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任杰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微波, 封闭治疗
摘要:目的 对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把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治疗及局部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结果 微波治疗较单纯的常规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结论 微波治疗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预激综合征并束支或房室阻滞患者PJ间期分析

    目的 分析预激综合征并束支阻滞、房室阻滞对PJ间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典型预激综合征并束支阻滞或房室阻滞患者有典型预激表现时和消除旁路传导(消融旁路10例,间歇性2例)后心电图:测量PR间期、QRS时间(形态)、PJ间期,分析旁路传导和旁路部位对PJ间期的影响.结果 (1)12例(并束支阻滞8例、一度房室阻滞4例),在消除旁路传导后PJ间期均延长(0.28~0.36 s).(2)旁路前传(典型预激)时,12例PJ间期均较消除旁路传导时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缩短0.02~0.12 s);一度房室阻滞4例缩短后的PJ间期仍>0.26 s(0.28~0.30 s);并束支阻滞则与旁路位置有关:旁路位束支阻滞同侧(6例),PJ间期均缩至正常范围(0.22~0.25 s),位异侧1例缩为0.27 s,1例为0.25 s.结论 (1)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可掩盖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同时能不同程度的缩短延长的PJ间期:(2)预激综合征PJ间期延长提示并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但PJ间期正常不能排除束支阻滞.

    作者:刘仁光;徐兆龙;孙凯;张英杰;路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巧行人工肛门灌肠

    人工肛门灌肠是将灌肠液经人工肛门灌入肠道.是肠梗阻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肠道手术前必要的肠道准备工作.在普外科虽然并不常见,但却是普外科护士为头痛的灌肠方式.因为人工肛门无肛门括约肌,所以灌入的液体无法在肠道内保留.另外,一般人工肛门均是位于腹部,不便于放置大便器.因此,灌入后流出的液体连同粪便就会污染患者的身体及床单元,有时也会污染操作者.

    作者:宋静;王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阿片类物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哺乳动物脑中存在有阿片受体以来,它们的药理学特征已得到充分阐述,这使对阿片碱类药物的药物作用原理的认识进入到分子水平.但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却未能取得很大进展,这主要是由于阿片受体很难在保持配体结合活性的条件下被纯化.尽管如此,阿片受体的纯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仍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作者:王大鹏;王权;王洪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黄对大鼠实验性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黄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实验性创伤性脑水肿的防治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治疗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1、3、5、7 d,每个时间点各8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复制Feeney自由落体大鼠脑外伤模型.其中,治疗组大鼠造模后给予大黄500 mg/(kg·d)灌胃.各组大鼠分别在1、3、5、7 d处死,分别测量脑含水量;观察各组脑组织的超微结构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测量各组大鼠AQP4的表达.结果 脑外伤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通过电镜观察提示,大黄组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减轻,线粒体等细胞器完整.另外,模型组创伤后第1 dAQP4的表达略升高,而到第3 d达低,从第5 d起AQP4的表达逐渐升高,第7 dAQP4的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在颅脑创伤早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的第1、3 d时,大黄组AQP4的表达较模型组上调,对脑水肿起保护作用,在第5、7 d细胞毒性脑水肿出现后大黄可明显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结论 大黄可减轻创伤性脑水肿;它可能是调节脑外伤后创伤脑组织周围的AQP-4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段英杰;刘兴波;莫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编辑部公告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SA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终浓度为25、50、100、200、400 nmol/L的TSA作用于SW579细胞株,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体外增殖、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 TSA作用后对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吖啶橙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发现有典型的凋亡小体生成;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随TSA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TSA可抑制SW57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新;肖建英;张秀梅;李男;宋其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正常产、剖宫产出血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33例剖宫产患者,163例正常产患者,均为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分别给与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处理,观察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 ①剖宫产患者,缩宫素组出血量为(639±232)mL ,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575±152)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②正常足月产患者,产后出血量缩宫素组(582±212)mL,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480±204)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期引产患者,产后出血量缩宫素组(499±170)mL,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400±168)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产后,能明显减少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量,尤其是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者,效果好于缩宫素,且副作用小.

