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钩突解剖形态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评价

刘宏伟;谷京城;崔颖;类延华;曲成晶

关键词:钩突, 体层摄影术, 慢性鼻窦炎
摘要:目的 通过副鼻窦冠状位CT研究钩突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8例(256侧)经CT检查的病人资料,选择冠状位CT片观测以下内容: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测量钩突高度、角度及筛漏斗宽度.将钩突不同附着类型的钩突高度和角度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分析钩突常见解剖变异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4种类型:钩突分叉型 (41.01%);中鼻甲型(26.17%);纸样板型(17.96%);颅底型(14.38%).这4种类型的发病率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显著差异.钩突高度、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及钩突形态变异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钩突形态变异与慢性前组鼻窦炎关系密切.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辽宁医学院学报》撰稿要求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Vitapex糊剂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Vitapex糊剂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疗效.方法 100颗急慢性牙髓炎的年轻恒牙分2组,分别用Vitapex糊剂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尖诱导形成术.结果 随访1.5年后,Vitapex组促进根尖闭合的疗效优于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组(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理想的根尖形成诱导剂.

    作者:李日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缬沙坦,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选取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40例,依那普利治疗组30例,治疗6个月,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L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结果 与治疗前比,2组治疗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L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有下降(P<0.01),但2组无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可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

    作者:李妍;张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巧行人工肛门灌肠

    人工肛门灌肠是将灌肠液经人工肛门灌入肠道.是肠梗阻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肠道手术前必要的肠道准备工作.在普外科虽然并不常见,但却是普外科护士为头痛的灌肠方式.因为人工肛门无肛门括约肌,所以灌入的液体无法在肠道内保留.另外,一般人工肛门均是位于腹部,不便于放置大便器.因此,灌入后流出的液体连同粪便就会污染患者的身体及床单元,有时也会污染操作者.

    作者:宋静;王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抚顺地区婴儿脐血IgE水平与特应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评估脐血IgE水平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阳性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测定134例脐血中IgE的含量.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3年电话或门诊随访,共5次(目前已完成前4次).详细记录婴儿发生湿疹、反复哮喘和荨麻疹等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等情况.结果 随访134例,随访率100%,有42例正常,有9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脐血IgE水平大于0.35 KU/L的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为84例(68.7%),其中发生婴儿湿疹63例(47.0%),荨麻疹25例(18.7%),反复喘息12例(9.0%);脐血IgE水平小于0.35 KU/L的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为8例(6.0%),发生婴儿湿疹3例(2.2%),荨麻疹4例(3.0%),反复喘息4例(3.0%).结论 结果提示脐血IgE水平升高的婴儿易患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婴儿湿疹和荨麻疹.脐血IgE水平升高结合过敏家族史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预测价值较高.

    作者:孙盈建;魏庆宇;朱哓明;曹发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辽宁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黄对大鼠实验性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黄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实验性创伤性脑水肿的防治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治疗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1、3、5、7 d,每个时间点各8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复制Feeney自由落体大鼠脑外伤模型.其中,治疗组大鼠造模后给予大黄500 mg/(kg·d)灌胃.各组大鼠分别在1、3、5、7 d处死,分别测量脑含水量;观察各组脑组织的超微结构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测量各组大鼠AQP4的表达.结果 脑外伤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通过电镜观察提示,大黄组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减轻,线粒体等细胞器完整.另外,模型组创伤后第1 dAQP4的表达略升高,而到第3 d达低,从第5 d起AQP4的表达逐渐升高,第7 dAQP4的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在颅脑创伤早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的第1、3 d时,大黄组AQP4的表达较模型组上调,对脑水肿起保护作用,在第5、7 d细胞毒性脑水肿出现后大黄可明显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结论 大黄可减轻创伤性脑水肿;它可能是调节脑外伤后创伤脑组织周围的AQP-4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段英杰;刘兴波;莫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C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皮质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麻醉诱导后B、C组皮质醇降低,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组手术60 min 至术后3 d,皮质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组无明显变化;3组E、NE均于手术结束前、术后1 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1),但C组低于A、B两组(P<0.05或P<0.01);3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IL-6、IL-8在手术60 min、手术结束前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而A、B组持续时间长至术后3 d,C组于术后1 d恢复至诱导前水平.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创伤性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小,利于保持各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术后镇痛.

