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研究

张立军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之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是否要进行髌骨置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急诊科、骨科就诊并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随机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研究组患者在关节置换术中接受髌骨置换的治疗,对照组则不进行髌骨置换,治疗后所有患者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2、3个月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KSS临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3、6个月的Feller髌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Feller髌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髌骨评分.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辅助取出医源性上颌窦内脱落牙齿2例

    例1,女,20岁,外院行正畸前拔牙术,将左上第5齿脱入上颌窦内1h转来我院;例2,男,32岁,左上第6龋齿,拔牙时残根坠入上颌窦内1h.2例均在我院口腔科行齿龈黏膜扩大切口,探查、试图取出脱落入上颌窦内牙齿,但均未能取出,遂转来我科.查体:2例患者左上相应齿缺如,拔牙处创面可见长约0.6 cm齿龈黏膜切口.全口曲面断层X线:左侧上颌窦内齿状高密度影.

    作者:严星;蔺文魁;曲高雅;郑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成人吸入性窒息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成人吸入性窒息发病及预后相关特征.方法 对2005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成人吸入性窒息病例误吸前慢性病、误吸原因、误吸时意识状态、吸入异物、误吸后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日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60.31±24.80)岁.急性期病死率34.4%,误吸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65.6%,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62.5%.84.4%误吸发生于意识障碍中,87.5%吸入胃内容物.急性期死亡组(11例)与存活组(21例)比较,误吸前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高、慢性病累及系统数多,误吸当日首次抢救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分值高(P<0.05).结论 成人吸入性窒息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多见于意识障碍中胃内容物反流,急性期病死率高,预后不良与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患慢性病有关.

    作者:张岩;乔锐;聂岩;边瓯;季瑞芬;何瑞;刘际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伽马刀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残留60例临床疗效观察

    脑胶质瘤的发病率在我国约占颅内肿瘤的35.26%~60.96%[1].其生长由于呈浸润性,故常难以手术切除干净,术后放射治疗虽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但常规放射治疗因受到正常脑组织耐受量的限制,疗效往往不佳.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60例脑胶质瘤术后残留患者应用头部伽马刀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田;刘思杰;殷增进;张伟;孙雪;邵亮;马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再行EPBD,然后行胆总管取石术.结果 取石成功率97.5%(156/160),术后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3.2% (5/156).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好.

    作者:黄永德;何谦;肖淑琼;连丽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开塞露灌肠联合培菲康口服辅助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开塞露灌肠联合培菲康口服辅助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符合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病例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光疗、茵栀黄、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培菲康,0.5袋/次,3次/d,并同时进行开塞露灌肠(3ml/次),共3d.结果 在应用开塞露灌肠联合培菲康口服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黄疸指数下降明显(P<0.05).结论 开塞露灌肠联合培菲康口服可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无不良反应.

    作者:吴霞;管建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乙肝病毒感染不同阶段Notch1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Notch1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乙型肝炎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21例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5例,正常对照20例,抽取抗凝外周血,以免疫磁珠法分离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别抽提两种细胞的总RNA,荧光定量PCR分析Notch1、Hes1、Jag1和NF-κB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CD4+T细胞中仅NF-κB在AHB和CHB组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其他基因各组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中Notch1、Jag1和Hes1的mRNA表达在AH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同时其在CHB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F-κB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otch1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调节CD4+和CD8+T细胞的异常分化参与调节乙肝病毒感染.

    作者:崔燕红;龚燕萍;韩志君;吴传勇;蒋廷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提拉钉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33例

    2009年6月-2012年4月我院采用提拉钉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3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28~65岁.病程6个月~17年.临床症状:全部患者均有腰痛或腿痛及下肢肌力感觉改变等症状,其中腰痛伴单侧下肢疼痛麻木21例,腰痛伴双下肢痛麻木者12例.滑脱分级: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7例,Ⅲ度滑脱4例;病变部位:L4滑脱13例,L5滑脱20例.

    作者:田乃宜;丁亚强;郭义城;张武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误服乙二醇中毒抢救成功1例

    病人,男,47岁.本人饮用瓶中饮料后出现头晕、恶心、胡言乱语2h,昏迷5h.病人室友称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病史,近期未服用任何药物.查体:昏迷,体温37.2℃,血压100/70 mmHg(1 mmHg =0.133 kPa),脉搏94次/min,呼吸30次/min,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未闻及任何异常气味儿,口唇略发绀,胸部和四肢未见皮下出血点或淤斑,心脏检查无异常,肺部未闻及干、湿哕音,腹平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20.1×109/L,N 0.75,Hb 10.8 g/L.血气分析:CO2CP 12 mmol/L,PaO2 85 mmHg,PaCO2 40 mmHg,K 5.7 mmol/L.

