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庭宇;于利;汤欣;阴宝盛;李长洲
目的 观察七氟醚在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情况下对幼儿全凭吸入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眼科麦粒肿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S组、LN组、HN组和OA组各20例,ASA分级I级.S组全凭7%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LN组复合7%七氟醚和50%氧化亚氮吸入麻醉诱导,HN组复合7%七氟醚和66%氧化亚氮吸入麻醉诱导,OA组复合7%七氟醚和50%空气吸入麻醉诱导.观察并记录患儿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2 min时(T2)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管时间△T(气管插管时间指从吸入诱导开始到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和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MAC)值,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和气管插管时Cooper评分.结果 4组患者在各时点的HR、SpO2、MAP以及气管插管条件Cooper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1时刻LN组与HN组的MAC值[(2.45±0.22)%、(2.61±0.21)%]均高于S组与OA组[(2.09±0.31)%、(2.11±0.42)%],P<0.05;4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T)相比较,LN组与HN组的△T[(137.85±21.49)s和(113.92±28.73)s]均小于S组与OA组[(187.42±30.51)s和(179.34±32.84)s)],同时LN组与HN组的气管插管时间(△T)相比较,HN组的气管插管时间更短,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用于幼儿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能有效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且并不导致乏氧.
作者:陈宏志;墨军;王小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对腹部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20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5组.(1)胃管组(55例):为传统的经鼻胃管减压治疗;(2)胃管+泛影葡胺组(60例):为传统经鼻胃肠减压联合泛影葡胺治疗;(3)导管组(38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4)泛影葡胺组(23例):为单纯口服泛影葡胺治疗.(5)导管+泛影葡胺组(30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应用泛影葡胺组,口服或经鼻胃管以及肠梗阻导管注入60~100 mL 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药后夹管2 h,观察临床症状,并结合腹部X线摄片、螺旋CT动态观察梗阻加重和缓解情况.比较5组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给予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有效率等情况明显优于传统鼻胃管、传统鼻胃管联合泛影葡胺、单纯泛影葡胺以及单纯肠梗阻导管组(P<0.05).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可成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新手段、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新野;景惠荣;赵金;王玉玺;赵正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因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疾患,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为自体骨移植或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主要存在取骨量有限,造成附加损伤,感染,出血等缺陷.同种异体骨存在价格昂贵,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此外,多种骨材料替代物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和临床,比如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等.近年来,多孔金属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抗压强度和与骨接近的弹性模量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多孔镁、多孔铁、多孔镍、多孔钽、多孔钛等不同材质的多孔金属材料,对其构建方法、理化特性、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杨军;杨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果糖胺/白蛋白(fructosamine/albumin,FMN/ALB)比值对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IgA型MM患者(IgA型组)67例,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患者60例(AID组)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FMN、ALB、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IgA水平,并计算FMN/ALB比值,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IgA型MM的诊断效能.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糖尿病.结果 IgA型组IgA、FMN、FMN/ALB水平明显高于AI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IgA型MM曲线下面积(AUC)IgA大为0.981,FMN/ALB为0.970,FMN为0.963;诊断的敏感度FMN/ALB高为91.0%,FMN为88.1%,IgA为82.1%;诊断的特异度IgA高为100%,FMN/ALB为98.0%,FMN为97.0%.结论 血清FMN、FMN/ALB对IgA型MM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FMN/ALB比值可提高IgA型MM的诊断效能.
作者:张靖宇;范洪;王洪飞;张静;郭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以寻求早期诊断甲亢性心脏病的方法.方法 选取确诊的甲亢患者30例(甲亢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22例(甲亢心脏病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分别为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浆NT-proBNP浓度检测.结果 甲亢心脏病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A值及EF值为(0.89±0.18)%和(62.96±4.09)%,明显低于甲亢组及对照组(P<0.05);其血浆NT-proBNP浓度为(599.31±225.64)pg/mL,明显高于甲亢组及对照组(t值分别为96.7099和167.8005,P<0.01).以NT-proBNP>298.79 pg/mL为界点诊断甲亢心脏病,其灵敏度为95.45%,特异度为90%.甲亢性心脏病组血浆NT-proBNP浓度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值呈负相关(r=-0.9805,P<0.01).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结合二尖瓣血流频谱E/A值可用于早期诊断甲亢性心脏病,并评估左室功能受损程度.
