眼眶黏液囊肿两种手术进路(结膜进路和皮肤进路)的特点和对眼眶结构的影响,以选择好的手术途径,取得好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1991年~2002年在我院治疗的继发性眼眶粘液囊肿41例,分别就两种进路的手术方法、效果和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采用结膜进路者16例,皮肤进路者25例.患者术后观察3个月~10年不等,眼球均能复位,眼球运动恢复正常.2例经皮肤进路患者中,1例术后1年发现眶内上方隆起,经CT检查证实囊肿复发;1例术中损伤泪道,致术后泪溢.其余患者未见囊肿复发和其他并发症.经结膜进路患者面部无可见瘢痕和其他并发症.结论皮肤进路距离病变较近,操作方便,但有时容易损伤滑车和泪道,导致术后复视和泪溢;面部遗留可见瘢痕.结膜切口可直接进入病变区,避开了滑车和泪道等重要结构;外观无改变,患者容易接受.结膜进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途径.

    作者:张虹;宋国祥;何彦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视网膜脂血症1例

    视网膜脂血症(retinal liooidemia)是不同原因产生的高脂血症时视网膜血管的表现[1].尽管高脂血症并非罕见,但视网膜脂血症却很少发现,其多发生于年轻伴有严重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少数发生于非糖尿病原发性血脂过多或高脂血症患者[2].作者观察l例治疗前、后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的变化同血脂浓度的相关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孙二丹;张天资;李漫丽;王锐;庞利民;崔极哲;张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

    目的评价灯盏细辛(美尔瑞)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眼压已控制的36例青光眼病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7例)分为两个组,双盲法让病人口服美尔瑞或安慰剂,服用三个疗程,每个疗程两个月,共六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平均视网膜敏感度(MS)、视网膜血流和视乳头地形图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服药前后眼压、视力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服药6月MS为17.44±7.40dB,与基线比较,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2、4、6月视野改善率为10%、25%、35%;而对照组分别为5%、5%、5%(P<0.05);视网膜血流灌注检查,服药后4月、6月试验组Vol、Vel、Flw与基线比较,视乳头微循环改善(P<0.05).而对照组以上三个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HRT视乳头地形图检查,服药后2、4、6月,试验组和对照组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盘沿面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与各自基线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

    作者:刘东敬;陈晓明;栾春生;黎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