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杭若;何向蕾;王爱忠;张宏斌
随着免疫细胞化学(ICC)技术的深入开展,医院病理科开始接收越来越多的需要做多药耐药指标检测的骨髓涂片标本,旨在为白血病患者提供个体性化疗的相关依据.为做好骨髓涂片的ICC染色,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本室对常规ICC染色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红;董丹丹;李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形态学特点,提供常规HE诊断的依据.方法结合免疫组化和形态学观察,从300余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确诊45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结果消化道平滑肌肿瘤常发生于食管,其次为胃和直肠.其中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20例,黏膜肌平滑肌瘤7例,黏膜肌平滑肌肉瘤1例;胃平滑肌瘤12例,均为固有肌层;直肠平滑肌瘤5例,其中黏膜肌平滑肌瘤3例.随访15例固有肌层平滑肌瘤,无肿瘤相关性死亡.镜下平滑肌瘤瘤细胞稀少或欠丰富,梭形,胞质丰富嗜伊红,交叉束状排列,偶见钙化及囊变.α-SMA、MSA、desmin均弥漫强(+),1例CDll7局灶弱(+),CD34均(~).平滑肌肉瘤瘤细胞丰富嗜伊红,细胞明显异型,有核分裂.结论消化道平滑肌肿瘤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罕见;常见于食管和胃,直肠也可发生.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侯英勇;陶琨;谭云山;纪元;周仲文;郁敏;陆孝禹;朱雄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ACC)上皮细胞黏附分子钙黏蛋白(E-cad)、层黏连蛋白(LN)、纤维黏连蛋白(F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4例腺样囊性癌E-cad、LN、FN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cad低表达率为50%(17/34),E-cad低表达与ACC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复发/转移及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实体型、临床Ⅲ~Ⅳ期、有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期<5年的ACC,基底膜缺损程度显著高于筛状管状型、Ⅰ~Ⅱ期、无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期>5年者(P<0.05).PCNA计数标记指数平均为30.9%,前者中PCNA指数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E-cad、LN、PCNA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ACC恶性程度、评估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作者:段光杰;柳凤轩;阎晓初;刘丽梅;贺光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unspecified,PTCL)主要见于淋巴结、皮肤、肝、脾和其他器官,发生于软组织者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并复习文献,着重探讨此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曲飞;刘惠萍;张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性,53岁.胸背部疼痛2年.CT检查发现后纵隔包块2个,直径2~30 cm,中等密度,边界清楚.临床诊断:胸腔异位脾术中见后纵隔脊柱两侧瘤结节3枚,包膜完整,暗红色,质软易碎.脊柱右侧瘤结节1枚,直径3 cm;脊柱左侧瘤结节 2枚,直径为3 cm和1 cm.遂行脊柱右侧瘤结节切除
作者:陈晓东;周本成;赖晃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32岁.7年前左大腿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黄豆大暗红色丘疹,近4年皮损增大至手掌大小,且其下方及足背出现大小不等的同样皮损,偶有痒感.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左大腿内侧见17 cm×10 cm大小暗紫色斑块,表面散在鳞屑与结痂,质硬,无浸润,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有散在卫星样损害.胸部x线片正位显示右上肺大结节状致密阴影;侧位片显示心影后有小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尚清楚,密度均匀,右肺门模糊.痰结核杆菌(-);咽拭子TB-DNA弱(+).CT考虑为肺结节病.随访复查结核菌素试验2次均(-).强的松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诊断:①皮肤假性卡波希肉瘤:②深部真菌病.
作者:刘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性,61岁.舌下肿物3月余.查体:肿物位于舌系带处,息肉状,广基,表面不光滑细颗粒状.患者于2年前患肾癌手术切除.
作者:孙正船;曲延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综述几种鲜为人知的子宫平滑肌瘤罕见类型,分别为分割性、胎盘绒毛叶样、胎盘绒毛叶样分割性平滑肌瘤.近5年内Roth等[1-3]累积报道13例,另有其他作者的个案报道,迄今方引起国内、外临床及病理医师的重视.由于其特殊的生长方式,子宫外生性胎盘绒毛叶样及内生性分割性平滑肌瘤常可突入盆腔和/或阔韧带内,手术中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故着重阐述肿瘤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有利于确诊,以避免扩大手术范围及术后放、化疗.
