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敏;沈莉;袁芳;吴爱山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 EARS)手段应用于膀胱全切围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6例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ARS组(n=29)和传统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同时比较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围术期, EARS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上, EARS组术后疼痛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肺部感染、切口愈合、胃肠道并发症、尿瘘、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传统组造口狭窄、对自己外观变化心理不耐受的情况发生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失禁、肾功能损害、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性功能障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全切围术期应用EARS方法管理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何龙;季敏丽;杨丽敏;陈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细胞外胞囊(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活细胞释放到微环境中的直径30~1000 nm的小囊泡,通过旁分泌等方式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1]。不同来源的EVs由于其携带的分子不同,生物学功能也不同[1-2],如免疫细胞来源的EVs携带的分子,可调节微环境中的免疫功能;肿瘤来源的EVs可诱导肿瘤细胞增殖、改变肿瘤的微环境、促进肿瘤侵袭与转移。尽管,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分离肿瘤患者体液中的Evs。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利用肿瘤来源外泌体成分特异性、可无创性获得等特点,将其用于肿瘤患者的诊断、预后预测和疗效判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2-4]。本研究根据EVs的分类、功能、提取方法及液体活检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范一博;车晓芳;侯科佐;曲晶磊;曲秀娟;刘云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在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13年沈阳心脏中心( SY组,一个心脏中心)和广州心脏中心( GZ组,两个心脏中心)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两地区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SY组615例、GZ组581例STEMI患者接受pPCI。在SY组患者中,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的比例明显高于GZ组( P<0.05);无论SY组还是GZ组,冬季STEMI患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夏季时间(P<0.05),且SY组冬季时间,STEMI患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GZ组患者(P<0.05)。而在SY组患者中,采用桡动脉入路行pPCI的比例明显高于GZ组(P<0.05),但两组间的症状至血管开通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广州市STEMI患者相比,沈阳市STE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且冬季SETMI患者的比例增加明显,需加强宣教预防。
作者:刘海伟;徐凯;鲍丹;荆全民;王效增;向定成;袁明远;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对老年性聋患者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性聋患者中随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伴糖尿病者、伴高血压者、同时伴糖尿病及高血压者以及不伴任何慢性性疾病者各15例,分别组成糖尿病组( DM组)、高血压组( HA组)、高血压及糖尿病组( HA-DM组)及对照组( GC组)。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耳部检查、声导抗检测及纯音听阈测试,采用ANOVA检验对各组患者250~8000 Hz频率的听力阈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M组及HA组患者的高频(频率>2000 Hz)听阈较G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DM组全频听阈均明显高于 GC组,且高频(频率>2000 Hz )听阈比 DM 组及 H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可能是加重老年性聋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防治老年性聋的重要手段。
作者:邢奋丽;滕支盼;唐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农民,主因“双手腕关节疼痛3年、活动障碍1年”于2016年1月就诊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3年前,患者感双手腕关节疼痛不适,肿胀不明显,伴晨僵,在当地医院考虑为“类风湿关节炎”,开始服用小剂量强的松、甲氨蝶呤以及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疼痛症状有所减轻。近1年,患者逐渐出现双手近端指关节活动受限。病程中无下肢关节疼痛。既往无结核病、痛风、糖尿病史;家族无类风湿关节炎病史。体格检查:双手近端掌指关节、腕关节肿胀;右手第3、4近端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双手肌肉轻度萎缩;双肘关节、肩关节无压痛、肿胀。双上肢痛觉、温度觉减退;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双侧巴宾斯基征、霍夫曼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沉18 mm/h,C反应蛋白10.22 mg/L;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抗角质蛋白抗体均为阴性。 X线影像:掌指关节退行性改变,右手第3、4近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半脱位,腕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颈椎 MRI 影像提升,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至此,患者诊断为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Chiari畸形Ⅰ型,神经源性关节病。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对症治疗,嘱患者防止烫伤;神经外科评估手术治疗可能性。
作者:王春雨;罗晓红;徐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白介素-6(IL-6)、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因子Ⅷ( FⅧ)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5例,以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22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 n=55)和对照组( n=22)。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RP、D-Dimer、IL-6、FIB浓度和FⅧ活性水平进行测定,将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CRP、D-Dimer、IL-6、FIB浓度和FⅧ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炎性反应因子CRP、D-Di-mer和IL-6相互呈正相关(P<0.05),炎症反应因子CRP与凝血因子FIB和FⅧ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炎性反应因子与凝血因子在急性DVT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升高是急性DVT的危险因素。