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croRNA与胰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杨一帆;谭晓冬;周磊;王怀涛;张明杰;孟祥力;武云昊;刘畅;刘娜

关键词:microRNA, 胰腺癌, 发生发展, 侵袭转移
摘要: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率低,早期即发生原位及远处转移,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1]。因此,明确胰腺癌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开发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从而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冠脉病变支数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影响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支数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 MACC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连续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702例,其中,单支病变患者1731例,多支病变患者3971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方法,找出与单支病变匹配的1731例多支病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取电话、再住院及信访调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介入手术资料对MACCE发生的影响。主要终点为介入治疗术后1年 MACCE 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血管意外。结果两组患者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支病变组心源性死亡发生21例,占1.2%,单支病变组心源性死亡发生10例,占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脉病变支数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MACCE有关,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心源性死亡率高。

    作者:陈丽;王效增;李毅;王贺阳;荆全民;王耿;徐凯;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血压前期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行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CTO)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 CI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PCI治疗的875例CTO患者,根据患者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 n=296),高血压前期组(n=178)及高血压组(n=401),比较3组介入治疗后48~72 h内血清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在介入治疗前,各组中SCr及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中的SCr明显升高,eGF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中,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压前期及eGFR是预测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高血压前期CTO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应在介入手术前采取适当的干预治疗。

    作者:张玉婕;任丽丽;赵昕;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组干扰素雾化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锦州市妇婴医院住院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113例,血常规检查均提示病毒感染的支气管肺炎。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n=58)和对照组(n=57)。两组患儿均给予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炎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喘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是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晓巍;刘铁英;李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尿病与高血压对老年性聋患者听觉功能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对老年性聋患者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性聋患者中随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伴糖尿病者、伴高血压者、同时伴糖尿病及高血压者以及不伴任何慢性性疾病者各15例,分别组成糖尿病组( DM组)、高血压组( HA组)、高血压及糖尿病组( HA-DM组)及对照组( GC组)。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耳部检查、声导抗检测及纯音听阈测试,采用ANOVA检验对各组患者250~8000 Hz频率的听力阈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M组及HA组患者的高频(频率>2000 Hz)听阈较G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DM组全频听阈均明显高于 GC组,且高频(频率>2000 Hz )听阈比 DM 组及 H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可能是加重老年性聋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防治老年性聋的重要手段。

    作者:邢奋丽;滕支盼;唐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炎性反应因子及凝血因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作用和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白介素-6(IL-6)、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因子Ⅷ( FⅧ)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5例,以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22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 n=55)和对照组( n=22)。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RP、D-Dimer、IL-6、FIB浓度和FⅧ活性水平进行测定,将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CRP、D-Dimer、IL-6、FIB浓度和FⅧ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炎性反应因子CRP、D-Di-mer和IL-6相互呈正相关(P<0.05),炎症反应因子CRP与凝血因子FIB和FⅧ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炎性反应因子与凝血因子在急性DVT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升高是急性DVT的危险因素。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急性下肢DVT发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丁萌;张青云;景阳;张秀琴;杨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中冠脉血流及临床事件影响

    目的: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罪犯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以1∶1的随机比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比伐芦定组(n=44)。经冠状动脉插入指引导丝或小直径球囊导管预扩张,使冠状动脉恢复前向血流≥TIMI 1级后,对照组不予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正常进行PPCI常规操作;比伐芦定组经指引导管或微导管一次性冠脉内推注50%静脉负荷剂量的比伐芦定,此后按照PPCI常规正常操作。主要观察终点为PPCI术终靶血管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 CTFC);次要观察终点为患者30 d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C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PPCI术后,终C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MACCE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冠脉血流方面无显著作用;冠脉内应用比伐芦定对术后30 d的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梁振洋;赵雪东;刘海伟;徐凯;刘美丽;赵昕;聂绍平;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PEL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180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孔镜组(45例)和开窗组(45例),孔镜组行PELD,开窗组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用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孔镜组优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孔镜组有效率高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PELD能减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雪莲;苏顺河;连小燕;周潘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地域接受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在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13年沈阳心脏中心( SY组,一个心脏中心)和广州心脏中心( GZ组,两个心脏中心)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两地区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SY组615例、GZ组581例STEMI患者接受pPCI。在SY组患者中,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的比例明显高于GZ组( P<0.05);无论SY组还是GZ组,冬季STEMI患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夏季时间(P<0.05),且SY组冬季时间,STEMI患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GZ组患者(P<0.05)。而在SY组患者中,采用桡动脉入路行pPCI的比例明显高于GZ组(P<0.05),但两组间的症状至血管开通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广州市STEMI患者相比,沈阳市STE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且冬季SETMI患者的比例增加明显,需加强宣教预防。

