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对TGF-β1和CTGF在肾脏纤维化中作用文献综述

庄丽华;胡家才;吴昊;周甜;邓巧莉

关键词:肾脏纤维化, 中药, TGF-β1, CTGF, 综述
摘要: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病进展到肾衰竭阶段共同的病理过程,肾间质纤维化与慢性肾病预后密切相关,TGF-β1和CTGF在肾脏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许多中药中成药通过对肾脏纤维化TGF-β1和CTGF进行干预发挥抗纤维化作用.该文将对近年单味中药在肾脏纤维化的体内外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55年4月-2016年2月CNKI、VIP、CMB三大数据库关于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文献422篇,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计28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茵陈蒿汤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OR=4.35,95%CI(3.18,5.95),P<0.00001;RR=1.16,95%CI(1.13,1.20),P<0.00001;RD=0.13,95%CI(0.11,0.16),P<0.00001]、治愈率[OR=2.40,95%CI(1.82,3.16),P<0.00001;RR=1.52,95%CI(1.33,1.74),P<0.00001;RD=0.21,95%CI(0.15,0.27),P<0.00001],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SMD=-1.16,95%CI(-1.33,-1.00),P<0.00001]、黄疸消退时间[SMD=-1.22,95%CI(-1.47,-0.97),P<0.00001]、住院时间[SMD=-1.33,95%CI(-1.88,-0.78),P<0.00001].结论: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索子敏;陈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临床研究进展

    为探讨急性放射性食管炎(ARIE)的临床研究进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了解临床资料,分别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就近5年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合概述结果发现中西医防治本病均可使其症状减轻,相比之下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治疗更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延迟发生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维持体重等.但是,目前多为小样本临床观察,尚需建立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丽娟;路军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外科手术后卧床患者急性尿潴留中医护理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缓解外科手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因外科手术术后卧床恢复期患者76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导尿术.观察组在卧床期间给予中医护理促进排尿.结果:两组组间比较排尿评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缓解急性尿潴留患者,且操作简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聂红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GF-β1、c-fos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幼龄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GF-β1、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雄性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4周(Z4)、8周(Z8)、12周(Z12),模型组4周(M4)、8周(M8)、12周(M12),健脾补肺化痰方组4周(J4)、8周(J8)、12周(J12),地塞米松组4周(D4)、8周(D8)、12周(D12),每组30只,采用卵白蛋白(OVA)雾化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用Masson染色法及Img-Pro6.0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定上述时间段各组大鼠肺组织中WAt/Pbm、WAi/Pbm及WAm/Pbm等气道形态学参数,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c-fos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中TGF-β1、c-fos的表达及WAt/Pbm、WAi/Pbm、Wam/Pbm等气道形态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调(P<0.05);健脾补肺化痰方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方可通过下调TGF-β1、c-fos的表达实现对气道重塑的抑制.

    作者:宋鹏飞;尚莉丽;田净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的炎症肠道疾病,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手段也相当局限,目前国际上认为UC发病主要和遗传、免疫、饮食等因素有关,该文将进一步探讨UC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从中医角度思考UC发病因素,提供诊疗思路及新的方法.

    作者:孙健;高文艳;林一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低频声波经络共振疗法联合中药对冠心病患者红外热图胸部低温区影响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低频声波经络共振疗法联合中药口服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的疗效.方法:收集冠心病气滞血瘀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声波经络共振疗法及血府逐瘀汤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分别采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躯干正面的红外热象图,并测定双侧胸部穴位(步廊、神封、灵墟、乳根、乳中、膺窗)的温度,得出双侧穴位温度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双侧胸部穴位的平均温度差下降为(2.23±0.31)℃,对照组双侧胸部穴位的平均温度差下降为(0.95±0.17)℃,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声波经络共振疗法联合中药口服,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红外热图胸部低温区的温度,降低与周围的温度差,即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部位的供血情况.

    作者:许继宗;安贺军;郭雁冰;李玉华;刘宁;王雪茜;张波;郑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是二十一世纪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它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心功能代偿失调的综合征.近年来,经过多次试验观察中医药治疗心衰效果显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不仅包括中药的治疗,还包括运动疗法的治疗(如太极拳、气功等)和针灸疗法,均效果显著.

    作者:孙丽丽;张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从肠道菌群与“脾胃学说”相关性探讨针灸防治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病位在心,但与脾胃密切相关,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等产生的作用可能是中医学“脾”生理病理功能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之一.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调节肠道菌群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对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显著,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研究显示,针灸既能调节肠道菌群,也能调控脾胃功能.因此,该文拟从肠道菌群与“脾胃学说”的相关性入手,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西医认识,探讨针灸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巍;成泽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红景天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红景天抗肿瘤作用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影响肿瘤细胞周期等.该文就近10余年来对红景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概括其抗肿瘤西医及中医作用机制.

    作者:冯晓玲;孙佳宁;于歌;李娜;陈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护理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中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为医院确诊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82例,均给予盐酸洛新缓释片治疗,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发放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自拟治疗依从性量表、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随访1年,记录2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正确饮食、适当运动、遵医服药、按时复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和不适、排尿症状、生命质量影响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生活干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2.44%显著低于对照组17.0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提高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黄玉珠;刘桂芳;彭金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研究概况

    目的:探索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中医经方在治疗胃脘痛过程中,应用广泛,总有效率高,复发率小.结论: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广泛的运用前景及研究价值.

