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李永洋;李莉霞;刘学政;于树春

关键词:视网膜/视细胞, 光损伤,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凋亡与视网膜光损伤的相互关系,以探讨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所有SD大鼠经循环光环境适应7天,实验前暗适应36小时,分别于光照3、6、9、12、15、18小时,灌流固定,摘除眼球.光镜标本在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TUNEL法染色,光镜观察;电镜标本在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醋酸-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应用CLAS-1000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网膜只见视细胞出现光损伤和细胞凋亡,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光损伤逐渐加重,视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在外核层,透射电镜观察见核染色质浓集,而无炎性反应.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作相关性分析有显著意义.结论视细胞凋亡是视网膜光损伤的重要机制;光损伤启动了视细胞凋亡的发生,外核层细胞核的丢失是视细胞凋亡的结果;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甘油并浸渍肺的标本的制作

    应用在教学中肺的标本都是浸泡在福尔马林(10%甲醛)固定液内.肺泡内充满福尔马林液体,实质坚硬失去弹性,不能给学生展示肺泡的扩张、回缩状态,且福尔马林刺激气味太浓,影响对标本的观察.试用甘油注射并浸渍后的肺能保持一定的弹性,充气时可使肺扩张,反之肺可自动回缩,所以,用此方法制作的肺标本可显示肺泡的扩张与回缩过程,并减少了甲醛的刺激气味,可更好的应用于解剖、临床X光的教学当中.

    作者:谷学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114例临床分析

    本文分析了114例60岁以上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病情况,发现老年人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1),且随年龄增长好发部位有逐渐向胃底发展的倾向,胃窦、胃角和胃体的溃疡发生率分别为25.0%、32.0%和43.0%.还发现老年溃疡病无规律性疼痛及无痛者明显增多,且伴随其他疾病较多,合并消化道出血率为36.8%,穿孔率为18.4%.

    作者:魏晓妍;秦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orro's手术35例分析

    目的和方法明确Porro's手术的手术指征,降低Porro's手术的发生率及Porro's手术的术式选择和手术操作要点.结果回顾性总结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间实行的35例Porro's手术,其中以胎盘异常为手术指征者占21例,而胎盘异常发生的相关因素中以人流、中引和剖宫手术占首位,为18例.结论降低Porro's手术的发生率要好做预防,从根本上降低人流,中引和剖宫产术的发生率,我们在做到这一点的同时也要掌握Porro's手术的操作要点及选择合适的术式.

    作者:齐晓丽;李雪梅;李雪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阿斯匹林抗血栓的实验室监测与临床效应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血栓患者在服用阿斯匹林后的实验室监测指标.方法研究了44例每日服用300mg阿斯匹林的血栓患者和20例正常人,观察其血小板聚集率(PA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的变化.结果阿斯匹林引起TT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T可以作为血栓病患者在服用300mg/日阿斯匹林后实验室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任铁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NTP)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一,本病国内报道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野艳;孙丽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鼻腔巨大黑色素瘤1例报告

    患者,男,67岁,因鼻衄4年,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右侧下颌下可触及一2.5cm×1.5cm×0.8cm质韧活动淋巴结.左侧鼻腔通畅,鼻中隔向左侧弯,右侧可见红色肿物,表面光滑,局部表面附有白色伪膜,右侧鼻咽部可见红色肿物.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口服胰岛素毫微球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

    目的研制一种生物利用度高适合餐后血糖变化模式的胰岛素口服制剂.方法应用自制的甲基丙烯酸Ⅲ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观察用药后血糖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口服甲基丙烯酸Ⅲ胰岛素毫微球后,血糖在0.5小时开始降低,1~3小时达高峰,7小时内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胰岛素水溶液和不含胰岛素的毫微球无降血糖作用.结论甲基丙烯酸Ⅲ胰岛素毫微球降糖作用明显,符合餐后血糖变化模式.

    作者:于晓玲;陈志坚;马志华;张凤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膀胱憩室癌1例报告

    膀胱肿瘤或膀胱憩室在诊断方面并不困难,但膀胱憩室内肿瘤比较少见并且诊断也有一定的困难.1981年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以咯血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报告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心血管的危重症,病死率很高,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有些病人很快死亡,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非常必要.

