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陈品芳;杨灵萍;卢奕峰;朱金虎;毛良
目的:评价羊膜移植在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羊膜移植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4只眼,病毒性角膜溃疡4只眼,角膜溃疡穿孔4只眼.术后随访3~14个月.结果:术后3~10天炎症控制.4例角膜穿孔瘢痕愈合,5例角膜溃疡留下不同程度角膜瘢翳.结论: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护平;洪荣照;刘昭升;黎新;任小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小切口的人工晶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5.5mm光学直径的硬性人工晶体(PMMA),另一种为可折叠人工晶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5.5mm切口以内植入人工晶体.
作者:冯波;林振德;邹玉平;梁远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 王× 男 26岁 工人 左眼被拳击伤,当时即感左眼剧痛,并伴有热泪流出,睁不开眼,立即入院.患者原患-6.00D近视,半年前在某医院行PRK手术,术后视力1.2.入院检查:右眼视力1.2,余无异常.
作者:赵国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氪黄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全层裂孔的疗效.方法:用氪黄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全层裂孔20例21眼,治疗前做视力、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随访11~1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裂孔被封闭,4眼视力提高,15眼视力维持不变,2眼视力下降.结论:氪黄激光治疗黄斑全层裂孔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母林华;闫志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内眼术时或术后发生驱逐性脉络膜大出血的病例少见.现在将我院所遇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 60岁 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诊断入院.患者3年前因病毒性角膜炎视力障碍行右眼角膜移植,晶体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作者:郝旭红;王辉;孙景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成份的培养液对成年犬视网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前后NO及其合成酶的改变,旨在为视网膜移植提供抗氧化能力的保护性方法.方法:健康成年家犬37只(74眼),将动物随机分成六组,Ⅰ(新鲜视网膜组)Ⅱ(常规培养液组)Ⅲ(高浓度OCE组)Ⅳ(低浓度OCE组)Ⅴ(高浓度全脑组织提取液组)Ⅵ(低浓度全脑组织提取液组)培养一周.六组视网膜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后进行NO、NOS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Ⅰ~Ⅵ组视网膜组织NO、NOS含量差异有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Ⅲ、Ⅴ、Ⅵ组NO、NOS值显著增高;与Ⅱ组相比Ⅲ、Ⅳ组NO、NOS值显著降低;且Ⅳ组与Ⅰ组NO值无统计学差异.Ⅳ组与Ⅲ组比较,NOS值降低明显.结论:成年犬OCE中含有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的特殊物质.并且低浓度OCE较高浓度OCE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组织抵抗NO的能力显著.
作者:胡玉新;刘远光;宿星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Van-dor-Hoeve综合症又称蓝巩膜-脆骨综合征,Spurway综合征,Eddowes综合征,Lobstein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多见.近日在门诊遇到一家系四人同患本病,报告如下:
作者:袁雪萍;郭玉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于眼后段球内异物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经巩膜切开法摘除,手术操作复杂,对患眼的创伤大,并发症多.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取出术治疗眼后段的球内异物23例26眼,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星;叶道祥;陈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具有生物活性,与人体角膜特性相近的人工角膜移植是人们努力探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活性人工角膜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作者:陈建苏;徐锦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青光眼白内障分期手术和联合手术对患者视力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3例(23眼)施行联合手术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18例(21眼)首先行小梁切除术,术后8个月~12年后行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矫正视力,角膜散光,眼压和滤过泡,结果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二者矫正视力和角膜散光差别无显著性(P>0.05);眼压,滤过泡差别成显著性(P<0.05).结论:青白联合手术术后滤过泡形成相对较差,眼压控制欠稳定,故虽早期视力和分期手术无差别,但长期不稳定的眼压对视功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魏勇;李宇;张戈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临床上角膜接触镜可用于多种方面,我们利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多种特点,将其用于角膜穿通伤并眼内异物患者的玻璃体切除术中,现将2000年来应用该法的6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金书红;牛俊波;张保松;刘洛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静态阈值视野改变与可疑青光眼患者的年龄及临床判定的杯盘比大小的关系.方法:对207例(390眼)青光眼可疑患者,分为杯盘比值大于等于0.6组和小于0.6组;并按年龄分为30岁以上组和30岁以下组(包括30岁),采用Octopus1~2~3型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分别进行了阈值视野测定.结果:杯盘比值大于等于0.6组视野异常率(44.2%)高于杯盘比值小于0.6组(39%),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0岁以下组(包括30岁)视野异常率(36.8%)与30岁以上组(45.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疑青光眼患者的年龄对阈值视野的改变不产生有意义的影响.从阈值视野改变的角度,杯盘比值0.6作为青光眼的筛选标准是可行的.
