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中的应用评价

吴瑕

关键词:可降解, 雷帕霉素, 洗脱支架, 冠心病
摘要:目的 探讨国产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入院次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国产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EXCEL)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国产不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 Select)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PCI成功率、置入支架数目、长度、术后支架内管腔丢失、节段内管腔丢失、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国产EXCEL与Cypher Select相比,两者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均具有良好效果,但EXCEL并未降低术后患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发生率.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肝纤维化分级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9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26例临床确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列为F4级),应用ARFI技术测定肝脏剪切波速,检测肝纤维化程度,根据病理S0~S4分期,将患者分为F0~F4级.比较ARFI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建立本地区的佳界限值.设立5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239例肝活检患者中病理诊断为S0~ S4期的病例数分别为58例、48例、54例、59例和20例,ARFI平均值分别为(1.17 ±0.25)m/s、(1.39±0.36) m/s、(1.91±0.49) m/s、(2.66 ±0.51)m/s、(2.75±0.41)m/s.265例中,F0期与F1期,F3期与F4期的ARFI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期与F2期、F3期、F4期之间,F1期与F2期、F3期、F4期之间,F2期与F3期、F4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FI分级结果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高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剪切波速中值数2.7是ARFI检查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交界点.结论 ARFI技术可较客观的评价肝纤维化分级,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倚河;廖瑞真;秦青秀;吴秀艳;郑瑞丹;刘舜辉;孟家榕;王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于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24例,单纯股骨头置换术(AHR) 24例.观察两组围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HR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THA组(P <0.05);AH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 (5/24),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 (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HR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总范围均小于THA组,下地行走时间晚于THA组(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据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术式.

    作者:赵庆华;张珂;李峰;王子治;孙羽;刘其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丁卡因表面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静脉复合舒芬太尼、丁卡因混合液环甲膜注射麻醉技术用于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困难气道需气管内插管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啶0.5 μg/kg,12 min内泵入,1%丁卡因2 ml+舒芬太尼20 μg环甲膜注入后5 min,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内插管;B组20例,除1%丁卡因2 ml内不加舒芬太尼外,其他方法相同.观察纤支镜和气管导管进入声门、气管时的BP,HR,SpO2值及咳嗽反应.结果 A组患者镇静合作,纤支镜、气管导管进入声门过程中95% (38/40)患者无呛咳,BP,HR平稳,SpO2正常,5% (2/40)患者仅有轻咳;B组患者几乎全部明显咳嗽.结论 右美托咪啶0.5 μg/kg静脉镇静复合舒芬太尼、丁卡因表面麻醉用于纤支镜引导下困难气道的气管内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便捷的麻醉方法.

    作者:邓信林;胡宏强;沈七襄;蔡铁良;高鹏;徐昌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闽北地区肝胆管结石细菌感染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闽北地区肝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的细菌谱及细菌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 对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330例肝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0例患者中198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0%.共培养菌株207株,其中G-菌126株,占60.9%,G+菌81株,占39.1%.引起胆道感染较为常见的菌属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属、粪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属.G-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G+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结论 随着闽北地区各种抗菌药的广泛应用,肝胆管感染细菌谱发生了一定变化,G+菌比例虽有所上升,但G-菌仍占较高比例,且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有所上升,临床应根据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

    作者:吴文飞;潘建华;丁国崇;赵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陈旧损伤29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陈旧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单束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ACL的临床价值.方法 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单束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ACL 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8 ~46(31.6±4.2)岁;观察术后Lysholm评分及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12.5±2.7)个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前Lysholm评分42~64(53.2±7.2)分,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4~4.3(3.72±0.42)mm;术后Lysholm评分88~96(93.2±2.5)分,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1.2~2.4(1.64±0.38)mm.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ACL是一种治疗ACL陈旧损伤可靠的方法,术中在治疗关节失稳的同时,需对关节内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损伤进行修复,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缓解患者的症状.

