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徐杰;彭秀琴
目的:探讨首选不联合巩膜扣带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未伴明显PVR的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人合适病例31人(31眼)。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经原裂孔视网膜下液内引流,复位后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封孔,酌情予C_3F_8眼内充填的手术方案。结果:1.术中内探查出并治疗术前漏诊裂孔15个。2.一次性手术视网膜复位率达96.8%(30只眼),1例为术前合并脉络膜脱离者,术后葡萄膜炎影响复位,2周后再行眼内补充注气及环扎术。终解剖成功率达100%。3.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明显提高,其中0.3以上达14例(45.2%),佳视力达1.0。4.术后早期晶体后囊混浊16例(51.6%),均于1月内消退。3~6个月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对于裂孔大小、形态、数量、分布、位置稍特殊或屈光介质混浊影响眼底检查等未伴明显PVR的较复杂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首选不联合巩膜扣带的玻璃体手术,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少冲;刘恬;李松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共对77例(82眼)收住院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合并小瞳孔患者施行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部分病例同时施行了瞳孔成形术,取得了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共77例(82只眼),其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20~82岁,平均560.73岁;单眼72例,双眼5例。内源性葡萄膜炎62眼,外源性葡萄膜炎20眼。白内障手术前无活动性炎症存在……
作者:毕宏生;董卫红;王兴荣;蔡婉亭;卢秀珍;崔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 女29岁 住院号010820 因脑积水近2年来在上海某医院行开颅手术3次。近1次在半年前,术后出现左眼外展受限,4个月后恢复。2个月前行脑部放疗治疗。10天前出现左眼红、视物不清,门诊以左眼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于2001年10月4日入院。左眼视力0.01,中度睫状充血,角膜中央直径达9mm大小圆形上皮糜烂脱落区,基质轻度混浊伴内皮皱褶,前房清,瞳孔圆,眼底模糊。眼压18.0mmHg。棉絮触压角膜知觉检查,左眼角膜知觉消失。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入院后第3天行左眼羊膜贴敷术。术后10天左右羊膜溶解吸收,角膜中央睑裂处残留直径3mm左右上皮糜烂区。遂再次行羊膜贴敷术,10天后羊膜吸收,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
作者:吴国海;魏爱民;余小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总结了222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住院病人临床资料,探索出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经验,取得了极为可喜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于1996年2月~2002年2月间共收治222例泪小管断裂病人,其中男性197例,女性25例;右眼105例,左眼117例;下泪小管断裂186例,上泪小管断裂8例,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27例,泪总管断裂1例。年龄大72岁,小19个月。致伤原因:拳击伤及脚踢伤75例,车祸及摔伤58例,木棒、铁棒及石器击伤37例,锐器切割伤31例,狗……
作者:贾卉;马灵军;刘静;张冰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真菌性眼内炎的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真菌性眼内炎18例18只眼,经玻璃体切除或人工角膜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角膜移植及玻璃体腔注药。结果:随访6~12月,2眼0.1以上。9眼手动至0.05,1眼无光感,6眼行眼球摘除或剜除术。结论:真菌性眼内炎预后不良,但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目前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有效的方法。
作者:汪振芳;汪自文;胡淑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手术部位组织结构改变,探讨利用原小梁切口再手术可行性。 方法:16例22眼失败滤过泡患者,用UBM测量原小梁切除口大小,巩膜瓣下通畅程度及滤过溜内有无腔隙,并结合房角镜观察内口大小及裂隙灯检查滤过泡形态并分级。切口及巩膜瓣下腔隙存在者取原手术区行引流术;无巩膜瓣下腔隙存在者,选择新手术部位.常规小梁切除。两种术式均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结果:UBM显示小梁手术切除口。宽×长×厚平均357.55×996.16×416.22±110.52×378.11×64.08um,并有巩膜瓣下腔隙9眼;小梁切除口浅或窄或不规则并且无引流道者13眼。4眼利用原小梁切除通道行引流术,眼压控制。4眼选择新的手术部位行小梁切除。结论: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原因多种。UBM检查可提供滤过道粘连发生起始部位,利用原通畅的小梁瓣下通道作引流可保留正常结膜,手术简单,易行,有效。
