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临床体会

岳丽萍

关键词:经皮空心钉, 内固定治疗, 股骨颈骨折, 现报告如下, 透视下, 运用, 疗效, 分型
摘要: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我科运用透视下经皮多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分型中的Ⅱ、Ⅲ、Ⅳ型股骨颈骨折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C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皮质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麻醉诱导后B、C组皮质醇降低,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组手术60 min 至术后3 d,皮质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组无明显变化;3组E、NE均于手术结束前、术后1 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1),但C组低于A、B两组(P<0.05或P<0.01);3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IL-6、IL-8在手术60 min、手术结束前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而A、B组持续时间长至术后3 d,C组于术后1 d恢复至诱导前水平.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创伤性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小,利于保持各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术后镇痛.

    作者:戴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已婚妇女自1999年起开展妇女健康普查后生殖道感染状况与分析.方法 对1999、2005年度已婚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结果 1.1999及2005年度RTI患病率分别为49.71%、50.98%.2.RTI患者中有症状者的就医率分别为71.11%、71.63%;无症状者的就医率分别为21.54%、23.74%.结论 从1999年度与2005年度RTI的患病率来看,RTI仍旧是育龄妇女常见且多发病,我中心针对妇女多发的RTI情况干预效果是有效的.

    作者:李心冰;王佳;张刘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辽宁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钩突解剖形态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评价

    目的 通过副鼻窦冠状位CT研究钩突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8例(256侧)经CT检查的病人资料,选择冠状位CT片观测以下内容: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测量钩突高度、角度及筛漏斗宽度.将钩突不同附着类型的钩突高度和角度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分析钩突常见解剖变异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4种类型:钩突分叉型 (41.01%);中鼻甲型(26.17%);纸样板型(17.96%);颅底型(14.38%).这4种类型的发病率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显著差异.钩突高度、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及钩突形态变异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钩突形态变异与慢性前组鼻窦炎关系密切.

    作者:刘宏伟;谷京城;崔颖;类延华;曲成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巴胺受体基因与帕金森病病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多巴胺(Dopamine,DA)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主要参与运动、情感以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1],曾被认为是去甲肾上腺素(NE)的前体,没有自己的独立功能.20世纪60年代应用左旋多巴(L-DOPA)替代治疗帕金森病取得显著疗效,这是神经递质药理学研究第一次取得的突破性成就[2].然而,黑质部位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的原因始终不清楚.

    作者:董耀东;刘晓芳;徐万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正常产、剖宫产出血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33例剖宫产患者,163例正常产患者,均为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分别给与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处理,观察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 ①剖宫产患者,缩宫素组出血量为(639±232)mL ,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575±152)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②正常足月产患者,产后出血量缩宫素组(582±212)mL,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480±204)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期引产患者,产后出血量缩宫素组(499±170)mL,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400±168)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产后,能明显减少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量,尤其是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者,效果好于缩宫素,且副作用小.

    作者:施晓玲;张丽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D44V6,HIF-1α,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CD44V6、HIF-1α、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SP法)测定粘附分子 (CD44V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 、HIF-1α和VEGF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7%、61.19%和74.63%;CD44V6 、HIF-1α、VEGF蛋白表达与肿块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互之间存在相关性;这3种蛋白的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CD44V6 、HIF-1α和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秀亮;朱志图;哈敏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病例13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4组,即:A组,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无狭窄或狭窄<50%)(25例);B组,单支病变(35例);C组,双支病变(35例);D组,三支病变(37例).冠脉造影前取静脉血及插管时取动脉血,采用免疫竞争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冠心病者.动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可替代动脉血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诊断冠心病及复杂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景孟环;王忠刚;戴瑛;刘冀;赵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措施探讨

