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刘仁光
目的:通过三个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对我校护理课程设置评价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认同度,以期为护理教育者进行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校大一、大三、大四三个年级42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对6大类课程的认同度依次为:护理专业课程>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公共卫生类课程>护理人文相关课程>普通公共课程,且对62门课程的综合分析显示,认同的课程共22门,占92.70%;不认同感的课程共有5门,占53.47%;(2)三个年级对“人体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与“健康模式”的反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每个年级在两种组织形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对“分段式”比较认同;(4)学生总体对“集中实习”比较认同;三个年级对两种实习安排的反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调查及时发现我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逐步提高学生对我校课程设置的认同感,并积极借鉴优秀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作者:刘堃;郭蕾蕾;苏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和脑钠肽水平对预见性护理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77例,所有患者CRP和BNP水平均升高,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预见性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合并有血清CRP和脑钠肽( BNP )水平均升高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疗效率高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达97.5%,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SAQ各项评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识程度及治疗满意度)及总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于伴有血清CRP和脑钠肽水平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给予有效的预见性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治疗的疗效和降低恶性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已被收治的1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研究组在牙周袋内放人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照组按常规剂量口服替硝唑,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IL-6水平结果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PLI、 BOP、 P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之间PLI、 BOP、 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PLI、 BOP、 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IL-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之间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可以降低IL-6水平从而缓解慢性牙周炎患者炎性反应。
作者:吉敏;刘静;何逸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在社区内206名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103名高血压患者作为干预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经过干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 )和舒张压( DBP)逐渐下降,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结论加强社区护理,规范定期的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测肾功能不全高钾患者血液透析前、后随血清钾离子浓度变化对应的心电图变化特点,为临床高钾血症诊断提供线索。方法选择我院50例诊断为肾功能不全并高钾血症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观测:(1)血液透析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2)心电图:血液透析前后心率、 P波时限、 PR间期、 QRS时限、 T波振幅、 T波时限、 QT间期。结果(1)透析前T波时限较透析后缩短(145.20±23.49) ms vs (180.00±22.86) ms,振幅较透析后增大(0.76±0.54) mV vs (0.43±0.36) mV,均P<0.05,且随着血钾增高T波高尖程度增加;(2)透析前P波时限、 PR间期和QRS时限均较透析后延长(112.50±15.33) ms vs (98.80±14.88) ms、(175.98±35.40) ms vs (157.34±22.73) ms和(104.00±20.85) ms vs (88.76±10.39) ms,均P<0.05,这些改变主要出现在中、重度高钾病例并随着血钾浓度增加而加重。结论进一步证实T波增高是高钾先出现、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房内阻滞( P波增宽至消失)、室内阻滞( QRS增宽)和房室阻滞是中、重度高钾的心电图表现。
作者:陈娟;刘仁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PCS)宫旁静脉丛和卵巢静脉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表现,并阐述临床上对该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综合诊断为盆腔静脉淤血且行全腹部 CT增强扫描的患者43例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容积再现( VR)、血管生长技术( 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盆腔静脉淤血时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的表现。结果43例中,所有病例左侧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均迂曲、扩张,12例伴发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15例尚累及右侧宫旁静脉丛,右侧受累及者可于宫底部和(或)宫颈部见横向走行并连接双侧宫旁静脉丛的横行交通支。观察组宫旁静脉丛粗静脉平均直径为(4.6±0.5) mm,同侧卵巢静脉平均直径(8.6±0.6) m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6±0.5) mm和(4.2±0.8)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能显示宫旁静脉丛和卵巢静脉迂曲、扩张,能明确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护理采用身体和心理双重护理相结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徐建红;张慧;李小龙;肖柏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选择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其中54例再次剖宫产(观察组A, n=54)、48例经阴道分娩(观察组B, n=48);另外选择同时期6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对照组A, n=60)、6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B, n=60)作对照研究。结果102例产妇中85例阴道试产,试产成功48例(56.5%);观察组B在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方面优于观察组A (P<0.05);观察组B和对照组B在上述指标和先兆子宫破裂方面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相对于再次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选择阴道分娩更具优势;严密监护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柳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比较实际剖宫产率与风险校正首次剖宫产率的关系评估我院产科质量。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5542例产妇的病历,其中剖宫产2276例,分析其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出符合研究条件的产妇的剖宫产概率,研究对象的剖宫产概率的平均值即为其风险校正首次剖宫产率。结果剖宫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初产妇、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高收入、高文化程度产妇;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术后腹部伤口感染、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风险校正首次剖宫产率是评估产科质量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万日明;卢运萍;梁伟锋;王曙光;林善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对中重度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5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时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缓解症状,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160μg/4.5μg/吸,阿斯利康公司,早晚各1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10 mg,默沙东公司,1天1片)治疗,疗程12 w,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12 w的临床控制效果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ACT评分和基本控制率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治疗后4 w和8 w后,观察组的哮喘症状基本控制率分别为91.11%和93.33%, ACT评分分别为23.17±4.87和25.31±3.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而治疗12周后,两组哮喘控制率和A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疗程结束时,肺功能指标FEV1、 FEV1%和PEF%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的差异( 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与孟鲁司特可在早期迅速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病情,降低复发率,两药联合使用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区秀燕;袁小玲;郭伟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严重腹部创伤的医护治疗,目前多采用较为复杂的目的性手术,该方法使医护治疗工作难度大、操作繁琐加重患者内环境的不稳定而耽误救治时间直至死亡。