    作者:刘海伟;徐凯;鲍丹;荆全民;王效增;向定成;袁明远;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根治性膀胱癌围术期应用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 EARS)手段应用于膀胱全切围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6例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ARS组(n=29)和传统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同时比较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围术期, EARS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上, EARS组术后疼痛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肺部感染、切口愈合、胃肠道并发症、尿瘘、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传统组造口狭窄、对自己外观变化心理不耐受的情况发生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失禁、肾功能损害、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性功能障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全切围术期应用EARS方法管理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何龙;季敏丽;杨丽敏;陈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脊髓空洞症引起神经源性关节病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农民,主因“双手腕关节疼痛3年、活动障碍1年”于2016年1月就诊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3年前,患者感双手腕关节疼痛不适,肿胀不明显,伴晨僵,在当地医院考虑为“类风湿关节炎”,开始服用小剂量强的松、甲氨蝶呤以及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疼痛症状有所减轻。近1年,患者逐渐出现双手近端指关节活动受限。病程中无下肢关节疼痛。既往无结核病、痛风、糖尿病史;家族无类风湿关节炎病史。体格检查:双手近端掌指关节、腕关节肿胀;右手第3、4近端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双手肌肉轻度萎缩;双肘关节、肩关节无压痛、肿胀。双上肢痛觉、温度觉减退;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双侧巴宾斯基征、霍夫曼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沉18 mm/h,C反应蛋白10.22 mg/L;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抗角质蛋白抗体均为阴性。 X线影像:掌指关节退行性改变,右手第3、4近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半脱位,腕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颈椎 MRI 影像提升,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至此,患者诊断为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Chiari畸形Ⅰ型,神经源性关节病。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对症治疗,嘱患者防止烫伤;神经外科评估手术治疗可能性。

    作者:王春雨;罗晓红;徐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与盐酸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呕吐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与盐酸托烷司琼在预防及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行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方案( AC方案)辅助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统一采用AC方案化疗。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8例。A组患者化疗前30 min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阿瑞匹坦+地塞米松;B组患者使用盐酸托烷司琼+阿瑞匹坦+地塞米松,以防治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急性呕吐及延迟性呕吐的缓解率,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头痛、便秘、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94.4%, B组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急性呕吐期,A 组的完全缓解率(83.3%)明显高于 B 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延迟期呕吐的缓解率,A组的完全缓解率(44.4%)同样高于B组(11.1%),且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比较中,A组便秘及胃肠道紊乱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在化疗相关性呕吐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优于盐酸托烷司琼;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盐酸托烷司琼。

    作者:张琳琳;白维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原花青素对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氧化应激损伤影响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帕金森(PD)模型小鼠黑质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PD模型组、原花青素组、正常组、溶剂对照组,每组各10只。其中,PD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30 mg/kg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连续注射5 d;原花青素组小鼠皮下注射30 mg/kg MPTP,连续注射5 d,并在造模同时进行400 mg/kg原花青素灌胃,连续4周;正常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溶剂对照组小鼠同体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并同体积去离子水灌胃。利用牵引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的抓握能力,利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黑质内丙二酮(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谷胱甘肽( GSH-PX)水平。结果 MPTP腹腔注射成功制备了PD模型,原花青素可以显著改善PD模型小鼠的抓握功能,并抑制PD小鼠黑质内的MDA含量增多、SOD活性及GSH-PX水平减少。结论原花青素可以减少PD小鼠黑质内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对PD的治疗作用。

    作者:梁春波;张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及综合排名分析:临床医学综合类2015及2016年报告对照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医学综合杂志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找出?临床军医杂志?与国内同类杂志间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5、2016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集38种临床医学综合类杂志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3项指标的数据,描述性分析各项指标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医学综合类杂志整体呈上升发展趋势,且竞争较为激烈。?临床军医杂志?整体上处于临床医学综合类杂志的下游位置,尤其在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方面与?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种临床医学综合类杂志的佼佼者比较,均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提高。结论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3种指标的综合分析为了解期刊发展变化趋势、找出期刊间差距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期刊评价工作有一定的意义。多吸收基金论文可视为提高?临床军医杂志?影响因子的一项有效措施。

