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琳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罕见的施万细胞或神经嵴多潜能细胞来源的梭形细胞肉瘤[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发表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MPNST是指起源于周围神经的,或显示出神经鞘膜分化的恶性肿瘤[2].它用于指那些曾被称为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源性肉瘤和神经纤维肉瘤的肿瘤[1].MPNST为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0.001%,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3%~10%[2].发生于口腔组织极为罕见.现将我院经病理明确诊断的1例MPNST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王晶;钟鸣;王兆元;魏振辉;王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口腔白色念珠菌与主要致龋菌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9--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和学生119人,采集其口腔牙菌斑,用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表达,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发酵乳酸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8.6%(34/119),62.2%(74/119),10.9%(13/119).变形链球菌在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中检出率(16/34,47.1%)低于白色念珠菌阴性者(58/8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r=-0.197,P=0.032).发酵乳酸杆菌在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中检出率与在白色念珠菌阴性者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白色念珠菌与变形链球菌可能有拮抗关系,与发酵乳酸杆菌无拮抗关系.
作者:赵英姿;宫雁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小儿麻醉前准备的目的 在于尽量缓解患儿与家庭成员的恐慌与焦虑,详细了解惠儿外科疾病和其他并存疾病,对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评佑,拟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围术期疾病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麻醉前对患儿身体情况的准确评估与详尽的准备,是保证麻醉安全与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本文从麻醉前访视、术前禁食、麻醉前用药、特殊疾病患儿、麻醉用具等方面对小儿麻醉前准备与用药进行阐述.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2009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门诊选择患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拟行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15例.应用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基牙牙周骨缺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3.4%.治疗后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标(PD、CAL、B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基牙牙周骨缺损的近期疗效较佳.
作者:满云娜;何惠宇;王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小儿体液量较大,体液交换率高,输液不足易发生脱水、休克,输液过量又可导致心力衰竭及肺水肿,故安全、合理、有效的术中输液对保证患儿术中安全及术后恢复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做一介绍.
作者:张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时间生物学是研究机体生物节律及应用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时间生物学在口腔医学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仅对时间生物学在牙齿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付深利;黄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次黏结对金属托槽槽沟及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福州大学测试中心进行.选择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双尖牙40颗,MBTTM迷你直丝弓托槽10个.采用高温灼烧后电解抛光的方法 处理脱落的金属托槽,对托槽进行多次黏结.扫描电镜下观察槽沟底金属表面结构的变化,并检测托槽宽度和槽沟宽度.应用三角函数的原理推算出托槽弓丝接触角θc的公式,分别计算出多次黏结前后托槽指数、入槽指数及θc的变化.结果 随着黏结次数的增加,槽沟底金属表面结构愈显粗糙;托槽宽度逐渐减小,与首次黏结相比,第二次黏结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第四次黏结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黏结次数的增加,槽沟宽度、θc均依次增大,托槽入槽指数、托槽指教显著减小,与首次黏结相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入槽指数的减小虽然有利于缓解滑动阻力,但多次黏结会引起金属托槽槽沟表面粗糙、托槽弓丝接触角θc增大,均有可能导致槽沟滑动摩擦力增加,因此,在正畸临床矫治过程中对托槽的多次黏结应慎重.而托槽指数的变化对托槽与弓丝间滑动摩擦力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陈玉玲;张端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3M自酸蚀封闭剂+3M光固化黏结剂与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在唾液污染条件下黏结颊面管的性能.方法 收集2009年7-9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外科因牙周病拔除的新鲜下颌第一恒磨牙40颗,随机分为3M组和GC组,每组20颗.分别用3M自酸蚀封闭剂+3M光固化黏结剂和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颊面管,测试其抗剪切强度、抗拉伸强度及黏结剂残留指数.结果 两种黏结剂的抗剪切强度及抗拉伸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强度大于3M自酸蚀黏结剂;在剪切力和拉伸力作用下,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的黏结剂残留指数(ARI)小于3M自酸蚀黏结剂,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性能较佳,对釉质损伤小,适合用于隔湿效果差的磨牙黏结颊面管.
作者:杜晓岩;尹艳春;李德超;侯景秋;彭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结合临床系统讨论上侧切牙过小的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26例上侧切牙过小病例根据间隙分析,分别采取直接关闭间隙、邻面去秞、拔牙矫治等方法 进行矫治.结果 通过治疗前后对比,26例病例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于上侧切牙过小病例,根据其临床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拔牙或非拔牙矫治方法 ,均可获得健康、美观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对乳牙常用的牙髓治疗方法 ,如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牙髓摘除术及根管治疗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以期为专业工作者提供有益指导.
