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丽;李海燕
近几年锦州地区长年散发戊型肝炎,通过对我院1998年12月~2001年12月收治的病例的临床分析,发现老年戊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重型较多,现总结出一些老年戊肝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林铁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卫生资源分配方案的选择与决策是卫生部门各级领导都必须注意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是卫生资源分配的有效方法.单纯的成本分析不能称为经济学评价,但是经济学评价的各种形式都离不开成本问题.
作者:高显会;许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Pd).方法选择高血压阵发性房颤(PAF)患者24例为1组,高血压无PAF患者30例为2组;窦性心律下测量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大P波间期(Pmax)、小P波间期(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Pmax-Pmin);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直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2组;1组Pmin和LVEF明显小于2组;Pmax和LAD两组无明显不同.结论窦性心律下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大于无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反映了心房肌的电不稳定性.
作者:赵瑞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96~2001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746例,其中286例血糖高,占39.4%,现就引起高血糖的原因及对病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等进行临床分析探讨.
作者:江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淮南地区乙肝患者重叠感染丙肝的现状,并评价重叠感染丙肝对乙肝患者肝功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不同性别、年龄、类型的乙肝患者血清抗HCV-IgM和ALT、AST、AST/ALT及A/G比值.结果共检查乙肝患者血清标本584份,抗HCV-IgM阳性率7.53%(44/584).其中男7.19%(24/344);女8.33%(20/240)(X2=0.20,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为5.17%~10%不等,统计学处理无差异.不同型乙肝血清抗HCV-IgM阳性率分别为:急性黄疸型乙肝5.53%、慢性肝炎9.62%、肝硬化10.87%、慢性重症型乙肝25.00%.重叠感染丙肝的乙肝患者血清AST、ALT、AST/ALT、A/G依次为96±12、66±27、1.3±0.5、1.49±0.36,与单纯乙肝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抗HCV-IgM阳性率较高,且与年龄、性别无关,似有随病程迁延阳性率增高趋势.机体重叠感染HCV可影响体内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影响肝脏损伤病灶的修复和肝细胞再生,临床表现为患者肝功能恢复时间延长.提示临床治疗乙肝患者,定期检测其血清抗HCV-IgM,重视重叠感染的发生.
作者:朱玉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院门诊从1996年4月~2000年8月,对64例原发非交通性鞘膜积液患者,行鞘膜腔内注射去炎舒松(Kena-cort-A)加庆大霉素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济民;王志坚;王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重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死率高,我院采用抗病毒、止血、利尿、联合抗过敏、调整免疫及血液透析等综合疗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显著.现将我院1997年11月~2001年11月间收治的58例重症、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关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对明显缺氧的肺心病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旨在探讨低氧血症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的关系.
作者:吕爱丽;李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肺叶切除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肺不张,易发生手术后72小时内,常见原因为手术创伤较大,疼痛影响咳痰,体质衰弱,无力咯痰,或术前呼吸训练、咳嗽运痰训练不到位,术后病人不能正确有效咳痰.通过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常规,从病人入院开始,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计划护理,实施标准的健康教育.通过临床50例病人的实施观察,肺不张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我们的社会效益.
作者:郝春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用在教学中肺的标本都是浸泡在福尔马林(10%甲醛)固定液内.肺泡内充满福尔马林液体,实质坚硬失去弹性,不能给学生展示肺泡的扩张、回缩状态,且福尔马林刺激气味太浓,影响对标本的观察.试用甘油注射并浸渍后的肺能保持一定的弹性,充气时可使肺扩张,反之肺可自动回缩,所以,用此方法制作的肺标本可显示肺泡的扩张与回缩过程,并减少了甲醛的刺激气味,可更好的应用于解剖、临床X光的教学当中.
作者:谷学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绿脓杆菌性角膜炎很快形成角膜脓肿者罕见,遇到1例,经及时切开排浓等疗法保存了患者的部分视力,报告如下.
作者:魏学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以探讨光损伤视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所有SD大鼠经循环光环境适应7天,实验前暗适应36小时.实验A组的大鼠只光照.实验B组的大鼠光照6小时后在暗箱中喂养.实验a组的大鼠在暗适应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再光照.实验b组的大鼠光照6小时后在暗箱中喂养,且每天应用地塞米松.经以上处理过的大鼠灌流固定,摘除眼球.光镜标本在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TUNEL法染色,光镜观察.应用C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验A组中,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视网膜光损伤逐渐加重,视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外核层面积逐渐减少.而在实验a组中,出现如实验A组的规律性变化,但应用地塞米松后,视网膜光损伤程度减轻,发生视细胞凋亡的时间延迟3小时.两实验组定量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表明,地塞米松对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实验B组和实验b组的定量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表明,地塞米松对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较好防治作用.
作者:刘学政;李永洋;于树春;李莉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药物流产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以来,由于其方法简单不需宫内操作,无创伤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流产药物是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因两者起协同作用,可提高终止妊娠效果.但药物流产常导致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的副反应,其主要原因是由不全流产所致,还需刮宫治疗.为了减少刮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们对药流病人加服0.6mg米索前列醇片,经50例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董萍;李辉;郑蕴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心血管的危重症,病死率很高,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有些病人很快死亡,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非常必要.
作者:常丽娟;吴步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建立以筛窦为中心的各窦引流通畅是慢性鼻窦料内窥镜开放术的重要内容,上颌窦口的开放与否是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我院从1996年11月起把纤维喉镜作为鼻外科手术的引导镜进行鼻腔鼻窦手术,收治以慢性上颌窦炎为主要病变患者120例,分为2组,比较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对其转归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艾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女性外阴瘙痒是许多女性感染妇科疾病的首发症状.瘙痒严重者,患者坐卧不安,以致于影响生活和工作.假性湿疣是生长于女性外阴部位的细小颗粒.主要分布于小阴唇内侧对称呈鱼籽样密集不融合的小颗粒状、扁平状和乳头状.外阴部瘙痒的轻重与假性湿疣颗粒的数量无关,而与伴发外阴炎症有关.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各种阴道炎、妇女卫生用品的质量问题和频繁的清洗外阴者.
作者:薛卡加;王晓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女患,8岁.左上下肢轻瘫1个月,伴言语不清,头痛人院.入院后体检;左上下肢肌力Ⅲ级,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
作者:冯汉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分析了114例60岁以上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病情况,发现老年人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1),且随年龄增长好发部位有逐渐向胃底发展的倾向,胃窦、胃角和胃体的溃疡发生率分别为25.0%、32.0%和43.0%.还发现老年溃疡病无规律性疼痛及无痛者明显增多,且伴随其他疾病较多,合并消化道出血率为36.8%,穿孔率为18.4%.
作者:魏晓妍;秦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临床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心电图示:心房纤颤.QRS波群呈3种形态,室上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当R-R间期<0.72s时,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R-R间期达1.44s时,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伴3相左束支传导阻滞及4相右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周翠华;程关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化疗药物静脉给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但由于药物本身的特点及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和病人的自身因素等原因,常易发生药物外渗.若不及时给予科学的处理.轻者局部组织疼痛,重者组织坏死甚至致残,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我院血液科1994~2001年以来,共治疗药物渗漏及并发症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锦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