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镛
目的:比较青光眼白内障分期手术和联合手术对患者视力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3例(23眼)施行联合手术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18例(21眼)首先行小梁切除术,术后8个月~12年后行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矫正视力,角膜散光,眼压和滤过泡,结果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二者矫正视力和角膜散光差别无显著性(P>0.05);眼压,滤过泡差别成显著性(P<0.05).结论:青白联合手术术后滤过泡形成相对较差,眼压控制欠稳定,故虽早期视力和分期手术无差别,但长期不稳定的眼压对视功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魏勇;李宇;张戈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成份的培养液对成年犬视网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前后NO及其合成酶的改变,旨在为视网膜移植提供抗氧化能力的保护性方法.方法:健康成年家犬37只(74眼),将动物随机分成六组,Ⅰ(新鲜视网膜组)Ⅱ(常规培养液组)Ⅲ(高浓度OCE组)Ⅳ(低浓度OCE组)Ⅴ(高浓度全脑组织提取液组)Ⅵ(低浓度全脑组织提取液组)培养一周.六组视网膜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后进行NO、NOS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Ⅰ~Ⅵ组视网膜组织NO、NOS含量差异有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Ⅲ、Ⅴ、Ⅵ组NO、NOS值显著增高;与Ⅱ组相比Ⅲ、Ⅳ组NO、NOS值显著降低;且Ⅳ组与Ⅰ组NO值无统计学差异.Ⅳ组与Ⅲ组比较,NOS值降低明显.结论:成年犬OCE中含有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的特殊物质.并且低浓度OCE较高浓度OCE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组织抵抗NO的能力显著.
作者:胡玉新;刘远光;宿星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植入药栓眼内组织相溶性及生物降解过程.方法:1.将自制的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药栓经平坦部巩膜切口植入11只兔眼玻璃体腔,在每只兔植入前1~3天和植入后3~26天作ERG检测,取其b波振幅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2.在植入药栓后7天和21天,作临近的内层眼球壁组织电镜和光镜检查.3.在植入药栓后2~14周作组织切片观察药栓降解过程和眼组织反应.结果:1.药栓植入前后b波振幅配对t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在药栓植入后7天和21天电镜和光镜检查视网膜组织无病理性改变;3.在药栓植入早期眼组织有轻微异物性炎症反应,药栓逐渐降解吸收.结论:氧氟沙星聚乳酸缓释药栓在眼内玻璃体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溶性,并能逐渐降解吸收.
作者:贺乐荷;陈建斌;曾水清;吴颖南;邓勇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由眼球钝挫伤所致的前房积血很常见,但由于前房积血所致的青光眼却较少见.我们在去年遇见2例,采用前房穿刺放液和药物治疗,收到非常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赛自金;初培莲;刘勇;曲本祥;孙丽珍;王有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2例(231眼)各类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前房内注入1%透明质酸钠并保留,观察其并发症及效果,并抽出50例随访平均1.2年,此前50例未使用透明质酸钠者为对照组,平均随访1.1年.结果:治疗组术后第一天前房积血发生率4.2%,对照组18%;术后浅前房5.6%,对照组36%;脉络膜脱离2.6%,对照组14%;眼压:术后24小时平均14.5mmHg,对照组6.7mmHg,出院时眼压平均11.3mmHg,对照组成12.5mmHg;术眼视力;术后次日74.4%,出院时87.9%的患者达到或超过术前,对照组则分别为44%及68%;远期效果实验组完全成功率84%,对照组64%.除出院时眼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明显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立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脑膜脑膨出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临床上并不多见,故易误诊.作者自1985年-2000年遇见3例误诊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俊恩;冯淑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我国的开展,因操作不当或病例选择有误而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痛苦的情况屡见不鲜,其中包括对血-房水屏障的损害.
作者:张晗;王玉;张绍光;刘健;石晶;韩旭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 王× 男 26岁 工人 左眼被拳击伤,当时即感左眼剧痛,并伴有热泪流出,睁不开眼,立即入院.患者原患-6.00D近视,半年前在某医院行PRK手术,术后视力1.2.入院检查:右眼视力1.2,余无异常.
作者:赵国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观察视网膜功能.方法:对16例(16眼)经眼底荧光素造影证实的单眼黄斑区病变(中浆、老年性黄斑病变、外伤性黄斑出血等)者分别应用二进制短M序列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RETIscan Multifocal ERG,M-ERG)及按ISCEV标准记录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Ganzfeld F-ERG),分析患眼与对侧眼的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F-ERG混合大反应(MCR),评价其视网膜功能.结果:16例黄斑区病变眼的M-ERG中心1环P1波振幅密度值较对侧(正常)眼明显降低(P<0.01)、峰潜时缩短(0.01<P<0.05),2~5环的P1波振幅密度值和峰潜时则无明显差异(P>0.05);而F-ERG a、b波振幅、峰潜时与对侧正常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眼M-ERG中心1环的P1波振幅密度值大、峰潜时长.结论:黄斑区病变可使M-ERG中心1环(黄斑中心凹周围0~5°区域)的一阶kernel反应振幅降低、峰潜时缩短;短M序列记录时程短、采样少,可能更适合固视力差或检查欠合作者;M-ERG通过不同的kernel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外层(感光细胞层)和内层(神经节细胞等)的功能,对评价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独特作用,其优越性大于全视野ERG.