作者:唐涛;范嫏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64例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4例肺吸虫病均有共同的病理学特点:肉眼可见结节形成,镜下有坏死腔穴和窦道、Charcot-Leyden结晶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坏死腔穴周围有肉芽组织包绕.5例查见未成熟虫体.结论肺吸虫病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点,病理检查是诊断肺吸虫病的可靠手段,流行病学资料及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X线、CT检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余鹏飞;曾祥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性,42岁.黄疸进行性加重2月余.B超示肝外梗阻,肝总管及胆总管上段实质性占位.CT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扩张.术中见肝呈淤胆性改变,胆囊增大,体部瘤体向外生长,约11cm×3 cm×3 cm大小,并与十二指肠和肝门部粘连固定,无法分离.胃大、小弯浆膜面可见多个转移灶.病理检查巨检:送检部分肝组织,3 cm×2.8 cm×1.2cm大小.另送胆囊体部灰红不规则组织2块,分别为1cm×0.8 cm×0.5 cm及0.8 cm×0.6 cm×0.5 cm大小、.镜检:为血吸虫病肝,江:管区有较多慢性虫卵结节.在胆囊的平滑肌及纤维脂肪内见条索状、团块状肿瘤组织,偶见不规则腺管状结构.瘤细胞胞质淡染,部分略嗜碱,其中大部分细胞,呈空泡状,类圆形.核深染,轻度异型,位于细胞的一侧,如印戒样(图1,2).
作者:李刚强;张洪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于 1972年由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moto等分别描述,又称菊池病.活检组织切片有时易与B或T细胞淋巴瘤相混淆而发生误诊[1],文献报道误诊率可达40%[2].我们自开展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以来遇到13例HNL发现其细胞学涂片具有一定的特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蒯宝林;谢君;赵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几种标记物在心脏黏液瘤(CM)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例CM组织中的(FⅧAg)、(calretinin)、S-100、NSE、vimentin、desmin、CK及CD117的表达特点.结果12例calretinin呈强阳性,4例CK阳性,6例S-100阳性,7例NSE、vimentin、desmin阳性.9例FⅧAg阳性,其中2例强阳性.12例CD117均阴性.结论CM是一种呈多向分化的肿瘤.
作者:张嘉莹;楚广民;祁敏现;王梦娟;潘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淋巴瘤细胞围绕萎缩的乳腺腺管上皮浸润.4例LCA及CD20均显示(+);2例k(+);CD45R0、λ、CD5、CD10、cycliD1和CK均为(-).结论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全部为B细胞来源,其发病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关,早期诊断对预后的关系重大.
作者:张海萍;杨萌霓;陈培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对6例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成网状结构、血管套样或腺样,瘤细胞质内外有透明小体.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AFP、AAT染色(+).结论病理检查容易明确诊断,测定血清AFP水平对确定肿瘤性质、监控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克斌;邹奖励;朱峰;杨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普鲁士蓝铁染色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省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中,常规使用的重铬酸钾、升汞、甲醛(PCF)混合固定液影响铁染色效果的报道尚未见到.为了探讨小同固定剂对铁染色的影响,本文用6种不同的固定剂分别对多种血液病患者脾冷冻切片固定,进行铁染色半定量观察.
作者:杨晴英;方立环;赵俊霄;陈辉树;刘恩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儿女性,8岁.因发现下腹部肿物伴隐痛1个月人院、实验室检查:RBC 4.14×1012/L,Hb 108g/L;WBC 6.1×109/L,N 50%,L 43%,M 5.2%;PLT 284×109/L.B超、CT检查示盆腔肿瘤大小约10 cm×7 cm×4.8 cm,子宫明显增大.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为子宫体本身,大小约8 cm×6cm×5 cm,自宫体至宫颈均被肿瘤组织浸润,表面光滑,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两侧分离困难.
作者:路娣;何乐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性,43岁.因腹部反复疼痛、消瘦半年入院.经CT检查发现在胰腺体尾部有一11cm×7 cm×6.5 cm肿瘤.患者除空腹血糖8.9 mmol/L外,其余血生化正常.后行手术切除.
作者:曹丽群;曲保清;郭培民;刘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单形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E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MEA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研究.结果患者l临床无症状.肿瘤由形态多样的上皮样细胞构成,胞质透亮或嗜酸,无脂肪细胞及异常血管;HMB45(+),SMA和Vim部分(+),Des少数(+),S-100弱(+),CK和AFP(-),CD34血管内皮细胞(+).电镜下瘤细胞胞质中微丝束上有高电子致密度的凝集物显示,可见黑色素样小体.结论肝MEA是极为罕见的间叶性肿瘤,组织起源有争议,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
作者:林彦;石群立;周晓军;郑晓刚;孟奎;徐新宇;张彤;朱正龙;盛春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计算机科学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却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目前,计算机已经涉及到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国防军事、民众生活等方方面面.计算机已经几乎无孔不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或多或少地与计算机联系着.病理学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几年,计算机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当前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存在若干误区,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
作者:陶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搜集8例PCNSL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PCNSL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仅少数起源于T淋巴细胞.结论PCNS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脑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惟一手段.
作者:蒋艳霞;耿明;景洪标;丁吉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