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急性下肢DVT发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丁萌;张青云;景阳;张秀琴;杨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ARAS)患者行经皮肾动脉支架术( PTRA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5年2月行PTRAS治疗的172例ARAS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和随访情况,分析PTRAS治疗ARAS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72 h及远期随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男性患者术后72 h血压、远期随访血压和女性患者术后72 h血压较术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患者远期随访血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TRAS术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9.9%(17/1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是术后发生对比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121例患者中,全因死亡11例(9.1%)。结论 PTRAS治疗的ARAS在术后72 h及远期随访期间,PTRAS可以有效改善ARAS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且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低。
作者:周铁楠;苑文杰;王效增;刘丽稳;韩雅玲;荆全民;赵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心脏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对感染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方法对2374例成人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结合多值Logistic模型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 RBF)的识别与预测方法,发掘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以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结果多值Logistic回归分析的估计结果表明,既往吸烟、有糖尿病史且使用胰岛素、肥胖、手术用血、术后出血量和术后是否进行再次开胸止血6个变量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而将上述6种危险因素作为预测算法的输入变量,得到预测结果的ROC曲线和未经变量筛选的RBF预测结果的ROC曲线。经比较发现,通过筛选出的变量建立的RBF有更高的准确度,预测性能也更好。结论多值Logistic模型和RBF均是心脏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的有效定量分析方法,RBF准确性更高,预测性能更好。
作者:方小萱;陈迁;方敏华;顾蓓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PEL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180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孔镜组(45例)和开窗组(45例),孔镜组行PELD,开窗组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用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孔镜组优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孔镜组有效率高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PELD能减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雪莲;苏顺河;连小燕;周潘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帕金森(PD)模型小鼠黑质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PD模型组、原花青素组、正常组、溶剂对照组,每组各10只。其中,PD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30 mg/kg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连续注射5 d;原花青素组小鼠皮下注射30 mg/kg MPTP,连续注射5 d,并在造模同时进行400 mg/kg原花青素灌胃,连续4周;正常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溶剂对照组小鼠同体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并同体积去离子水灌胃。利用牵引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的抓握能力,利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黑质内丙二酮(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谷胱甘肽( GSH-PX)水平。结果 MPTP腹腔注射成功制备了PD模型,原花青素可以显著改善PD模型小鼠的抓握功能,并抑制PD小鼠黑质内的MDA含量增多、SOD活性及GSH-PX水平减少。结论原花青素可以减少PD小鼠黑质内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对PD的治疗作用。
作者:梁春波;张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罪犯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以1∶1的随机比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比伐芦定组(n=44)。经冠状动脉插入指引导丝或小直径球囊导管预扩张,使冠状动脉恢复前向血流≥TIMI 1级后,对照组不予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正常进行PPCI常规操作;比伐芦定组经指引导管或微导管一次性冠脉内推注50%静脉负荷剂量的比伐芦定,此后按照PPCI常规正常操作。主要观察终点为PPCI术终靶血管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 CTFC);次要观察终点为患者30 d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C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PPCI术后,终C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MACCE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冠脉血流方面无显著作用;冠脉内应用比伐芦定对术后30 d的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梁振洋;赵雪东;刘海伟;徐凯;刘美丽;赵昕;聂绍平;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 IVUS)指导下介入治疗前降支( LAD)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LAD近段或中段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8例。比较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判定的拟置入支架的参数和应用IVUS指导下判定的拟置入支架的参数。以IVUS获得的参数作为终置入支架参数。结果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30.5±11.6)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2±11.4)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2.93±0.36)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3.14±0.39)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例造影和IVUS提示血管相对正常节段不同的患者,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5±11.2)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长度为(29.3±11.5)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2.91±0.35)mm,IVUS指导下预判支架直径为(3.13±0.40)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VUS指导行LAD介入治疗,获得的支架直径大于应用造影指导获得的支架直径。获得支架长度两种方法无差异。少数情况下,应用IVUS发现的血管相对正常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不同。