    作者:施晓玲;张丽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临床体会

    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我科运用透视下经皮多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分型中的Ⅱ、Ⅲ、Ⅳ型股骨颈骨折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凝胶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牙周炎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盐酸米诺环素与甲硝唑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共100颗牙.全口洁治和根面平整后,以患者一侧患牙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为实验组,对侧同名患牙局部应用甲硝唑凝胶作为对照组.每周置药1次,4 w为一个疗程.于基线、基线后5、9 w检测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结果 两组临床指标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LI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牙周袋内应用米诺环素软膏配合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牙周炎症状,且效果优于甲硝唑凝胶组.

    作者:燕春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D44V6,HIF-1α,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CD44V6、HIF-1α、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SP法)测定粘附分子 (CD44V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 、HIF-1α和VEGF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7%、61.19%和74.63%;CD44V6 、HIF-1α、VEGF蛋白表达与肿块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互之间存在相关性;这3种蛋白的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CD44V6 、HIF-1α和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秀亮;朱志图;哈敏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甲酸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诱导分化作用中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终浓度为10-7、5×10-7、10-6、5×10-6、10-5 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作用SW579细胞株,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能使细胞趋向良性分化,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使细胞滞留在S期.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有剂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在低浓度时(10-7、5×10-7、10-6 mol/L)可能对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李男;肖建英;张秀梅;王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钩突解剖形态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评价

    目的 通过副鼻窦冠状位CT研究钩突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8例(256侧)经CT检查的病人资料,选择冠状位CT片观测以下内容: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测量钩突高度、角度及筛漏斗宽度.将钩突不同附着类型的钩突高度和角度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分析钩突常见解剖变异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4种类型:钩突分叉型 (41.01%);中鼻甲型(26.17%);纸样板型(17.96%);颅底型(14.38%).这4种类型的发病率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显著差异.钩突高度、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及钩突形态变异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钩突形态变异与慢性前组鼻窦炎关系密切.

    作者:刘宏伟;谷京城;崔颖;类延华;曲成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Vitapex糊剂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Vitapex糊剂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疗效.方法 100颗急慢性牙髓炎的年轻恒牙分2组,分别用Vitapex糊剂和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尖诱导形成术.结果 随访1.5年后,Vitapex组促进根尖闭合的疗效优于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组(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理想的根尖形成诱导剂.

    作者:李日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把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治疗及局部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结果 微波治疗较单纯的常规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结论 微波治疗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任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巴胺受体基因与帕金森病病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多巴胺(Dopamine,DA)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主要参与运动、情感以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1],曾被认为是去甲肾上腺素(NE)的前体,没有自己的独立功能.20世纪60年代应用左旋多巴(L-DOPA)替代治疗帕金森病取得显著疗效,这是神经递质药理学研究第一次取得的突破性成就[2].然而,黑质部位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的原因始终不清楚.

    作者:董耀东;刘晓芳;徐万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天津塘沽传染病医院31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均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变化、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PE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毒症状明显改善,TB、 ALT、PTA、NH3下降明显(P<0.01),Ca降低(P<0.05),肾功能(BUN、Cr)、电解质(K、Na)、ALB、无显著变化.31例患者总死亡率为45.16%,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P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联合内科基础治疗既可以改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维持内环境稳定,又可以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值得更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作者:王春艳;刘秀玲;周敏;娄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合并利培酮组和西酞普兰组,治疗8 w,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降低,更以合并利培酮组明显.结论 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可以增强疗效.

    作者:王进;苏海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睾丸固定术对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与e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睾丸固定术对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发育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22日龄 SD 雄性大鼠复制左侧隐睾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隐睾组和隐睾固定术组,每组10 只.建立左侧隐睾模型,隐睾固定术组于建立左侧隐睾模型后14 d行隐睾下降固定术.以生物素-dUTP/ 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数目,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eNOS 基因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隐睾组和隐睾固定术组隐睾侧睾丸发生生精细胞凋亡的数目显著增加(P<0.01).与隐睾组相比,睾丸固定术后生殖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隐睾组睾丸退化的生精细胞胞浆中eNOS 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增多,睾丸固定术可降低生精细胞的凋亡水平.eNOS表达与生精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娜;张雨;王艳洁;汪威廉;张春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辽宁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中血管密度测量分析

    人类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10%,其中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占全身的60%.由于血管瘤的生长直接影响面部的美观及口腔颌面部的功能,故及时采取恰当方法治疗成为必要.而判定增殖期血管瘤增殖期大小,也就是判定血管瘤是否还将快速生长成为众多治疗方法选择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组织学,对血管瘤中血管密度的研究,从一个方面探讨了血管密度的大小对血管瘤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娜;邓文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