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盈建;魏庆宇;朱哓明;曹发斌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元变性疾病.它以不可逆的进行性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主要的病理特征包括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senile plaques)由类淀粉前体蛋白(APP)断裂后产生的多肽Aβ组成,而神经原纤维缠结(NTFs)是由异常细胞骨架组成的神经元内结构,由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所致[1].
作者:李亚男;金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哺乳动物脑中存在有阿片受体以来,它们的药理学特征已得到充分阐述,这使对阿片碱类药物的药物作用原理的认识进入到分子水平.但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却未能取得很大进展,这主要是由于阿片受体很难在保持配体结合活性的条件下被纯化.尽管如此,阿片受体的纯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仍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作者:王大鹏;王权;王洪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Vitapex糊剂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疗效.方法 100颗急慢性牙髓炎的年轻恒牙分2组,分别用Vitapex糊剂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尖诱导形成术.结果 随访1.5年后,Vitapex组促进根尖闭合的疗效优于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组(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理想的根尖形成诱导剂.
作者:李日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缬沙坦,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选取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40例,依那普利治疗组30例,治疗6个月,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L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结果 与治疗前比,2组治疗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L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有下降(P<0.01),但2组无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可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
作者:李妍;张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正常产、剖宫产出血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33例剖宫产患者,163例正常产患者,均为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分别给与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处理,观察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 ①剖宫产患者,缩宫素组出血量为(639±232)mL ,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575±152)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②正常足月产患者,产后出血量缩宫素组(582±212)mL,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480±204)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期引产患者,产后出血量缩宫素组(499±170)mL,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400±168)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产后,能明显减少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量,尤其是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者,效果好于缩宫素,且副作用小.
作者:施晓玲;张丽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副鼻窦冠状位CT研究钩突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8例(256侧)经CT检查的病人资料,选择冠状位CT片观测以下内容: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测量钩突高度、角度及筛漏斗宽度.将钩突不同附着类型的钩突高度和角度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分析钩突常见解剖变异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4种类型:钩突分叉型 (41.01%);中鼻甲型(26.17%);纸样板型(17.96%);颅底型(14.38%).这4种类型的发病率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显著差异.钩突高度、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及钩突形态变异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钩突形态变异与慢性前组鼻窦炎关系密切.
作者:刘宏伟;谷京城;崔颖;类延华;曲成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黄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实验性创伤性脑水肿的防治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治疗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1、3、5、7 d,每个时间点各8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复制Feeney自由落体大鼠脑外伤模型.其中,治疗组大鼠造模后给予大黄500 mg/(kg·d)灌胃.各组大鼠分别在1、3、5、7 d处死,分别测量脑含水量;观察各组脑组织的超微结构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测量各组大鼠AQP4的表达.结果 脑外伤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通过电镜观察提示,大黄组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减轻,线粒体等细胞器完整.另外,模型组创伤后第1 dAQP4的表达略升高,而到第3 d达低,从第5 d起AQP4的表达逐渐升高,第7 dAQP4的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在颅脑创伤早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的第1、3 d时,大黄组AQP4的表达较模型组上调,对脑水肿起保护作用,在第5、7 d细胞毒性脑水肿出现后大黄可明显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结论 大黄可减轻创伤性脑水肿;它可能是调节脑外伤后创伤脑组织周围的AQP-4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段英杰;刘兴波;莫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反义RNA技术特异性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原代VSMC,使用脂质体法将携带有CTGF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转染入VSMC,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TGF的表达以及蛋白激酶B(Akt)的活性,MTT法及划痕试验测定VSMC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 pcDNA3.1(+)-CTGF(-)转染VSMC后CTGF的表达明显降低,Akt的活性降低,VSMC的增殖和迁移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应用反义RNA技术可特异性下调CTGF表达,并通过降低Akt的活性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霍晓川;罗俊生;孙霄云;关宁;彭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比例达45%~86.8%[1].为预防感染及血块阻塞尿管,一般常规应用大量冲洗液持续冲洗膀胱,我们研究了不同温度冲洗液对膀胱痉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了珠子肝泰分散片中鞣云实精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反相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4%醋酸水溶液(22:78),检测波长为268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 三批样品的鞣云实精的含量分别为5.31、5.24、5.20 mg/片.结论 该方法可行,便于操作.
作者:陈晓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种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C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皮质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麻醉诱导后B、C组皮质醇降低,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组手术60 min 至术后3 d,皮质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组无明显变化;3组E、NE均于手术结束前、术后1 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1),但C组低于A、B两组(P<0.05或P<0.01);3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IL-6、IL-8在手术60 min、手术结束前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而A、B组持续时间长至术后3 d,C组于术后1 d恢复至诱导前水平.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创伤性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小,利于保持各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术后镇痛.
作者:戴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把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治疗及局部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结果 微波治疗较单纯的常规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结论 微波治疗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任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人工肛门灌肠是将灌肠液经人工肛门灌入肠道.是肠梗阻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肠道手术前必要的肠道准备工作.在普外科虽然并不常见,但却是普外科护士为头痛的灌肠方式.因为人工肛门无肛门括约肌,所以灌入的液体无法在肠道内保留.另外,一般人工肛门均是位于腹部,不便于放置大便器.因此,灌入后流出的液体连同粪便就会污染患者的身体及床单元,有时也会污染操作者.
作者:宋静;王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多巴胺(Dopamine,DA)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主要参与运动、情感以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1],曾被认为是去甲肾上腺素(NE)的前体,没有自己的独立功能.20世纪60年代应用左旋多巴(L-DOPA)替代治疗帕金森病取得显著疗效,这是神经递质药理学研究第一次取得的突破性成就[2].然而,黑质部位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的原因始终不清楚.
作者:董耀东;刘晓芳;徐万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终浓度为25、50、100、200、400 nmol/L的TSA作用于SW579细胞株,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体外增殖、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 TSA作用后对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吖啶橙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发现有典型的凋亡小体生成;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随TSA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TSA可抑制SW57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新;肖建英;张秀梅;李男;宋其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生化自动分析仪动力学测定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omutase,PGAM)的方法并评价此方法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探讨人体血清PGAM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等疾病中的早期作用建立良好的方法基础.方法 PGAM活性测定采用3-磷酸甘油酸为底物,经烯醇化酶等一系列偶联,以340 nm波长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根据NADH吸光度变化可求出PGAM总活性.结果 通过一系列参数的测定建立了良好的能适应生化自动分析仪的PGAM活性测定方法.结论 全自动酶偶联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稳定性好,灵敏度和精确度高,抗干扰性强,可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
作者:罗喜钢;张一兵;张淑芹;王尚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骶髂关节是骶骨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构成的微动滑膜关节,引起骶髂关节病变的疾病较多,较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普通X线平片对其早期关节破坏敏感性较低.本文采用多排CT对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薄层扫描,通过对CT征象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骶髂关节常见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陈伟志;张祥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