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甘露醇降眼压引发脑血栓形成4例

和变枝;杨发斌

关键词:甘露醇, 降眼压, 脑血栓形成,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 治疗青光眼, 现报告如下, 治疗次数, 形成时间, 内科治疗, 静脉滴注, 患病时间, 硬化病, 高血压, 住院, 障碍, 运动, 应用, 年龄, 检查
摘要:我科自1994年3月~1998年11月在治疗青光眼的过程中应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致脑血栓形成4例,均造成严重后果,现报告如下.本文报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男1例,女3例,年龄65~82岁.4例均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长16年,短11年.青光眼患病时间长5年,短6小时.用20%甘露醇治疗次数为2~4次,并发脑血栓形成时间为住院后2~7天.脑血栓形成后,均经CT检查确诊,转内科治疗.出院时结果,1例恢复良好,3例运动严重障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24例临床分析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简称Leber病,1871年由Leber首先报告为一种独立性疾病.本病急性期常表现为视盘炎,晚期则以视神经萎缩为眼底征象,故又称Leber视神经萎缩.Leber病在缺乏家族史,又无分子遗传学检测条件时,常使不熟悉本病的医师因惑于诊断或为确定病因滥用多种检查.本文总结了近4年中收治的Leber病24例,着重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的归纳讨论,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减少误诊.

    作者:韦企平;张丽霞;杨薇;路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异体全结膜移植术

    患者女53岁住院号20082口腔和结膜溃疡反复发作4年,视力下降2年,视物不见6个月,1998年10月12日入院.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粘膜严重溃疡,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发病1年后,双眼结膜也出现红肿、溃疡,当时诊断为病毒性结膜炎、类天疱疮.

    作者:刘现忠;陈素英;刘艳梅;岳筱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病期诊断的应用

    目的: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名(35眼)正常人及63名(96眼)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压测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ctopus视野及MERG检测,并对MERG与视野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MERG与其他视网膜功能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MERG总反应波的P1波反应密度在临床未见DR(NDR)的糖尿病患者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DR的不同分期具极显著性相关(P<0.001),与Octopus视野检查指数MD值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NDR的P1波反应密度异常检出率为60%;早期DR出现局部区域反应密度下降.结论:MERG能客观、准确、定位、定量、敏感地检测DR,可作为DR患者早期诊断、评价不同病程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陈珊娜;艾育德;洪荣照;吴护平;张铭志;关航;崔宝华;师自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有晶体眼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的手术处理

    目的:总结前房硅油排出术治疗有晶体眼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有晶体眼硅油入前房者,行12点位角膜缘穿刺注入Healon、6点位角膜缘切开排除硅油.悬韧带断裂超过2点钟者同时行6点位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6眼术后眼压控制正常、硅油在位、视网膜在位.除1例角膜轻度混浊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Healon注入硅油排出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有晶体眼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较其他方法创伤小、费用低、行之有效.

    作者:姜燕荣;黎晓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两种植入法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用巩膜包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和不用巩膜包裹的带线HA义眼台在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内植入的疗效.方法:共眶内植入HA义眼台232例,其中用同种异体巩膜包裹HA义眼台48例,自体巩膜包裹义眼台8例,带线义眼台176例,随诊5月~4年.结果:共29例(占12.5%)发生与义眼台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是义眼台暴露(25例),其他为义眼台暴露后合并眶内感染(2例)、球结膜变薄(2例)、义眼台植入位置异常(2例).异体巩膜包裹义眼台暴露发生率为18.8%(9/48例),多数病例暴露范围在10mm以上,须手术处理.而带线义眼台暴露发生率为8.0%(14/176例),显著低于异体巩膜包裹义眼台(P<0.01),且暴露范围多在5mm内和6~10mm,多可自愈或手术处理容易.结论:HA义眼台植入术后主要并发症是义眼台暴露,用带线义眼台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中耀;杨华胜;艾思明;陈智聪;林征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初步报告

    目的:评价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方法:报告12例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介绍手术方法.结果:12例手术,9例视力提高,无并发症.结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减压充分,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作者:刘名皎;宋维贤;张天明;付继第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低龄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治疗探讨

    共同性内斜视是儿童多见的斜视类型.因其发病早,对双眼视觉发育影响严重.其治疗目的是矫正眼位,恢复双眼视功能.多数需在基础麻醉下手术,故掌握手术时机及手术定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观察了62例低龄(≤7岁)儿童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术后双眼视觉及眼位恢复情况,分析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以探讨其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定量及术后管理.

    作者:韩惠芳;赵春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晶体脱位的术式选择

    晶体脱位的治疗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式的决定,都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问题.随着玻璃体手术的不断完善,联合手术的应用,这一疾病的愈后大大改观,越来越多的病人恢复了有用视力,减少了并发症.本文总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近20年各种原因晶体脱位的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任孝伟;亢晓丽;张劲松;卢丽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难治青光眼术中使用红比霉素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联合术中使用红比霉素对难治青光眼的长期疗效.方法:对难治性青光眼58例行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放置浸有200μg/m1的红比霉素棉片5分钟.结果:术后追综18月,平均眼压2.78±0.49kPa,与术前平均眼压5.20±0.95kPa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98kPa占75%.功能滤过泡形成率70.6%,滤口开放率72.4%.无长期严重并发症.结论:红比霉素作滤过性手术辅助药物,对难治性青光眼可增加长期的手术成功率,无长期严重并发症.