作者:何源;刘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05年8月至2016年6月22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PC临床资料.22例PC患者中男12例(55%),女10例(45%);无症状12例(55%)、咳嗽或咳痰6例(27%)、胸闷和气短4例(18%)、胸痛3例(14%)、痰中带血2例(9%).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肿块/结节型16例(73%);肺实变型6例(27%);单侧分布21例(95%),肺下叶13例(59%).20例行外科手术,2例经皮穿刺肺活检.结果 22例经病理证实为PC.16例术后未行抗真菌治疗,其中3例随诊未见复发.术后4例予氟康唑(400 mg/d,口服)治疗3~6个月,随诊未见复发.未手术2例予氟康唑(400 mg/d,口服)治疗6~12个月,复查病灶明显缩小、吸收.结论 PC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肺部多发或单发肿块/结节型是主要影像学特点,怀疑PC时应首先行经皮穿刺肺活检以取得病理诊断.
作者:刘佳;吴泰华;翟文爽;孙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 mRNA和Th2细胞转录因子GATA-3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能否通过影响Th1/Th2漂移来调理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紊乱.方法 将1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血必净治疗组(n=9)和常规治疗组(n=6).常规治疗组给予脓毒症的一般治疗,包括液体复苏、抗感染、必要时呼吸机辅助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血必净治疗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2次/d,应用7 d).两组分别于入院当天(0 d)和入院后第1、3和7 天抽外周静脉血;应用Real-time RT-PCR检测T-bet和GATA-3 mRNAs;ELISA法检测血Th1分泌的IFN-γ和Th2分泌的IL-4;并同时进行APACHE II评分.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第3 天和第7 天的血IFN-γ、T-bet mRNA、T-bet/GATA-3、IFN-γ/IL-4均明显高于0 d(均P<0.05),GATA-3 mRNA和IL-4明显低于0 d(均P<0.05);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第3 天和第7天患者的血IFN-γ、T-bet mRNA、T-bet /GATA-3、IFN-γ/IL-4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GATA-3 mRNA和IL-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第7 天 APACHE II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18.22±1.99 vs.22.67±2.16,P=0.042).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者存在Th1/Th2 失衡;血必净注射液能通过抑制T-bet mRNA表达和促进GATA-3 mRNA表达来改善Th1/Th2 失衡和缓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康健;周雯慧;沈景桂;周思佳;龚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60岁,2014年8月曾于外院体检,查血常规:HGB 106.00 g/L,肝生化:球蛋白 103.2 g/L.进一步查免疫球蛋白IgM 10000 mg/mL,IgG 594 mg/mL,免疫球蛋白IgM K型(+),考虑诊断球蛋白增高原因待查.该患者于2015年8月6日至2015年8月20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2科,被确诊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于2015年8月7日空腹采集促凝血检测血钙结果为7.19 mmol/L.检测仪器为西门子ADVIA2400,检测试剂为国产利德曼试剂,检测方法为偶氮砷Ⅲ法.
作者:吴京学;宫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完全性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9例妊娠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孕产史、孕周、既往手术史、此次妊娠距手术间隔时间、子宫破裂的位置、临床处理及母婴结局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9例妊娠合并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中,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切口破裂3例(1例剖宫产切口妊娠并子宫破裂,2例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后瘢痕子宫2例、剖宫产合并腹腔镜输卵管手术后妊娠1例,腹腔镜输卵管手术后妊娠1例,双子宫1例,原因不明1例(有刮宫术病史).表现为持续性下腹痛7例,无典型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2例.9例均行子宫修补术,产后出血5例,输红细胞4例,无产妇死亡;1例胎死宫内,4例新生儿结局良好,3例为引产及剖宫产切口妊娠,1例新生儿窒息后死亡.结论 剖宫产史再次妊娠有子宫破裂的风险,应将所有曾接受子宫体部、输卵管手术的患者、子宫畸形、胎盘植入、多次孕产史的无子宫瘢痕孕妇视为发生子宫破裂的高危人群,以便早期识别和处理子宫破裂.
