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继业;董淑兰;刘洪喜;徐若辉;汪侠
2005年4月20日上午,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某医院报告,在儿童接种疫苗时误将流行性乙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JEV)当作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于出生53d的婴儿.现将调查处理经过及半年来的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翁阿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的实验室封存是全球消灭脊灰后阶段主要的策略之一.历史经验表明,脊灰野病毒广泛存在,并有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绝对的脊灰野病毒封存不可能证实,脊灰野病毒封存的目标是大限度地减少脊灰野病毒由实验室向社区环境扩散.有效的封存要有标准的客观评估方法和实施过程评估方法.目前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第一阶段脊灰野病毒的封存,中国已完成第一阶段第一步脊灰野病毒封存.
作者:潘伟毅;梁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流行性感冒(流感)裂解疫苗安尔来福的安全性.方法 在天津市进行开放式临床观察,受试者为18~60岁和>60岁健康人,每个年龄组均>110人.在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支流感裂解疫苗安尔来福,接种后分别于30min内和24、48、72h观察不良反应,直至不良反应消失.结果 实际接种并完成临床安全性观察225人,男女性别比为1:0.96,平均年龄59岁(18~96岁).共发生不良事件14例,其中13例为与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13/225).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瘙痒及硬结,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12/225),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225).结论 本次观察未见由疫苗引起新的不良反应,亦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及罕见不良反应.
作者:单爱兰;李琳;陈静;高璐;吴伟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诊断、报告等存在的问题,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3所医院2004年部分出院诊断为乙肝的住院病历.结果 急性乙肝的诊断混杂了慢性乙肝、疫苗免疫者、病后免疫者;慢性乙肝的诊断混杂了急性乙肝、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疫苗免疫者、病后免疫者;乙肝的诊断包括了慢性乙肝、HBsAg携带者、病后免疫者.诊断为乙肝的患者更多地混杂了HBsAg携带者;上报的乙肝病例以慢性乙肝和HBsAg携带者为主(占70.3%),重报占9.01%,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限平均为3.09d.结论 未严格执行乙肝的诊断标准;从报告病例中,无法估计乙肝的发病率水平.
作者:孟蕾;郝爱华;卢欣婷;王旭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吉林省2006年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MV)应急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麻疹病原学监测资料、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人群麻疹抗体资料、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综合分析MV应急免疫效果.结果 吉林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毒为H1基因型,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6.76%,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20%,应急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7.6%,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 对8月龄~14岁人群进行MV应急免疫,能迅速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降低麻疹发病.
作者:陈超;周剑惠;田鑫;郑文毅;林琳;张运祥;曹凤瑞;李大强;刘影;王爽;常新;程涛;韩春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现在世界上仍有4个国家未阻断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PV)的传播,其中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东地中海区.尽管2006年这2个国家报告的WPV感染病例都有增加,但传播地区局限,且病毒基因多样性有所降低.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儿,女,2005年5月19日出生,第1胎第1产,双胞胎,出生体重2.5kg,足月剖宫产.2005年6月9日,在某预防接种门诊,经预检无异常后,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皮内接种卡介苗0.1ml.
作者:顾卓;薄祥国;吕广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5年4月上、中旬,广东省深圳市两所民办小学发生麻疹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青山;单芙香;刘跃红;谭洁;卢紫燕;曾华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某女,2005年2月2日出生.2005年5月2日17:00,经体检、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无接种禁忌证后,于臀部肌内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203-1,失效期2005年8月)0.5ml,注射后观察1h未发现不良反应,又于18:30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2271-1,失效期2006年2月)1粒.当晚22:00患儿烦吵不安,持续约1 h后逐渐入睡.5月3日5:00,患儿祖母拟给小孩喂米糊,发现患儿鼻腔、口腔出现白沫,脸色苍白,紫绀,四肢冰冷,立即送县医院,经医生诊断患儿已死亡.
作者:郑高;贾微;叶丽萍;陈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意见书.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范围有限的预防接种(多为私营机构开展)对国家免疫规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是这些政策文件的重点.WHO的意见书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不过,对这些意见书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
作者:杨俊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海南省2006年启动应急反应机制控制麻疹疫情的效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6年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前后麻疹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评价控制效果.结果 海南省2006年在麻疹流行初期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Ⅱ级预案,在15d内对1 939 237名儿童进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6.6%,麻疹发病降到前5年平均发病水平以下.与其它流行年比较麻疹流行期明显缩短,削平了流行高峰,流行强度明显下降.结果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在麻疹流行初期开展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的流行,减少麻疹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和社会经济的损失.
作者:符振旺;孙莲英;曾昭长;曾雪霞;何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了解章丘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于2002、2005年开展了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高建同;丁随新;尹玲;张洪专;曹传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定期修订0~18岁人群的免疫程序,以便使其适应当前疫苗生产的变化,包括一些新注册的疫苗.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4年以来,对辖区≥2月龄婴幼儿提供了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接种服务,现对接种后的临床反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荷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6年1~6月邹平县邹魏工业园发生了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风疹流行.现简报如下.
作者:张成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了解海北藏族自治州1~3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开展了调查,现简报如下.
作者:英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或亚型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2004年用健康产婴脐血单个核细胞分离的麻疹野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COOH)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定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通过分析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 2003年和2004年各分离麻疹病毒3株(XJ03-26、XJ03-27、XJ03-74;XJ04-146、XJ04-150、XJ04-152),除XJ03-26株与沪191株核苷酸差异<1%,属疫苗相关株A基因型外,其余5株均为H1基因型.其中XJ03-27、XJ03-74、XJ04-150、XJ04-152与H1b参考株China9322的核苷酸差异为0.5%~1.6%,同属于H1a亚型;XJ04-146与H1b参考株China9475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7%,属于H1b亚型.4株H1a毒株分属两组(即XJ03-27与XJ04-150,XJ03-74与XJ04-152),每组内毒株N基因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几近相同或无差异.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2004年流行的麻疹病毒以H1a亚型为主,亦存在H1b亚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间存在较大基因变异,不同年份存在相同麻疹病毒的持续循环传播,需加强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及病毒学监测.
作者:杨学磊;张燕;孙荷;许文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部分地区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2004~2005年对7个县(区)随机采集726份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抗体监测.结果 健康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5.4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007.69,2005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高于2004年.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部分地区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存在薄弱环节.
作者:甄晓荣;付鸿;张晓曙;吴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在麻疹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的检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 017例,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检测血清标本10 041份,全省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77.14%,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1.43%.21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符合率为98.10%;麻疹IgM抗体再证实标本符合率为90.76%.2005年省CDC麻疹实验室接受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和再证实标本复核检测,成绩均为100分.全年共收检106份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25株麻疹病毒,经鉴定均为H1基因型.结论 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正常,在麻疹病例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的管理.
作者:郑焕英;刘冷;郭雪;柯昌文;吴承刚;蒋小泓;朱贞;许文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