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芬
目的:探索在IVF/ICSI-ET中,胚胎移植第5天血清孕酮-雌激素比值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接受IVF-ET长方案促排卵方案进行体外受精(IVF)/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患者移植周期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移植后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300例,包括宫内活胎及妊娠结局不良者)及未妊娠组(380组),于移植第5天取血查血清雌二醇(E2)和孕激素(P)。结果妊娠组移植第5天的E2、 P、 P/E2分别为648.3±309.4、90.6±61.8、159.4±106.7,明显低于未妊娠组, P<0.05。结论移植第5天恰当的雌孕激素比例与移植的妊娠结局有关。
作者:杜婷;任春娥;李建娟;张安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碘佛醇注射液在双肾静脉逆行造影中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双肾静脉逆行造影的2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在循证护理措施下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下采用碘佛醇,观察不良反应和显影满意时间,并调查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显影满意时间为(1.3±0.5)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8±0.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13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精神紧张患者比例高,达61.5%,其次为注射造影剂速度快,达38.5%。结论在循证护理措施下采用碘佛醇行双肾静脉逆行造影,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缩短显影满意时间,循证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发病与月份、性别、年龄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救中心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前救治的43例主动脉夹层( AD)患者资料,分别对发病月份、性别、年龄及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每年10月份至次年4月份发病率较高;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女性,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低于男性。具备高危因素患者发病率较高。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率与其发病月份、性别、年龄及高危因素等因素相关。
作者:刘金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测肾功能不全高钾患者血液透析前、后随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对应的心电图变化特点,为临床高钾血症诊断提供线索。方法选择我院50例诊断为肾功能不全并高钾血症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观测:(1)血液透析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2)心电图:血液透析前后心率、 P波时限、 PR间期、 QRS时限、 T波振幅、 T波时限、 QT间期。结果(1)透析前T波时限较透析后缩短(145.20±23.49) ms vs (180.00±22.86) ms,振幅较透析后增大(0.76±0.54) mV vs (0.43±0.36) mV,均P<0.05,且随着血钾增高T波高尖程度增加;(2)透析前P波时限、 PR间期和QRS时限均较透析后延长(112.50±15.33) ms vs (98.80±14.88) ms、(175.98±35.40) ms vs (157.34±22.73) ms和(104.00±20.85) ms vs (88.76±10.39) ms,均P<0.05,这些改变主要出现在中、重度高钾病例并随着血钾浓度增加而加重。结论进一步证实T波增高是高钾先出现、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房内阻滞( P波增宽至消失)、室内阻滞( QRS增宽)和房室阻滞是中、重度高钾的心电图表现。
作者:陈娟;刘仁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严重腹部创伤的医护治疗,目前多采用较为复杂的目的性手术,该方法使医护治疗工作难度大、操作繁琐加重患者内环境的不稳定而耽误救治时间直至死亡。
作者:洪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病例患者,女,69岁,2009年5月20日下午14时20分,因突发下腹痛伴发热4 h入我院治疗。入院时查体: T:38℃, P:91次/分, Bp:110/75 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未闻及异常,下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及移动性浊音,无双肾区叩痛。妇科检查:外阴老年性改变,阴道壁充血,灼热感,宫颈萎缩,表面散在充血点,举摆痛(+),子宫萎缩变小,明显压痛,活动度良,双附件略增厚,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13.4×109 GR 81.7% HGB 125×109。彩超示:宫腔积液3.5 cm ×2.8 cm。患者既往慢性阑尾炎10余年,胆石症4年。青霉素批号过敏、磺胺类过敏。绝经20年,无绝经后阴道流血。临床诊断为急性盆腔炎。给予注射用氨曲南2.0 g加入25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滴注过程中无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腹痛减轻,但当晚21时许家人与其谈话过程中发现患者对近期发生之事失忆,对答错误、茫然,但尚认识家人。次日晨失忆略有好转,但第2日静点氨曲南后,再次出现失忆,近期记忆全无,甚至对刚发生过的治疗过程完全忘记,家人很恐慌的告之医生,停用氨曲南2日后,家人告之记忆及认知完全恢复正常。
作者:施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 (a)]的血清水平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梗组)18例;单纯心绞痛( AP )者23例为AP组,既往有一次心梗病史的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者20例为OMI组。分别测定、比较各组间hs-CRP、 LP ( a)的血清水平差异。结果 OMI组、 AP组、再梗组hs-CRP、 Lp (a)浓度逐渐升高,且各组间hs-CRP、 Lp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组Lp (a)和hs-CRP呈正相关性(r =0.697, P<0.001)。结论(1)血清hs-CRP、 Lp (a)浓度升高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极大的相关性,是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再发心梗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2)冠心病患者血清 Hs-CRP、 Lp ( a)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对增高,说明hs-CRP、 Lp ( 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张秀文;李来传;史有奎;陈京霞;臧全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已被收治的1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研究组在牙周袋内放人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照组按常规剂量口服替硝唑,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IL-6水平结果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PLI、 BOP、 P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之间PLI、 BOP、 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PLI、 BOP、 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IL-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之间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可以降低IL-6水平从而缓解慢性牙周炎患者炎性反应。
