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院医务工作人员锐器伤目标性监测3年回顾分析

朱玉婷;倪明珠;孙艳;丁韧;胡秀琼;磊彤华;卞呈祥

关键词:医务人员, 锐器伤, 职业暴露
摘要: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风险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5—2017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锐器伤情况,分析发生锐器伤者的职业类别、 暴露地点及环节、 暴露源等伤害特点.结果 共监测医务人员251名,3年平均在院员工(包括实习医生护士)有2609人.暴露人群以工龄1年内(145例,占57.7%)的医务人员,且实习护士(106例,占42.2%)居多,其中内科106例,占42.2%,外科89例,占35.4%,受伤主要发生在病房内(145例,占57.7%),暴露时间主要发生在上午(135例,占53.7%),受伤发生的环节排在前三位的是拔针时(72例,占28.7%)和丢弃整理时(33例,占13.1%)以及手术中(23例,占9.1%),其中和针头相关的操作受伤例次为166例,占比66.1%.医务人员上报锐器伤时乙肝疫苗未接种及接种年数大于5年的有193人,占比76.3%.在发生锐器伤后评估给予92人追踪随访,均未发生暴露.在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中,认为由于自己原因造成的操作中发生职业暴露且当时没有戴手套的比例达到77.8%(χ2=42.538,P<0.05).结论 医院应重点加强对年资低的医护人员及实习生的培训,提高高发时间段和科室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强调规范标准操作流程在防范锐器伤中的作用,简化上报流程,建立完善监控体系,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伴耳鸣的突聋患者的耳鸣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临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治疗且诊断为突发性聋伴耳鸣76例(82耳)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年龄、 耳别、 听力损失程度、 听力曲线类型、 听力损失疗效,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组,比较出这6大因素对耳鸣疗效的影响.结果 耳鸣疗效在不同年龄段与不同耳别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疗效与听力损失程度有相关性(P<0.05),极重度聋患者的耳鸣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程度听力损失(P<0.05);耳鸣疗效与听力曲线有相关性(P<0.05),听力曲线为全聋型患者的耳鸣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各听力曲线类型者(P<0.05);听力损失疗效为无效者明显低于听力损失疗效为痊愈、 显效、 有效者耳鸣总有效率(P<0.05),但其余听力损失疗效为痊愈、 显效、 有效分级之间的耳鸣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听力损失疗效较耳鸣疗效差;耳鸣疗效与不同耳别、 各年龄段无关,与听力损失程度、 听力曲线类型、 听力损失疗效有关;极重度听力损失、 听力曲线为全聋型患者、 听力损失治疗无效者的耳鸣疗效差.

    作者:庄光波;倪伟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产褥期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对产妇的影响

    目的 探究产褥期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对产妇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产科收治的10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产褥期干预,观察组产妇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后褥期健康知识知晓率、 焦虑(HAMA)及抑郁(HAMD)、 产褥期并发症率及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褥期健康知识知晓率高达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P<0.05;观察组产妇干预后HAMA、HAMD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并发症率为0.00%,低于对照组7.69%,干预满意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84.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褥期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对产妇影响具有积极影响,产妇产褥期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产妇心理状态佳,产褥期并发症率低,干预满意率高,可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亚砷酸联合反应停与维生素C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亚砷酸联合反应停、 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 复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难治性、 复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MP(马法兰联合泼尼松)方案治疗(对照组26例)以及亚坤酸联合反应停、 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2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象等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1.54%,高于对照组的30.77%(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计数)、 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肿瘤细胞百分数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砷酸联合反应停、 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 复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作者:吕征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PCT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00例和50例健康人群,依据疾病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50)和严重脓毒症组(n=5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 乳酸、 中性粒细胞比例、WBC及SOFA评分、 血清PCT、hs-CRP、 乳酸、 中性粒细胞比例、WBC的ROC曲线分析、 血清PCT与hs-CRP、 乳酸、WBC及SOFA评分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严重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WBC及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乳酸、 中性粒细胞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PCT的AUC显著高于hs-CRP、 乳酸、 中性粒细胞比例、WBC(P<0.05),敏感性、 特异性均显著高于hs-CRP、 乳酸、 中性粒细胞比例、WBC(P<0.05),乳酸缺乏良好的检验效力(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PCT与WBC及SOFA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hs-CRP、 乳酸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PCT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价值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红;陈锦源;赵子贤;陈世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综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吞咽功能训练后的料喉.方法 随机抽取60例符合条件患者,为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年龄60~90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两组在性别、 年龄、 文化、 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实验组给予综合吞咽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吞咽功能、 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功能评分高于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综合吞咽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既可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生化指标,又可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惠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远志抗老年痴呆活性部位筛选