作者:王斌;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梁振洋;王耿;徐凯;刘海伟;关绍义;方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桥接组患者26例,钢板组患者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对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结果桥接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骨不连、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在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另外,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操作方面较锁定钢板更为简便,结构更稳固。
作者:周立;杨红林;沈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LEMS)可由原发性或进展期肿瘤引起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1],是一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2]。在这一过程中,恶性肿瘤通过非转移及非直接侵犯神经系统,也称肿瘤远隔效应[1-2]。尽管对LEMS的研究报道并不少见,但鲜见以Ⅱ型呼吸衰竭为首发表现者。肺部肿瘤有可能通过神经系统侵犯,造成呼吸衰竭,以Ⅱ型呼吸衰竭为首发表现的LEMS患者有可能漏诊或误诊。
作者:刘佳;刘欣;谢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医学综合杂志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找出?临床军医杂志?与国内同类杂志间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5、2016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集38种临床医学综合类杂志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3项指标的数据,描述性分析各项指标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医学综合类杂志整体呈上升发展趋势,且竞争较为激烈。?临床军医杂志?整体上处于临床医学综合类杂志的下游位置,尤其在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方面与?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种临床医学综合类杂志的佼佼者比较,均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提高。结论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3种指标的综合分析为了解期刊发展变化趋势、找出期刊间差距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期刊评价工作有一定的意义。多吸收基金论文可视为提高?临床军医杂志?影响因子的一项有效措施。
作者:孙世月;郭启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6年7月经心脏超声或左室造影及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肥厚型心肌病( HCM)合并心律失常的105例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105例患者分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组(HNCM)4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组(HOCM)41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AHCM)22例。3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CM合并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房早、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3组不同心律失常类型中,均为房颤发生率高,分别为38.1%、63.4%及50.0%。 HOCM 组12例患者行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4例患者行外科肥厚心肌切除术。HNCM组4例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HOCM组2例患者因室颤植入单腔ICD。 HNCM组、HOCM组及AHCM组分别有7例、2例及2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出院后随访3~14个月,平均(8±3)个月,患者均存活,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HCM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孙鸣宇;史亚娜;王效增;周铁楠;赵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AMI合并CS行PCI治疗的99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临床高危因素、冠脉造影及介入特点,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期间16例(16.2%)死亡。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3年,死亡率分别为17.2%、22.2%、22.2%、27.3%;急性心梗发生率分别为0、1.0%、1.0%、3.0%;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分别为1.0%、3.0%、6.1%、11.1%;MACE发生率分别为18.2%、26.3%、29.3%、39.4%。结论急诊PCI治疗对AMI合并CS患者有显著疗效,其主要优势为再通快、TIMI血流3级率高,近期及远期病死率降低。
作者:方毅;王效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支数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 MACC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连续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702例,其中,单支病变患者1731例,多支病变患者3971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方法,找出与单支病变匹配的1731例多支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取电话、再住院及信访调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介入手术资料对MACCE发生的影响。主要终点为介入治疗术后1年 MACCE 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血管意外。结果两组患者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支病变组心源性死亡发生21例,占1.2%,单支病变组心源性死亡发生10例,占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脉病变支数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MACCE有关,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心源性死亡率高。
作者:陈丽;王效增;李毅;王贺阳;荆全民;王耿;徐凯;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阿替卡因在下颌磨牙不可复性牙髓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门诊因不可复性牙髓炎需要进行牙髓治疗的2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132例)和阿替卡因组(121例)。利多卡因组患者接受2%利多卡因+1∶100000肾上腺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阿替卡因组患者接受4%阿替卡因+1∶100000肾上腺素麻醉。使用牙髓活力电测试仪评估牙髓麻醉成功与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疼痛的主观评价。结果本研究253例患者,186例麻醉成功后施行牙髓摘除术,其中,利多卡因组患者主观评价无痛92.7%(88/95),阿替卡因组96.7%(88/9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P>0.05)。结论对于下颌磨牙不可复性牙髓炎,采用利多卡因或阿替卡因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无痛麻醉效果无明显性差异。
作者:李荣华;杨卫东;朱敏;储志娟;郭世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少数患者急速进展为重症暴发性心肌炎。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约占急性心肌炎的5%,起病急,可迅速出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泵功能衰竭,病死率可达90%以上。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成功救治1例心脏停跳33.5 h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桂棠;丁建;关明子;张东红;丁明英;顾若曦;孙莹;许国卿;彭程飞;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