    作者:张志强;何彦国;陶杰;朱先龙;张洪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和不同麻醉方法(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80例年龄>55岁、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3分,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V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其中V组患者随机分为V1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 60)和V2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 50);C组患者随机分为C1组(术中BIS值维持在50~ 60)和C2组(术中BIS值维持在40 ~ 50).采用静吸复合或全凭静脉麻醉维持一定麻醉深度.术后第1、3、7天,分别利用简易智能量表判定患者是否有POCD.同时比较不同麻醉深度和不同麻醉方法对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 各组相同时间点比较,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7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1、C1组相比,V2、C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延长.结论 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叶晓明;叶军青;徐海涛;袁红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啶在小儿的应用进展

    右美托咪啶对中枢神经和脊髓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过去10年问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可对小儿产生镇静作用的同时尚可维持呼吸道通畅,只产生轻微的呼吸功能抑制.但是,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可能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或高血压等事件.本文对右美托咪啶近年在小儿的临床应用和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苗玉良;郭文治;米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海水浸泡对模拟海训皮肤擦伤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模拟海训皮肤擦伤经海水浸泡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医用贴膜对皮肤擦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擦伤未浸泡组(A组),擦伤蒸馏水浸泡组(B组),擦伤海水浸泡组(C组),擦伤贴膜保护海水浸泡组(D组)及无擦伤不浸泡对照组(E组),每组8只.除E组外其余各组均以消毒工业砂纸在大鼠右后肢皮肤进行擦伤处理.A组未予以浸泡处置,B组浸泡于蒸馏水0.5h,C组浸泡于海水0.5h,D组擦伤后用医用贴膜敷贴保护创面,海水浸泡0.5h.A、B、C、D四组分别于擦伤后0.5、6、12、72 h取尾静脉血,E组在0.5h时取血,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取病变皮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A、B、C、D四组三种炎症因子水平在0.5、6、12h时相点均明显高于E组(P<0.01),A、B、C、D四组在72 h时相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B组的三种因子在12 h时相点均显著降低(P<0.01),D组的IL-1β、TNF-α在12h时相点也显著降低(P<0.05).除12h时相点的IL-6外,B、D两组其他时相点的三种因子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皮肤擦伤经海水浸泡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局部炎症加重;医用贴膜敷贴擦伤创面后,炎症因子水平相对降低,局部炎症减轻,医用贴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晓明;王远征;郝光辉;刘红;肖云贵;叶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型抗胆碱能药物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新型抗胆碱药物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对78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进行索利那新与托特罗定的对比研究.服药方法为索利那新,每次5mg,1次/d,托特罗定,每次2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12周后,索利那新组(4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由治疗前的(9.05 ±2.38)分降到治疗后的(4.06±1.22)分;尿急次数由治疗前的(3.97 ±1.12)次降到治疗后的(1.13 ±0.44)次;托特罗定组(38例)OABSS评分由治疗前的(9.12 ±2.53)分降到治疗后的(5.22 ±1.45)分,尿急次数由治疗前的(3.85±1.26)次降到治疗后的(1.98 ±0.5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索利那新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为10%,而托特罗定组发生率为2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托特罗定相比,新型抗胆碱能药物索利那新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何晓英;张永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空中战勤人员先天性马蹄肾放飞1例

    病人,男,25岁,运-8飞机空中通信员,飞行时间300 h.病人从2008年开始出现腰部酸痛不适,多出现在劳累时,休息后缓解.2009年大体检时化验尿常规:红细胞+,双肾超声未见异常,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无肉眼血尿、肾绞痛等泌尿系症状,飞行结论合格.此后一直参加飞行,多次复查尿常规:红细胞均异常.2011年10月8日因腰部酸痛,排肉眼血尿来我院军人门诊就医,化验尿常规:红细胞++++/HPF(高倍视野),潜血:3+,于2011年10月11日入院.

    作者:李冬梅;刘德宝;王秀明;何东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心房颤动相关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基础疾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在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的基础疾病、性别在维吾尔族与汉族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在216例房颤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肌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分别为76、59、47、27和7例,其中风心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相比,其基础疾病分布存在差异(P<0.05).结论 新疆叶城县房颤患者病因分布及发病年龄存在民族差异.汉族患者以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为主,维吾尔族患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

    作者:潘肯林;杨兵;周方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主-双髂动脉闭塞的综合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腔内溶栓术及成形术治疗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对15例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腔内溶栓及成形术等综合介入治疗.其中男13例,女2例;5例为肾动脉水平下腹主动脉闭塞,10例为腹主动脉末端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血管闭塞长度14.1 ~33.5(19.61±6.24) cm.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1例1周后发生左侧髂动脉急性栓塞;2例在半年内发生支架内闭塞;5例2年后再次出现跛行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5例术中发生血管夹层,6例术中发生肢体远端血管栓塞,15例患者因留管溶栓均出现大小不等的穿刺点血肿,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利用多种介入方法对主-髂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进行综合治疗是一种治疗长段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对于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可优先考虑施行综合介入治疗.