    作者:韩涛;温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口多颗多生牙1例

    病人,男,20岁.2012年7月12日来我院口腔科就诊,专科检查:面部发育正常,面型对称,唇龈及颌骨发育正常,无软硬腭裂.疑为冠周炎拍摄全景片.全景片:15、16间见1枚锥状牙,牙根发育2/3.16根尖埋伏有1枚形似前磨牙的牙齿,牙根已发育完好.17颊侧2枚结节状牙.24、25间1枚形似前磨牙,25、26根尖1枚形似前磨牙的牙胚,发育到牙冠颈部,27(牙合)面1枚垂直阻生,形似磨牙,28(牙合)面1枚水平阻生,略小于前磨牙.35根尖有1枚形似前磨牙的牙胚,牙根发育2/3.44、45根尖区有1枚形似前磨牙的牙胚,牙根发育1/2.追问并使既往无拔牙史.家族其他成员牙列整齐,无类似病史.诊断:全口多发性多生牙.

    作者:苏惠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青霉素致球结膜水肿1例

    病儿,男,12岁,学生.流涕、乏力伴低热2d.查体:体温37.7℃,呼吸20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00/60 mmHg(1 mmHg =0.133 kPa).发育正常,精神略差.鼻前庭可见中等量清水样涕,通气欠佳.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充血明显,表面无异常分泌物,咽部充血明显,咽后壁无淋巴滤泡增生.血常规WBC 11.5×109/L,以中性粒升高为主;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给予青霉素注射液480万单位(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1441,产品批号A110302815)加入0.9% NaCl液100 ml静滴.

    作者:曾文明;冯希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硝唑致发热1例

    病人,男,45岁.因牙痛1d来诊.查体:体温36.5℃,87+牙龈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牙冠无缺损.诊断为牙龈炎.给予口服甲硝唑治疗.患者口服甲硝唑0.4g,5 min后出现发热,头痛.复诊查体温39.1℃,余无异常.门诊观察1h后查体温37.5℃,头痛症状消失.半年后又因牙痛服用牙痛安胶囊2颗(每颗牙痛安胶囊含甲硝唑0.2g,人工牛黄5 mg)又出现发热、头痛来诊.查体温39.3 ℃,牙龈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牙冠无缺损.诊断为牙龈炎,甲硝唑药物反应性发热.经口服500 ml白开水,门诊观察1h后体温36.8℃,头痛症状消失.

    作者:胡铁石;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套石篮联合低压灌注输尿管镜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套石篮联合低压灌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0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6例)和对照组(274例),两组均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观察组采用套石篮联合人工手控低压灌注,对照组采用灌注泵进行灌注.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5.9%和77.7%,术中结石逃逸落回肾盂或肾盏内比率分别为4.1%和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镜下套石篮联合手控低压灌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显著降低了结石逃逸进入肾盏内的比例,提高了碎石成功率.

