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后纵隔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1例

杨贵将;刘智明;刘晓华

关键词:纵隔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误诊
摘要:病人,女,69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背部疼痛不适,为间断酸胀性,无放散,休息后可好转,后上述症状反复发生,但可自行缓解.3月前开始上述症状逐渐呈持续性,休息后不缓解.胸部X线片示:右上纵隔增宽(图1),侧位片病变位于后纵隔,边缘光滑,诊断为右后纵隔肿物.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锥形束CT在放疗中的应用

    锥形束CT是图像引导放疗的重要工具,在放疗过程中可测量和修正摆位误差、计算肿瘤靶区外扩范围,在通过校正后还可进行剂量计算验证.但锥形束CT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图像质量,并在图像采集过程中控制辐射剂量,采用佳的配准方式以达到图像引导和剂量引导双重功能.本文重点介绍了锥形束CT的成像系统、临床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吴雷;薛跃辉;李万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疗效观察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对于椎体爆裂骨折,椎管内有骨折块压迫,有明显的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的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解除对神经组织压迫,稳定脊柱,恢复椎骨的解剖关系.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的手术方式减压直接、充分,植骨确实[1],内固定坚强.本研究对我院15例胸腰椎骨折伴有脊髓损伤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兴;王伟;刘大朋;高成杰;辛雪栋;张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双侧精索静脉曲张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双侧精索静脉曲张仅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 45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右侧不做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右侧精索静脉曲张轻度33例,中度12例,术后3 ~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双侧精索静脉血流反流信号均消失,右侧精索静脉40例转为正常,5例转为轻度;左侧33例正常,12例转为轻度.结论 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不做治疗,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焜;赵色玲;江城;陈世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载量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14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载量,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速率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ALT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hs-CRP及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或P<0.05);不同HBV载量组间ALT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及ALT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均无相关性(r=0.137,r=0.211,P>0.05).结论 多数CHB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但其炎症程度与乙肝病毒复制程度无关.

    作者:杨丰梅;张明明;聂娟;刁青香;许会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复方棉酚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复方棉酚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9-2011年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20例,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单纯腹腔镜组(A组)60例;联合治疗组(B组)60例,患者行腹腔镜术后口服复方棉酚片20 mg/d,连续服用3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复发、妊娠情况、总主观症状评分、术后出血以及住院时间,并观察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平均总主观症状评分、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复发11例,B组复发2例,A组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复方棉酚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提高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75 mg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15 ml)2.0 ml(A组)、1.8 ml(B组)和1.6ml+硬膜外2%盐酸利多卡因3 ml(C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和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情况;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娩婴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情况.结果 麻醉后5 min及10 min收缩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娩婴时收缩压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舒张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碱用量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小剂量腰麻1.6 ml(8 mg)复合硬膜外追加2%盐酸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作者:李刚;刘印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中骨折的损伤控制治疗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损伤控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早期迅速、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清创,术后ICU进一步复苏,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25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抢救成功22例(88.0%),死亡3例(12.0%).骨盆骨折及四肢不稳定骨折早期予以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0例作为确定性固定手段.结论 损伤控制同样适用于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治疗,但应准确把握其适应证.外固定架在骨折的早期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李松森;沈伟伟;王希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系统回顾2000年1月-2011年1月术前接受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35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态增强MRI评估化疗前后肿瘤大小.术后病理检查评估化疗后肿瘤大小.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评价CR0例,PR 23例,SD 10例,PD 2例,疾病控制率为94.3%.术后病理评估化疗有效率为94.3%(33/35).MRI检查示肿瘤向心型缩小15例,树枝型缩小20例,TNM临床分期中肿瘤缩小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肿瘤大直径分别为(2.82±1.02)cm和(1.14±0.67) cm,对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为94.3%.TAC新辅助化疗后MRI评估PR和SD与病理疗效评估的符合率分别为95.7%和90.0%,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动态增强MRI疗效评估与病理疗效评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准确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的大小,可为乳腺癌手术治疗提供量化证据.

    作者:胡建修;曾艳妮;刘良进;毕俊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侧切修整嵌甲性甲沟炎31例

    2008-2011年,我院共收治侧切修整嵌甲性甲沟炎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0~45岁,平均26.3岁.其中单足单侧嵌甲性甲沟炎22例,单足双侧6例,双足双侧3例.在外院行拔甲处理过3次以上者6例,处理过3次以下者12例.早期均有红肿、流脓、疼痛等症状,行走时疼痛症状加重.均无肝、肾、心等疾病.全部病例均行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于足趾根部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单,于足趾根部扎止血带,取甲沟炎处边缘约0.3 cm纵形切开指甲,拔除切开的指甲后,切除甲下的甲床约0.3 cm左右,清理干净后,用生理盐水及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2遍以上,用敷料稍加压包扎,3d后换药,31例患者均于术后10d左右愈合,效果均满意,1年后随访,无1例复发,行走及跑步均正常.

    作者:李伟;张勇;任继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头孢匹胺与西咪替丁存在配伍禁忌

    头孢匹胺与西咪替丁交替静脉输注时,输液器茂菲滴管中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重新更换输液器及液体,未出现类似现象.验证:将头孢匹胺2 g(1支)+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溶解,用注射器抽1 ml,再抽西咪替丁原液1 ml,使两者混合,立即出现白色浑浊.

