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7年我院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于海雁;施宪宝;辛增玺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 合理应用
摘要:目的 调查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方法 对我院2007年药库微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上应用多的药物为头孢菌素,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结论 抗感染药物应用趋向合理化.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临床观察

    尿崩症是重型颅脑损伤较少见的并发症,我科自1992年以来,对1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采取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子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氟哌啶醇引起不随意运动7例分析

    临床应用氟哌啶醇导致的不随意运动,是由于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无目的运动,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往多由精神学科医生所报道.近年来,麻醉医师已普遍将氟哌啶醇用于麻醉的辅助用药.随着应用病例的增多,氟哌啶醇引起的不随意运动也逐渐被麻醉医生所认识并加以防范.我院2000-2002年共发生7例,现做以总结分析.

    作者:郭涛;张亚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ERK与bFGF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与bFGF蛋白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10例乳腺癌旁组织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ERK和bF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RK1/2和bFGF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和62.2%,与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RK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高于无转移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bFGF,ERK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状态、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ERK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病理分期有关,提示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RK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靶基因,ERK与bFGF蛋白可能在乳腺癌的演进中起着协同作用.

    作者:郭睿;齐凤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残胃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案的研究

    目的 探讨残胃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案,主要是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手术入路的研究.方法 30例根治手术中,有14例残胃并存食管下段癌,均经左第七肋问胸腹联合切口入路,其中7例充分游离胃小弯侧及前次手术的吻合口而保留胃底血管,将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残胃吻合;4例为保留结肠中动脉的结肠代食管术;3例为单纯游离胃底保留前次手术未切断的胃左动脉主干直接行食管残胃胃底吻合.16例食管中上段癌均行结肠代食管术,其中6例为左进胸加上腹部联合切日入路结肠代食管术,左胸顶吻合4例,颈吻合3例,3例为右胸、腹部、左颈部三切口入路结肠代食管颈部吻合术,结肠进胸的入路均为胸骨后.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颈部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愈合.结论 残胃并存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手术入路具有多样性,其中残胃并存食管下段癌行弓下吻合的除了结肠代食管外,其他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且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而残胃并存食管中上段癌由于食管切除较长,吻合住置较高仍以结肠代食管为主要的术式.

    作者:秦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活性炭对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液中多肽的吸附作用

    目的 研究活性炭对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液中多肽的吸附作用.方法 将活性炭加入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液中,过滤后检测蛋白含量及吸光度值,呼吸活性及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与无活性炭对照比较,加入活性炭后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液吸光度值、多肽含量均明显下降;呼吸活性及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活性炭对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液中多肽有吸附作用.

    作者:李鑫;王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早产胎膜早破病因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1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的病因主要为生殖道感染、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不良孕产史等.28~33+6孕周组与34~36+6孕周组在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病率、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重视产前检查及保健,积极预防早产胎膜早破.对于孕周小于34 w者,尽量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上颌窦骨化纤维瘤1例报告

    骨化纤维瘤是由纤维和骨组织组成的纤维骨性病变,多发生于颌面骨,为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有侵袭性,生长缓慢.

    作者:谷京城;王锐;刘永新;马晓峰;宫亮;曹隆和;曲成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巨大子宫肌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分析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larombosis,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是妇科巨大子宫肌瘤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院1995-2006年巨大子宫肌瘤术后并发DVT 12例报道如下.

    作者:郭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16例分析

    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等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往由于对胃排空障碍认识不足,常致临床医生错误判断和再次手术.因此,正确认识胃排空障碍并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意义.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共诊治胃排空障碍16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胃动力而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世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论文中表格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频电挤切和激光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低通气综合症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生理阶段,一些较严重的病例不能为成人标准所认定,易被忽视及延误治疗.为探讨儿童OSAHS的早期诊断与新的手术治疗方法,现将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诊治的72例儿童OSAHS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书华;李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表现,寻找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75名患者的X线平片及CT片,分别观察颈椎棘突、横突的连线,寰-齿关节间隙,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的变化.结果 在所有患者的颈椎正位像及侧位像上棘突及横突的连线均不在同一直线上;39例存在寰-齿关节间隙不等宽;51例枢椎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存在偏转.结论 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表现典型,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赵旭波;乔凤楠;黄越;王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艾滋病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特点

    艾滋病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艾滋病检验人员长期接触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标本,各种疾病的患者及被其污染的器械,在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和卫生清洁过程中常会被带有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锐器损伤,皮肤、黏膜、衣物被污染和泼溅等意外的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职业感染危险.

    作者:齐月敏;孙靖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癫痫患者用药的探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新发癫痫的发病率逐年增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10万人有127.2人发生癫痫[1].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他们本身衰老的过程和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使治疗复杂化,因此老年癫痫患者的医疗、保健更应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作者:宋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透明质酸钠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透明质酸(hyaluronan,HA)为酸性大分子一线性黏多糖,由D-葡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的双糖单位反复交替连接而成.其盐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首先在眼玻璃体中发现.SH广泛分布于动物和人体组织和细胞外基质中,在眼玻璃体、房水、滑液、皮肤及脐带中含量较高.SH具有高度黏弹性,独特的流变学特性和假可塑性,且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

    作者:李游;王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007年我院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方法 对我院2007年药库微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上应用多的药物为头孢菌素,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结论 抗感染药物应用趋向合理化.

    作者:于海雁;施宪宝;辛增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ERCC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与顺铂耐药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1],根据病理学分型,确诊的肺癌中约有80%为非小细胞肺癌,在美国每年新诊断的NSCLC中,有75%的患者已不能进行手术治疗[2],化疗及放疗是针对这部分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往往导致治疗的失败.现就肿瘤细胞对NSCLC化疗的基础药物顺铂的耐药性与错配切除修复蛋白、乳腺癌易感基因的关系的研究现状和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李萍;朱志图;哈敏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部真菌感染56例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位于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肺炎中其发病率约占6%.由于大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器官移植的开展,肺部真菌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我院2000-2007年住院的肺部真菌感染56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新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编辑部公告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儿心肺转流对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两组,以心肺转流组(A组)为研究对象,26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择期行心肺转流心内直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随机抽取同期非心肺转流胸科或腹部手术患儿30例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儿分不同时间点抽取中心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组TNF-αt、IL-6、IL-8于术后2 h、24 h分别出现两次高峰,IL-10于术后2 h出现高峰,48 h均降至正常;B组TNF-α、IL-6、IL-8、IL-10均于术后2 h达到峰值,48 h均降至正常;两组CRP均于术后24 h出现高峰,48 h仍高于正常;参数的变化幅度以A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小儿心肺转流心内直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可导致TNF-α、IL-6、IL-8、IL-10、CRP等促炎症和抗炎症介质的释放,在心肺转流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