    作者:曾丽金;陈国忠;李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疗效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综合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护理观察组患者大部分结局良好(69%),其中对照组患者中、重度残疾比例较高(分别为26.2%和20.2%).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护理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并且较对照组患者评分高,差异显著(P<0.05).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较高,与其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异显著(P<0.0 5).并且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较对照组的心理状况良好,差异显著(P<0.0 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

    作者:赵鸣月;李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近5年中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进展

    临床上中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诸多,西医治疗包括手术、药物;中医治疗包括针刺、艾灸、电针、推拿、中药、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及其他中医药联合疗法,现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疗法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作者:刘征;王海燕;马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100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治疗的100例肺脾气虚型鼻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根据中医理论对肺脾气虚型鼻鼽分期论治,初期选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减,中期选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后期选用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比较两组患者2周、6周治疗效果、主症、体征及兼症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治疗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6周后鼻痒、喷嚏、流涕、鼻塞、体征、总分等各项症状、体征及总体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6周后怕冷、咳嗽、纳呆、便溏、乏力、总分等兼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标本缓急治则理论在临床的良好应用,效果持久稳定,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甜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痛风膏治疗痛风病疗效及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痛风膏对痛风病的疗效及中医护理体会.方法:将100例痛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痛风膏外敷及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的50例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与专业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采用中药痛风膏外敷治疗痛风病并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痛风病的治愈率,并能尽快消肿止痛,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桑皮止咳颗粒剂止咳化痰作用动物研究

    目的:观察桑皮止咳颗粒剂对小鼠咳嗽、咳痰症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氨水引咳法和酚红祛痰法对小鼠进行造模.将咳嗽、咳痰两种模型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桑皮止咳颗粒剂.并检测连续给药后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及气道灌洗液吸光度.结果:桑皮止咳颗粒剂可以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P<0.05),减少咳嗽发生次数(P<0.05),同时使气道灌洗液吸光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桑皮止咳颗粒剂具有一定的止咳化痰作用.

    作者:叶玉枝;刘明辉;白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压豆干预控制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压豆干预控制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时对于其血压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型高血压(HBP)患者16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2组,即对照组(Control group,CG组)患者8 0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Observation group,OG组)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耳穴压豆干预控制,实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表现改善状况结果:治疗4个疗程,CG组和OG组患者的血压值(SBP/DBP)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OG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80.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耳穴压豆干预控制方法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林丽珠教授治疗肝癌常用药物及药对探析

    目的:探索林丽珠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思维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林丽珠教授辨证治疗肝癌的228张门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病案中的药物和药对使用频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肝癌患者52例,共就诊228次,共用中药77味,用药频次共3951次,使用频次高的药物包括:柴胡、白术、枳壳、白芍、木香、郁金、甘草、茯苓、党参、山慈菇等;使用频次高的药对包括:柴胡与枳壳、柴胡与白芍、白术与茯苓、桃仁与土鳖虫、山慈菇与半枝莲、肿节风与龙葵;证型出现频次高为:肝郁脾虚.结论:林丽珠教授对肝癌的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疏肝健脾为主,巧妙运用岭南道地中草药,形成具有特色的思维模式及用药思路,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余榕键;林丽珠;刘湘云;孙玲玲;郑聪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西洋参茎叶中多糖提取优化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

    目的:使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从西洋参茎叶中提取多糖的佳提取工艺,并且探讨西洋参茎叶多糖的抗病毒活性.方法:设计单因素实验,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确定佳提取工艺.提取的多糖样品,以利巴韦林为对照,RSV-Hep2细胞体外病毒感染模型进行体外抗RSV作用的对比实验.结果:经优化实验得到的佳工艺为:提取时间为90 min,提取次数为2次,料液比为1:35,佳优化结果所得多糖的抗病毒TI指数为32.57.结论:在使用响应面软件优化下,确定了佳提取工艺,并且发现得到的茎叶多糖具有抗病毒作用,对西洋参茎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冯坤苗;孟洪涛;张强;燕继永;刘艺;崔耀天;张盼盼;韩春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芪红颗粒联合依达拉奉对冠脉搭桥术后心律失常及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影响

    目的:探讨芪红颗粒联合依达拉奉对冠脉搭桥术后心律失常及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74例冠心病行冠脉搭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予溶栓(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口服),调节血脂、降压、改善冠脉微循环等药物常规治疗,并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术后口服芪红颗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发生例数,GSH-PX、SOD、MDA以及AOPP等应激指标及LAD、LVEDd、EF、BNP等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分别为12例、16例、20例、8例、9例;对照组患者发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分别为20例、25例、27例、16例、]7例;观察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发生例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A、AOPP含量分别为(18.45±2.46) U/L、(40.61±5.31) 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6.38±2.07) U/L、(71.32±4.43)μmol/L;观察组GSH-PX、SOD含量分别为(229.28±29.17)μg/mL、(19.26±4.25)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75.46±20.38)μg/mL、(11.36±2.4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LAD、LVEDd、BNP均下降,EF上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红颗粒联合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应激反应,降低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

    作者:周涛;高媛;刘伟良;王勇;江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