作者:宋光泰;高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小儿颌面部手术的围术期并发症多为呼吸问题,随着麻醉技术和药物的不断进步,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但是仍时有意外发生.我国各地区由于麻醉设备及麻醉医生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小儿麻醉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小儿口腔颌面部手术直接在口腔颌面部操作,邻近呼吸道,增大了围术期呼吸管理的难度,更增加了小儿麻醉的风险.本文对小儿颌面部手术的围术期呼吸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述评.
作者:罗玉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义齿基托表面新型涂层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 本研究于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和高分子实验室进行.采用噻唑盐比色(MTT)法,从合成涂层的主要单体以及固化后浸提液两方面,检测谊涂层材料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结果 除有涂层试片的24h浸提液对L929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其他有或无涂层试片的不同时间段浸提液对L929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在2~4096μmol/L浓度范围内,毒性TMPTA>PDDA>HEMA≈MMA.结论 该义齿基托表面新型涂层材料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与义齿基托材料无显著差别.
作者:刘广涛;朱松;刘志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微种植体对修复科转诊的关闭磨牙拔牙间隙、磨牙伸长等患者进行局部牙列治疗的临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收治的修复科转诊患者11例.其中3例因上颌磨牙缺失不愿接受修复治疗和全口正畸治疗的患者,在其缺失牙的近中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缺失牙远中磨牙与微种植体间链状圈牵引,近中移动缺失牙远中的磨牙,关闭拔牙间隙.8例对(牙合)牙伸长致缺牙区颌间距离过小不能修复的患者,单个牙伸长者在伸长牙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使2枚微种植体成对角;相邻2个牙均伸长者在2个牙之间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2枚种植体之间通过伸长牙的牙(牙合)面挂链状圈或镍钛弹簧压低伸长牙.结果 3例关闭磨牙拔牙间隙患者,经过6~10个月的牵引后,原缺牙区间隙关闭,牙齿移动区域与对(牙合)牙的咬合关系基本正常.8例磨牙伸长患者应用微种植体加力5~9个月后,伸长牙被压低到其近(远)中边缘嵴与邻牙的边缘嵴平齐等高、修复颌间距离足够.两组患者X线牙片示根尖均无明显吸收.结论 对一些特殊病例如第一或第二磨牙拔除后不愿接受修复治疗或全口固定矫治以及对(牙合)牙伸长导致修复困难的患者等,可尝试应用微种植体对其进行局部治疗.
作者:段昌华;唐开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纤维根管桩已越来越多被用于修复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桩核修复体的固位力和耐久性是修复成功的关键.纤维根管桩的固位力与黏结剂的选择、纤维桩的种类及形态、桩表面处理方法 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不同的桩表面处理方法 对纤维桩黏结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赵志华;胡书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口腔颌面部感染具有感染性疾病的共性,同时由于口腔颌面部具有自身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因此,口腔颌面部感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作者:白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一直是修复中较难解决的课题,普通的修复方法无法改善患者的松动度,甚至会加剧患牙牙周疾病.本研究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定期随访并进行牙周组织的维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苗丽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牙龈对理化刺激具有高度敏感性,轻微的刺激即可造成牙龈状况的变化.基牙颈缘黏结界面暴露的黏结剂均可造成对牙龈的理化刺激[1].全冠及固定义齿黏同后,因位于牙龈及牙间隙内多余黏结剂未去净,压迫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炎症,导致牙龈出血.本文通过对2种黏结剂清除后滞留率的分析,提出临床解决办法.
作者:霍红艳;左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形成患者76例为脑血栓组,口腔科门诊以非牙周疾病就诊患者9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病史及牙周检查.比较两组牙周炎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 脑血栓组患者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栓组牙周炎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慢性牙周炎程度的加重,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递增.结论 慢性牙周炎与脑血栓形成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红岩;孙晓菊;谢洪;陈晓虹;张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利用三维图像处理软件(Mimics 软件)实现埋伏牙完全可视化的新手段.方法 对2008年3-12月于山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埋伏牙患者10例,常规摄取口腔全景片和数字牙片.采用螺旋CT对患者头面部扫描后,放射科医生将CT数据转化成DICOM格式保存.正畸科医生将数据输入到Mimics软件中,在个人计算机上建立数字牙颌模型.结果 10例患者CT数据经Mimics软件处理后,均重建出所需牙颌三维数字图像,显示出埋伏牙的位置、牙体形态、发育情况以及与邻牙、窦腔和颌骨的关系,实现了埋伏牙充分可视化.结论 Mimics软件可将CT信息转化成三维数字模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实现埋伏牙可视化的手段,可应用于埋伏牙的诊断和指导正畸治疗计划的制订.
作者:王洪玲;刘东旭;王春玲;张晓燕;赵方;刘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乳牙易患龋,且进展快,对儿童口腔局部和机体都有不良影响.因乳牙终将被替换,乳牙龋病常被忽视,得不到及时治疗.为提高人们对乳牙龋病认识,沈阳市大东区牙病防治所在所辖区幼儿园和小学校进行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并行乳牙龋病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益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