作者:王大博;王竫华;纪淑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由眼球钝挫伤所致的前房积血很常见,但由于前房积血所致的青光眼却较少见.我们在去年遇见2例,采用前房穿刺放液和药物治疗,收到非常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赛自金;初培莲;刘勇;曲本祥;孙丽珍;王有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改良Siepser法用于瞳孔成形的效果.方法:对5例5眼瞳孔变形患者施行无缝线角膜切口瞳孔成形术,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视力、瞳孔形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曲率,术后随访3~13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畏光和眩目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角膜内皮细胞丧失率约3%,角膜散光减轻.结论:改良Sepser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瞳孔成形术.
作者:姚晓明;赵东晓;罗恒;秦磊;姚炜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描述视网膜前膜的不同特征.方法:151个病人,170只眼(男77例,女74例,平均年龄为67.79±10.72岁,范围7至91岁.平均视力为0.482±0.29,范围0.01~1.2)临床上被诊断为视网膜前膜者行OCT检查.两例年轻患者为外伤后视网膜前膜者,已行人工晶体手术者为32例,糖尿病患者为48例.每位患者双眼均在散瞳下用4mm长扫描线行四个方向放射状线性扫描.结果:OCT证实所有患眼黄斑中心凹曲线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中心凹处视网膜内界膜至色素上皮的厚度增至293.92±125.47um,范围为124~721um.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平或隆起,内表面一强反光带为前膜,平均厚度为47.18±10.37μm,范围为34~75μm.所有患眼均有程度不同的视网膜水肿,OCT表现为视网膜增厚伴有低反射腔隙.14只眼为假性裂孔.19例双眼受累.平均视力为0.458±0.32,范围为0.01~1.2.结论:OCT可帮助发现视网膜前膜对视网膜的牵拉及水肿程度,有助于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作者:李永;戴虹;卢颖毅;龙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出现晶体核沉入玻璃体中是严重并发症之一.眼球挫伤也可致晶体后脱位沉入玻璃体内.对于玻璃体内的晶体核,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合并症[1~4],多采用玻璃体手术的方法将其取出.
作者:梁先军;陈玉冰;雷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2例(231眼)各类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前房内注入1%透明质酸钠并保留,观察其并发症及效果,并抽出50例随访平均1.2年,此前50例未使用透明质酸钠者为对照组,平均随访1.1年.结果:治疗组术后第一天前房积血发生率4.2%,对照组18%;术后浅前房5.6%,对照组36%;脉络膜脱离2.6%,对照组14%;眼压:术后24小时平均14.5mmHg,对照组6.7mmHg,出院时眼压平均11.3mmHg,对照组成12.5mmHg;术眼视力;术后次日74.4%,出院时87.9%的患者达到或超过术前,对照组则分别为44%及68%;远期效果实验组完全成功率84%,对照组64%.除出院时眼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明显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立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DF-Nd:YAG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方法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DF-Nd:YAG的治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将64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光凝方法进行治疗,并分析治疗结果.结果:64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58例(90.6%)治疗有效.其中35例(54.7%)病程小于3个月,23例(35.9%)病程在4~6个月.缺血型38例(52.6%)治疗后视力进步,非缺血型26例(88.5%)治疗后视力进步. 结论:DF-Nd:YAG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可以取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保护中心视力的作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缺血型和非缺血型激光治疗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均有不同.
作者:徐少凯;张繁友;郑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epithelium ingrowth)可致角膜瓣溶解是LASIK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现报道1998年2月-2001年1月中4例角膜上皮内生的病理检查结果.
作者:张悦;罗又蓉;廖世煌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