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华;巴彩凤;苏玉虹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大鼠急性肾缺血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后5min组、缺血后15min组.将实验组大鼠夹闭双侧肾动脉5min、15min,然后处死大鼠取肾,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大鼠肾组织内nNOSmRNA、eNOSmRNA、i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nNOSmRNA在急性缺血后明显下降;eNOSmRNA在急性缺血后5min、15min无显著变化;iNOSmRNA在急性缺血后5min、15min表达上调.结论急性缺血可导致大鼠肾nNOSmRNA表达下调,iNOSmRNA表达上调.
作者:刘霞;穆长征;包翠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初表现为腹壁切口处痛性硬结,其大小及疼痛程度与月经关系密切,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我院妇科1990年1月~2001年11月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一般认为输尿管结石常应停留于输尿管解剖上的三个狭窄部位,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输尿管跨过骼动脉处及输尿管膀胱壁内段.但根据我所几年来B超检查输尿管结石741例,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向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所突破,在治疗中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认识以及掌握一定的脑血栓形成的有关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已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致残程度,降低脑血栓形成的复发率,我科从2000年开始,根据脑血栓病人治疗中的健康需求内容[1]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收效显著,以下是我们的做法及体会.
作者:李霞;孙晓荣;龚丽春;李学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5年1月~1999年12月,运用通淋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5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宝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外周血检测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IgM(CBV-IgM)阳性的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4例,依据心电图(ECG)表现分三组:A组(ECG正常,n=10),B组(ECG单项异常,n=37),C组(ECG重叠异常,n=7),同期选择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cTnI、cTnT.结果54例VMC患者中,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5±7.63ng.L1Vs 1.87±0.74ng.L-1,P<0.001);cTnI阳性率(70.4%)显著高于cTnT(57.4%)(P<0.01);B、C组分别与A组比较,血清cTnI、cTn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仅血清cTnI水平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cTnT水平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TnI可作为VMC早期诊断的指标,且有助于VMC病情判断.
作者:余新超;刘群红;汪思应;李枫;李阳;王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胞内游离钙([Ca2+]i)稳态的改变及钙转运机制是多种受体激动后信号传递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中,心肌组织的[Ca2+]i参与调节细胞的离子转运,生物电活动和机械收缩功能,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王天楠;刘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体外观察PPN对HBV-DNA表达、复制的抑制效果及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取10μg/ml、20gg/ml、40μg/ml、80μg/ml、160μg/mlPPN水溶液分别加入2.2.15细胞株培养悬液中,8天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HBeAg的含量,并计算HBeAg抑制率、细胞存活率、HBeAg抑制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ID50)、实验组存活细胞为对照组的50%时的药物浓度(CD50)和治疗指数(TI).PCR技术检测HBV-DNA阳性血清中加入160μg/ml PPN水溶液后对HBV-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当加入的PPN浓度为160μg/ml和80μg/ml时,HBeAg抑制率分别为89.8%和82.4%,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7%和99.2%;HBV-DNA阳性血清中加入PPN后可有效抑制其复制.结论PPN可有效抑制HBV-DNA的表达和复制,且对靶细胞(肝细胞)无细胞毒作用,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刘群红;李朝品;张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关于各种动物组织培养报道较多,但有关犬的组织培养以及染色体的制备较少见.借鉴人类染色体培养技术,在此基础上反复摸索、实验总结出一套犬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培养方法.
作者:刘艳华;巴彩凤;苏玉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急性心力衰竭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危重症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如能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可有效地挽救患儿的生命.现根据17年的儿科工作经验及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和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较强可见光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自制光损伤箱.取健康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光损伤后1d(D1)、3d(D3)、5天(D5)、7d(D7)组,每组7只,各组大鼠在12h明12h暗环境中饲养7d,然后暗适应36h.D1、D3、D5、D7组大鼠采用4178Lux照度的可见光进行12h间歇光照射,连续3d,总计36h,然后在正常环境中分别饱饲养1d、3d、5d和7d.大鼠以10%水合氯醛麻醉,分别用4%多聚甲醛液3%戊二醛灌流固定,摘取眼球,制成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应用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楚,内、外节视杆排列整齐、规则.内、外核层排列紧密,染色均匀.光照后各组均可见光感受器形态的变化,其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D7组变化与D5组基本相似.主要变化为外核层变薄而稀疏.光感受器视杆外节排列紊乱,膜盘叠状结构解离.内节线粒体肿胀,空泡变.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分布不均匀,向中央聚集.结论采用4178Lux照度的可见光较长时间(36h)间歇照射可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成功地模拟了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在光损伤的早期,即出现光感受器形态的变化,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渐加重.