    作者:钱钧;高继东;吕孝军;杨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动态增强CT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并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7例AIP患者,治疗前的动态对比增强CT、ERCP检查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2例为弥漫型,5例为局限型AIP.治疗前增强CT检查显示受累胰腺早期强化程度弱于正常胰腺,呈延迟期轻中度强化;1例弥漫型AIP伴有肾脏低密度结节状病变.ERCP示各例AIP示主胰管弥漫或节段性狭窄,1例弥漫型和2例局限型AIP伴有胆管狭窄.类固醇激素治疗半年后CT复查显示,各例AIP胰腺炎症明显减轻,胰胆管狭窄改善.结论 AIP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类固醇治疗前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后随访有助于其明确诊断.

    作者:翟振艳;黄文才;陈志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胃肠间质瘤误诊卵巢肿瘤1例

    病人,女,32岁.1个月前无意中触及下腹部包块,在当地医院查超声提示盆腔囊实性包块、盆腔积液.我院门诊复查妇科超声:子宫前方可见约12.3 cm×9.1 cm囊实性包块,其内见不规则偏强回声及液性暗区,透声差.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双侧卵巢显示不清.提示:盆腔囊实性包块.妇科检查:子宫前方偏左侧附件区可扪及一约13 cm × 12 cm大小包块,边界欠清,活动欠佳,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90 g/L、红细胞比容30.2%.

    作者:任妞;罗俊华;曹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在抗幽门螺杆菌(HP)补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 将80例HP初治失败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接受以下治疗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 g,2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连用7d(A组)或10d(B组);或联合左氧氟沙星300 mg,2次/d,连用7d(C组)或10d(D组).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 13C尿素呼气试验.同时观察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HP各组根除率分别为:A组57.9%,B组88.9%,C组65.0%,D组82.4%.不同服药时间(7d与10d)疗程方案下,HP的根除率分别为61.5%与8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组间根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各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左氧氟沙星10d补救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根除HP感染(根除率85.7%).两种不同疗程的比较表明服药时间是影响根除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邹曰坤;陶颖;蒋冬瑞;郑培浩;张宝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智齿冠周炎的疗效观察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第3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多见.主要发生在18~ 30岁智齿萌出期的青年人和伴有萌出不全阻生智齿冠周炎的患者[1].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蜂窝组织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治疗上以局部冲洗上药,结合全身抗感染为主.军队官兵是智齿冠周炎的多发人群.近年来我科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商品名派丽奥,日本新时代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治疗智齿冠周炎,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维;刘珂铭;姜海沫;崔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彩超对药物治疗后甲亢复发患者甲状腺上动脉血流的研究

    目的 评估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复发后甲状腺上动脉(ST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药物治疗6周后临床有效的甲亢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治疗1年后运用彩超观测ST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同期血T3、T4、TSH进行对照.结果 药物治疗6周后STA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1年后复发患者的STA Vmax较治疗6周后明显增高(P<0.05)、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STA血流阻力指数(RI)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 彩超通过观测STA Vmax不但对甲亢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甲亢的复发也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作者:吴欣;宋兆杰;王时宏;石桂红;晏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皮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TACE)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MPRT)综合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后手术并经病理证实腹膜后恶性肿瘤5例,总结MPRT血供特点与TACE临床意义.结果 5例腹膜后恶性肿瘤TACE后均有腹痛减轻、压迫症状改善,介入治疗后5~10 d手术,术中出血少,易剥离,病理大体标本实性部分有不同程度液化坏死,镜下肿瘤细胞呈凝固性坏死.结论 对MPRT,TACE可改善其症状,便于外科手术.

    作者:张昌立;张晓东;杨诚;王一民;张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寻找喉返神经的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依序选择三种手术入路方法,根据成功率、出血量、花费时间等因素比较分析寻找喉返神经的难易情况.结果 共找到喉返神经130条,其中由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法找到25条,由甲状软骨下角径路法找到33条,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找到72条,1例术后暂时声音嘶哑,2周后消失,随访3个月无声音改变病例.结论 由气管食管沟径路法相对较容易找到喉返神经,且较安全,不易引起神经损伤.

    作者:崔泉;何效东;赵晓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动态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本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8例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检测其确诊当日、第3天和第7天血清hs-CRP水平,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本组48例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治愈或明显缓解36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25%;患者确诊当日、第3、7天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20.37±6.51)mg/L、(87.35-±20.18) mg/L和(33.47±19.85) mg/L,其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和第7天患者血清hsCRP水平在病情危重组均明显高于病情较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动态变化与病情进展具有相关性,动态监测血清hs-CRP水平可有助于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

    作者:陶莹;石李金;许敏;詹鑫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