    目的 探究远志抗老年痴呆活性部位,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远志提取物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富集,用不同梯度的乙醇水进行梯度洗脱,采用NaNO2-Al(NO3)3-NaOH法对其黄酮类成分进行测定及对其皂苷类成分进行了测定,所富集馏分分别给予东莨菪碱诱导的记忆障碍小鼠150 mg/kg,连续给药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及Y迷宫实验对其认知能力进行测定,采用ELSIA试剂盒分别测定皮质和海马中的ROS、MDA、SOD、CAT、GSH-Px的水平.结果 远志粗提物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后,50%洗脱馏分的黄酮类成分高,达42.0%,而70%的则是远志总皂苷类成分含量高,为70.6%,在动物实验中,50%和70%洗脱馏分能明显降低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增加小鼠的穿过平台的次数;增加在Y迷宫中的自发交替率,而其它富集的洗脱馏分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对其海马和皮质中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50%和70%洗脱馏分改善小鼠的认知障碍可能与清除多余ROS、MDA,增加SOD、CAT、GSH-Px活力有关.结论 远志中的皂苷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是其神经保护的药效物质,经过D101大孔树脂富集后,远志皂苷的纯度更高,为今后远志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孟磊;庞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S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气管内滴入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使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儿进入NICU后2 h内给予PS200 mg/kg(首剂)气管内滴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悬混液(0.25 g/kg)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PS重复使用情况及临床有效率,记录治疗后2、12、24、48 h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随访两组患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儿在呼吸机使用时间、PS重复使用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在住院时间、 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湿罗音消失时间、 发绀消失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且随着时间延长,PaO2、PaO2/FiO2逐渐升高,PaCO2、OI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12、24、48 h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为7.50%、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为25.00%、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气管内滴入治疗MAS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秀群;陈健;李小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9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研究

    目的 探究宫、 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宫、 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X线下导丝介入治疗,再对两组手术情况与妊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疏通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次堵塞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正常宫内妊娠率为67.35%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异位妊娠率为6.12%,未孕率为26.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 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能够准确定位,显著提高疏通率与宫内妊娠率,安全性较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蔡艺玲;柯妙芳;曾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某院医务工作人员锐器伤目标性监测3年回顾分析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风险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5—2017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锐器伤情况,分析发生锐器伤者的职业类别、 暴露地点及环节、 暴露源等伤害特点.结果 共监测医务人员251名,3年平均在院员工(包括实习医生护士)有2609人.暴露人群以工龄1年内(145例,占57.7%)的医务人员,且实习护士(106例,占42.2%)居多,其中内科106例,占42.2%,外科89例,占35.4%,受伤主要发生在病房内(145例,占57.7%),暴露时间主要发生在上午(135例,占53.7%),受伤发生的环节排在前三位的是拔针时(72例,占28.7%)和丢弃整理时(33例,占13.1%)以及手术中(23例,占9.1%),其中和针头相关的操作受伤例次为166例,占比66.1%.医务人员上报锐器伤时乙肝疫苗未接种及接种年数大于5年的有193人,占比76.3%.在发生锐器伤后评估给予92人追踪随访,均未发生暴露.在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中,认为由于自己原因造成的操作中发生职业暴露且当时没有戴手套的比例达到77.8%(χ2=42.538,P<0.05).结论 医院应重点加强对年资低的医护人员及实习生的培训,提高高发时间段和科室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强调规范标准操作流程在防范锐器伤中的作用,简化上报流程,建立完善监控体系,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朱玉婷;倪明珠;孙艳;丁韧;胡秀琼;磊彤华;卞呈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螺旋CT血管成像胃血管检查对胃癌根治术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胃血管检查对胃癌根治术的指导意义及提供参考.方法 胃镜确诊胃癌患者75例,术前行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胃血管,同胃癌根治术后胃血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胃血管解剖类型、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供胃血管正常以及解剖变异等诊断结果方面,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与术中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血管成像胃对胃癌根治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为胃癌根治术的相关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剑华;易海玲;汤培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护理干预用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出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止血时间、 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7.56%比对照组患者的80.49%高,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患者的止血时间、 住院时间长短,且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17.17%,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快速止血,提高抢救效果,并且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婷婷;谭庆红;师瑞月;严健芬;张海洋;姚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肝脏疾病检查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动态对比增强MRI是一种基于对比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成像方法,对于观察、 分析组织微循环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肝脏在实际的运行中极易受到其他器官运动的影响,并且肝脏运行接受双重供血,将MRI技术应用于肝脏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MRI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肝脏DCE-MRI可以用于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研发、 肿瘤诊断与分级、 肝功能评估、 疗效反应检测与预后评估、 肝纤维化诊断与分级等.基于此,本文对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肝脏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综述.