    作者:杨国华;张晓玮;刘玉涛;陈静琪;李润婷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20%甘露醇降眼压引发脑血栓形成4例

    我科自1994年3月~1998年11月在治疗青光眼的过程中应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致脑血栓形成4例,均造成严重后果,现报告如下.本文报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男1例,女3例,年龄65~82岁.4例均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长16年,短11年.青光眼患病时间长5年,短6小时.用20%甘露醇治疗次数为2~4次,并发脑血栓形成时间为住院后2~7天.脑血栓形成后,均经CT检查确诊,转内科治疗.出院时结果,1例恢复良好,3例运动严重障碍.

    作者:和变枝;杨发斌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AcrySof与PMMA人工晶体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研究人工晶体材料与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以及后囊混浊的关系.方法:178例(190眼)老年性白内障由同一位医生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其中90眼植入AcrySof人工晶体,100眼植入PMMA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和后囊混浊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天视力≥0.5者,AcrySof组占83.33%,PMMA组占56%;≥1.0者,分别为26.7%、6%.术后3个月视力≥0.5者,AcrySof组88.89%,PMMA组84%;≥1.0者,分别为82.22%、58%.术后前房炎症及后囊混浊的发生率,AcrySof组显著低于PMMA组.结论:AcrySof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前房炎症及后囊混浊发生率显著低于PMMA人工晶体.

    作者:叶剑;袁容娣;贺翔鸽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睑板结核1例

    患者男58岁病例号00849457右上睑皮下有绿豆大小无痛性肿物10个月,于1999年5月31日来诊.曾在外院诊为麦粒肿,口服环丙沙星片及氯霉素滴眼液点眼,略好转后停药即复发.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及卡介苗接种史.

    作者:陈洁芳;付映辉;贾广学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眼眶肌炎4例

    眼眶肌炎是一组具有典型临床急、慢性发病特征的非特异性眼眶炎症,近年来引起人们在诊断上的重视.此病归类于眼眶炎性假瘤的一个临床亚型还是/或作为一种独立的眼外肌疾病,值得探讨.现报告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例眼眶肌炎

    作者:石安娜;蓝绪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托百士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托百士是用于外眼感染治疗的抗生素制剂,每毫升滴眼液含0.3%妥布霉素3mg.妥布霉素是水溶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活性,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现将我科临床应用托百士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马波;王从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抗生素眼膏在泪道探通中的应用

    泪道阻塞或狭窄是眼科较常见的难治疾病,可发生在:①泪小点;②泪小管同泪囊结合部;③泪囊和鼻泪管,特别是两者之间的结合部;④鼻泪管出口处.除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囊炎可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外,其他处阻塞由于管道细小,至今尚无确实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抗生素眼膏在泪道探通后注入泪道的方法,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加祥;林海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原发性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失效的处理

    引流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手术的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术后结膜下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或虽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但术后一段时间又发生滤过泡失败,同时滤过泡本身发生病变又会带来许多并发症,本文就滤过泡的有关问题及处理作综述.

    作者:刘文宗;张新潍;徐学农;田杰;李国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维拉帕米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为了探讨维拉帕米在防治眼部增殖性疾病中的价值,本文研究了维拉帕米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与CAMP的关系.结果发现:维拉帕米明显抑制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药物浓度和细胞数量呈负相关,其50%抑制率浓度(ID50)为28mg/l;维拉帕米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不通过改变CAMP来实现.提示:维拉帕米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防治眼部增殖性疾病的药物.

    作者:刘艳秋;端木智强;孙黎丽;裴成林;张柏新;洪晶;陈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的观察

    目的:了解不同位置、不同深度角膜损伤后,角膜神经恢复的特点和过程.方法:以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和显微板层角膜层间置换术为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术后3周~8个月角膜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后2个月创缘神经以再生成环或以芽生的方式进入植片,术后3个月可见粗大神经从周边长入植片,术后6个月上皮下丛形成,术后8个月神经基本恢复.显微板层角膜层间置换术术后3周切缘两侧的受体神经开始再生,术后2个月再生神经长入植片,术后3个月切缘附近的自体神经基本恢复,上皮下丛形成,术后5个月有神经长入层间镜片,术后8个月角膜植片中央出现神经末梢.结论:角膜神经受伤后可以再生重建,上皮下丛、基质浅丛和角膜周丛是主要再生来源,神经再生程度和时间上的差异不但与角膜伤口的位置和深度有关,还与角膜是单纯切开还是植入供体植片及瘢痕组织厚度有关.不同个体间甚至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存在着较大差异,原因不明.

    作者:王智崇;徐锦堂;陈家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婴儿细菌性结膜炎的抗菌药物筛选

    通过对235例婴儿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采用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眼液分组对照治疗观察.结果表明三种药物的总药敏度分别是89.39%、39.39%和65.66%,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92.00%、54.00%和72.00%,总药敏度与临床总有效率基本一致.妥布霉素不仅广谱且抗菌作用强,还发现有对绿脓杆菌作用突出的特点,其眼液也适用于婴儿.

    作者:肖军;皮炼红;王晓林;朱启英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内皮素与眼部疾患的关系

    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自主分泌,同时又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并使血管收缩的蛋白肽连.内皮素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微小血管中,参与了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1、2].近来研究证明,许多眼部疾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特别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过程,内皮素起主要作用[3、4]

    作者:于春风;迟志波;刘来富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