作者:张丹;林琳;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比较在硬膜外麻醉下,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二者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 60例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术中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T0)、静脉输注镇静药物前(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开始后60 min(T4)、手术开始后90 min(T5)、手术结束时(T6)、患者离室前(T7)共8个时间点的MAP、HR、SpO2、BIS、警觉/镇静评分(OAA/S),以及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术中因镇痛不足使用舒芬太尼的情况.结果 在T2~T6各时间点,与D组比较,P组MAP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HR比D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6各时间点,P组患者的BIS值比D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OAA/S评分比P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比较中,D组患者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P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均能为硬膜外麻醉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二者相比,右美托咪定在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上更具优势,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韩倩妮;闻庆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头低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校正QT间期(QTc)和T波峰值至终点时间(Tp-e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5~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从麻醉诱导开始至头低位结束,D组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 μg/(kg·h),C组持续泵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平卧位(T0)、人工气腹头低位后30 min(T1)、60 min(T2) 、90 min(T3)、解除气腹平卧位后15 min(T4)、 60 min(T5)各时点QTc间期、Tp-e间期的变化,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等.结果 C组T1~T5时QTc(ms)间期分别为(390.7±4.2)、(397.3±4.0)、(395.4±5.2)、(407.5±4.4)、(406.1±4.4),与T0比较,T1~T5时QTc间期明显延长(P<0.05).D组T2~T5时QTc(ms)间期分别为(377.9±4.7)、(376.6±5.1)、(385.4±4.3)、(378.7±4.2),与T0比较,仅T4时QTc间期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T2~T5时QTc间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T4时HR(bpm)分别为(69.1±13.7)、(67.0±12.6)、(65.4±11.9)、(64.6±12.2),与T0比较,T1~T4时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比较,D组HR在T1~T4时亦明显减慢(P<0.05).两组患者组内、组间比较Tp-e间期、MAP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缩短头低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QTc间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王凌飞;黄泽清;王泓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动态尿动力学监测(ambulatory urodynamics monitoring,AUM)在男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诊断、评估膀胱功能、选择有效治疗方法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70例BPH患者,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包含轻度11例、中度37例、重度22例.分为AUM组和传统尿动力学检查(conventional urodynamics,CUD)组,各35例,分别行AUM和CUD检查,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检查的差异.结果 AUM组患者均检测出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其中2例IPSS评分为重度症状者评价为中度BOO,CUD组33例患者检测出BOO,2例IPSS评分为轻度症状者评价为可疑BOO,1例IPSS评分为中度症状者评价为重度BO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AFR)及排尿量(voided volume,VV)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UM组检测出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overactivity,DO)8例,CUD组检测出DO 4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M组大尿流率时Pdet(PdetQmax)及尿流中大Pdet(Pdetmax)均高于CUD组(P<0.05),而残余尿(residual volume,RV)在AUM组明显低于CUD组(P<0.05).结论 AUM可以诊断BPH患者是否有BOO,评估逼尿肌受损程度,选择治疗方案更为精准.尤其是CUD检查结果不理想的患者可用AUM补充检查,进行疾病评估.