作者:吉敏;刘静;何逸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8人,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疾病,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齐拉西酮治疗疾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拒绝1例、被动执行9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依从性39例,明显高于13例对照组患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59.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临床治疗中采取口服齐拉西酮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何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14例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甲状腺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知识掌握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促进术后康复,节省医疗资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艳君;钱学贞;甘艳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比较实际剖宫产率与风险校正首次剖宫产率的关系评估我院产科质量。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5542例产妇的病历,其中剖宫产2276例,分析其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出符合研究条件的产妇的剖宫产概率,研究对象的剖宫产概率的平均值即为其风险校正首次剖宫产率。结果剖宫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初产妇、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高收入、高文化程度产妇;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术后腹部伤口感染、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风险校正首次剖宫产率是评估产科质量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万日明;卢运萍;梁伟锋;王曙光;林善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三个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对我校护理课程设置评价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认同度,以期为护理教育者进行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校大一、大三、大四三个年级42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对6大类课程的认同度依次为:护理专业课程>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公共卫生类课程>护理人文相关课程>普通公共课程,且对62门课程的综合分析显示,认同的课程共22门,占92.70%;不认同感的课程共有5门,占53.47%;(2)三个年级对“人体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与“健康模式”的反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每个年级在两种组织形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对“分段式”比较认同;(4)学生总体对“集中实习”比较认同;三个年级对两种实习安排的反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调查及时发现我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逐步提高学生对我校课程设置的认同感,并积极借鉴优秀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作者:刘堃;郭蕾蕾;苏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 MP)引起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从而早期诊断大叶性肺炎,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其中大叶性肺炎并MP感染(观察组)53例、支气管肺炎(对照组)52例,对其发病年龄、肺外并发症、以及治疗时间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发病年龄在5~12岁,并发胸腔积液、肺不张,伴发精神症状、肝损害、心肌损害、胃肠症状及皮疹等并发症者均高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及热程方面长于对照组,胸片吸收慢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童MP-大叶性肺炎较一般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大,容易合并肺外并发症,治疗时间长,胸片吸收较慢,需早期正确诊断并积极治疗,降低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马锦秀;段全纪;周清霞;孟庆华;董伟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我院20例因为口腔颌面部外伤入院的患者发生窒息时的急救配合以及护理干预。方法对2011年全年,本院成功抢救的20例颌面部外伤并发窒息的患者急救配合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口腔颌面部位置突出,受伤的机会相对较大,颌面部结构复杂,颌面诸骨中腔窦较多,血供丰富。呼吸道、消化道的开口均分布于此,又紧邻颅脑,故当颌面部受伤时,很容易出现骨组织受肌肉牵拉而移位,阻塞呼吸道,若口、鼻中血凝块等污物不及时清除也会影响呼吸道通.,危及生命。结论对颌面部外伤的患者,及时评估伤情及呼吸道情况,据不同类型的窒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准确安放患者体位,确保呼吸道通.,可及时解除窒息,并做好原发损伤急救的配合,明显提高颌面外伤发生窒息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愈合。
