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冰;蒋幼芹
患者 女 48岁 农民 自幼双眼上斜,下转困难,视物不清,加重3个月.右眼视力为眼前手动,左眼视力为眼前指数.双眼小眼球,右眼为著.双眼上斜,平视时无法看到角膜.令其下转,右眼角膜隐藏于鼻上方,左眼仅见下方角膜缘(图1).用于推开上睑,令其下转可看到角膜.角膜弥漫薄翳,缘部血管劈(++),瞳孔偏鼻下方(图2),晶体无混浊,眼底窥不清.
作者:甄凤义;杨涛;付学玲;章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振幅/潜伏时(A/LT)比值在球后视神经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VETS-Ⅲ视觉电生理系统检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29例(44眼,组Ⅰ),压迫性或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2例(50眼,组Ⅱ)及正常对照58人(116眼,组Ⅲ)PVEP的A/LT比值.结果组Ⅰ、组Ⅱ、组Ⅲ的A/LT比值各为1.15、1.26和1.32.组Ⅰ与组Ⅱ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组Ⅱ与组Ⅲ间差异性尚不显著(P》0.05).结论PVEP的A/LT比值分析,在球后视神经炎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朱继志;袁莉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治疗年长儿童及成人弱视的疗效.方法32例14~42岁弱视患者应用左旋多巴0.48mg/kg、卡比多巴0.12mg/kg,每日分3次饭后口服,连续3个月.44只弱视眼每月复查视力、对比敏感度及视野,观察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6个月显效11眼(25.0%),有效25眼(56.8%),无效8眼(18.2%).有效率达81.8%.36只弱视治疗有效眼对比敏感度有不同程度增强,注视暗点有不同程度缩小.服药过程中个别患者有轻微恶心,头晕症状,停药后消失.结论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治疗大龄儿童及成人弱视安全有效.
作者:左宏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导致老年人视觉受损甚至致盲的主要的眼病[1],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且还能恢复较好的双眼视觉.而影响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的主要原因是矫正视力低下和(或)双眼视力相差过大;其次是屈光度数较高,双眼屈光参差及双眼影像不等过大;年龄的影响因素小.本文就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觉重建的总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璐;孙慧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一、巩膜扣带术后青光眼1.发病机理: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巩膜扣带可阻碍涡静脉的静脉回流.由于血液从睫状体流入涡静脉,因此涡静脉的闭塞可导致睫状体的充血和水肿,睫状体水肿和向前旋转,又可使晶体-虹膜隔前移,终引起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类似的发病机制还见于全视网膜光凝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脉络膜出血和渗出等情况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蔡季平;王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 男 40岁 因右眼眶上缘局限性隆起1年,于2003年2月18日收入院.1年前始觉右眼眶上缘出现肿块,渐进性增大.6个月前始明显影响容貌,视力及眼球运动无影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数次,诊断不明转来我院.双眼视力均为1.2,右眼眶上缘近眉心部皮肤隆起,约2.5cm×2.0cm×0.5cm,无压痛,无红肿,局部皮温不高,皮下扪及肿块,质硬、界清,无移动性,无波动感和搏动感,低头肿块大小无变化,听诊无嗡鸣音,眼睑及眼球运动正常.眼前后节未发现异常,眼压正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CT右额轴位平扫+增强(图1),右额窦前壁增厚,骨密度降低,且前壁不规则索条状钙化向前突出,局部软组织向颅骨两侧隆起,邻近颅骨及邻近脑组织结构正常.
作者:周激波;管怀进;范金凯;胡锡琪;汪怡;陈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glaucomatocyclitic crisis),典型病例呈发作性眼压升高,可达50mmHg以上,在眼压升高的同时或前后,出现羊脂状KP,前房深,房角开放,房水无明显混浊,一般数天内能自行缓解,预后较POAG好,滴用噻吗洛尔、糖皮质激素、服用乙酰唑胺可以缩短发作过程.
