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含卷曲霉素治疗初、复治性肺结核247例临床分析

单德辉

关键词:卷曲霉素, 住院治疗, 复治性肺结核, 静脉注射剂, 肺结核患者, 涂阳患者, 临床资料, 化疗方案, 病例, 结核药, 重症, 医院, 体重, 年龄, 空洞, 静滴, 过敏, 发烧, 病人
摘要:1 临床资料我所对2005~2007年肺结核患者初治194例,采用卷曲霉素静脉注射剂(0.75 g/日1次静滴)化疗方案.年龄18~78岁,体重45 kg以上,全部病例均住院治疗,静脉注射在医院严密观察下进行.初治涂阳患者68例,重症涂阴病人120例(包括空洞、咳持续发烧病例),有其它结核药过敏而采用卷曲霉素治疗6例.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辽宁医学院学报》撰稿要求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合并利培酮组和西酞普兰组,治疗8 w,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降低,更以合并利培酮组明显.结论 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可以增强疗效.

    作者:王进;苏海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睾丸固定术对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与e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睾丸固定术对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发育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22日龄 SD 雄性大鼠复制左侧隐睾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隐睾组和隐睾固定术组,每组10 只.建立左侧隐睾模型,隐睾固定术组于建立左侧隐睾模型后14 d行隐睾下降固定术.以生物素-dUTP/ 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数目,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eNOS 基因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隐睾组和隐睾固定术组隐睾侧睾丸发生生精细胞凋亡的数目显著增加(P<0.01).与隐睾组相比,睾丸固定术后生殖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隐睾组睾丸退化的生精细胞胞浆中eNOS 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增多,睾丸固定术可降低生精细胞的凋亡水平.eNOS表达与生精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娜;张雨;王艳洁;汪威廉;张春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钩突解剖形态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评价

    目的 通过副鼻窦冠状位CT研究钩突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8例(256侧)经CT检查的病人资料,选择冠状位CT片观测以下内容: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测量钩突高度、角度及筛漏斗宽度.将钩突不同附着类型的钩突高度和角度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分析钩突常见解剖变异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4种类型:钩突分叉型 (41.01%);中鼻甲型(26.17%);纸样板型(17.96%);颅底型(14.38%).这4种类型的发病率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显著差异.钩突高度、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及钩突形态变异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钩突形态变异与慢性前组鼻窦炎关系密切.

    作者:刘宏伟;谷京城;崔颖;类延华;曲成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分析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比例达45%~86.8%[1].为预防感染及血块阻塞尿管,一般常规应用大量冲洗液持续冲洗膀胱,我们研究了不同温度冲洗液对膀胱痉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元变性疾病.它以不可逆的进行性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主要的病理特征包括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senile plaques)由类淀粉前体蛋白(APP)断裂后产生的多肽Aβ组成,而神经原纤维缠结(NTFs)是由异常细胞骨架组成的神经元内结构,由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所致[1].

    作者:李亚男;金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编辑部公告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超诊断宫外孕的探讨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对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外孕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65例为住院病人,2例在门诊吸宫.年龄18~36岁.59例在术前测定HCG,56例阳性,3例阴性.主要症状是停经,腹痛和少量流血.停经时间40~80 d.

    作者:亚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巧行人工肛门灌肠

    人工肛门灌肠是将灌肠液经人工肛门灌入肠道.是肠梗阻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肠道手术前必要的肠道准备工作.在普外科虽然并不常见,但却是普外科护士为头痛的灌肠方式.因为人工肛门无肛门括约肌,所以灌入的液体无法在肠道内保留.另外,一般人工肛门均是位于腹部,不便于放置大便器.因此,灌入后流出的液体连同粪便就会污染患者的身体及床单元,有时也会污染操作者.

