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国2007年推荐的儿童和青少年免疫程序

马丽莉

关键词:美国, 儿童和青少年, 咨询委员会, 疫苗生产, 免疫程序, 注册, 修订, 人群
摘要: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定期修订0~18岁人群的免疫程序,以便使其适应当前疫苗生产的变化,包括一些新注册的疫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SPSS软件在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数据清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利用SPSS软件清理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数据的方法.方法 利用SPSS 13.0 Frequencies、Identify Duplicate Cases、Sort和Select四个功能模块查找可疑数据.结果 SPSS统计软件能够完成对异常数据、缺失值、重复数据、相关变量之间的逻辑检查与清理.结论 SPSS软件可有效地检查出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的可疑数据,通过清理数据可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数据质量.

    作者:曹玲生;刘大卫;郭飚;曹雷;殷大鹏;王华庆;梁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偶合意外死亡1例

    某女,2005年2月2日出生.2005年5月2日17:00,经体检、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无接种禁忌证后,于臀部肌内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203-1,失效期2005年8月)0.5ml,注射后观察1h未发现不良反应,又于18:30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2271-1,失效期2006年2月)1粒.当晚22:00患儿烦吵不安,持续约1 h后逐渐入睡.5月3日5:00,患儿祖母拟给小孩喂米糊,发现患儿鼻腔、口腔出现白沫,脸色苍白,紫绀,四肢冰冷,立即送县医院,经医生诊断患儿已死亡.

    作者:郑高;贾微;叶丽萍;陈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目的 了解贵州省麻疹流行状况,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 对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年全省共报告麻疹18 943例,呈高度散发,<1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3.5%,发病高峰在3~6月.2005年确诊病例发病率0.49/10万(191例),比2003年下降了97.6%,报告麻疹病例中>1/3是风疹.1岁和<7岁确诊病例分别占总确诊病例的29.3%和69.1%,其中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分别占80.4%、67.4%.结论 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应切实做好18~23月龄儿童MV复种和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的机会;加强麻疹监测,提高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比例,同时在3~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

    作者:朱青;杜雯;李胜;徐飞;吴升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全球和中国第一阶段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封存进展

    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的实验室封存是全球消灭脊灰后阶段主要的策略之一.历史经验表明,脊灰野病毒广泛存在,并有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绝对的脊灰野病毒封存不可能证实,脊灰野病毒封存的目标是大限度地减少脊灰野病毒由实验室向社区环境扩散.有效的封存要有标准的客观评估方法和实施过程评估方法.目前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第一阶段脊灰野病毒的封存,中国已完成第一阶段第一步脊灰野病毒封存.

    作者:潘伟毅;梁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接种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临床反应观察

    2004年以来,对辖区≥2月龄婴幼儿提供了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接种服务,现对接种后的临床反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荷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吉林省2006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应急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吉林省2006年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MV)应急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麻疹病原学监测资料、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人群麻疹抗体资料、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综合分析MV应急免疫效果.结果 吉林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毒为H1基因型,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6.76%,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20%,应急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7.6%,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 对8月龄~14岁人群进行MV应急免疫,能迅速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降低麻疹发病.

    作者:陈超;周剑惠;田鑫;郑文毅;林琳;张运祥;曹凤瑞;李大强;刘影;王爽;常新;程涛;韩春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国2004~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初步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4~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国2004~2006年风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5/10万、1.95/10万、2.84/10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15岁儿童风疹病例数分别占2004~2006年总病例数的78.70%、75.34%、66.66%,15~35岁人群风疹病例构成比从2004年的19.08%增加到2006年的31.34%.结论 应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国控制风疹策略,合理使用风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控制风疹爆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樊春祥;梁晓峰;周玉清;殷大鹏;王华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海南省2006年启动应急反应机制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海南省2006年启动应急反应机制控制麻疹疫情的效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6年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前后麻疹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评价控制效果.结果 海南省2006年在麻疹流行初期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Ⅱ级预案,在15d内对1 939 237名儿童进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6.6%,麻疹发病降到前5年平均发病水平以下.与其它流行年比较麻疹流行期明显缩短,削平了流行高峰,流行强度明显下降.结果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在麻疹流行初期开展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的流行,减少麻疹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和社会经济的损失.

    作者:符振旺;孙莲英;曾昭长;曾雪霞;何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起民办小学麻疹爆发的调查报告

    2005年4月上、中旬,广东省深圳市两所民办小学发生麻疹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青山;单芙香;刘跃红;谭洁;卢紫燕;曾华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观察

    目的 评价接种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MV,病毒滴度≥3.3lgCCID50/ml,0.5ml/剂次)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以209名8~12月龄未接种过MV的健康儿童作为试验组,63名1~2岁在观察期间不接种任何疫苗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MV安全性观察,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试验组儿童血清抗体.结果 接种MV后无即时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发热率为29.19%,以低、中热为主;皮疹发生率为4.78%.接种MV后HI抗体阳转率为98.46%,几何平均滴度为1:29.38.结论 MV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韩悦;陈海平;于艳;毕学娟;孙静;常琳;郭军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安尔来福Ⅳ期临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评价流行性感冒(流感)裂解疫苗安尔来福的安全性.方法 在天津市进行开放式临床观察,受试者为18~60岁和>60岁健康人,每个年龄组均>110人.在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支流感裂解疫苗安尔来福,接种后分别于30min内和24、48、72h观察不良反应,直至不良反应消失.结果 实际接种并完成临床安全性观察225人,男女性别比为1:0.96,平均年龄59岁(18~96岁).共发生不良事件14例,其中13例为与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13/225).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瘙痒及硬结,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12/225),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225).结论 本次观察未见由疫苗引起新的不良反应,亦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及罕见不良反应.

    作者:单爱兰;李琳;陈静;高璐;吴伟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海北藏族自治州1~3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分析

    为了解海北藏族自治州1~3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开展了调查,现简报如下.

    作者:英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刚果民主共和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情况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邹平县邹工业园2006年风疹流行的调查分析

    2006年1~6月邹平县邹魏工业园发生了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风疹流行.现简报如下.

    作者:张成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接种卡介苗引起全身播散性结核死亡1例

    患儿,女,2005年5月19日出生,第1胎第1产,双胞胎,出生体重2.5kg,足月剖宫产.2005年6月9日,在某预防接种门诊,经预检无异常后,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内接种卡介苗0.1ml.

    作者:顾卓;薄祥国;吕广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北京市海淀区2005~2006年麻疹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为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麻疹爆发,现将北京市海淀区2005~2006年发生的7起麻疹爆发报告如下.

    作者:富继业;董淑兰;刘洪喜;徐若辉;汪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2006年1月~2007年2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现在世界上仍有4个国家未阻断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PV)的传播,其中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东地中海区.尽管2006年这2个国家报告的WPV感染病例都有增加,但传播地区局限,且病毒基因多样性有所降低.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乍得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5年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江西省2004~2005年腮腺炎发病率分别为17.62/10万、14.79/10万;4~7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3.88%、92.39%,4~9岁儿童发病分别占67.06%、61.94%;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病例分别占95.65%、95.89%.结论 要降低腮腺炎发病率,应制定控制腮腺炎规划和免疫策略,重点对儿童采取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等干预措施.建议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

    作者:成慧;王东海;郭世成;涂秋凤;谭楚生;张洪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预防接种副反应认定的基本原则

    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不断深入,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认定问题也日趋明显.在一些发达国家,对于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认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系统和认定模式.现结合目前中国在预防接种副反应认定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国外文献,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截止到1999年在这一领域中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初步看法.

    作者:罗凤基;李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