作者:程华;董惠琦;刁玉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臭氧生理盐水对实验性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体外杀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步观察臭氧水对兔结角膜组织的毒性作用;选定适宜浓度的臭氧液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研究,观察疗效.结果1.浓度高于6mg/L的臭氧生理盐液点眼,可损伤兔眼结角膜组织.浓度为4mg/L的臭氧液点眼,对角膜无刺激作用,与生理盐水点眼相同.2.浓度为5mg/L臭氧液点眼,治疗兔真菌性角膜炎有效.结论适宜浓度的臭氧生理盐液对实验性真菌性角膜炎有治疗作用,可进一步引入临床治疗.
作者:肖彩雯;马景学;徐深;范玉香;侯四清;杨云东;崔会来;陈俊娥;杨立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UBM指导下行青光眼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43眼青光眼再手术病例按UBM情况证实为巩膜瓣下滤过通道清晰但滤过泡扁平者行原路再通术;看不到滤过通道且滤过泡扁平者行Amhed阀门管植入或小梁切除术;恶性青光眼UBM示睫状突前旋,前移,睫状体上腔积液,行超声乳化+IOL植入+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结果术后视力增加10眼(23.3%),不变26眼(60.5%),减退7眼(16.2%);眼压由术前(3.19~9.31)kPa降至(0.93~3.72)kPa,手术成功率为79.1%(34/43),眼压在2.79kPa以上9例.术后滤过泡形成满意,前房形成,随访6~9个月,眼压控制满意.结论UBM指导下行青光眼再手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和香;冯燕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Tono-Pen眼压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3例青光眼患者的93眼纳入本研究,分别进行了Goldmann眼压计和Tono-Pen眼压计的测量.对两种眼压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评价Tono-Pen眼压计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两种眼压计测量值相差范围-12~8mmHg,差值的绝对值≤2mmHg占61.3%,≤3mmHg为75.3%,≥7mmHg者5.4%,总体相关系数0.944(P《0.001),眼压≤21mmHg,Tono-Pen眼压计偏高估计眼压0.70±2.31mmHg(P《0.05),22~30mmHg,Tono-Pen眼压计偏低估计眼压1.71±3.15mmHg(P《0.05),》30mmHg,两种测量手段所得结果无差异(P》0.05).Tono-Pen眼压计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93.6%和84.8%.结论Tono-Pen眼压计可用于青光眼的筛查,但不适合用于其诊断和随访.
作者:乔荣华;刘丽娜;李美玉;任泽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利用激光引导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的效果.方法41例断裂部位与泪点距离》6mm的深部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处理眼睑伤口的同时,分别采用常规法、激光引导法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行泪小管吻合术,留置直径1mm的硅胶管4~6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激光引导法(21例)搜寻泪小管鼻侧断端平均耗时(5.37±1.61)分钟,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48.33±3.09)分钟,与常规法(20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手术治愈率95.24%.结论激光引导法寻找泪小管断端快速、简便,组织创伤轻,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效率.
作者:梁涛;赵桂秋;王传富;陈巧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局部视网膜电流图(LERG)反应,探讨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损害的程度.方法对33例(60眼)干性AMD患者和18例(30眼)正常人应用稳态的闪烁光LERG和全视野暗适应闪光ERG检测,测量振幅和峰时.结果干性AMD患者LERG平均振幅显著下降,平均峰时明显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干性AMD患者全视野暗适应闪光ERG的a波、b波振幅和峰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干性AMD患者行LERG检测可直接了解其黄斑区视网膜外层功能,评估其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敏;刘海燕;李海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制青光眼阀植入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难治性青光眼行自制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随访18月.结果术前眼压54.45±7.61mmHg降至术后眼压19.85±10.12mmHg,成功10眼(10/16),成功率同Ahmed相比低(99/118)P《0.05,同Krupin相比相近(38/59)P》0.5,同Optimed相比较高(8/20)P《0.05.并发症:早期低眼压6眼,脉络膜脱离3眼,前房出血4眼等.结论自制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个有效选择.
