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OCS-3介导的瘦素抵抗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

刘扬;刘丽丽

关键词:瘦素抵抗, 高雄激素血症, 育龄妇女, 肾上腺皮质增生, 多囊卵巢综合症, 无排卵性月经, 胰岛素抵抗, 内分泌疾病, 诊断, 学术研讨, 生化特征, 卵泡发育, 鹿特丹, 肿瘤, 切面, 临床, 困扰, 不孕, 标准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育龄妇女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全球范围内5%~10%育龄妇女受此病困扰,以无排卵性月经、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在2003年鹿特丹[1]PCOS专题学术研讨会上,将PCOS的诊断定为: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和生化特征(排除其他引起雄激素升高疾病,比如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肿瘤或柯兴式综合症).③B超表现为卵巢内多卵泡发育,每切面10个以上.上述3个标准中符合2个则可诊断为PCOS.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Aβ25-35引起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Aβ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表达.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是否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炎症细胞因子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传代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用终浓度为10μmol/L和20μmol/L的Aβ25-35作用30分钟.在PD98059组,加入Aβ25-3520μmol/L前1小时,加入PD培养.用Western blot分析iNOS、COX-2、IL-1β、P-ERK1/2的改变.结果 Aβ25-35可使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同时,Aβ25-35也可使iNOS、COX-2、IL-1β表达明显增加,ERK1/2上游激酶MEK特异性阻滞剂PD98059可完全阻断Aβ25-35引起的ERK1/2表达增加,也可抑制Aβ25-35引起的iNOS、COX-2、IL-1β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Aβ25-35引起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胡炜;闫恩志;范莹;金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β-cat与E-cad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β-catenin及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肝癌及相关临床和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HCC中β-catenin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在肝硬化和癌周肝组织中β-cat和E-cad基本在细胞膜表达.肝癌组织中β-cat异常表达表现为细胞膜表达减弱、缺失和异位表达(胞浆,胞核表达),异常表达率为76.38%,与肝硬化和癌周肝组织比有明显差异(P<0.05).肝癌组织E-cad异常表达表现为膜表达减弱或缺失,异常率为61.11%,与肝硬化和癌周肝组织比有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细胞中,β-cat异位表达率为:高分化63.6%,低分化96.4%,差异显著(P<0.05).E-cad的异常表达率为:高分化47.7%,低分化85.7%,差异显著(P<0.05).E-cad在14名有门静脉癌栓病例中表达异常率明显高于无癌栓者(P<0.05).结论 β-cat和E-cad的异常表达与肝癌有关,其中E-cadherin在肝癌细胞膜表达的缺失和减弱可能为导致β-catenin异位表达的一个因素,从而导致肝癌发生.β-cat和E-cad的异常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E-cad的异常表达与肝癌门脉癌栓有关.β-cat和E-cad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分型,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

    作者:魏林;鞠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手术时机的选择(附20例报告)

    输尿管损伤多以医源性损伤为主,直接损伤较少见,其中又以妇产科手术发生率高.医源性输尿管损伤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愈后效果良好,否则易导致尿漏、感染及肾功损害.为了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时机,对我院自1998年至2005年收治20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有良;张春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PF级动物实验设施环境指标的跟踪监测与分析

    生命科学是现代科学发展中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实验动物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手段的重要标志.

    作者:陈清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OX-2和VEGF-C在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6例食管鳞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中COX-2和VEGF-C的表达.结果 66例食管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70%和56.06%,其表达均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二者在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且COX-2和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479P<0.01).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有COX-2和VEGF-C的高表达,而COX-2可能参与VEGF-C淋巴管生成通路,它们的表达可能在食管癌淋巴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丽华;高志安;聂洪材;孟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T冠状面扫描诊断支气管异物(附13例报告)

    CT诊断支气管异物已见一些报道,但应用CT冠状面薄层扫描技术诊断支气管异物报道较少[1].本组收集资料较全的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广文;牛玉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OCS-3介导的瘦素抵抗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育龄妇女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全球范围内5%~10%育龄妇女受此病困扰,以无排卵性月经、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在2003年鹿特丹[1]PCOS专题学术研讨会上,将PCOS的诊断定为: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和生化特征(排除其他引起雄激素升高疾病,比如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肿瘤或柯兴式综合症).③B超表现为卵巢内多卵泡发育,每切面10个以上.上述3个标准中符合2个则可诊断为PCOS.