作者:洪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过程中出现耐药性对治疗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60例,按照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立即应用);观察组30例(>5 d),对照两组患儿血沉(ESR)、 C反应蛋白(CPR)、发热时间、冠状动脉内径值水平变化及耐药比率,进而评价耐药性对治疗的影响问题。结果两组患儿血沉(ESR)、 C反应蛋白(CPR)、发热时间、冠状动脉内径值比较(t=4.21、3.78、5.12、3.87,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耐药率比较(χ2=8.29,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丙种球蛋白针剂治疗川崎病疗效确切,但是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耐药情况并加重冠状动脉损伤及临床症状。
作者:王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家庭时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国企236名员工为被试样本,对其进行家庭时间、负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家庭时间的比例与主观幸福感有着紧密关系,他们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与家人交流的时间越多,主观幸福感越强;(2)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时间比例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由于家庭时间不足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3)在控制住家庭时间比例之后,负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即在家庭时间中存在的负性情绪增加,主观幸福感就会减弱。结论家庭时间比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家庭时间比例与负性情绪之间有负相关关系;负性情绪对家庭时间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有中介作用。
作者:闫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早、晚空腹各服米非司酮50 mg,共2 d,第3天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妊娠组织物自然排出后,行清宫术。抽取病例资料中70例稽留流产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口服己烯雌酚5 mg,3次/天,共3 d,静滴缩宫素,胚胎组织物自然排出后行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宫腔内组织物自然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人工流产手术综合征发生率、出血量均明显低/少于对照组( P<0.01)。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马佩兴;黄旭军;曾桓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iRNA-223、 miRNA-181 a在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L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RT-PCR)方法检测42例AL患者miRNA-223、 miRNA-181a的表达,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患者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7例,以同期住院的5例非白血病患者中miRNA-223、 miRNA-181a的表达作为参照物,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中的LSD法对多组样本均数间的比较进行分析。结果采集的样本中符合标准的共39例(其中AML 29例, ALL 6例,正常对照组4例);29例AML中miRNA-223、 miRNA-181a相对表达水平的均数分别为6.65±1.29、9.7±2.20,6例ALL中miRNA-223、 miRNA-181a相对表达水平的均数分别为4.76±0.76、10.06±2.47; miRNA-223在AML、 ALL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 miRNA-223在AM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 ( P<0.01), miRNA-181 a在AML、 ALL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miRNA-181a在AML、 ALL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iRNA-181a在预后好分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中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P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 miRNA-223、 miRNA-181 a在初治、复发组及不同年龄及性别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miRNA-223、 miRNA-181 a的表达与AL关系密切相关,可作为AL诊断的新标准,尤其在AML、ALL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miRNA-181 a可能在AML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与患者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有着直接关系; miRNA-223、 miRNA-181 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初治与复发无关。
作者:刘佳;冉学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巴中市巴州区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对巴中市巴州区重点人群的1000份尿样进行尿碘含量检测。结果受检的209份婴幼儿尿样的尿碘中位数为269.0μg/L;399份学龄儿童尿样的尿碘中位数为310.7μg/L;211份孕妇尿样的尿碘中位数为220.7μg/L;181份哺乳期妇女尿样的尿碘中位数为213.5μg/L。结论巴州区上述重点人群不存在碘缺乏现象,学龄儿童处于碘过剩水平,但仍有部分重点人群存在碘营养不足的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进行科学食盐补碘。
作者:屈琴;陈子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47例,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病人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7例,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如下:优35例,良9例,评定结果优良率达93.62%。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固定治疗,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手术之后能够可靠固定,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少而且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该方法可作为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柯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氧坏死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在原、复发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30例同一患者原发、复发胶质瘤脑组织中HIF-1α、 VEGF、 MMP-9、 Ki-67的表达,并研究其与胶质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 VEGF、 MMP-9、 Ki-67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P<0.05),且在复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程度较原发肿瘤有所增强( P<0.05)。结论 HIF-1α、 VEGF、 MMP-9、 Ki-67可作为评价胶质瘤复发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喆;王胜;王道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些年来,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术前辅助放化疗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所取得进步尤为显著,能使患者获得佳的治愈机会,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诊治还需进一步优化研究。现将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玉海(综述);武健(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建立枳实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方法采用色谱柱Hypersil ODS (4.6 mm ×200 mm,5μm),以乙腈(A )-水( B)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284 nm;流速1.0 mL· min-1。结果通过对10批不同产地的枳实药材的测定,建立了枳实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个共有峰,以化学对照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图鉴定了这2个峰。10批枳实药材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有效控制药材的内在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卢静华;黄淑红;滕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舒适性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舒适性护理方法)应用调查问卷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价、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比较(t=8.12,6.22,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4.33,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舒适性护理方法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蓓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