作者:张骜坤;陶源;王玉国;卜秀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剥除视网膜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只眼),经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应用1/20(气体状态下)或1/9(液体状态下)的吲哚青绿染色、剥除视网膜内界膜、自体浓缩血小板或血清封孔、玻璃体腔填充惰性气体(20%SF6、16%C2F6、16%C3F8)或硅油;术后常规俯卧位及头低位,局部应用抗炎滴眼剂及散瞳剂治疗.结果20例(95.24%)患者黄斑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仅一例因颞上方视网膜周边裂孔而导致视网膜脱离复发.随访时间》2个月,20例(95.24%)仍保持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解剖封孔;视力≥0.1者13例;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混浊和一过性高眼压.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应用吲哚青绿染色、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并尽量切除周边部玻璃体、应用自体浓缩血小板或血清封孔,可有效地提高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复位率.
作者:梁晓颖;曾福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硅油取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1组)以及经睫状体平坦部置灌注管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硅油取出、人工晶体植入(2组)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4月间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经透明角膜行联合手术.对49例49眼经睫状体平坦部行联合手术.观察眼底视网膜复位良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组病例中有52眼佳矫正视力达0.1~0.6(66.67%);19眼视力为0.02~0.1(24.36%);7眼视力为光感~指数(8.97%包括5眼视网膜脱离复发者).2组病例中31眼佳矫正视力达0.1~0.6(65.3%);11眼视力为0.02~0.1(22.45%);7眼视力为光感~指数(14.3%,包括2眼视网膜脱离复发者).2组病例中有1眼出现睫状体平坦部切口渗血,所有病例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硅油眼行白内障超乳、硅油取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硅油充填眼并发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经透明角膜切口行此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贺涛;艾明;邢怡桥;陈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检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lens epithlium cell,HLEC)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后发性白内障(PCO)形成中的意义.方法细胞传代培养,取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刺激6小时后COX-2蛋白的表达,并与对照组相比较,以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bFGF刺激下,不同时间点(1h、3h、6h、12h、24h)COX-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检测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实验组的细胞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为阳性,且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随着时间的延长COX-2表达逐渐增加,6h达高峰;正常对照组表达弱或无表达.结论bFGF可以刺激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诱导环氧合酶-2的表达,提示COX-2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COX-2可能参与PCO的形成.
作者:孔玮;张劲松;张雪岩;孔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我科自1984年至今,遇到2例青光眼滤过术后急性眼内炎,报告如下:例1男42岁因右眼红,视物不清,伴剧烈疼痛2天,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于1984年7月14日入院.入院后查:右眼视力0.02,眼压59.10mmHg,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周边前房约1/3CT,瞳孔中等大,光反应消失,眼后部看不清.左眼视力1.5,周边前房约1/3CT,余未见特殊.
作者:周丽钧;黄又莉;张亦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用自体角膜瓣翻转封闭角膜穿孔重建前房,并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边缘性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1眼不同病因引起的边缘性角膜溃疡穿孔患者行自体角膜瓣翻转封闭角膜穿孔口重建前房后,再行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治疗,术后对并发症如层间积液、虹膜前粘连、继发青光眼以及视力和免疫排斥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范围6~18),所有患者植片透明,未发现层间积液,前房深度正常,无虹膜前粘连和继发青光眼.大于6个月随访,裸眼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4行,佳矫正视力提高7行,平均散光4.3D.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基质型免疫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后排斥反应控制.结论自体角膜瓣翻转联合LK是治疗边缘性角膜穿孔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华;史伟云;赵美姿;王富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眼硅油眼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根据眼底表现分别采用硅油取出后的眼内视网膜复位术、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术,巩膜扣带术,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3眼行硅油取出后的眼内视网膜复位术,术后视网膜复位10眼,复位率(76.9%),7眼行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术,术后视网膜复位6眼,复位率(85.7%),6眼行巩膜扣带术,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结论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是多种的,根据不同的眼底表现应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晓;金中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一、人工晶状体脱位的临床分型按照人工晶状体脱位的位置不同,临床上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一)瞳孔夹持,这种脱位是指虹膜滑到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后面,使人工晶状体暴露于前房.多发生于植入位置接近虹膜的人工晶状体,小范围的夹持对视力没有太大影响,也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大范围的夹持可导致虹膜炎症,出血和继发性青光眼.
作者:李永华;林振德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