    作者:刘扬;刘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肠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大肠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癌中VEGF蛋白的表达,应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并测量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二者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蛋白的表达及MVD与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的阳性率、MV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的阳性率、MVD值;浸润至浆膜层的VEGF的阳性率及MVD值明显高于浸润至肌层组VEGF的阳性率及MVD值(P<0.01);不同DUKES分期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的过表达、高MVD值可能对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有促进作用.

    作者:彭大颖;高志安;聂洪材;齐凤杰;李春宏;孟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乌司他丁联合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17β雌二醇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C组)、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D组)和乌司他丁联合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E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30分钟,检测再灌注5小时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B、C、D和E组血清中ALT、AST、LDH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1);C、D和E组明显低于B组(P<0.01);C组和D组明显高于E组(P<0.05);C组和D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害B组重,C、D组次之,E组轻.结论 乌司他丁、17β雌二醇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作者:张营;付晓光;王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40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膜瘤分析

    脑膜瘤较常见,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7%,中年女性多见.起源于脑膜内皮细胞,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多为单发[1-2],本文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较均匀密度脑膜瘤40例,旨在分析SCT血管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雷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疏导体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冠心病是创伤较小、疗程短、疗效较为显著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心理疏导前后的心理反应,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铁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与螺内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ACEI类药物可有效减少左室重构的发生,然而近研究发现,ACEI类药物长期应用所产生的醛固酮逃逸现象以及心脏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产生的局部醛固酮对心脏的直接损害,促使学者们去探索新的防治左室重构的药物,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

    作者:张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并且花费巨大[1],也是糖尿病护理中的一大难题.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根据经典Wagner分级法[2]见表对26例Ⅱ~Ⅲ级糖尿病足病人采用综合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军;蒋丛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阿司匹林(ASA)是否有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发生凋亡及增殖抑制的作用.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实验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凋亡率;通过电镜、Hoechst 33258染色从形态上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1)阿司匹林能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并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呈现剂量、时间依赖关系.(2)流式细胞仪(FCM)观察细胞的凋亡率随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电镜下凋亡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致密,并沿核膜边集.(4)Hoechst 33258染色后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 阿司匹林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能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随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作者:封常刚;王中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LA-E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索HLA-E各等位基因与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的方法对锦州地区60名肺癌病人和5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HLA-E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锦州肺癌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组来说,HLA-E*0101和E*01031等位基因频率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LA-E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联.

    作者:乔高锋;王晓东;潘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围术期低心排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

    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我科应用IABP成功救治术后低心排5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例,单纯CABG1例.男2例,女3例.年龄58~64岁.

    作者:王泽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头皮套管针留置时间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套管针的应用逐渐取代了头皮针.套管针的外套管柔软对血管的刺激性小,且导管不易打折,同时又能保护血管,减少了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对表浅静脉的损伤.按国外套管针留置时间标准时间为3天,与我国护士凭经验确定的留置时间相差很大.因此,有必要对其套管留置时间进行探讨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孙月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

    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开展子宫内膜电切术67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子宫异常出血患者67例,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5.9岁.

    作者:顾立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ATRA对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株NIS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体外诱导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形态学和NIS表达的变化.方法 分别以终浓度为2×10-5 mol/L、4×10-5 mol/L、6×10-5 mol/L、8×10-5 mol/L的维甲酸作用SW579细胞株,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利用RT-PCR的方法观察钠碘转运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ATRA作用48小时后,可见细胞形态改变;但NIS 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ATRA可诱导SW579细胞形态学变化,但不能提高NIS的表达.

    作者:张辉;张秀梅;许颖;肖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皮肤切创后NF-κB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NF-κB(nuclear factor-κB)在创缘的表达规律,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探索新指标及选择阳性对照.方法 应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60例不同损伤时间(0.5 h~16 d)大鼠皮肤切创NF-κB表达进行检验.结果 在创缘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NF-κB阳性细胞的表达在切创后0.5h就开始升高,1~2 d达高峰,以后表达量开始下降,16d时降到低值;死后造创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F-κB在切创后创缘的表达有一定的规律,可作为一种判断皮肤切创经历时间的参考指标.

    作者:曹云星;王立军;吴爽;沙峰;梁赞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