    作者:常丽娟;吴步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纤维喉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的体会

    建立以筛窦为中心的各窦引流通畅是慢性鼻窦料内窥镜开放术的重要内容,上颌窦口的开放与否是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我院从1996年11月起把纤维喉镜作为鼻外科手术的引导镜进行鼻腔鼻窦手术,收治以慢性上颌窦炎为主要病变患者120例,分为2组,比较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对其转归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艾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感染猪巨吻棘头虫并发肠穿孔4例报告

    猪巨吻棘头虫的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偶然也寄生于人体.而人体感染猪巨吻棘头虫后,并发肠穿孔者少见,我院近年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火车急刹车致硬膜下出血死亡1例报告

    颅脑损伤及硬膜下出血引起的死亡在刑事及民事案件中极为常见,但在旅客乘坐火车途中,由于急刹车致头部撞击座椅靠背引起颅脑损伤、硬膜下出血而死亡者极为少见,笔者在法医鉴定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礼晓明;李学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局部用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由于年龄增长和雌激素的缺乏,泌尿生殖道症状在绝经后妇女中极普遍且病程漫长.性激素治疗的效果与雌激素类型、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1].本文总结了对98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直接给药祉充雌激素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杨惠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房颤动伴3相左束支传导阻滞及4相右束支传导阻滞

    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临床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心电图示:心房纤颤.QRS波群呈3种形态,室上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当R-R间期<0.72s时,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R-R间期达1.44s时,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伴3相左束支传导阻滞及4相右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周翠华;程关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7β-雌二醇心脏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心脏停搏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鼠心脏灌注模型,将30只雌性去势(OVX)大鼠随机均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二甲基亚砜组(D组)和E2组(E组),各组分别于平衡灌注15分钟和心肌缺血25分钟时灌注冷晶体停搏液,其中D组停搏液含0.1%二甲基亚砜,E组停搏液含0.1%二甲基亚砜组和5μmol/L E2.结果再灌注30分时,E组冠脉流量(CF)比I-R和D组明显增加(P<0.01和0.05);I-R、D、E组心功能均降低,但I-R和D组更为显著(P<0.05或0.01);E组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高于I-R和D组(P<0.01),而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冠脉流出液肌中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明显低于I-R和D组(P<0.05或0.01).结论E2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防止MIRI.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冻疮16例临床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6例,女10例;5~25岁8例,25~50岁8例;破溃者伴感染5例,未破溃者11例,面积均小,在1%~2%对照组10例,男7例,女3例;5~25岁4例,26~50岁6例;破溃者伴感染2例,未破溃者8例.

    作者:李海燕;赵晓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物质对培养的大鼠垂体前叶细胞IP3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SP对大鼠AP培养细胞中IP3的水平是否有影响,进一步阐述SP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成年雌性S-D大鼠AP细胞48h,[3H]-肌醇标记36h,加入不同浓度的SP孵育30min,超声震碎细胞,用AG1-X8阴离子交换层析树脂提取分离[3H]-IP,应用液闪测定样本计数率(cpm).结果孵育时间为30min时,SP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使AP细胞内IP3的水平增加.结论兴奋AP细胞SPR后的生物学效应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第二信使IP3来完成的,在信息转导途径上为SP对生殖轴调控的理论进行进一步证明和补充.

    作者:于洋;刘菁;常志杰;姜岩;姜恩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心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目的探讨脑梗塞(CI)患者血清心肌相关酶(以下简称心肌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脑梗塞患者的心肌酶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脑梗塞患者于病后1周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1个月时恢复正常,2.病后1周心电图(ECG)异常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ECG正常患者,3.病后1个月内死亡者其心肌酶高于存活者.结论提示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进行检测,有助于判定患者的心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相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光损伤大鼠视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以探讨光损伤视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所有SD大鼠经循环光环境适应7天,实验前暗适应36小时.实验A组的大鼠只光照.实验B组的大鼠光照6小时后在暗箱中喂养.实验a组的大鼠在暗适应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再光照.实验b组的大鼠光照6小时后在暗箱中喂养,且每天应用地塞米松.经以上处理过的大鼠灌流固定,摘除眼球.光镜标本在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TUNEL法染色,光镜观察.应用C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验A组中,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视网膜光损伤逐渐加重,视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外核层面积逐渐减少.而在实验a组中,出现如实验A组的规律性变化,但应用地塞米松后,视网膜光损伤程度减轻,发生视细胞凋亡的时间延迟3小时.两实验组定量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表明,地塞米松对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实验B组和实验b组的定量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表明,地塞米松对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及视细胞凋亡有较好防治作用.

    作者:刘学政;李永洋;于树春;李莉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膜活检对肺癌诊断的评价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逐渐加重,肺癌患者进一步增多,肺癌胸膜转移的患者也有所增加.及时确诊并病理分型对患者进一步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飞;吴步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