作者:曹群;刘向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例1 买XX 男 45岁 右眼畏光,流泪,视力障碍40天,于1998年3月2日就诊,诊为右眼浅层点状角膜炎,在门诊治疗28天,因无效收入院。既往体健,无眼疾,无遗传病史,耳鼻喉及口腔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7(不能矫正),左眼1.5。右上脸及额部皮肤知觉稍减退。右眼中度混合性充血,角膜知觉轻度减退,全角膜浅层糜烂性点状浸润、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双眼余无异常。诊断:右眼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经临床用多种药物治疗20天后,右角膜病变逐日加重形成溃疡。左角膜轻度炎性浸润与知觉稍减退。自觉四肢乏力,右侧头痛、耳鸣、吞咽不适感,偶见回吸性血痰。辅助检查:头颅Cr、胸片、心电图、肝功、三大常规等检查均无异常。耳鼻喉科……
作者:依巴姑;吐尔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对364例(402只眼)白内障患者在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 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麻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改用其它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12.35分钟。术后1天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2.44%和78.11%。 结论:倍诺喜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瑞君;李栋;张柏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乙酰唑胺为碳酸酐酶抑制剂,有利尿和降低眼压的作用,是眼科治疗各类青光眼常用药物,但该药常有毒副作用,甚或引起死亡[1]。临床上如何掌握该药用法,使其能发挥大药效,又能减少毒副反应,为此我们回顾1994~1998年,住院服用乙酰唑胺的病人共746例,其中9例出现中毒反应(发生率1.2%),现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周丽钧;黄又莉;曹建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或欠矫行角膜瓣表面PRK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或欠矫患者16例22眼,PRK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值-1.57D±0.46D,平均角膜瓣下剩余基质厚度247.14μm±19.35μm,角膜瓣表面平均PRK切削深度23.55μm±8.31μm。PRK术前裸眼视力0.2~0.5,佳矫正视力均大于1.0。结果: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在0.8以上,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大于1.0者17眼占77.27%,未见佳矫正视力下降。PRK术后10眼占44.5%出现角膜瓣haze,其中6眼占27.27%为2级haze,术后6个月时仍有2级haze者3眼占13.63%。未见3级以上haze。结论: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域欠矫应用PRK方法进行二次治疗的效果尚满意。但术后角膜瓣haze发生率较高。
作者:周慧瑶;王雅文;皇甫晓瑾;范忠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阐明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对于后巩膜加固手术的重要性。 方法:对欲行后巩膜加固术的49例(84眼)高度近视合并严重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患者进行了预防性激光治疗,患者年龄9~54岁,眼轴长度:25.94~31.95mm,屈光度:-6.50~-22.00D。 结果:其中有46例(78跟)行后巩膜加固手术,随访6~38个月,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 结论:对欲行后巩膜加固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并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者实施预防性激光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作者:陶军;牛彤彤;徐艳春;吴倩;李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睫状体上皮瘤是一种起源于睫状体五色素上皮肿瘤,非常罕见,我们遇到2例已经病理证实,此瘤较隐蔽,不易早期诊断,为较详细介绍其临床与病理变化,现报告如下。 例1 丁X 男 40岁 因右眼视力下降,有时胀痛半年而来就诊。于1995年4月1日以右眼视网膜脱离收人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眼前手动,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虹膜纹理清,瞳孔圆,居中,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无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网膜下方呈青……
作者:马岩;徐杰;彭秀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 男 53岁 因双眼反复红、肿、痛1年半,伴左眼视力下降半年,于2001年7月19日来我院就诊。1999年12月患者左眼出现红肿痛,在他院多次就诊。2000年2月右眼亦出现上述症状,以虹膜炎,泡疹性结膜炎等给予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与复发交替。同时反复发作交替性双腕、膝关节附近皮下硬结,时隐时现。3个月后出现双耳红肿痛,诊断耳软骨膜炎。患者有高血压病史6年。患者体壮,双耳廓变形,色深,轻度肿胀,质地较硬。右腕关节前皮下有1个2cm×3cm稍突起的硬结,质地韧。双手各指关节肿胀。右眼视力1.2,结膜、角膜和巩膜均未见异常。房水清,瞳孔直径约3.5mm,对光反应差。视乳头边界欠清,色泽稍淡,动脉细,……
