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廉;刘磊;赵颖
目的:观察激光乳化晶体过程中眼部组织的温度变化.方法:使用针式传感器数字型温度计,测量Er:YAG激光乳化晶体过程中离体猪眼球前房、角膜深层及角膜缘切口三部位组织温度.结果:前房灌注条件下行激光乳化时,各部位组织温度升高幅度均在1.0℃以下;而在非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时前房温度升高幅度大,为14.6℃,实测温度36.1±0.63℃,且均为前房温度>角膜深层>角膜缘切口(p<0.01);同一部位、同一时刻3种激光能量的平均温度,前房非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温度升高幅度>前房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p<0.01).结论:前房灌注条件下行Er:YAG激光乳化晶体过程中,前房、角膜深层及切口周围的组织温度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前房未灌注条件下的激光乳化;在前房非灌注条件下,Er:YAG激光乳化晶体可使前房、角膜深层及角膜缘切口周围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与激光能量成正比,前房温度升高幅度大.
作者:阎启昌;王瑜;马立威;赵平;张劲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介绍明胶载体用于视网膜切削和制备感光细胞片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方法:以新生小牛视网膜为研究对象,明胶作载体,常规视网膜铺片法铺片,准分子激光PTK切削方式,H-E染色和冰冻切片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出现感光细胞节段脱落,感光细胞核脱落和丢失,视网膜层间和层内分离以及冰冻切片时感光细胞破坏严重等现象.结论:改良明胶载体的供体形式和物理特性是未来视网膜移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李根林;王钢;陆文秀;王景昭;王津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使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和DGH 4000型超声仪,对行PRK或Lasik的112例220眼,年龄17~47岁,平均31.4岁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角膜厚度的测量,测量时严格按照仪器说明进行操作,所有眼均除外角膜的急性炎症疾病,佩戴接触镜者摘镜两周后进行测量.以瞳孔中央部角膜度为判定标准,先进行Orbscan测量,然后角膜表面麻醉,进行A超测量,先右眼后左眼,每眼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结果:在所有被测量的眼中,Orbscan结果显示,角膜中心厚度为476μm~582μm,平均523μm士5.87μm,DGH 4000型超声仪测量结果显示角膜中心厚度为482μm~591μm,平均528μm±7.56μm,两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
作者:陆蓓;李荣喜;李晓玲;陈艳玲;陈建华;朱俊霞;闫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Ⅱ期羟基磷灰石球眶内植入术的疗效,探讨Ⅱ期植入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0例眼球摘除术后2周至35年的患者采用羟基磷灰石球行Ⅱ期眶内植入,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眼眶及眼睑外观满意度96.7%(58/60),义眼活动度增加,术后随访3~82个月(平均24.5个月),除2例(3.3%)术后早期球结膜裂开外,无一例感染、移位和脱出.结论:Ⅱ期羟基磷灰石球眶内植入疗效满意,与传统的眼眶植入体相比,具有并发症少,外观满意度高和疗效稳定持久的优点.
作者:廖洪斐;陈蔷娟;易敬林;张向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信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时代标志,新知识、新技术在网上层出不穷,广大眼科医务人员也纷纷响应,登上这趟网际快车,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网站.怎样建立一个即有知识性、专业性,又美观耐看,并具备一定交互性的网上眼科学站点呢.我们下面来对此分步骤予以说明.
作者:汪传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 72岁浙江平湖人因左上睑长肿物18个月,右下睑长色素性新生物12个月,于1999年10月24日住当地医院行右下睑新生物切除、左上睑活检术.病理报告:右下睑基底细胞癌,左上睑基底细胞癌?10天后就诊于我院.发病初起在左眼上睑内侧扪及一小结节,无痛,质较硬,揉眼后常有出血现象.半年后,右眼下睑又发现一黑色素痣样结节.两肿块逐渐增大,1年后就医.患者无长期日晒史,无皮肤病家族史.右眼视力0.7,左眼0.9.右下睑睑缘内侧有一5mm长切口疤痕,左上睑内侧明显隆起,表面无溃烂,色泽无异常,扪及肿物1.2cm×1.0cm,质硬,不活动,无触痛.相应的上睑结膜粗糙,呈黄白色,累及部分泪阜及半月皱襞.
作者:汤萌;楼月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范××男 37岁工人住院号14101 于1991年2月27日在工作中从吊车上往下拽树枝时,戳伤左眼.当时自己将树枝拔出,在左下睑靠内侧眶缘部有皮肤裂伤(3.0cm×2.0cm),创缘欠整齐,较干净,出血不多,伤侧牙疼和头剧疼,无鼻出血,口无出血.无皮下气肿.眼球位置正,活动自由,视力正常,无复视.
作者:唐占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与浸润能力和病理学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定量检测9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标本中EGFR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肿瘤的浸润能力与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与nm23的表达则呈负相关;类上皮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梭形细胞型EGFR的表达率依次降低,nm23的表达率依次增高.结论:EGFR和nm23是评价葡萄膜黑色素瘤转移潜能的有效指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一氧化氮作为一类新发现的神经递质,它在视觉发育及视信息的形成、整合和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和一氧化氮合成酶;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视觉系统的分布及一氧化氮在其中的作用;单眼剥夺对视觉系统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影响.资料表明NO与弱视发病关系密切.
作者:张东杲;高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以爆炸速度增长,如何从浩翰的互联网海洋中获取所要的眼科信息,是每个眼科医生适应新世纪的迫切需要.也许有一天,大多数论文的参考文献列出的是一串网址.本文主要介绍互联网医学、眼科学资源的查找方法和
作者:顾真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横向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专用劈裂钩横向劈核技术,对62例(71眼)Ⅲ~Ⅳ级硬度核的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视力≥0.1者分别为70.4%、75%和75.5%.中度角膜水肿者1例.无后囊破裂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横向劈核技术能够更加有效的碎核,同时减少了对囊袋和悬韧带的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能量的使用.