    作者:丁俊;周晨曦;吴渊文;李国波;朱旭明;陈国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足副舟骨扭伤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 总结51例足副舟骨DR摄影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51例患者均有足副舟骨扭伤史.均摄患足X线足正位和外斜位片,其中21例加照对侧足外斜位以鉴别骨折.结果 51例足副舟骨影像学表现较多样,主要分3型:Ⅰ型为圆形或卵圆形籽骨27例(52.9%),与舟骨完全分离;Ⅱ型与足舟骨通过纤维软骨或软骨相连21例(41.2%);Ⅲ型也称舟骨角型3例(5.9%).Ⅰ型和Ⅲ型足副舟骨影像学表现清晰,而Ⅱ型影像学表现复杂,不易确诊.结论 足副舟骨的影像学表现较复杂多样,尤其Ⅱ型足副舟骨的X线表现易误诊为骨折,需加照健侧副舟骨以鉴别骨折,必要时行CT、MRI或核素扫描以确诊.足正位和外侧斜位可以清晰显示舟骨结节和副舟骨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足副舟骨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胡觉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热疗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增殖及p-Akt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简称鸦油乳)联合热疗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膀胱癌细胞形态、增殖、细胞周期及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鸦油乳(10 ml/L)与热疗单独或联合对人BIU-87膀胱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鸦油乳(5、10、20、30 ml/L)与热疗单独或联合对人BIU-87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鸦油乳(10 ml/L)与热疗单独或联合对人BIU-87膀胱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鸦油乳(10 ml/L)与热疗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BIU-87膀胱癌细胞24 h后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倒置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热疗组、鸦油乳组和鸦油乳联合热疗组的细胞数均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变圆、体积变小、核固缩,但鸦油乳联合热疗组变化明显,活细胞数少.与热疗组和鸦油乳组比较,鸦油乳联合热疗对BIU-87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鸦油乳联合热疗作用于人BIU-87膀胱癌细胞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4、62、35 mg/L,低于单药鸦油乳的101、79、57 mg/L.鸦油乳联合热疗组作用24 h后人BIU-87膀胱癌细胞S期比率为(16.79±2.78)%,显著低于热疗组的(29.52±3.31)%和鸦油乳组的(26.34±0.86)%(P<0.05).鸦油乳联合热疗组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51±0.02),显著低于热疗组的(0.98±0.05)和鸦油乳组的(0.70±0.04) (P<0.05).结论 鸦油乳联合热疗能增强对人BIU-87膀胱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下调p-Akt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悦;曹阳;李超刚;孔薇薇;隋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颈鳞癌术后组织中CEACAM6和MMP-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子宫颈鳞癌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83例子宫颈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及50例慢性宫颈炎的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中CEACAM6和MMP-7蛋白的表达,比较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 观察组中CEACAM6和MMP-7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EACAM6和MMP-7在不同分化、不同宫颈管内浸润深度、不同淋巴结转移和不同Ki67阳性率中表达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EACAM6和MMP-7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CEACAM6和MMP-7异常表达,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CEACAM6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可能是其促进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颜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输液测压法减少深静脉置管过程中的动脉损伤

    目的 深静脉穿刺置管时误置入动脉的发生率约为2%~4.5%,导致动脉损伤的发生率为0.1%~0.5%.使用输液测压法可以成功鉴别穿刺针是否刺入动脉,从而避免动脉置管和动脉损伤.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科5年来所有深静脉置管病例的穿刺过程和结果.结果 观察期内共完成12 021例深静脉穿刺置管.其中应用输液测压法958例.在5年观察期内,没有患者发生动脉损伤.结论 深静脉置管时应用输液测压法可有效确认置管是否于静脉,从而避免动脉置管导致动脉损伤.

    作者:王银模;陈国忠;陈东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用苹果致过敏性休克1例

    病人,男,20岁,战士.空腹食用苹果(约重90 g)后约8 min,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全身皮肤见散在皮疹伴瘙痒.患者既往有食苹果过敏史,无家族史,无鸡蛋、海鲜、花粉等过敏史.查体:脉搏125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85/5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眼球结膜充血,眼睑肿胀,全身皮肤见散在斑疹.立即予卧床,吸氧,抗过敏等对症处理(0.1%肾上腺素1 ml、异丙嗪50 mg肌注;5%葡萄糖5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入壶静滴)后约30 min,血压升至90/60 mmg,意识转清,皮温转暖后,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d后出院.

    作者:庞国义;靳青会;任彤萍;王增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脉性胆道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门脉高压常导致胆道解剖形态的改变,在后期可发展为症状性门脉性胆道病.门脉性胆道病的形成与胆管受压、缺血、感染等因素有关,诊断主要依赖于MRCP等检查,治疗可采用内科治疗或外科治疗,但门体分流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作者:施建设;张诚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学检验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及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236例胆道感染患者,于术中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36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01株,检出率85.2%,病原菌主要以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占64.1%,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耐药性比粪肠球菌高.结论 对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胆道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钱雄杰;沈昊;杨鸿林;沈国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小儿骨科接受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85例,90髋临床随访,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X射线随访,采用Severin标准.结果 术后1~3年随访结果为,按Mckay标准,术后无患儿出现髋痛,严重跛行的情况,优良率为96.5%;按Severin标准,术后无患儿再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的情况,优良率为94.1%.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术可以很好地纠正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大限度地保留关节功能.

    作者:田琦;周胜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