作者:黄涛;王学斌;宋希双;王建伯;李晓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机械取栓、药物溶栓及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术后随访90 d,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应用支架取栓器23例,支架结合抽吸技术3例,动脉溶栓1例.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67%,症状性脑出血11%,90 d随访预后良好率33%,死亡率18.5%.结论 特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腔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克;王铭义;刘勇建;刘永晟;李明;王迎新;申敬顺;韩杰;王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8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6例,女286例;年龄平均(74.1±15.6)岁;左侧231例,右侧251例.受伤机制:车祸伤58例,滑倒摔伤424例.骨折按照AO分型:A1型242例,A2型193例,A3型47例.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X线测量TAD值及颈干角.结果 术中拉力螺钉扩髓发生导针磨损1例;加压螺钉皮质开口时钻头尖端劈裂1例;插入髓内钉主钉导致股骨转子外侧壁爆裂2例;因扩髓不足及进针点不正确导致主钉进入困难2例;导针进入髓腔过深,辅助切口取出1例;远端锁定螺钉未进入髓内钉锁定孔3例.住院期间并发症33例,其中肺部感染10例,肺栓塞2例,创伤性谵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导致死亡3例.术后X线测量TAD平均(18.5±5.0)mm.健侧下颈干角平均(128.5±7.0)°,患侧颈干角平均(127.1±6.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42.7%,术后随访时间:3~80个月,平均(35.8±15.8)个月.Harris评分平均(73.1±11.5)分,其中优97例,良70例,一般25例,差14例,优良率81.1%.骨折断端骨缺损2例,股骨头螺钉切出3例,主钉入口处骨缺损1例,同侧股骨远端骨折3例,对侧股骨转子间骨折9例.术后1~3个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1年内死亡11例.结论 InterTAN髓内针能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通过对合并内科疾病积极治疗,细致的术中操作,及术后良好的功能锻炼能有效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庭宇;于利;汤欣;阴宝盛;李长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T2DM组)、模型+沙格列汀1.0 mg/kg治疗组(Sax组).NC组大鼠饲以普通饲料;T2DM组及Sax组大鼠以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Sax组大鼠每日1次灌胃给予沙格列汀1.0 mg/kg,NC组和T2DM组灌胃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后实验终止.记录大鼠体重,测定24 h摄食量、饮水量和24 h尿量;检测空腹血糖(GLU),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取肾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FG-β)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NF-κB p65、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TNF-α、IL-6、FoxO1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Sax组与T2DM组大鼠相比,GLU、TG、TC和LDL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饮水量、体重明显降低(P<0.05);Sax组较T2DM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肿胀、炎性浸润现象明显缓解,TFG-β表达水平降低(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失衡明显改善(P<0.05);下调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FoxO1的mRNA表达水平及NF-κB p65、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 结论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具有保护大鼠2型糖尿病肾损害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的发生及参与免疫调节.
作者:蒋隽舒;叶盛开;孙晓红;杜楠;涂作玉;戴永国;陈海英;吕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对乳腺癌细胞中Cav-1(Cav-1)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多西他赛作用下乳腺癌细胞MCF-7中Cav-1的表达情况;野生型MCF-7细胞株为对照组,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建立Cav-1 过表达的MCF-7细胞株(转染组)及空载体的MCF-7细胞株(空载体组),利用CCK-8比色法分析多西他赛对各组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分别检测多西他赛作用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以及PI3K/AKT 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 在5~40 μg/mL浓度范围内,随着多西他赛作用浓度的增大,MCF-7细胞中Cav-1的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不同浓度多西他赛对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多西他赛作用下,转染Cav-1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1).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相比,20 μg/mL多西他赛作用后转染组细胞中Bax的表达升高(P<0.01),而Bcl-2的表达降低(P<0.01),并且磷酸化AKT (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对照组和空载体组之间Bax、Bcl-2以及p-AKT蛋白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西他赛可以通过促进Cav-1的表达影响PI3K/AKT 信号转导通路,进而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MCF-7 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颖;尹良伟;刘基巍;刘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2015年5月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有呼吸困难,无咯痰、咯血,抗感染治疗无效,于2015年5月16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胸部平扫CT提示右肺上叶结节、右侧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引流出大量血性液,送检脱落细胞病理学可见成团腺癌细胞,沉渣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肺腺癌(肠型)可能性大.免疫组化:癌细胞CK7(+),CD20(+),TTF-1(+),NapsinA(+),CK5/6少部分(+),CR(-),P63(-),P40(-).见图1.
作者:刘月;王齐敏;李丹;张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经皮肾镜,输尿管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发展,泌尿系结石的治疗进入了超微创时代.同时输尿管软镜技术让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更加多样、创伤更小,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在超微创时代下如何把握每种方法的适应证,规范的操作,减少并发症,并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广大临床医生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对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体外冲击波碎石三种治疗手段的适应证,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评述.
作者:李先承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