作者:刘学政;于树春;李永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利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延髓内微血管的形态、走行、分支及血管吻合等情况.方法新鲜儿童尸脑2例,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聚合体经椎动脉和及颈内动脉插管注入,盐酸腐蚀后取材.结果延髓微血管内存在大量的直角及钝角分支,以及许多螺旋形波纹状走行血管.结论延髓内存在确切无疑的血管吻合及吻合而成的血管网眼.
作者:李德华;冯晓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龋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龋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为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甚至形成口腔病灶,从而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影响牙颌系统,如颌骨畸形,甚至危害全身健康.
作者:高秀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骨缺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骨科、颌面外科等学科的常见疾病.目前关于它的治疗已有许多种方法,如采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生物材料修复,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近二十年来随着DNA重组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的逐步成熟,人们已经开始探索基因治疗在骨缺损方面的应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姜华;王稚英;姚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临床工作中,因病人个体差异,单个上前牙缺损或缺失患者经常出现缺牙间隙过宽或过窄的现象.按常规牙齿形态完成修复,不易取得满意的美观效果,在患者不愿或不能接受正畸或手术整复的方法改变间隙时,我们采用在制作义齿时利用视觉错误,达到既修复间隙,又恢复美观的较理想效果.
作者:汤立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38岁.于20天前发现左侧上腭部有一蛋黄大小的肿物,无痛性缓慢生长,不影响开口.近期自觉睡眠增加,余无异常.专科检查发现2cm×1cm×1cm,表面光滑无结节,粘膜无充血、破溃,触摸质地较韧,边界清楚.同时于左侧下颌角可摸到一个1cm×1cm×1cm的肿物,推动口内肿物可以感到下颌角处之肿物随之运动.皮肤无颜色改变,皮温正常.颌下区淋巴结未见肿大.CT片显示肿物位于颌升支内侧,上颌窦后壁之后的翼腭凹处,并且突向上腭及下颌角.肿物周围骨质有不规则状吸收痕迹.
作者:张健;张荣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流量紧闭麻醉(LFCCA)时安氟醚吸入浓度(Fi)与氧流量、挥发罐开启浓度(Fo)及时间(T)的关系.方法根据吸入麻醉药的摄取量=吸入浓度(%)×摄取分数(1-Fe/Fi)×肺泡通气量(ml/min);肺泡通气量≌(0.3Kg+3)×160ml/min;吸入麻醉药的摄取量=挥发器的输出量-排出气体所带走的麻醉药量=氧流量×Fo-排出的气体量×Fi=氧流量×Fo-(氧流量-氧气摄取量)×Fi;氧气的摄取量≌(0.3Kg+3)×10ml/min;得出:Fo/Fi=(3Kg+30)(16摄取分数-1)÷氧流量+1;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需气管内全麻的患者行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开始后前10min氧流量5L/min,Fo=2%;并根据气体监测结果适当调整Fo,使Fi=2%,10min后改低流量,并按氧流量不同随机分为四组,Ⅰ、Ⅱ、Ⅲ、Ⅳ组氧流量分别为0.4L/min,0.6L/min,0.8L/min,1.0L/min,并分别于麻醉开始后10min,30min,……190min时分别监测SP,DP,HR、SpO2%,Fi,安氟醚呼出浓度(Fe),MV,PetCO2,调整Fo使Fi=2%,比较实际观测Fo和公式计算Fo.结果实际观测Fo和公式计算Fo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o/Fi=(3Kg+30)(16摄取分数-1)÷氧流量+1可以指导麻醉医师在无麻醉气体监护下施行LFCCA.
作者:丁宝纯;杨英华;杨海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是位于颅部的四对副交感神经节,它们在神经解剖教学及科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这些神经节内换神经元,然后发出副交感节后纤维到达所支配的器官.这四对副交感神经节具有体小、扁、软、纤维细等特点,制作标本时很容易撕掉.在实验中通过反复操作,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谷学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瓜萎薤白白酒汤是汉朝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著名方剂,临床应用范围广,对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疾浊阻塞者疗效显著.笔者几年来以宣痹通阳法的代表方瓜萎薤白白酒汤为主方,佐以行气、活血、祛痰、补气通阳之品治疗胸痹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关于脑梗塞动脉内溶栓疗法的佳时间,多数学者都主张在超急性期进行[1].但也因梗塞部位不同,侧枝循环以及局部脑血流量的不同,脑内动态变化不一,而存在争议,尤其是超时间窗脑梗塞是否进行溶栓治疗还不能确定.我院于1998年1月~2002年3月,使用介入治疗超时窗脑梗塞7例,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毅;王丹;汪鸿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