    作者:孙世月;郭启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icroRNA与胰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率低,早期即发生原位及远处转移,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1]。因此,明确胰腺癌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开发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从而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者:杨一帆;谭晓冬;周磊;王怀涛;张明杰;孟祥力;武云昊;刘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胆汁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紧密连接与水通道蛋白8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胆汁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紧密连接和水通道蛋白8( AQP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S组)、梗阻性黄疸模型组( OJ组)和梗阻性黄疸外引流组( ED组),每组各10只。 OJ组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ED组于建模后第7天插入引流管;各组动物于手术后第7天,取肠组织,一部分固定于中性甲醛溶液中,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另一部分冻于液氮,Western-blot法检测ZOs蛋白、闭锁蛋白( Occludin)和AQP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OJ组大鼠肠黏膜完整破坏,组织连接断续,黏膜发生萎缩、糜烂或溃疡改变。 ED组大鼠黏膜排列相对规则,黏膜萎缩、糜烂或溃疡改变有所恢复;肠绒毛高度/宽度比值结果显示,OJ组和ED组肠绒毛均有所下降(P<0.05);与OJ组比较,ED组肠绒毛有所升高(P<0.05)。 Western-blot结果显示,S组ZOs蛋白、Occludin蛋白和AQP8蛋白表达高,与OJ组和E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D组高于OJ组(P<0.05)。结论黄疸可影响肠屏障功能,降低黏膜ZOs蛋白、Occludin蛋白和AQP8蛋白表达。胆汁外引流法通过提高黏膜ZOs蛋白、Occludin蛋白和AQP8蛋白表达,对损伤的肠道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川;王丹蕾;刘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重症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经验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少数患者急速进展为重症暴发性心肌炎。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约占急性心肌炎的5%,起病急,可迅速出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泵功能衰竭,病死率可达90%以上。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成功救治1例心脏停跳33.5 h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桂棠;丁建;关明子;张东红;丁明英;顾若曦;孙莹;许国卿;彭程飞;韩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AMI合并CS行PCI治疗的99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临床高危因素、冠脉造影及介入特点,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期间16例(16.2%)死亡。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3年,死亡率分别为17.2%、22.2%、22.2%、27.3%;急性心梗发生率分别为0、1.0%、1.0%、3.0%;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分别为1.0%、3.0%、6.1%、11.1%;MACE发生率分别为18.2%、26.3%、29.3%、39.4%。结论急诊PCI治疗对AMI合并CS患者有显著疗效,其主要优势为再通快、TIMI血流3级率高,近期及远期病死率降低。

    作者:方毅;王效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单中心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远期疗效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的经验及评价其近、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3年3月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20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术后1、3年死亡及并发症情况,包括内漏、脑血管事件、新发主动脉夹层、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等。结果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操作成功率为100%。6例患者于术后死亡,对314例出院患者进行随访,1年随访率73.0%(229/314)。术后1年死亡12例(5.2%),其中,主动脉源性死亡6例,心源性死亡1例,脑源性死亡2例,肿瘤源性死亡2例,其他源性死亡1例。1年发生内漏3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3例,新发主动脉夹层1例,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3例。3年随访率为69.4%(218/314)。术后3年死亡21例(9.6%),其中,主动脉源性死亡9例,心源性死亡2例,脑源性死亡5例,肿瘤源性死亡3例,其他源性死亡2例。3年发生内漏5例,脑梗死3例,脑出血6例,新发主动脉夹层5例,再次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5例。结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技术可行,安全性高,并发症少,1年、3年随访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武敏;王效增;周铁楠;刘艳杰;何瑞霞;荆全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两种结肠镜检查方法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水交换结肠镜与注气结肠镜在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差异。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非麻醉结肠镜检查的患者427例,采取单盲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组(水交换结肠镜法,226例)和B组(注气结肠镜法,201例)。比较两组患者肠镜到达回盲瓣率(达盲率)、到达回盲瓣时间(达盲时间)、腺瘤检出率及疼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 组及 B 组患者的终达盲率分别为96.9%和95.0%,进镜时间分别为14.88 min和14.44 min,腺瘤检出率分别为34.5%和30.8%,腹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15分和4.44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总时间分别为21.99 min和21.44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水交换结肠镜比注空气组结肠镜到达回盲部的时间相对更长,但水交换肠镜达盲率更高,并且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在检查中的腹痛程度,提高腺瘤检出率。

    作者:晋颖;周卫真;冯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多模式镇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UPPP )后多模式镇痛方法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UPPP患者78例,其中,术后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的患者35例设为布托啡诺组,行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患者43例设为PCIA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2 h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2 h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布托啡诺组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均可提供有效、稳定的术后镇痛效果,但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镇痛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作者:周珩;梁佐迪;刘炜炜;蔡大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