    作者:胡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锥孔与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 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锥孔引流和传统钻孔引流术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以明确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找出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佳方法.方法 锥孔组86例患者采用床边直接锥孔冲洗引流,钻孔组82例患者采用传统钻孔引流术.两组患者术后2~3d复查头颅CT,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平均住院日、痊愈率及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均痊愈.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诉改善、术后继发血肿及复发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孔组平均手术时间(35±5) min,少于钻孔组的(60±8) min;锥孔组平均住院日(6.5±0.5)d,少于钻孔组的(10.5±1.0)d;锥孔组颅内积气发生率明显少于钻孔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锥孔引流手术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等优点.

    作者:廖圣芳;王玉差;陈汉民;管定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并发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 将2001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35例行PTGBD治疗的伴发MODS的AAC患者,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分成早期手术组(4d内手术,n=16)和晚期手术组(4d后手术,n=19).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例患者PTGBD均获成功,术后24 h内腹痛缓解,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5 d内白细胞下降到正常.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10.5±2.4)d,明显少于晚期手术组(17.1±3.2)d,(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1周器官功能恢复率75.0% (12/1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47.4% (9/19),(P<0.05).结论 PTGBD治疗伴发MODS的AAC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时机以发病4d内为佳,越早越好.

    作者:杨波;周文平;李顺明;展德廷;曹军英;蒋苏齐;王占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226例,平均年龄(79.2±5.7)岁.分为非脂肪肝组和NAFL组.分析两组患者载脂蛋白B和其他代谢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NAFL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而肌酐(Cr)低于非脂肪肝组;NAFL组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吸烟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AFL与ALT、apoB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44、0.364,P<0.05),其他指标未进入方程.结论 NAFL患者的TC、LDL-C、apoB、ALT、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而Cr低.老年人发现NAFL后仍应干预血脂,进一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陈艳梅;武云涛;裴志勇;周冬翠;曹少军;姚依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为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排尿不适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4例于术后5~12个月复发,复发者均再次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继续随访未发现恶变病例.结论 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的确诊方法,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腔内灌注化疗是目前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色玲;陈世伟;赵轶;刘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

    病儿,男,4个月,出生后99 d出现惊厥,1~2次/d,约0.5 min惊厥可自行缓解.病儿系母乳喂养,但生长、发育欠佳.父母健康,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头颅CT:脑外间隙增宽,两侧额叶硬膜下积液;尿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排泄增高;血常规未见异常.诊断为甲基丙二酸尿症,于门诊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500 μg,1次/d,19 d,患儿惊厥发作次数略有减少,后因皮肤及口腔黏膜溃疡1周、咳嗽3d入院.

    作者:吴琼;郭晓清;蒲秀红;安涛;李茜;邱萌;谭焱兰;李鸿雁;许丽华;李媛媛;郭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游离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

    目的 探讨游离微型皮瓣在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4种游离微型皮瓣共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结果 1例坏死,63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6年,皮瓣外形、色泽良好,进行神经吻合的游离微型皮瓣52例,两点辨别觉8 ~12 mm,外形逼真.结论 采用游离微型皮瓣移植修复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恢复手指的外形与功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李士民;周明武;幸超峰;王瑞金;王飞云;宋力;朱杰;宋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结合应用于重症心脏病手术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目的 回顾分析66例成人重症心脏病手术病人采用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联合应用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6例采用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联合心肌灌注方法的成人重症心脏病手术病人的体外循环的资料,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率,心脏停搏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肌复跳时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为63~ 268 min,平均(131.5±47.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8 ~ 146 min,平均(88.4±45.1)min,自动复跳64例(97%),心脏停搏时间15~ 220 min,平均(87.9±63.1) 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肌复跳时间5~700 s,平均(181±159)s.电击复跳2例(3%).转中尿量300~800 ml,平均(422±110)ml.转中常规超滤及零平衡超滤,超滤液1 200~2 500 ml,平均(1 600±420) ml.术中出血量300 ~ 1550 ml,平均(630±240) ml,术中输血量600 ~1 200 ml,平均(840±230)ml.术后死亡1例(1.5%),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其余患者顺利出院.结论 采用晶体停搏液与氧合血停搏液联合应用于重症心脏病手术心肌保护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国军;游昕;何绍明;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偏头痛126例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动力学观察

    目的 探讨偏头痛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随机抽样选择偏头痛发作间歇期126例为偏头痛组,无偏头痛病史的健康查体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结果 偏头痛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普遍增快,但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偏头痛组发生24例(19%),其中MOA组出现19例(14%),MWA组中出现5例(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血管杂音:偏头痛组中38例(30%)可闻及血管性杂音,MOA组出现28例(22%),MWA组中10例(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MOA与MWA相比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经颅多普勒技术可直观、准确的反映血管机能状态,对评价疗效,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忠波;马晓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云南白药粉外用致过敏性休克反应1例

    病人,男,16岁.因右手背擦伤就诊,创面约3.0 cm×4.5 cm,表皮层撕脱,有血液渗出,清洁创面后,外用云南白药粉进行止血,用药后患者右手背立即出现剧烈疼痛,面容痛苦,难以忍受,述右手感麻木、肿胀并迅速蔓延至右臂.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复合性溃疡11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复合性溃疡临床特点.方法 对118例老年复合性溃疡与396例非老年复合性溃疡作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复合性溃疡症状多不典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巨大溃疡多并发出血几率大,停药后易复发(P<0.05).结论 老年复合性溃疡病情顽固,并发症较多,加深对老年复合性溃疡认识,有利于本病的诊治.

    作者:幸军;周虎;冯青青;李春安;樊拖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