作者:孙靖;袁佳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BSS PLUS眼内灌注在玻璃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38例(144眼)玻璃体手术中,分别采用BSS PLUS和国产BSS灌注液眼内灌注,对比术后第一天角膜内皮和眼内反应性炎症的变化:随访3月,比较晶状体透明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一天BSS PLUS组角膜内皮丢失少于BSS组,差异有显著性(t=5.183,P<0.05);两组间所有病例术后第一天眼内反应性炎症未显示明显差异(X~2=1.677,P>0.05);而将两组内各病例分类比较后,显示出糖尿病组的玻璃体手术中,使用BSS PLUS者术后眼内炎症反应明显轻于使用国产BSS者,差异有显著性(X~2=4.711,P<0.05)。结论:BSS PLUS眼内灌注液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保护角膜内皮,减少眼内炎症反应。
作者:马进;高汝龙;吴德正;张少冲;李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 女 70岁 因左眼视力下降1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及高度近视。眼部检查:左眼矫正视力0.02,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光反应正常,晶状体核棕黄色混浊、后囊下混浊。眼底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未见。眼压19.8mmHg,眼轴长28.36mm,视网膜电图30Hz重度下降。1年前因左眼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玻切术)。此次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局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前房涌动较明显,术毕眼压T-1。术后第1天发现眼底鼻下方脉络膜呈棕色球形隆起,前房不浅,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玻璃体腔清亮,眼压正常。经保守治疗半月后,脉络膜脱离无明显变化。于术后15天局麻下行左眼巩膜切开放液术,术中切开巩膜后可见……
作者:韩琪;颜华;赫天耕;许瀛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青光眼滤过手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要求巩膜瓣及巩膜表层组织不完全愈合,虹膜周边切口不愈合,而结膜组织完全愈合,以保证滤过道通畅,滤过功能良好。 MMC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延长滤过泡的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硅油由于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光学透明性好及比重较水低,能较好地支撑顶压视网膜且不需要病人严格保持体位,术后眼压平稳等特点,因而被眼科医生广泛应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但是硅油手术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因此再手术的机会较大。本文收集1998~2001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硅油填充眼,两年内再次手术的病例共33例34眼,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罗小静;高劲松;周斌兵;何利容;臧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建立猴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方法。方法:应用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猕猴视网膜静脉上、下主干,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模型。对正常猕猴眼底、视网膜静脉激光光凝阻塞后即刻和24小时的眼底分别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照影,并观察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后即刻见光凝处静脉剧烈收缩变细,血柱变窄以至消失;阻塞后24小时,可见实验动物眼底沿静脉血管分布呈火焰状出血,视网膜严重水肿,尤以后极部为显。其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显示:视网膜组织水肿、增厚,以外丛状层严重,可达正常的1~2倍,以细胞内水肿为主;胞质内线粒体肿大、内质网轻、中度扩张。结论:单纯激光光凝封闭猴眼视网膜静脉主干可以建立理想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可为视网膜水肿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可能性。
作者:周正申;王玲;王康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开青)各象限盘缘面积和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同常人的差异。探讨开青患者盘缘面积和RNFL厚度同视野一致性关系。方法:利用海德堡激光眼底扫描仪(HRT-Ⅱ)检测正常人和开青患者各象限盘缘面积和RNFL厚度,对比正常人和开青组之间的关系。并将开青组盘缘面积和RNFL厚度减少大的象限与视野缺损较重部位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正常人和开青患者各象限盘缘面积和RNFL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开青患者盘缘面积和RNFL厚度减少大的象限与视野缺损较重部位符合率达89.5%和85.1%。结论:激光眼底扫描仪(HRT-Ⅱ)在检测原发性开青型青光眼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罗陈川;张铭志;刘晓瑞;吴媛;付智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付XX 男 50岁 主因左眼溅人白灰后眼痛、视物不清3小时于2002年2月10日入院。病志号:2000884。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不慎溅入左眼白灰,当即觉眼痛、流泪、视物不清,立即用清水冲洗约2分钟,症状无明显缓解而来诊,门诊以“左眼烧伤”收入院。查体:视力OD 1.0,OS LP(十)。右眼未见异常。左眼睑轻度肿胀,结膜苍白、水肿,角膜混浊水肿,约2mm厚,后弹力层皱褶,前房深浅正常,房水轻混,瞳孔约3mm抓,其他内眼情况不可见。临床诊断:左眼碱烧伤。予结膜下注射自家血,2%阿托品散瞳,典必殊……
作者:鞠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