    作者:许宇克;陈新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体温管理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体温管理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制定提高手术室体温管理标准、 护理质量给予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月11月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腹部外科患者115例为入组研究病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保温管理、 观察组60例采用术中体温管理病例.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 术中、 手术结束时T、P、R、MAP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麻醉苏醒时间(min)、 肛门排气时间(min)、拔管时间(min)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温管理可保证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体温、 生命体征的平稳,加快麻醉药物代谢,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作者:韩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冠心舒通胶囊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冠心舒通胶囊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 模型组、 冠心舒通胶囊组(冠心舒通胶囊1.5 g/kg).每天灌胃2次,5 d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作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Western blotting测定缺血心肌p5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p53、Caspase-9的表达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冠心舒通胶囊组的p53、Caspase-9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可拮抗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Caspase-9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毛慧子;田洪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日间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患者心里应激在早期护理干预后的反应情况更加完善该类患者整体治疗模式.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日间手术患者200例,按照是否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简单随机分法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110例,分别采用状态调查形式来进行术前焦虑水平来分析、 统计日间手术患者焦虑例数,同时通过类试验性研究收集两组患者焦虑评分、 脉率、 血压、 满意度、 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日间手术患者入室后焦虑评分(S-AI)高于入室,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室前后焦虑、 脉率、 血压分值比较无显著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室后两组患者焦虑、 脉率、 血压分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头痛、 呕吐等不良反应、 延期出院发生方面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日间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稳定其生命体征同时对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和护理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脐切口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经脐切口移除组织标本的安全性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并经脐切口取出标本的患者,记录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和经脐切口疝的情况,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 13例患者出现SSI(6.50%),SSI组患者的体质指数、 糖尿病比例及手术时间与无SSI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出现切口疝(9.50%),发生切口疝与没有发生切口疝组在性别、 体重、 体质指数、 糖尿病、SSI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现代腹腔镜手术中,选择经脐切口移除组织标本是一种安全、 有效且美容的方法,避免术后SSI则是减少术后切口疝发生的关键因素.

    作者:陈国;郑荣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消化内镜对120例消化道早癌影像诊断质量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进行诊断治疗的120例疑似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0例)给予传统诊疗,观察组患者(60例)给予消化内镜进行诊断治疗.对比两组的诊断影像质量评分、 治疗相关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3.93±0.23)分、 形态影像评分(4.08±0.70)分、 毛细血管影像评分(3.99±0.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2.00±0.20)分、 形态影像评分(2.10±0.40)分、 毛细血管影像评分(1.60±0.11)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85.63±10.73)mL、 手术时间(68.73±9.88)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117.52±11.54)mL、 手术时间(83.94±10.1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可较为精确诊断出消化道早癌,并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文斌;谢琼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结肠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持续输注对结肠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静—躁动评分影响.方法 80例择期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S组)和丙泊酚组(PS组).DS组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术中以0.5μg/(kg·h)速度持续输注,PS组诱导前10 min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术中两组患者均吸入七氟烷,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为45~55.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T0)、 诱导前(T1)、 诱导后(T2)、 插管后即刻(T3)、 插管后3 min(T4)、 手术开始(T5)、 拔管时(T6)血压及心率变化,记录手术时间、 苏醒时间及术后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PS组血压、心率T1到T5各时点先明显下降后明显升高(P<0.05),DS组变化不明显;与PS组相比,DS组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躁动评分DS组显著低于PS组(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术后躁动发生,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作者:崔文杰;刘国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创血肿穿刺术对高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穿刺术对高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6例脑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保守治疗的同时实施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后第3天、 第1周、1个月、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和ADL评分均基本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1 w、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龄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

    作者:方丹东;石东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法研究异欧前胡素溶出特征及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白芷中主要活性成分异欧前胡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及溶出性对其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UPLC-MS/MS)测定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中异欧前胡素血药浓度变化,考察异欧前胡素在不同pH下的稳定性,并采用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DDASS)进一步阐明异欧前胡素的溶出特性.结果 建立的UPLC-MS/MS方法准确度、 精密度、 回收率、 线性范围等皆符合要求,药代动力学参数表明单次灌胃大鼠50 mg/kg异欧前胡素后,其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Vz/F=(543.7±4.79)L/kg[且达峰血药浓度较低[Cmax=(0.26±0.002)μg/mL].pH稳定性考察表明异欧前胡素其在pH2.0,4.0,6.0和8.0溶液中均不稳定、 发生降解;DDASS法评价异欧前胡素溶出特性表明其缓慢,水溶性差[累积溶出率=(0.046±0.02)%].结论 建立的UPLC-MS/MS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异欧前胡素的体内定量分析;口服异欧前胡素吸收差可能与其在胃酸溶液中不稳定、 胃肠道中溶出量少有关.

    作者:徐雪芳;李超;王洋洋;黄聪;何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