    作者:宋静;王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甲酸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诱导分化作用中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终浓度为10-7、5×10-7、10-6、5×10-6、10-5 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作用SW579细胞株,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能使细胞趋向良性分化,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使细胞滞留在S期.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有剂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在低浓度时(10-7、5×10-7、10-6 mol/L)可能对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李男;肖建英;张秀梅;王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中血管密度测量分析

    人类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10%,其中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占全身的60%.由于血管瘤的生长直接影响面部的美观及口腔颌面部的功能,故及时采取恰当方法治疗成为必要.而判定增殖期血管瘤增殖期大小,也就是判定血管瘤是否还将快速生长成为众多治疗方法选择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组织学,对血管瘤中血管密度的研究,从一个方面探讨了血管密度的大小对血管瘤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娜;邓文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阿片类物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哺乳动物脑中存在有阿片受体以来,它们的药理学特征已得到充分阐述,这使对阿片碱类药物的药物作用原理的认识进入到分子水平.但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却未能取得很大进展,这主要是由于阿片受体很难在保持配体结合活性的条件下被纯化.尽管如此,阿片受体的纯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仍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作者:王大鹏;王权;王洪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已婚妇女自1999年起开展妇女健康普查后生殖道感染状况与分析.方法 对1999、2005年度已婚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结果 1.1999及2005年度RTI患病率分别为49.71%、50.98%.2.RTI患者中有症状者的就医率分别为71.11%、71.63%;无症状者的就医率分别为21.54%、23.74%.结论 从1999年度与2005年度RTI的患病率来看,RTI仍旧是育龄妇女常见且多发病,我中心针对妇女多发的RTI情况干预效果是有效的.

    作者:李心冰;王佳;张刘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C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皮质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麻醉诱导后B、C组皮质醇降低,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组手术60 min 至术后3 d,皮质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组无明显变化;3组E、NE均于手术结束前、术后1 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1),但C组低于A、B两组(P<0.05或P<0.01);3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IL-6、IL-8在手术60 min、手术结束前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而A、B组持续时间长至术后3 d,C组于术后1 d恢复至诱导前水平.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创伤性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小,利于保持各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术后镇痛.

    作者:戴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D44V6,HIF-1α,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CD44V6、HIF-1α、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SP法)测定粘附分子 (CD44V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 、HIF-1α和VEGF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7%、61.19%和74.63%;CD44V6 、HIF-1α、VEGF蛋白表达与肿块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互之间存在相关性;这3种蛋白的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CD44V6 、HIF-1α和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秀亮;朱志图;哈敏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把2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治疗及局部封闭治疗,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结果 微波治疗较单纯的常规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结论 微波治疗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任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凝胶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牙周炎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盐酸米诺环素与甲硝唑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共100颗牙.全口洁治和根面平整后,以患者一侧患牙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为实验组,对侧同名患牙局部应用甲硝唑凝胶作为对照组.每周置药1次,4 w为一个疗程.于基线、基线后5、9 w检测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结果 两组临床指标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LI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牙周袋内应用米诺环素软膏配合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牙周炎症状,且效果优于甲硝唑凝胶组.

    作者:燕春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措施探讨

    目的 了解丹东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现状及感染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2007年5月由我所对1 423例城镇无业、下岗女工和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妇科检查,结果统一录入生殖健康档案.结果 1 423例检查对象中,患病人数673例,总患病率47.29%;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BV)、盆腔炎、非特异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分析表明:生殖道感染与不良卫生习惯、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水平下降、阴道灌洗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改变观念和态度、改变不良个人卫生行为是预防RTI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杜振华;吴俊梅;金晓霜;王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胶质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30%~50%[1],而恶性肿瘤侵袭性生长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经过缓慢的无血管生长期后,进入血管形成期,使瘤体得到营养而生长,因而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和侵袭的前提.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尤为重要.胶质瘤是一种富含血管的恶性肿瘤[2] ,血管的生成有利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作者:魏晓妍;高志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病例13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4组,即:A组,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无狭窄或狭窄<50%)(25例);B组,单支病变(35例);C组,双支病变(35例);D组,三支病变(37例).冠脉造影前取静脉血及插管时取动脉血,采用免疫竞争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冠心病者.动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可替代动脉血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诊断冠心病及复杂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景孟环;王忠刚;戴瑛;刘冀;赵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