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7例早产临床分析与防治

徐燕华;黄燕明

关键词:早产, 临床, 新生儿, 围产儿死亡, 围产医学, 加强认识, 发生率, 文献, 课题, 分娩, 防治, 发病
摘要:早产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早产约占分娩总数的5%~15%,75%以上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本文着重分析早产发生的原因、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早产的防治,以期加强认识,降低早产发生率.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氟苯哌苯醚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失眠症患病率高达35.2%[1],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日趋迫切.5-HT再摄取阻滞剂(SSRI)类药物能增强人体睡眠中枢5-HT递质的功能,从而可能影响人的睡眠模式[2],相关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率先选用氟苯哌苯醚(Paroxetine)治疗并观察一组病例,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煜敏;舒敏;刘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体表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痣患者因美容或惧于癌变而就诊增多.为探索不影响美貌的治疗效果,我科从1996~1999年对就诊的200例患者,交替采用手术切除和高频电灼两种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天明;姚宏楠;刘英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Cell-Dyn3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组及对照组的PLT、MPV、PCT、PDW.结果ICVD组的PLT、PDW与对照组无差别[(197.8±51.8)×109/L、(16.86±0.62)% vs、(198.5±5.05)×109/L、(16.79±0.63)%,P>0.05];ICVD组的MPV、PCT显著高于对照组[(10.64±1.58)fL、(0.196±0.042)% vs (9.07±1.76)fL、(0.717±0.041)%,P<0.01].提示PCT、MPV可能与ICVD的发病有关,MPV、PCT的增高直接或间接导致ICVD的发生,构成ICVD发病的新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四清;韩秋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术中对照左房压与中心静脉压指导术后输液(附42例报告)

    1992~1999年7月,我院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68例,其中42例在术中行左房压与中心静脉压(CVP)对照,标定出佳CVP范围,指导术后静脉输液,效果可靠,现介绍如下.

    作者:雪云;魏兴艳;杜长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根面平整术治疗牙周炎20例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支撑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破坏性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该病的主要病因是牙菌斑及牙石等局部刺激物,故治疗应以消除菌斑、牙石为主.

    作者:王敏;周刚;曾凡龙;吴德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缺血预处理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预处理是指一次或几次短暂重复的心肌缺血/再灌注,以提高心肌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再灌注的耐受性.缺血预处理可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对心肌功能也具有保护作用.1986年Murry等[1]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后,许多学者对预处理心肌保护机制已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

    作者:郑勇萍;王焱林;万德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感染性疾病血清转铁蛋白测定的意义

    转铁蛋白(transfernin,Tf)属β1球蛋白,在转运铁及供铁给幼红细胞合成Hb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Tf在感染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于1998年11月~1999年4月,对部分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了血清Tf测定,并观察其与临床的关系.

    作者:谷小华;雷道秀;洪艳;沈小萍;杨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普米克气雾剂防治婴儿合胞病毒感染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婴儿被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后很容易罹患婴儿哮喘.1994~1999年我科对RSV感染后引起喘息的婴儿使用了普米克气雾剂(布地奈德气雾剂)早期吸入来防治哮喘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洪平;余志红;黄功利;贺云丽;潘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波联合白介素-2局部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condylomate acuminata,CA)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目前CA治疗方法很多,但易复发.造成CA复发,难于根治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尤其与白介素-2(IL-2)水平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组患者经用微波热凝固并注射IL-2联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吕晓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随着医学发展,对围产期窒息等因素与分娩方式和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产科和儿科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又是围产期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发生HIE的原因很多,与分娩关系如何?我们试图对7 200例活产儿中发生的HIE进行分析来说明这一问题.

    作者:潘米香;刘勇;吴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的多因素分析及处理(附154例报告)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生命和健康,现将我院1993~1999年间收治的154例异位妊娠分析如下.

    作者:黄凤华;张元珍;王秋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07例小儿锌缺乏症临床分析

    锌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锌几乎涉及所有细胞的代谢[1].现已知锌参与90多种酶的合成,与200多种酶活性有关,因此,锌在医学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院1995年6月~1998年12月对520例患儿进行了微量元素测定,其中207例为锌缺乏症.现将207例锌缺乏症患儿作一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对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静滴前列腺素E1(PGE1),通过心电图(EKG)、血液流变学观察其对供血不足的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冠心病猝死

    由于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迅速发展,心脏病的总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心脏猝死(SCD)仍然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问题,而SCD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是冠心病.

    作者:郭小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牛磺酸对化疗大鼠小肠结构和吸收功能的影响

    为探讨牛磺酸对氟尿嘧啶化疗大鼠小肠结构和吸收功能的影响,采用图象分析仪检测小肠结构变化,体门静脉取血法观察小肠对色氨酸的吸收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动脉血中谷氨酰胺的浓度.结果显示,氟尿嘧啶可造成大鼠小肠明显的结构损伤和小肠对色氨酸吸收功能的减弱,还可引起动脉血中谷氨酰胺浓度的下降,而牛磺酸组大鼠小肠结构和吸收功能障碍均明显减轻,动脉血谷氨酰胺浓度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牛磺酸可减轻氟尿嘧啶引起的大鼠小肠结构和吸收功能障碍.

    作者:董红林;杨晶;吴定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安多霖降低鼻咽癌和食道癌患者放疗后高微核率的临床研究

    探讨安多霖降低鼻咽癌和食道癌患者放疗后高微核率和促进放射损伤修复的作用,将138例癌症患者(鼻咽癌66例,食道癌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鼻咽癌34例、食道癌42例),对照组62例(鼻咽癌32例、食道癌30例),放疗结束时口服安多霖胶囊,对照组口服参芪片,每次4粒,3次/d,连用14 d.全组病例均在用药前后各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NF)一次.结果显示,MNF用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别(P>0.1).用药后治疗组MNF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安多霖具有明显的降低恶性肿瘤放疗后高微核率和促进放射损伤修复的作用,对预防辐射损伤可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建基;郑威;陈传本;陈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足月妊娠B超胎盘分级的临床意义

    胎盘Ⅲ级是胎盘成熟的标志,也是胎盘老化、功能降低的一种表现,与围产儿的不良预后相关,应引起临床上的足够重视.现就我院1998年1~12月足月妊娠(孕周≥37周)胎盘分级与妊娠合并症、围产儿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向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ECV304对4种病毒的敏感性研究

    ECV304(Umbilical cord, endothelial, human)为正常人脐带静脉自发转化的永生性内皮细胞株.细胞多呈梭形和不规则三角形,具有单层生长的特点.为了寻找更多的对病毒范围较广的敏感细胞株,我们对ECV304用4种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均不同的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Ⅱ333)、柯萨奇病毒(CBV4)、腺病毒(AdV7)、人巨细胞病毒(HCMV169)进行了敏感性研究.

    作者:郭淑芳;李天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后囊破裂的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后囊破裂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人工晶体植入及手术效果.我们对1996年1月~1999年11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后囊破裂的25例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伟民;钟景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氩激光联合玻璃体内注气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为寻求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本组收治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48例.经玻璃体内注气促使视网膜下积液迅速吸收,视网膜平伏.在此基础上,用氩激光封闭黄斑裂孔,所用激光参数为:氩绿光,能量100~150 mJ,曝光时间0.1 s,光斑直径50~100 μm,由于激光能量较小,对黄斑周围健康组织损伤轻微,保护了残存视力.结果显示,48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或基本复位.37例视力提高,11例视力保持不变.荧光造影证实:未发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结果表明,本组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

    作者:吴任龙;杨安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