    作者:戴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在骶髂关节常见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骶髂关节是骶骨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构成的微动滑膜关节,引起骶髂关节病变的疾病较多,较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普通X线平片对其早期关节破坏敏感性较低.本文采用多排CT对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薄层扫描,通过对CT征象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骶髂关节常见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陈伟志;张祥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编辑部公告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临床体会

    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我科运用透视下经皮多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分型中的Ⅱ、Ⅲ、Ⅳ型股骨颈骨折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钩突解剖形态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评价

    目的 通过副鼻窦冠状位CT研究钩突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8例(256侧)经CT检查的病人资料,选择冠状位CT片观测以下内容: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测量钩突高度、角度及筛漏斗宽度.将钩突不同附着类型的钩突高度和角度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分析钩突常见解剖变异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4种类型:钩突分叉型 (41.01%);中鼻甲型(26.17%);纸样板型(17.96%);颅底型(14.38%).这4种类型的发病率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显著差异.钩突高度、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及钩突形态变异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钩突形态变异与慢性前组鼻窦炎关系密切.

    作者:刘宏伟;谷京城;崔颖;类延华;曲成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病例13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4组,即:A组,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无狭窄或狭窄<50%)(25例);B组,单支病变(35例);C组,双支病变(35例);D组,三支病变(37例).冠脉造影前取静脉血及插管时取动脉血,采用免疫竞争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冠心病者.动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可替代动脉血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诊断冠心病及复杂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景孟环;王忠刚;戴瑛;刘冀;赵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TGF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应用反义RNA技术特异性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原代VSMC,使用脂质体法将携带有CTGF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转染入VSMC,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TGF的表达以及蛋白激酶B(Akt)的活性,MTT法及划痕试验测定VSMC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 pcDNA3.1(+)-CTGF(-)转染VSMC后CTGF的表达明显降低,Akt的活性降低,VSMC的增殖和迁移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应用反义RNA技术可特异性下调CTGF表达,并通过降低Akt的活性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霍晓川;罗俊生;孙霄云;关宁;彭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天津塘沽传染病医院31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均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变化、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PE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毒症状明显改善,TB、 ALT、PTA、NH3下降明显(P<0.01),Ca降低(P<0.05),肾功能(BUN、Cr)、电解质(K、Na)、ALB、无显著变化.31例患者总死亡率为45.16%,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P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联合内科基础治疗既可以改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维持内环境稳定,又可以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值得更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作者:王春艳;刘秀玲;周敏;娄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体外冲击波能量与家兔肾脏损伤关系的研究

    目的 建立家兔体外冲击波致伤模型,探讨不同冲击电压和冲击次数对肾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家兔30只,不同体外冲击波(14 KV·1 000次、 14 KV·2 000次、14 KV·3 000次、12 KV·2 000次和10 KV·2 000次)致伤,测定尿白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IgG水平,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体外冲击波致伤后尿白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的水平升高,而IgG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随冲击次数增加和冲击电压增高,尿白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的水平升高;病理观察示肾脏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结论 体外冲击波能量升高可加重肾脏损伤,建议在不影响碎石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冲击电压和减少冲击次数.

    作者:冯艳红;姜华茂;郭敏;张春阳;邵佑之;李晨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凝胶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牙周炎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盐酸米诺环素与甲硝唑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共100颗牙.全口洁治和根面平整后,以患者一侧患牙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为实验组,对侧同名患牙局部应用甲硝唑凝胶作为对照组.每周置药1次,4 w为一个疗程.于基线、基线后5、9 w检测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结果 两组临床指标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LI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牙周袋内应用米诺环素软膏配合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牙周炎症状,且效果优于甲硝唑凝胶组.

    作者:燕春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依沙吖定联合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86例临床观察

    我院应用依沙吖定联合米非司同终止中期妊娠,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孕16~26 w因医学因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孕产妇经检查无依沙吖定和米非司酮用药禁忌症.

    作者:张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阿片类物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哺乳动物脑中存在有阿片受体以来,它们的药理学特征已得到充分阐述,这使对阿片碱类药物的药物作用原理的认识进入到分子水平.但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却未能取得很大进展,这主要是由于阿片受体很难在保持配体结合活性的条件下被纯化.尽管如此,阿片受体的纯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仍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作者:王大鹏;王权;王洪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分析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比例达45%~86.8%[1].为预防感染及血块阻塞尿管,一般常规应用大量冲洗液持续冲洗膀胱,我们研究了不同温度冲洗液对膀胱痉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