作者:李建平;陈薇;张德荣;夏文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感染性疾患,主要致病菌为曲霉菌、白色念珠菌、镰刀菌、青霉菌、酵母菌等[1].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眼部真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除常见致病菌感染外,尚有新的条件致病菌和新记录菌感染,在治疗条件下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2].由于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毒性大,眼组织穿透力小,难于应用.笔者在1993~1996年期间,采用氟康唑和达克宁联合用药,配合清创烧灼术治疗15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眶内炎性假瘤临床可拟似真性肿瘤,以往文献组织病理学分型不统一且较繁锁,不易掌握,本文分析本院十年来所见47例手术切除标本全部取材观察,根据假瘤主要构成成份的组织学表现将之简化分为5型,认为便于诊断及可供临床术后处理参考,即分为淋巴组织增生型,淋巴-纤维增生型,血管一纤维增生型,纤维增生型及混合型.本文认为眼眶炎性假瘤的组织学改变的多样性与不同致炎刺激因素作用强度和机体对炎性刺激反应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免疫学反应基础及变动有关.
作者:郭海江;霍建军;冼美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急症,急性发作期通过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如能及时进行药物和激光或手术治疗,眼压可以下降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往往很浅,因此临床上较难观察到是否存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近我们对一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前段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检查,发现一些患者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植入PMMA硬性或Silicone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1月、3月、6~12月、18~24月和30~36月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82.5%、93.7%、95.2%、92.1%、88.9%、85.7%.3.2mm切口组术后1周、1月、3月、6~12月、18~24月和30~36月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5~6.5mm切口组术后1周的散光较术前增加0.44D(P<0.05),术后1月以后散光与术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36月,有16眼发生后囊混浊、2眼发生老年性黄斑变性,导致术后视力下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后囊混浊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者:冯其高;古洵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醋氮酰胺为磺胺类衍生物,能使房水生成减少.我院发现口服该药引起肾绞痛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 45岁 1998年7月7日因左眼被石块砸伤,眼球疼痛,有热泪涌出感,视力骤降10小时入院.左眼视力数指/20cm,混合性充血,角膜中央穿孔,长约5mm,前房浅,瞳孔约4mm,光反射迟钝.晶体前囊膜破裂,晶体混浊,部分皮质溢入前房.光定位、辩色力正常.右眼正常.诊断为左眼角膜穿孔伤、外伤性白内障.在局麻下行左眼角膜清创缝合术.术后散瞳,口服醋氮酰胺0.25g,1天2次,服用9天.
作者:张颖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诊断技术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方法:采用标准暗适应红光视网膜电流图(红光F-ERG)分别检查拟行白内障手术眼与正常同龄对照(无白内障)组,比较两者的暗适应红光ERG x波检出率、x波振幅,并将白内障组患眼x波与其术后一月获得的佳中心视力作比较.结果:白内障组与对照组比较,x波检出率分别为79.62%和81.63%,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5),但术前振幅(125.36±38.85μv)明显小于对照组(160.98±23.74μv)(P<0.01);术前检出x波者其振幅(125.36±38.8μv)及术后视力(0.85±0.22)明显大于检出单峰b波者(73.51±38.78μv,0.28±0.20)(P<0.01) 结论:红光ERG能较客观地评价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部(视锥细胞)功能,x波的测定是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较好方法.
作者:严良;张茂英;陆豪;李海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眼睫状体组织FP受体特性及Xalatan作用机制,为寻找新的结构类似物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应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实验技术测定37只正常人眼睫状体组织FP受体的饱和曲线和竞争结合曲线,用Scatchard分析法计算受体及其激动剂的特征参数.结果:3H-PGF2α与人眼睫状体组织FP受体的KD值为(3.70±1.56)nm0l/L,人眼睫状体组织FP受体密度为(162.36±28.42)fmol/mg蛋白;Xalatan的IC50=6.03±2.20nmol/L,K1为4.71±1.86nmol/L;PGF2α的IC50=5.37±2.89nmol/L,K1为4.19±0.79nmol/L.Xalatan与PGF2α在作用强度方面差异无相显著性(t=1.368,P>0.05).结论:正常人眼睫状体组织存在高亲和力的FP受体,Xalatan对人眼睫状体组织的FP受体具有与PGF2α相似的作用机制和激动活性.此方法结合临床可用于寻找新的PGF2α结构类似物时生物活性的筛选.
作者:王廉;刘磊;赵颖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对体外培养人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探索使用柔红霉素预防后发障的适宜浓度.方法:第三代人晶体上皮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内,24h后加入不同浓度柔红霉素作用10min后,吸出药物并冲洗后再培养48h,细胞计数.原代培养人角膜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柔红霉素作用10min,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学变化.结果:柔红霉素依浓度梯度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其LD50为4.9μg/ml,10μg/ml以下浓度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损害.结论:柔红霉素有可能作为预防后发障的辅助药物之一,选择适宜浓度是防止其对其他组织产生毒性的关键.
作者:王强;张晶;雷宁玉;闫洪禄;单长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外伤性前房出血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将一组32例老年性外伤性前房出血,与另一对照组35例其他成年外伤性前房出血病人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易发生继发性前房出血(59.83%vs,25.71%,P<0.001),积血吸收时间长(15.2±2.3vs,9.5±1.5,P<0.05),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及晶体脱位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1~0.025).结论:老年性外伤性前房出血并发症高、视力影响大、预后差.
作者:贺乐荷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