    目的 了解丹东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现状及感染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2007年5月由我所对1 423例城镇无业、下岗女工和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妇科检查,结果统一录入生殖健康档案.结果 1 423例检查对象中,患病人数673例,总患病率47.29%;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BV)、盆腔炎、非特异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分析表明:生殖道感染与不良卫生习惯、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水平下降、阴道灌洗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改变观念和态度、改变不良个人卫生行为是预防RTI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杜振华;吴俊梅;金晓霜;王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阿片类物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哺乳动物脑中存在有阿片受体以来,它们的药理学特征已得到充分阐述,这使对阿片碱类药物的药物作用原理的认识进入到分子水平.但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却未能取得很大进展,这主要是由于阿片受体很难在保持配体结合活性的条件下被纯化.尽管如此,阿片受体的纯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仍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作者:王大鹏;王权;王洪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凝胶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牙周炎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盐酸米诺环素与甲硝唑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共100颗牙.全口洁治和根面平整后,以患者一侧患牙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为实验组,对侧同名患牙局部应用甲硝唑凝胶作为对照组.每周置药1次,4 w为一个疗程.于基线、基线后5、9 w检测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结果 两组临床指标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LI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牙周袋内应用米诺环素软膏配合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牙周炎症状,且效果优于甲硝唑凝胶组.

    作者:燕春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活性测定方法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生化自动分析仪动力学测定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omutase,PGAM)的方法并评价此方法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探讨人体血清PGAM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等疾病中的早期作用建立良好的方法基础.方法 PGAM活性测定采用3-磷酸甘油酸为底物,经烯醇化酶等一系列偶联,以340 nm波长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根据NADH吸光度变化可求出PGAM总活性.结果 通过一系列参数的测定建立了良好的能适应生化自动分析仪的PGAM活性测定方法.结论 全自动酶偶联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稳定性好,灵敏度和精确度高,抗干扰性强,可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

    作者:罗喜钢;张一兵;张淑芹;王尚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临床体会

    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我科运用透视下经皮多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分型中的Ⅱ、Ⅲ、Ⅳ型股骨颈骨折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黄对大鼠实验性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黄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实验性创伤性脑水肿的防治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治疗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1、3、5、7 d,每个时间点各8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复制Feeney自由落体大鼠脑外伤模型.其中,治疗组大鼠造模后给予大黄500 mg/(kg·d)灌胃.各组大鼠分别在1、3、5、7 d处死,分别测量脑含水量;观察各组脑组织的超微结构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测量各组大鼠AQP4的表达.结果 脑外伤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通过电镜观察提示,大黄组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减轻,线粒体等细胞器完整.另外,模型组创伤后第1 dAQP4的表达略升高,而到第3 d达低,从第5 d起AQP4的表达逐渐升高,第7 dAQP4的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在颅脑创伤早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的第1、3 d时,大黄组AQP4的表达较模型组上调,对脑水肿起保护作用,在第5、7 d细胞毒性脑水肿出现后大黄可明显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结论 大黄可减轻创伤性脑水肿;它可能是调节脑外伤后创伤脑组织周围的AQP-4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段英杰;刘兴波;莫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TGF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应用反义RNA技术特异性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原代VSMC,使用脂质体法将携带有CTGF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转染入VSMC,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TGF的表达以及蛋白激酶B(Akt)的活性,MTT法及划痕试验测定VSMC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 pcDNA3.1(+)-CTGF(-)转染VSMC后CTGF的表达明显降低,Akt的活性降低,VSMC的增殖和迁移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应用反义RNA技术可特异性下调CTGF表达,并通过降低Akt的活性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霍晓川;罗俊生;孙霄云;关宁;彭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中血管密度测量分析

    人类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10%,其中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占全身的60%.由于血管瘤的生长直接影响面部的美观及口腔颌面部的功能,故及时采取恰当方法治疗成为必要.而判定增殖期血管瘤增殖期大小,也就是判定血管瘤是否还将快速生长成为众多治疗方法选择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组织学,对血管瘤中血管密度的研究,从一个方面探讨了血管密度的大小对血管瘤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娜;邓文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把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治疗及局部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结果 微波治疗较单纯的常规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结论 微波治疗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任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珠子肝泰分散片中鞣云实精的含量

    目的 建立了珠子肝泰分散片中鞣云实精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反相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4%醋酸水溶液(22:78),检测波长为268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 三批样品的鞣云实精的含量分别为5.31、5.24、5.20 mg/片.结论 该方法可行,便于操作.

    作者:陈晓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辽宁医学院学报》撰稿要求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元变性疾病.它以不可逆的进行性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主要的病理特征包括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senile plaques)由类淀粉前体蛋白(APP)断裂后产生的多肽Aβ组成,而神经原纤维缠结(NTFs)是由异常细胞骨架组成的神经元内结构,由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所致[1].

    作者:李亚男;金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