作者:严良;陆豪;丁琦;刘瑞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小切口的人工晶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5.5mm光学直径的硬性人工晶体(PMMA),另一种为可折叠人工晶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5.5mm切口以内植入人工晶体.
作者:冯波;林振德;邹玉平;梁远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疗效.方法:对70例(118眼,其中增殖前期25眼,增殖期93眼)DR病人,依病变程度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或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光凝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变化,并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光凝治疗后102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6.496,其中增殖前期23眼有效,有效率92%,增殖期79眼有效,有效率85%,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27眼视力提高(23%);77眼视力不变(65%);14眼视力下降(12%).在治疗前有黄斑水肿的62眼中,治疗后有13眼黄斑水肿完全吸收(21%),40眼部分吸收(64.5%),9眼不变(14.5%).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的有效手段.对其增殖前期应尽早发现及时进行光凝治疗,以阻止病情发展,保护视功能.
作者:胡琦;徐锦堂;崔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epithelium ingrowth)可致角膜瓣溶解是LASIK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现报道1998年2月-2001年1月中4例角膜上皮内生的病理检查结果.
作者:张悦;罗又蓉;廖世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改良Siepser法用于瞳孔成形的效果.方法:对5例5眼瞳孔变形患者施行无缝线角膜切口瞳孔成形术,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视力、瞳孔形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曲率,术后随访3~13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畏光和眩目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角膜内皮细胞丧失率约3%,角膜散光减轻.结论:改良Sepser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瞳孔成形术.
作者:姚晓明;赵东晓;罗恒;秦磊;姚炜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眼生物形态值-角膜曲率半径、眼轴结合静态验光值来鉴别青少年真假性近视.方法:对197名静态验光为-0.75~-1.50DS,年龄12.4±1.2,眼轴<24mm初发近视者,暂缓配镜,辅助用药,观察分析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半径、眼轴及裸视力的改变.结果:四年观察随访后,41名男(24)女(17)学生屈光度加深≤-1.00DS,裸视力≥4.5而未配镜.结论:青少年初发近视中,静态验光值<-1.50DS,若其眼轴<24mm者,可考虑假性近视,暂缓配镜.
作者:李元元;陈品芳;杨灵萍;卢奕峰;朱金虎;毛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Van-dor-Hoeve综合症又称蓝巩膜-脆骨综合征,Spurway综合征,Eddowes综合征,Lobstein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多见.近日在门诊遇到一家系四人同患本病,报告如下:
作者:袁雪萍;郭玉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于眼后段球内异物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经巩膜切开法摘除,手术操作复杂,对患眼的创伤大,并发症多.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取出术治疗眼后段的球内异物23例26眼,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星;叶道祥;陈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出现晶体核沉入玻璃体中是严重并发症之一.眼球挫伤也可致晶体后脱位沉入玻璃体内.对于玻璃体内的晶体核,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合并症[1~4],多采用玻璃体手术的方法将其取出.
作者:梁先军;陈玉冰;雷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适合临床使用的可维持新鲜羊膜活性的方法,确定其有效的维持时间,以便为临床使用制定新鲜羊膜的标准贮存方法.同时分析影响其有效贮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共取人胎盘6个,分别剥离羊膜、胎膜(羊膜和绒毛膜)置于生理盐水、PBS液、DMEM液中4℃贮存和37℃下的组织培养贮存,贮存后6h、12h、18h、24h、48h、72h和1周分别进行台盼蓝染色检测羊膜上皮的活性细胞数量和比例,同时进行电镜和光镜检查其相应时间点的羊膜组织变化.结果:单纯羊膜在生理盐水、PBS、DMEM液(4℃)和组织培养中的有效贮存时间明显不同(P1<0.01,P2<0.01,P3<0.01).在PBS液4℃贮存条件下,胎膜的有效贮存时间(30%左右死亡)明显比羊膜为短(P<0.01).DMEM液4℃下24h时两者差别不大(P>0.01),但胎膜在DMEM液中48h时的上皮存活百分比明显比羊膜少(P<0.01).单纯的离体新鲜羊膜在生理盐水4℃环境下贮存6小时、在PBS液4℃下贮存12小时、DMEM液中24小时和组织培养贮存法1周仍可维持70%以上的羊膜上皮细胞存活,并且不会引起其基质胶原的变化.结论:不同的贮存液和绒毛膜是否同时存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新鲜羊膜的贮存时间.单纯的离体新鲜羊膜在生理盐水4℃环境下贮存6小时、在PBS液4℃下贮存12小时、DMEM液中24小时和组织培养贮存法1周可作为新鲜羊膜用于移植手术来重建眼表面.
作者:许丽英;陈家祺;周世有;陈龙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内眼术时或术后发生驱逐性脉络膜大出血的病例少见.现在将我院所遇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斜A征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3例行上斜肌减弱术+水平肌手术,5例行单纯水平肌手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上斜肌功能及双眼视觉.结果:上斜肌减弱术+相应内直肌缩短术对大多数外斜A征的矫正效果好.结论:上斜肌功能亢进是外斜A征发病主要原因.外斜A征手术方式主要是上斜肌减弱+内直肌加强术.
作者:麦光焕;袁春秀;林小铭;邓大明;康瑛;杨晓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