作者:刘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选择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其中54例再次剖宫产(观察组A, n=54)、48例经阴道分娩(观察组B, n=48);另外选择同时期6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对照组A, n=60)、6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B, n=60)作对照研究。结果102例产妇中85例阴道试产,试产成功48例(56.5%);观察组B在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方面优于观察组A (P<0.05);观察组B和对照组B在上述指标和先兆子宫破裂方面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相对于再次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选择阴道分娩更具优势;严密监护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柳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并发胆漏的主要原因及预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 LC并发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C并发胆漏的原因:胆囊床剥离过深,肝内小胆管损伤1例,迷走胆管5例,右副肝管横断1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右肝管侧壁电灼伤1例,胆总管夹闭横断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漏多与解剖变异,炎症轻重,操作不当等有关。预防应从熟悉解剖、规范操作、妥善引流等方面着手。胆漏发生后根据胆漏的原因,大小,腹膜炎的轻重,腹腔引流是否通。等综合分析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名士;刘道明;王祎;杨智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iRNA-223、 miRNA-181 a在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L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RT-PCR)方法检测42例AL患者miRNA-223、 miRNA-181a的表达,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患者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7例,以同期住院的5例非白血病患者中miRNA-223、 miRNA-181a的表达作为参照物,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中的LSD法对多组样本均数间的比较进行分析。结果采集的样本中符合标准的共39例(其中AML 29例, ALL 6例,正常对照组4例);29例AML中miRNA-223、 miRNA-181a相对表达水平的均数分别为6.65±1.29、9.7±2.20,6例ALL中miRNA-223、 miRNA-181a相对表达水平的均数分别为4.76±0.76、10.06±2.47; miRNA-223在AML、 ALL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 miRNA-223在AM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 ( P<0.01), miRNA-181 a在AML、 ALL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miRNA-181a在AML、 ALL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iRNA-181a在预后好分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中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P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 miRNA-223、 miRNA-181 a在初治、复发组及不同年龄及性别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miRNA-223、 miRNA-181 a的表达与AL关系密切相关,可作为AL诊断的新标准,尤其在AML、ALL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miRNA-181 a可能在AML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与患者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有着直接关系; miRNA-223、 miRNA-181 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初治与复发无关。
作者:刘佳;冉学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过程中出现耐药性对治疗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60例,按照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立即应用);观察组30例(>5 d),对照两组患儿血沉(ESR)、 C反应蛋白(CPR)、发热时间、冠状动脉内径值水平变化及耐药比率,进而评价耐药性对治疗的影响问题。结果两组患儿血沉(ESR)、 C反应蛋白(CPR)、发热时间、冠状动脉内径值比较(t=4.21、3.78、5.12、3.87,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耐药率比较(χ2=8.29,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丙种球蛋白针剂治疗川崎病疗效确切,但是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耐药情况并加重冠状动脉损伤及临床症状。
作者:王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早、晚空腹各服米非司酮50 mg,共2 d,第3天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妊娠组织物自然排出后,行清宫术。抽取病例资料中70例稽留流产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口服己烯雌酚5 mg,3次/天,共3 d,静滴缩宫素,胚胎组织物自然排出后行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宫腔内组织物自然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人工流产手术综合征发生率、出血量均明显低/少于对照组( P<0.01)。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马佩兴;黄旭军;曾桓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氧坏死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在原、复发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30例同一患者原发、复发胶质瘤脑组织中HIF-1α、 VEGF、 MMP-9、 Ki-67的表达,并研究其与胶质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 VEGF、 MMP-9、 Ki-67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P<0.05),且在复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程度较原发肿瘤有所增强( P<0.05)。结论 HIF-1α、 VEGF、 MMP-9、 Ki-67可作为评价胶质瘤复发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喆;王胜;王道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